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寫景古詩的新教法

2009-11-12 03:59
教學月刊小學版·語文 2009年6期
關鍵詞:天門山青山景物

金 萌

很多教師在古詩的教學中往往顯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因為古詩結構嚴謹,含義深刻,教學中教師會大費口舌講解歷史背景,逐字分析詩句意思。經常是教師主動地講,學生被動地聽,無法體現新課程理念。不久前,我聽了王自文老師教學的《古詩二首》,王老師的新型上法給了我很大的啟示。我在寫景古詩的教學中,先引導學生找出詩中的景物,再找出景物的顏色,然后抓住重點字詞讀活畫面。這樣的古詩教學由淺入深,層層深入,學生學得主動,教師教得輕松?,F就以《望天門山》一課的教學為例,略述一二。

一、找出景物,初讀詩文

現行的小學語文教材中,選用的寫景古詩大多直接點明所要描繪的景物。如劉禹錫的《望洞庭》描寫了湖面、秋月、洞庭山等景物;袁枚的《所見》刻畫了牧童、黃牛、蟬等景物,栩栩如生。而且,古詩中景物的稱謂與現代文相差不大,初讀時,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與經驗便能順利找出景物。此舉既消除了學生學習古詩的畏難情緒,又為深入學習古詩做好了鋪墊?!锻扉T山》一課,我是這樣引導學生在“詩中望景”的:

師:李白在天門山望見了什么?請同學們自己讀讀這首詩,注意要讀準字音,再拿出筆把看到的景物畫下來。(生邊讀邊畫)

師:誰來說說詩中寫到了哪些景物?

生:“天門中斷楚江開”中寫了“楚江”。(師板書:楚江)

生:“碧水東流至此回”中寫了“水”。

師:這水便是楚江中的水。

生:我從“兩岸青山相對出”這一句中找到了“青山”。

師:這兩岸的青山叫什么?

生(齊答):天門山。

師:對,天門山不是一座山,是由兩座山組成的,江北的叫西梁山,江南邊的叫東梁山。(板書:天門山)

生:“孤帆一片日邊來”這句詩中寫了“孤帆”和“太陽”。

師:你從哪個字看出寫了太陽?

生:“日”字。(師板書:孤帆日)

從學生的回答中概括出景物,并結合教材實際引導學生理解認識這些景物的具體特征,辨析景物稱謂在古今用詞上的區別,教師將點撥指導融合在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中,把學習的主動權真正交還給了學生。

二、重現顏色,感知詩意

細細品讀寫景的古詩,會發現這些詩之所以能讓讀者感到美,是因為詩中蘊涵了豐富的色彩。我在教學寫景古詩時,先讓學生感知景物,再回到詩文中,讓學生讀出詩中所蘊含的顏色,以豐富學生的表象,加深學生對詩中景色的印象。詩中所描繪的色彩有的是顯而易見的,找到表示顏色的詞就可以了。如杜甫在《絕句》一詩中寫道:“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边@句詩中就直接描寫了黃、翠、白、青四種顏色。但有些顏色是隱藏在詩文里面的,需要細細體會才能發現。如“西塞山前白鷺飛”這一句詩,除了直接寫了“白”色之外,還隱藏著山的“青”色,天的“藍”色,因為只有在青山藍天的映襯下,白鷺才顯得那么優雅,那么美麗。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喚醒學生已有的生活體驗,激活學生的想象力。在《望天門山》一詩的教學中,學生找出了景物之后,我是這樣帶領學生去“詩中尋色”的:

師:同學們真不錯,才讀了幾遍,就找出了詩中的景物。那么這些景物和顏色是怎樣的呢?聽我讀,邊聽邊想。(教師配樂朗讀古詩,學生邊聽邊想)

師:誰來說說你眼中的天門山是什么顏色的?

生:青色的。

師: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從“兩岸青山”中的“青”字看出的。

(教師在黑板上用綠色的粉筆板畫了天門山)

生:我知道江是碧色的。

師:你是從“碧水東流至此回”這句詩中讀出的吧!但是現在咱們一般不說碧色,碧字是什么意思呢?你能用“碧”字組個詞嗎?

生:碧綠、碧藍。

生:碧海藍天、碧空萬里。

師:那這里的碧應該是什么意思呢?

生:碧藍的楚江。

師:那好,我就用藍色的粉筆畫出楚江水。(師板畫)

生:我還知道帆是白的,太陽是紅的。

師:詩中沒有寫出帆和太陽的顏色,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想出來的,平時見到的就是這樣的。

師:是的,根據以前的經驗想象出景物的顏色,是一種好的學習方法。

喚醒學生的思維是讓學生積極參與學習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師應設計離學生思維發展區最近的問題,這樣就能讓學生的思維始終處于積極狀態。在上述教學中,讓學生依托原有的知識水平尋找詩中蘊含的色彩,正是遵循了這一教學規律。學生積極思考,大膽想象,通過豐富詩文的畫面,讓詩歌在腦海中豐滿起來。

三、品讀字詞,讀活畫面

找出了詩中所描繪的“景” “色”后,學生的腦海中就形成了這首詩所描繪的畫面。然而,此時的畫面是靜止的、平面的,要讓這些畫面動起來、活起來,就需要深入品讀詩文,教師要協助學生抓住關鍵字詞的理解,領悟詩中的情境,讓詩里有風生水動、有花開鳥叫。如《望天門山》一詩中,我抓住了“開”“回”“出”三個字讓學生進行品讀,下面以“出”的品讀為例,加以闡述:

在引領學生理解“出”字時,我預設了四個遞進層次的教學環節。①通過比較句子,理解“出”的意思。出示句子“兩岸青山相對立”與“兩岸青山相對出”,讓學生讀讀比比,說說“出”的意思。通過比較學生知道“立”是站在那兒不動,“出”字突出了兩岸青山不是靜止的,是運動的。②聯系下文,探尋“出”的原因?!吧皆瓉硎庆o止不動的,為什么會動起來呢?”“李白是站在哪里看風景的?”問題一出,同學們的思維頓時打開了,有的認為山腳下有水在不停地流動,讓詩人產生山在運動的錯覺。有的認為遠看時山是矮的,近看時山是高的,詩人的觀察由遠到近,因而讓人感覺山在長高,所以山動了。還有的結合“孤帆一片日邊來”這一句,認為詩人是站在船上由遠而近向山駛來,山慢慢地向詩人靠攏,因而感覺山向人走來了一樣,所以山動了。③動作演示,重現“出”的效果。找到了山“動”的原因后,教師讓學生以兩手掌似天門山相對而立、演示山“出”的過程。在演示的過程中,學生又有了新的認識,李白乘舟遠望天門山時,兩山連于一起,似乎成了一座山,當船越駛越近,兩山漸漸高大起來時,楚江把天門山也慢慢地分開為兩座山,就像兩扇門一樣慢慢地打開了。④反復誦讀,體悟“出”的意境。在充分理解的基礎上讓學生帶著自己的理解反復地讀,不同形式地讀,在讀中升華理解,在讀中享受理解!

從景物到顏色再到讀活畫面的學習過程,打破了逐字逐句講解分析的傳統古詩教學方式,由易到難排列了學習目標,便于教師指導點撥,保護并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教無定法,能體現新課程理念的教學方法定然還有許多。以上所述只是筆者在古詩教學實踐中的一些粗淺的體會,撰寫成文,只為拋磚引玉。

(浙江省義烏市徐江小學322000)

猜你喜歡
天門山青山景物
留得“青山”,贏得未來
再登天門山(外二首)
招聘教師
我愛家鄉的天門山
踢館
唐·李白《望天門山》(草書)
青山的起伏
坐天門山 索道
寫好家鄉的景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