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賦予教育信息化建設更豐盈的內涵

2009-10-23 05:27
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 2009年9期
關鍵詞:校園數字信息化

阮 瀅

2009年7月7日,北京市教委舉行了中小學數字校園實驗工作的啟動儀式。伴隨著北京基礎教育步入“后網絡時代”,北京市中小學教育信息化工作將如何深入開展?如何在現有的高端平臺上確立新的生長點?數字校園的建設實驗工作作為一種新的探索,其內涵是什么?北京市中小學數字校園實驗工作的目標和任務是什么?數字校園實驗將如何高效、有序、有效地運作?帶著這些問題,本刊記者專訪了北京市教委負責全市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副主任郭廣生。

用3年時間重點打造一批彰顯首都教育特征的數字校園示范校

記 者:“十五”初期,北京市委、市政府確立了“高標準、高質量實現首都信息化,推動基礎教育跨越式發展”的目標。在目前“十一五”攻堅階段,北京市教委著手實施數字校園工作,具有何等重要意義?數字校園的內涵又是什么?

郭廣生:2004年,市委、市政府在北京市教育大會上確立了2010年在全國率先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的首都教育改革發展總目標。通過多年的努力,我市中小學信息化在基礎設施建設、信息資源建設、信息技術普及、運用信息技術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管理水平等方面都取得長足進展。2007年底,全市召開推進教育信息化建設工作會議,對首都教育信息化建設進行了整體規劃和部署。此次工作會議掀開了首都基礎教育信息化發展的新局面。從2008年開始,北京基礎教育信息化工作也進入到一個新的歷史發展時期。然而,我們也應該看到,當前首都教育信息化建設還處在由規模普及向整合應用的轉型階段,如何將信息技術有效應用于教育教學,大力促進二者的深度融合,全面提升教育質量和管理效能,服務和引領教育發展是非常迫切的任務。

我們在對各區縣教育信息化工作進行調研時,耳聞目睹了不少學校的實踐應用案例,同時也在不斷思考今后教育信息化發展的方向。我們深切體會到首都基礎教育信息化正呈現出一種新的發展趨勢:由關注單一建設向資源整合轉變;由關注硬件建設向教育技術運用轉變;由關注信息技術普及率向關注使用效果轉變;由關注外部條件向關注信息化隊伍建設轉變;由關注一般要求向形成特色和學校發展轉變。

圍繞這幾個轉變,我目前比較關注三項工作:一是基礎教育信息化領域的評優表彰工作,并在此基礎上總結經驗,思考發展方向;二是此次數字校園實驗工作;三是教育信息化工作如何與教育中長期發展規劃相結合。北京市正在制定的《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進一步提出,將教育信息化納入“數字北京”整體建設規劃,以提高教育信息化應用水平為目標,構建高效的教育信息網絡體系,加強優質教育資源庫建設,促進教育信息資源的整合與共享,服務教育教學改革和終身學習,為全面實現首都教育現代化提供有效支撐。北京市政府計劃出臺全市信息基礎設施提升計劃?;诖?我們看到,首都基礎教育信息化工作的規劃和部署正在逐漸與北京市政府整體的行政工作路線相結合。

在這樣的歷史大背景下,我們著手開展的數字校園實驗工作具有分外濃厚的現實意義。我們所要實施的數字校園就是在傳統校園的基礎上構建一個數字空間,實現從環境、資源到活動的全部數字化,于科學發展中達到教育與教學、質量與效率的和諧統一,有效地促進優質教育資源的共享,為推進本市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做出貢獻。

記 者:市教委此次規劃數字校園實驗工作要達到怎樣的具體目標?

郭廣生:數字校園實驗工作已經被列入2009年全市基礎教育重點工作之中。我們的目標鎖定在三個方面:其一,要通過3年左右的時間,建成一批彰顯首都教育特征、具有示范引領作用、各具特色的中小學數字校園;其二,培養一批具有較高的教育信息化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的校長和教師;其三,制訂北京市中小學校數字校園建設評估規范,促進中小學數字校園建設在全市逐步推廣和實施。

通過數字校園的建設,我們希望最終能夠進一步鞏固中小學校信息化建設成果,健全信息化管理與運行機制;提升領導干部與廣大師生的信息素養;整合學校各類資源,推動信息技術在教學、科研、管理與服務中的深層次應用;提高教育質量,提升學校核心競爭力,實現學??茖W發展。

數字校園建設不是推倒重來

記 者:近幾年來,我們看到全國許多地區都相繼開展了數字校園的建設和推進工作,數字校園建設正在成為各地區基礎教育信息化發展的新高地。您剛才也提及北京實施的中小學數字校園要彰顯首都教育特征。這種首都標志應該如何體現?

郭廣生:你的問題我可以用16個字來概括:前瞻、整合、服務、規范、開放、特色、綠色、生態。

第一,前瞻性是我們追求具有創新性校園的加速器。首都教育信息化不能總踩著別人的腳印亦步亦趨地前行,而是要借助現代化的信息技術手段,走出具有前沿、自主、創新性的數字化之路。

第二,以學校為單位載體的整合是數字校園的重要任務。我們強調從整體規劃設計層面樹立整合觀,并在此基礎上開展技術整合,以方便系統之間的互連互通,從“建樹木”走向“建森林”階段,從一個平面將各類應用系統貫穿起來。

第三,數字校園是以服務為驅動的信息化載體。我們提出的數字校園建設目標是要達到提升學校教育教學質量和管理水平的目的,因而數字校園的建設要緊密圍繞學校的核心業務與服務展開,忠實服務于學校的管理者、教師、學生和家長。

第四,規范是校園創新的基礎。我們提倡數字校園建設要嚴格遵循相關技術規范和標準,處理好繼承與發展、標準與特色、安全與便捷、管理與服務的關系,建立功能相對完善的教育、教學與管理平臺,實現信息、數據、資源的有效整合。

第五,開放是促進區域教育共同體發展,節約資源、人力和資金投入,加快教育公平和均衡的必要原則,同時還是學校自主創新與借鑒外界、獲取新知和進化自我的有效途徑,更加是教學共贏的合作方式。

第六,一個包羅萬象或無所不能的數字校園不一定是最適合的數字校園,一個成功的數字校園也不一定是適用于所有學校的數字校園。我們鼓勵發展數字校園的個性化,注重實用性。探索具有特色的中小學數字校園,應該從本校的實際出發,結合本校的宏觀策略和治學理念,把握實踐定位點,采取可行的建設模式。

第七,在持續發展的數字校園建設的道路上,我們倡導綠色環保的數字校園建設。綠色不僅代表了硬件資源的綠色應用,更加需要在技術、應用、投入、人力資源及機制上具有可持續性。重視技術發展,但不是對過去應用系統推倒重來,應利舊拓新;重視應用資源,但不能一味追求大而全的應用,應符合實際要求;重視設施完善,但不要只是不斷更換設備,應按照需要采購。

第八,在數字校園的整體設計和實踐過程中,我們主張“喜新不厭舊”的思想,不能全部推倒重來,要研究怎樣用新系統來進化既存狀態,要實現新舊不同系統之間的深度耦合。因此,數字校園的生態特性要求我們把尊重多元的思想貫穿建設始終,處理好向導與進化的問題,使數字校園生存狀態不斷更新。

記 者:您的16字解讀很精辟!那么,對于具體實施數字校園的中小學校而言,如何在建設時貫徹并落實這一理念?

郭廣生:這確實是學校比較關心的問題。我特別強調五點。

其一,充分體現學校的辦學理念。數字校園建設要結合學校的整體發展規劃統一設計;要注重對學校核心業務的支撐與引領;服務于學校的管理者、教師、學生和家長,服務于學校教育教學質量和管理水平的提升,服務于學校辦學特色的形成。

其二,注重構建科學規范的應用與管理平臺,保障數字校園的推廣應用。數字校園的建設要以人為本,充分體現人性化的需求,讓師生以最便捷、最有效的方式來使用和管理。

其三,努力實現對各類資源的優化整合。數字校園建設不是憑空重建,而是依托現有中小學自身信息化環境,對各類教育教學資源和信息數據進行優化整合,在此基礎上建構一個以學校應用為中心的數字空間,實現信息、數據、資源的交換共享。

其四,重視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手段,深入挖掘其在教育方面的功能。數字校園注重新技術的應用,創設有利環境,培養廣大師生的創造能力與創新精神,以適應信息技術發展對人類數字化生存與發展的挑戰。

其五,強調創設開放與共享的數字空間。數字校園的建設要避免成為與世隔絕的“信息孤島”。數字校園要創設開放與共享的數字空間,實現在校園內部、校園與區域、校園與社會之間,能夠進行信息、資源的共享與交流。

記 者:數字校園的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牽一發而動全身。您認為,學校在具體建設時應避免哪些誤區,才能促進數字校園的健康發展?

郭廣生:數字校園不是簡單的軟硬件產品采購,而是包括基礎設施、師生共創性教育教學資源、信息化教學應用、學校全部活動在內的數字化表現。中小學數字校園不能照搬高校數字校園,而必須探索和研究適應于中小學的數字校園建設模式和建設內容。數字校園不等同于網絡學?;蜻h程教育,而是搭建在現實校園上的人文、教育和信息技術的結合體。數字校園建設除了要有優秀的建設方案和精良的建設隊伍外,還要有科學有效的管理方式。

數字校園的管理不僅要“對事”,還要“對人”

記 者:經過您的解讀,北京數字校園的框架在我們頭腦中更加清晰了。下一階段,如何組織管理本項工作,保證實驗工作有序有效進行?

郭廣生:在市教委的領導下,市教委基礎教育處負責組織和協調,成立“北京市中小學數字校園實驗工作專家組”,對實驗校的選擇以及建設方案的規劃與實施進行全程指導和監督,組織相關部門成立“北京市中小學數字校園實驗工作組”,負責項目日常工作。區縣教委按照市教委的相關要求做好本區實驗校的推薦與初審工作,指定部門和專人負責本區的數字校園實驗工作,承擔與市級數字校園實驗工作組的日常聯絡及對本區實驗校工作的管理與服務工作。實驗學校組建由校領導牽頭的數字校園工作小組,負責本校的數字校園規劃、管理、實施及后期應用工作。實驗校的數字校園的規劃與建設要突出學校辦學理念和特色,注重以教育信息化促進學校教育現代化。

記 者:在數字校園實驗工作啟動會議上,不僅有區縣信息中心的負責人,還有區縣教委的分管領導,以及部分重點學校的校長。這是否意味著在具體實施本項工作時,對人員的部署有特別的要求?

郭廣生:我們強調,數字校園實驗工作不僅要“對事”,還要“對人”。對事,意味著數字校園實驗工作不僅僅是一個單純的教育信息化項目,而是促進學校整體教育發展形態轉變的著力點,要結合學校主流業務、主要教學工作進行深入分析,選擇好切入點和突破口。對人,表明數字校園實驗工作牽涉三類人:一是行政人員,二是教育信息化專業人員,三是學校校長和教師。因此,我們在推進本項目時,提倡三管齊下,穿越角色的邊界,進行融合。我們希望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夠融入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主流業務中。對于實施該項目的實驗學校校長而言,不應該將其推給學校網管人員或其他技術人員,而是應該將其視為崗位職責和職務行為。這有可能會帶來對校長崗位職責和職務行為的重新描述。我們希望借此項目能夠帶動區域管理者和學校管理者更加關注信息化進程中自我角色的調整和重新認識。

記 者:非常感謝您接受我們的采訪!我們將繼續密切關注并及時報道北京數字校園實驗的進展情況。

猜你喜歡
校園數字信息化
幼兒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信息化是醫改的重要支撐
成雙成對
信息化
數字變變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