?

外語學習動機對提高教學效果的啟示

2009-10-14 08:52周琬謦
中外教育研究 2009年8期
關鍵詞:外語學習動機教學效果

周琬謦

[摘要]動機是影響外語學習的一個重要因素。外語教師應通過提高自身素質、改進教學方式和方法等方式,改變或強化學生的外語學習動機,從而促進教學實踐,提高教學效果。

[關鍵詞]外語學習;動機;教學效果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9682(2009)08-0053-03

[Abstract]The impact of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motivation is an important factor. Foreign language teachers should improve their own quality and methods of teaching to change or strengthen the students motivation to learn foreign languages, so as to promote teaching practice and improv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Key words]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MotivationTeaching effectiveness

一、外語學習動機研究

1.外語學習動機

動機(motivation)是激勵人去行動的內部動因和力量(包括個人的意圖、愿望、心理沖動或企圖達到的目的等),它是個體發動和維持行動的一種心理狀態,具有啟發性、選擇性和目的性。[1]

外語學習動機是人類行為動機之一,它表現為渴求外語學習的強烈愿望和求知欲。它是直接推動外語學習的一種內在動因,是外語學習者在外語學習活動中的一種自覺能動性和積極的心理狀態。[2]加德納(Gardner)認為,外語學習動機應包括四個方面(見圖1):目的(a goal)、學習的努力程度(effortful behavior)、達到學習目的的愿望(a desire to attain the goal)和學習態度(attitude)。

加德納的外語學習動機構成是有失偏頗的,外語學習動機應該是直接或間接推動外語學習者進行外語學習以達到某種目的的心理動因,應包含:企圖達到的目的(意圖)、達到學習目的的愿望兩個方面,如圖2所示。而加德納所說的學習的努力程度和學習態度,只是學習動機強弱的表現或學習動機強弱所導致的結果,不應該包含在動機里面。

2.外語學習動機的類型(見表1)

此外,外語學習者在課堂學習中,還有一種不可忽視的成就動機在發揮作用。成就動機是指外語學習者愿意去學他認為很有價值的外語,并力求學好、取得好的成就,反過來,好的成就又會進一步強化他的成就動機。成就動機主要由三種不同的內驅力構成(如圖3所示):認知內驅力、自我提高內驅力和附屬內驅力。

二、外語學習動機對提高教學效果的啟示

教育和教育心理學實驗都表明,學習動機推動著學習活動,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保持一定的喚醒水平,使之指向特定的學習活動。[5]學習動機強的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容易取得好的成績,而學習動機不強或學習動機較弱的學生,往往付出努力少,成績也要差一些??死?Clark,L.H.)說,每個教師都有有價值的商品要賣給有時是不情愿的“顧客”,因此,對教師來說,找辦法激勵學生的學習動機是十分重要的。動機是學習者的一種心理狀態,這種狀態不是一成不變的。[6]教師應該通過改變或加強學生的學習動機,從而促進教學實踐,提高教學效果。

1.提高外語教育工作者素質

基于外語教育心理學理論來說,外語教育工作者保證教學質量的關鍵不僅要有扎實的外語專業功底,還應具備良好的心理品質,要善于發現、掌握和分析學生的心理特征,盡可能消除學生的心理障礙,有針對性地采用有效的教學方法,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力,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7]教師還應重視情感因素,協調好師生情感。親其師而信其道,學生對老師的感覺影響著學生對該門功課的看法。教師要注意人格因素對學生的影響,應樹立“學者”、“親者”和“嚴者”的形象,通過對學生的嚴而愛的情感,激發學生學習的“興奮度”和“內驅力”。[8]此外,激情也是一個優秀外語教師必須具備的素質。[9]總之,外語教師要具備良好的素質:扎實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較強的語言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良好的文化素養、較強的國際意識、外語教學的組織能力和實施能力、一定的外語教學理論方面的知識、一定的外語教學法知識、“自主教育”理念、對工作的激情和對學生的愛。[10]

2.強化學生的外語學習動機

(1)激發學生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喚醒學習者動機的主要因素(John Mc Vicar Hunt,轉引自Williams & Burden,2000)。利用學生的好奇心,教師可以根據交際的原則,通過構筑師生或生生之間的“信息溝”,達到激發學生積極性的目的。例如,在一般過去時疑問句結構練習時,教師可以給每位學生一張事先備好的有動詞詞組的小紙條,讓學生自由組合操練,由于學生不知道別人的內容,他們的好奇心就會隨之增強,又由于可以自由組合,學生進行練習的機會大大增多,這不但讓學生有交流自然的感覺,更有助于學生記憶,收到長久效應。[11]

(2)培養學生學習外語的意志

意志是自覺克服困難去完成預定目標的心理過程,是學生主觀能動性的體現。如果說動機、興趣是學習外語的推動力,那么要完成預定的目標就必須堅定信念、下決心、樹信心、立恒心、強意志、鍥而不舍、自覺克服困難。[12]斯托番喬(Stanffacher,1937)實驗結果表明,學生需要努力克服困難,那樣會促進作業效率的提高。教師要采取多種方式幫助學生下決心學好外語,有了學好外語的決心,就會增加信心。

(3)在具體的情境中強化學生學習動機

讓學生認識任務的個人價值。學生不按照教師的要求開展學習活動的情況,在不少課堂教學中時有發生,其中,一個可能的原因就是學生沒有意識到教師布置的任務所具有的個人意義和價值。[11]而一個人越是認識到一件事情的價值或重要性,就越容易激發他做這件事情的動力,并保持必要的努力,直至完成任務。因此,教師要通過民主的方式讓學生認識學習任務的價值。

指導學生制定學習目標。教師應指導學生制定適合自己的學習目標,該學習目標要包括:長期目標、中期目標、短期目標和具體任務的目標。而且,目標一定要符合學生的水平和需要并為他們所接受,否則,會引發他們的抵觸情緒,而適得其反。[11]

講究反饋方法,把握獎懲和糾錯的時機。Wheldall和Merrett(1987,轉引自Williams & Burden,2000)在大量研究的基礎上指出,獎賞、表揚等正面強化手段比懲罰等負面強化手段對促進學習動機有效。因此,教師要學會理解、欣賞和鼓勵學生,盡量避免對學生作負面評價,不要吝嗇夸獎和鼓勵,更不能對表現不佳的學生流落出鄙視和失望等情緒。[11]當然,獎賞的有效性并不是絕對的(Williams & Burden,2000)。同時,教師應認識到,犯錯是學生的學習過程中不可避免的環節,千萬不要因其犯錯而給予懲罰,而應不失時機地采取合理的方式進行有效的糾錯,并幫助學生正確對待學習中的失敗和困難,培養科學的歸因習慣。

設計豐富多彩的活動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13]教師要為學生提供比較真實的語言交際情景以及相應的語言實踐條件,提供有實際交流意義的內容和話題,采用角色扮演、小組討論、專題辯論等多種方式進行教學,加強課堂互動,增強學生參與意識,[14]使學生自然投入到自然、自覺、自由的外語交際活動中。

3.改進教學方式和方法

(1)語言與文化同行

在教學實踐中,不難發現,那些具有融入性動機的學生,因其想融合到第二語言社團中,和第二語言社團成員進行交際并成為這個社團的成員,所以他們不但學語言,而且還通過種種途徑學習使用這種語言的人們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也正是因為這樣,他們的學習興趣濃厚,學習態度積極,學習成績比較優秀。因此,我們在進行語言教學的時候,不但要教語言,更要傳播使用這種語言的人們的獨特文化,讓學生通過語言去了解相應的文化,通過文化激發學生的濃厚興趣,形成強烈而持久的外語學習動機,促進外語的學習。

(2)了解學生、因材施教

學生的學習動機千差萬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注意關注和了解學生,因材施教。由于種種原因,學生學外語的心理壓力普遍較大,因此,教師要保護學生的自我意識,在教學中采取民主型的行為模式,平等對待學生,培養集體認同感,創造放松和舒適的氣氛,緩解學生的外語學習焦慮。[15]此外,教師要善于運用幽默的語言、夸張的動作和豐富的表情來調動課堂氣氛,降低學生的焦慮程度。要正確對待學生說話時出現的錯誤,不要大驚小怪,動不動就批評。[16]總之,教師要了解學生的情感、交往、智力等發展的需求,關注男女生心理發展的性別差異,[17]根據學生的不同需求,在教學的方式方法上下功夫,想方設法激發學生對語言學習的興趣,緩解學生的學習焦慮,使其外在動機變為內在動機,產生持久的外語學習動力,從而提高外語教學的成效。

(3)由以教師為中心向以學生為中心轉變

受應試教育和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學生習慣了外語學習以應試為主要目的,習慣了以教師為中心的“被教”角色,即使到了大學階段,也是如此。這樣的學生,學習動機更多的是以外在動機為主,學習效果不是很好,即使考試的分數很高,其外語能力也是有限的。Noels(1999)的研究表明,外語教師的交際風格可以影響學生的自主性,進而影響內在動機。因此,教師應轉變角色,把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引向“以學生為中心”。應根據學生的需求分析、選擇教材,組織和設計學習任務,并參照不同環境的學習特點,讓學生有參與管理的機會和渠道。在教學的選用上,要選用“時文”來彌補以“美文”為主的課本教材在時效性、相關性方面的不足。[18]教學的目的不僅僅局限于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讓他們通過有目的的訓練成為具有元認知能力的獨立學習者。[19][20]這樣,隨著學生獲取知識途徑的增多和知識范圍的擴大,加上教師及時有效地反饋,學生就會看到自己的進步,增強成就動機,進一步激發學習的動力,并有可能達到“不教也會學”的狀態。

(4)控制任務難度,進行分層次教學。

學生的自我觀念影響到他對行動的選擇。當學生認識到自己能勝任某項任務時,會傾向于選擇接受該任務并最終學到新的認識技巧。因此,教師要控制任務的難度,讓學生達到最佳的狀態。同時,學生的個體差異導致他們對任務難度的理解各不相同,為幫助每個學生學有所得,教師應根據“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劃分小組以及對組內各成員進行明確的分工,實施分層次教學。在教學中,教師把總任務細分為有難度梯度的幾個小任務,讓學生根據各自的需要選擇適中的難度,最后整合各自的學習成果,完成教師的總任務。[11]

參考文獻

1 賈冠杰.外語教育心理學[M].廣西:廣西教育出版社,2007:18

2 賈冠杰.外語教育心理學[M].廣西:廣西教育出版社,2007:19

3 賈冠杰.外語教育心理學[M].廣西:廣西教育出版社,2007:20

4 賈冠杰.外語教育心理學[M].廣西:廣西教育出版社,2007:21

5 趙 詠.從社會教育模式和心理學看學習動機[J].河北農業大學學報(農林教育版),2008(1).10:22~27

6 劉頌浩.第二語言習得導論[M].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07:191

7 衷 麗.外語教育心理學在激發學生學習動機中的作用[J].科教文匯,2009(5):82

8 英 娜.調動學生非智力因素改進外語教與學[J].華商(下),2007:61~62

9 盧曉麗、柯建華.教育心理學理論對英語教學的啟示[J].理論月刊,2008(6):126~127

10 婁俊玲.外語教師應具備的素質與培養[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2(3):65~67

11 葉俏霞.強化外語學習動機的有效對策[J].教育導刊,2007(3):46~47

12 楊士杰.消除外語學習心理障礙策略談[J].大連教育學院學報,2009(1).25:30~31

13 劉亞寧.外語學習動機研究及其對教學實踐的啟示[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5).32:221~225

14 高紅云、蒯振華.從外語教育心理學看外語課堂教學過程的優化[J].安徽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5).24:74~75

15 郭紅霞、王銳俊.外語學習焦慮及其緩解策略[J].教育研究與實驗,2004(3):60~63

16 柯江寧.從教育心理學看外語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多重角色[J].南京政治學院學報,2003(2).19:119~120

17 吳碧宇.英語自主學習中性別差異的心理學解釋與教育管理對策[J],2008(1).18:61~65

18 張 敏.外語學習動機研究新進展與教師角色定位[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11).31:10~13

19 董 銳.外語教學中的需求、動機與自主學習[J].天津市財貿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9(2):75~76

20 紀康麗.外語學習中元認知策略的培訓[J].外語界,2002(3):23

猜你喜歡
外語學習動機教學效果
基于分形評估模型的實踐教學效果評價方法
情感優教對中職護生老年護理教學效果的影響研究
動機比能力重要
鍛煉動機對高校大學生體育課程參與積極性的影響
多媒體輔助中學英語詞匯教學效果探究
掌握“函數的表示”提高高中數學教學效果
消費者購買動機分析
由文化差異引起的外語學習障礙及其解決方法研究
如何看待有效課堂環境構建是有效外語教學和學習的基本思路
頻次作用對外語學習者書面產出的啟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