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濟反彈難掩內需不足困境

2009-10-31 09:44
瞭望東方周刊 2009年10期
關鍵詞:內需企業家經濟

張 斌

內需之所以不足,并不完全是因為中國人不愿意享受物質生活,都愿意把錢存起來,而是錢太少、東西不好且太貴。錢太少,是因為在總收入的分配當中利潤和工資的分配比例出了問題,越來越大比例的錢形成了利潤,受少數人支配,絕大多數的低收入勞動者手中的錢在總收入中的比例越來越少

中國經濟是否已經開始了短期內的反彈?一系列看似矛盾的數據和消息讓這個判斷存在分歧。

贊成經濟反彈的數據和消息不少,其中包括進入2009年以后,信貸和貨幣增速、通脹率 、大宗商品價格、A股市場、用電量、經理人采購指數等眾多經濟指標顯著回升;龐大的財政刺激方案在不遠的未來會為經濟反彈發揮更大的作用;大宗商品價格下降帶來的貿易條件好轉為經濟復蘇注入新的活力。

對經濟已經反彈表示懷疑的數據和消息也不少,包括大部分中小企業經營依然面臨困境、進出口進入2009年后下降幅度加劇、失業壓力凸現并可能加劇、眾多上游產品庫存積壓依然繼續、房地產市場依舊低迷。重要的是,外需和房地產投資這兩個在上一輪中國經濟增長中扮演主角的兩大力量都沒有起色,國內消費受制于當前的收入分配格局難見曙光,財政刺激方案又不可能馬上見效,財政政策究竟發揮多大作用也不能確定,中國經濟何來反彈?

當前的反彈是對前期過度調整的糾正

為什么出現冷熱經濟數據并存的獨特現象?2008年下半年,中國突然間面臨了百年難遇的全球金融危機和國內房地產價格連續十多年單邊上漲后的第一次顯著回調。

對于絕大部分企業家和投資者,這些都是他們從業以來沒有遇到過的挑戰,這次的挑戰不像以往是來自行業內的競爭,而是全球經濟大環境的巨變,這讓企業家和投資者更摸不著頭腦。企業家突然喪失了前進的方向,眾多企業選擇的是保命要緊,工作重點是減少生產,壓低庫存;投資界人士選擇的是現金為王,減倉再減倉。

雖然面臨同樣的經濟形勢巨變,但是普通消費者的調整遠不如企業家和投資專家來得更快、幅度更大。企業可以一夜之間停產,但是消費者不能一天少了衣食住行,更何況政府在這種情況下還會增加支出以彌補需求的過度下降。

出于對糟糕經濟預期的積極反應,以企業家為代表的供給方的反應幅度大于以普通消費者和政府為代表的需求方的反應幅度,結果就是今天我們看到的經濟數據冷熱并存的有趣現象:

首先,盡管企業減少了生產,失業狀況凸現,但是價格沒有出現企業預期中的劇烈下降,由于前期企業減產和消化庫存過于劇烈,而需求下降沒有想象中大,部分產品價格不降反升。這解釋了為什么在當前總體上還很冷的經濟下2009年1月份的CPI月度環比數據會不降反升。

其次,好于預期的價格會讓選擇過度調整行為的企業部分恢復生產能力,發電量、經理人采購指數、大宗商品價格等指標開始回暖。企業盈利預期也會好于此前的糟糕預期,盡管這些指標的絕對水平還可能低于歷史平均水平。

再者,瘋狂買股票會造成泡沫,瘋狂賣股票同樣會扭曲股票的價值。當經歷了過去的過度調整之后,一些精明的投資者發現不少股票的價錢已經很便宜了,股票市場會對此作出積極反應。

盡管出現了上面諸多經濟指標的回暖,但是這些指標的回暖僅限于對過去過度調整的糾正,而并不是來自經濟中出現了新的推動力量??傮w來看,經濟還處于低水平階段,而且如果是只有糾正,沒有新的力量注入推動經濟增長,經濟就會停滯在低水平上。反彈難以持續。

經濟反彈能夠持續多久

至少在短期內,經濟反彈還會持續。除了上述提到的對過去過度調整行為的糾正,還有政府的作用。中央政府龐大擴張支出計劃加上地方政府強烈的投資沖動,再加上信貸快速增長,這些已經為公共部門的固定資產投資增長形成了完整的系統支持,這些投資在短期內可以彌補私人部門支出的減少??紤]到政府支出集中于基礎設施建設的特點,增長會更多體現在投資、GDP、部分行業利潤和大宗商品方面,而就業會依然面臨嚴峻考驗,出口也不會顯著好轉。

依靠財政資金推動的技術設施建設項目并不能帶來持續的經濟增長動力。在“投資→生產→收入→消費→再投資”這個經濟循環模式中,政府投資不能有效支撐這個鏈條轉得更快,主要是因為在大多時候政府的投資效率很難像私人部門那樣有效,在轉化為有效的生產供給和形成更多的收入方面,投資缺乏效率,而缺乏效率的投資不僅不能把這個循環像滾雪球那樣越滾越大,反而會越滾越小。依靠財政支出無論如何只能救急,不能也無法代替私人部門的啟動。中國歷次經濟周期當中,每次是私人投資的啟動才引發了持續經濟增長。

在政府財政刺激方案下中國經濟可能會經歷一段時間的反彈,但是我們更加確信的是支持中國經濟持續中長期增長的動力問題還沒有解決。如果不改變觀念,盡快出臺積極有效的改革措施,一些根本性的矛盾不僅不能解決,反而可能惡化。短期的經濟反彈之后,中國經濟可能會進入更加困難的境地。

內需成為增長的關鍵

當喪失了外需對中國經濟增長的支持之后,內需成為增長的關鍵。中國內需不足的嚴重程度,在世界范圍內都罕見,而且在過去幾年所謂的經濟高速增長階段,內需不足程度繼續加快惡化。內需之所以不足,并不完全是因為中國人不愿意享受物質生活,都愿意把錢存起來,而是錢太少、東西不好而且太貴。錢太少,是因為在總收入的分配當中利潤和工資的分配比例出了問題,越來越大比例的錢形成了利潤,受少數人支配,絕大多數的低收入勞動者手中的錢在總收入中的比例越來越少。

這樣的格局下,即便總收入和經濟增長很快,消費也不會相應增長,老百姓實在是沒錢消費。東西越來越貴,主要集中在醫療、教育、交通、通訊、金融等一系列國有壟斷的服務業部門。這部分服務占據了百姓日常支出的半數以上,過去幾年內價格不斷提高不說(通訊價格在下跌,但是比起國際同行來說還是太高,從幾大國有電信服務企業的巨額利潤和傲視其他行業的高福利可以看出,他們的價格里面還有多大下降空間),服務質量在眾多聲討中巋然不動,依舊是冷。這樣的服務,這樣的價格,想讓百姓擴大消費都難。

過去10多年的經濟增長模式中,各級政府和企業家是主角,政府最關心GDP增長和稅收,企業家最關心利潤,兩方的心意結合起來是搞快速見效的工業,把收入所得中更多的錢不是分給勞動者,而是用來創造下一輪投資和利潤。這樣的增長模式中固然有高的GDP增長,但是與國內的消費增長不匹配,與環境不匹配,與勞動者質量提高和可持續發展不匹配,與百姓的生活福利提高更不匹配。哪一天外需跟不上了,舊增長模式就出問題了,這時候到國內找內需,想迅速見效,不太可能。

擴大內需的根本途徑

擴大內需的根本途徑是什么呢?

首先要改的是觀念,不能認為經濟增長解決一切問題,不能把經濟增長和百姓生活福利提高等同,不能把企業家訴求放在工人訴求之上。

接下來要改目標,要把增長目標放低一些,把民生目標放高一些,把提高就業和居民收入放在比經濟增長更重要的位置上。

進一步是要改具體政策,要開放市場準入手段提高服務業在經濟中的比重、解決行業壟斷(如果不能解除壟斷,至少應該把壟斷利潤返回給消費者)、推進人民幣匯率市場化進程、解除對貿易品和外商直接投資的各種政策優惠、推進醫療和教育行業的市場化改革、提高政府社會保障支出。

這些政策目的有兩個,一是增加百姓收入,二是通過推動競爭,讓服務業提供質優價廉產品。如果做到這些,誰都愿意過好日子,內需不請自來,經濟增長也將進入良性循環。

(作者單位: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

猜你喜歡
內需企業家經濟
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的內需拉動效應研究
增加就業, 這些“經濟”要關注
對話“疫線”企業家
對話“疫線”企業家
中國高等教育的供給能力仍有欠缺
供給側改革下高等教育隱憂
30年,光陰的故事——企業家篇
經濟
30年,光陰的故事——企業家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