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年之癢

2009-11-09 03:35
環球企業家 2009年21期
關鍵詞:電價用電發電

謝 丹

一項改革方案從出臺之日起經過了7年仍沒有實質性進展,大概有兩種可能:一是改革者并未認真推行;二是改革難度確實太大。對于中國的電價改革來說,不幸成為后者。

10月16日。發改委和電監會打算再進行一次西西弗斯式的嘗試——在《關于加快推進電價改革的若干意見(征求意見稿)》(下稱《意見》)中提出電價改革的七個重點任務。這意味著,作為電力體制改革最核心的電價改革,終于將在停滯7年后重啟。

此時決策層面臨的情況是,多年來,電價——上網電價和銷售電價——一直是計劃定價,為了緩解電廠成本壓力,監管層也將電力用煤價格處于半管制狀態。這幾乎導致每一個環節都不滿意,因為利益總是在煤炭企業、發電廠電網與消費者構成的封閉鏈條上博弈,若消費者購買的電價不反映電力企業的生產成本,必將有一個環節來承受損失——而最終的埋單者肯定是政府財政,也就是納稅人的錢。

7年前,國務院下發《電力體制改革方案》將發電企業與電網正式分家,前者下設華能、大唐、華電、國電、中電投五家集團公司,后者則拆分為國家電網和南方電網兩大陣營,寄望通過競爭實現市場化。然而七年過去,電力改革的形勢不但沒有好轉,反而進一步惡化:“煤電頂?!辈粩嗌?,發電企業的競爭體系也未完全建立,電網依舊壟斷著通道,而每一次調高電價都引來民眾的抱怨。

一個錯誤的開始——資源品價格非市場化,伴隨時間的延長,陷入一個惡性循環——因為利益錯綜復雜而無法解決,因為長期得不到糾正而變得更加無解,7年來這個大麻煩被暫時擱置,但這并小意味著問題就此解決。

去年8月,全國火力發電上網電價平均每度提高了2分錢,以緩解煤價不斷上漲對發電企業的壓力,但電網公司對電力用戶的銷售電價卻并沒有隨之上調,這被業內稱為全國民眾“欠電網2分錢”,后果是:國家電網稱其在今年上半年已經因此虧損了超過100億元,并預測全年將因此增加購電費用420億元。加之去年五大發電集團的集體虧損,電價改革已經箭在弦上。金融危機爆發后,伴隨電價改革的最大掣肘通貨膨脹和電力短缺障礙暫時去除,這項步履艱難的改革迎來了機會窗。

改良or改革

打破電網企業的壟斷被看作是松動發電企業——電網——用電企業這一緊張的利益鏈條的最佳環節。中鋁與華能的“直購電”成為這一環節市場化的試點。所謂直購電,即用電企業與發電企業直接談判商定電力價格后,補給電網一定費用,而非由后者來左右電價,可以打破電網獨家買賣電力的格局。

但在直購電試點工作開展的過去7個月內,無論是在發電企業、電網、用電企業均未表示出足夠的積極性。三方不幸形成了一個零和博弈——任何兩家的收益都意味著第三家的損失。過去國家電網的收益很大部分來自工業的大用戶,但直購電之后,則意味著電網的蛋糕被人瓜分;而獲得了低價電的用電企業則擔心,一旦出現什么故障,國家電網會不會因此從中作梗不從別處調電來補充?并且,他們對于價格也不甚滿意,中鋁副總經理劉才明就坦言直購電協議在價格上會有一點優惠,但是“幅度不是很大”。

體現在五大發電集團內部同樣如此。長期以來,中國普遍采取的平均調度法,在發電量上基本沒有競爭。特別是在目前裝機相對過剩的情況下,一家發電企業發電過多,則意味著其它廠發電量的減少。并且,上網電價由政府制定,因此,發電企業的量和價大致固定。而競爭將打破這個局面,“都是親兒子,誰也不能吃虧,結果就是平均,這不是由市場決定的?!睆B門大學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原亞洲開發銀行中國電價改革項目負責人林伯強教授告訴《環球企業家》。

除了直購電,《意見》中還劃定了構建有效競爭的電力市場體系,實現競價上網。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萬軍認為,在競價上網的情況下,對于電力企業來說最重要的是考驗成本控制能力,但如果有發電企業在競爭中落后造成虧損,虧損的還是國有資產?!耙患覈衅髽I造成了其它國有企業資產的損失,這個事情怎么解釋?”萬軍向《環球企業家》指出,因為都是國有企業,就決定了五大發電集團之間的競爭只能是“溫柔的競爭”。人們甚至擔心,如果實行競價上網,五大發電集團會不會聯合起來抬高電價進行“偽競爭”。

不過與電價改革最為“艱險”的銷售電價改革相比,上述在上網電價和輸配電價上的改革反而是相對簡單。因為后者畢竟是在解決幾家國有企業之間的問題,而前者需要面對的則是更為廣大的普通用電居民和工商企業?;蛟S是因為終端銷售電價這項改革的難度過大,在《意見》的七項任務中僅有一項涉及到銷售電價的改革。

“最根本的還是痛下決心進行銷售電價結構調整,否則現在這種‘改良的做法很難解決問題?!敝袊茉淳WCEO韓曉平告訴《環球企業家》,不做電價結構的根本調整,而是在直購電等問題上做相互的妥協,只會進一步削弱電網公司還本付息的能力,并進一步催生促進這些高耗能企業的發展。由于一直把電力看作公用事業,中國的電價在世界上一直都偏低,如果要進行電力體制改革,必須首先將電價提高到合理的水平。

在中國。居民用電價格一直低于工業用電價格,農村用電與城市同價,這雖然惠及了民生,但卻違反市場規律——因為居民家家戶戶的配電設施較一座工廠而言更加復雜,而電網向農村供電則需要鋪設更多的線路設施。在中國現在國情下,要改變這種情況則意味著與其它政策相悖。比如,為了照顧農村居民用電,政府一直在鼓勵“城鄉同價”。在這種情況下,“要消除交叉補貼幾乎是不可能的?!绷植畯娬f。

此外,在每次電價改革的討論中都會出現“以民為本”的呼聲以反對提高電價,電力企業一方面要肩負社會責任,另一方面卻要進行市場化提高效率,艱難的平衡讓銷售電價的改革在居民用電是否上漲上舉棋不定。同樣進退兩難的還有針對工業用戶的銷售電價,“對于高耗能行業,不要說電價放開,就是上漲2分錢都可能受不了?!币晃黄髽I人士表示。

更嚴峻的問題在于,決策層即便能下決心調價,要獲得地方政府的支持仍需更講究策略。一是電價上漲后獲益的是央企,地方政府提不起積極性,二是地方政府更樂意自行給當地企業電價優惠,中央對此屢禁不止。曾有人計算,在浙江紹興一度電能夠產生50元左右的GDP。在韓曉平看來,最好的辦法是將電價的定價權下放給地方政府,價格由地方政府和發電企業、電網企業商定,因為,中國客觀上存在電力供應的區域性和結構性問題,只要地方能承受,電價再高都沒問題。但這對中央政府來說,卻需要更大的魄力。

猜你喜歡
電價用電發電
“發電”
含風光發電的互聯電力系統自動發電控制論述
第12講 家庭電路與安全用電專題復習
學習用電小知識
找只老鼠來發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