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人搞入耳,究竟多“入耳”?

2009-11-18 02:53
數碼家居 2009年11期
關鍵詞:鐵三角耳道耳塞

孫 皓

In-ear earphone

入耳式耳塞的發展,滿足了現代人“移動聽音”、“外聽音”的實際用途,而且音質方面也在專業耳機廠家的探索下越來越好,不過,離優質的頭戴式耳機仍有著明顯的差距。在這點上,我們也應該實事求是,不能去把入耳式耳塞的音質加以神化。

一副入耳式耳塞在使用不同材質和大小的耳套時,聲音是不同的,特別是低頻的表現,可以差別非常大。

當初美國Etymotic研究入耳耳塞時,肯定做夢也想不到,入耳耳塞這個東西竟然能像現在這么風靡,以至于所有的耳機廠家都卷入其中,以至于傳統的貼耳式耳塞近幾年毫無進展,幾乎可以進入博物館成為歷史文物。

最先開始研究入耳式耳塞的美國Etymotic、Westone公司都是專業研究聽力保護裝置的專業公司,并非Hi-Fi耳機公司。 稍后,以制造話筒而知名的舒爾公司開始關注并進入這個領域,同時誕生了Ultimate Ears這么一家公司,它成立的目的是為歌手提供舞臺監聽耳塞,即歌手在舞臺上表演時監聽伴奏效果用的耳塞產品。至此,形成了所謂“美國四大入耳廠家”。其中三家是做聽力保護,舞臺監聽產品的,一家是做話筒的,他們的背景都并非傳統Hi-Fi耳機廠商。

入耳式耳塞的星星之火就這么被這幾家小公司點燃了。 當然,之前象SONY等消費類大公司也推出過有入耳式概念的耳塞,比如大家熟悉的ED系列,但并未成為主流,主流仍是大家熟悉的傳統貼耳式耳塞。

那為什么入耳式耳塞會迅速風靡,并流行到令傳統貼耳式耳塞“無地自容”的程度呢? 關鍵還是在于它的隔音性能。

入耳式耳塞和傳統貼耳式耳塞,不論音質高下,最大的本質區別,就是隔音性能。 貼耳式耳塞并不阻擋周圍的環境聲,而入耳式耳塞則能較好地阻隔掉環境聲,使用者即使身處一個較為嘈雜的環境,也能安然聆聽音樂,而不被環境聲所干擾。當然,使用入耳式耳塞時,如果隔音性能非常好,很容易使人不注意周圍的喇叭聲,車輛聲,有潛在的安全隱患。 所以一般是建議在安全、不動的環境下使用入耳式耳塞,而不要在移動狀態中使用它。

從聲音角度說,兩者還有一個區別: 貼耳式耳塞都是采用動圈單元制造的,而入耳式耳塞則有動圈單元的產品,也有動鐵單元的產品。說到這里,必須澄清一點: 很多發燒友存在一個誤解,覺得動鐵單元比起動圈單元要“先進”,其實并不如此簡單。動鐵發聲技術固然確實是比動圈技術晚出現,但兩者本質上并無差異,都是依靠電磁感應原理,以一小片振膜發聲。 動鐵單元并不是以一塊移動的鐵片來發聲的(這是很多人的誤解)。 與傳統的動圈單元相比,動鐵技術主要的優點是在于體積小,這就可以把耳塞做得更小,以便塞入耳道,并且可能把一個耳塞做成兩單元,三單元,甚至四單元。另一個常見的誤區是,以為單元越多,聲音必然越好。并不是這樣的。設計得好的單單元耳塞,音質可以非常好,好到絲毫不弱于兩單元,三單元的耳塞。 設計不夠好的多單元耳塞,也可以聲音非常一般化。

下面是我總結出的幾個規律。

1. 傳統Hi-Fi耳機廠家們幾乎無一例外,都認同了入耳式耳塞的主流地位,并投入了精力進行研發。

2. 傳統Hi-Fi耳機廠的入耳式耳塞以動圈為主流,動鐵產品為少。

讓我們看一下: SONY、DENON、森海塞爾這三家產品甚至連價格昂貴的頂級產品都是動圈的: SONY的EX700SL,天龍的C751,森海的IE8都身價不菲。這說明這些廠家仍認為傳統的動圈單元技術是最好的。

鐵三角有CK9、CK10、CK100三款動鐵耳塞。美國歌德有GR8一款動鐵耳塞。大家可以看出它們的共同點: 都體積很小巧。 特別是鐵三角的CK10和歌德的GR8,可能是體積最為細小的入耳耳塞產品。 顯然,這兩個廠家之所以在他們的高級入耳產品里選擇了動鐵單元,就是為了達到體積小,便于攜帶的目的。

3. 這些傳統Hi-Fi耳機廠家的高級入耳產品,都繼承和發揚了其頭戴式耳機產品的傳統音色。所以喜歡森海HD600和HD650耳機的人,會在IE8身上感覺出熟悉的“森海聲”;喜歡鐵三角高端耳機清甜嬌美之聲的,會在CK10、CK100身上找到那迷人的個性美;鐘情于GRADO耳機熱情開揚之聲的,也會對GR8耳塞感到非常認同和滿意。此外,日本DENON的頭戴耳機系列,與其入耳耳塞系列,之間也存在著明顯的聲音認同感。

僅從音質角度講,頭戴式耳機當然有著更為全面而忠實的表現,再好的入耳式耳塞也必然存在音質上的妥協和局限。 但與此同時,耳塞有著大耳機無法比擬的攜帶方便性、易用性、隔音性,所以傳統的Hi-Fi耳機廠們,也越來越多重視入耳耳塞產品,并且將它們傳統的音響審美觀融合到了其入耳耳塞產品中。

在這里我必須指出一下,雖然貼耳式耳塞貌似很不得志,但也不可能被入耳式耳塞一統天下。原因很簡單! 不是每個人都能習慣和適應入耳式耳塞的。 入耳式耳塞雖然有較好的隔音效果,但畢竟是要塞入耳道的,對耳道來說畢竟是個“異物”,多少會造成一些異物感和不適感。有些耳塞要塞得很深才能得到良好效果(比如Etymotic),舒適度方面的問題一直被人詬病。而傳統的貼耳式耳塞雖然不怎么隔音,但佩戴舒適,很少有人對它的舒適度提出意見。這是它無可爭議的好處。

最后,分析一下入耳式耳塞的聲音。 我想這也是很多人感興趣的東西。

入耳式耳塞很有意思的一點是: 把低頻做多,做強,是很容易的,但把整體聲音做平衡,把低頻的質做好,卻要困難得多。由于入耳式耳塞的本質特點就是用阻尼物質封閉耳道,把耳道堵起來,所以耳塞單元發出的低頻能量是被關在耳道這個密閉空間里的,很容易得到很強很重的低頻。 低端的入耳耳塞,除了少數例外(比方鐵三角低端入耳),低頻清一色是量多,強勁,但偏渾濁。 同時由于低頻很強的緣故,高頻被掩蓋掉,缺乏細節。

說到這一點時,又必須指出另一點: 入耳式耳塞是可以根據用戶自己的需求和口味,自行調整低頻多少的。一副入耳式耳塞在使用不同材質和大小的耳套時,聲音是不同的,特別是低頻的表現,可以差別非常大。佩戴時插的深淺,松緊程度,都會影響低頻的多少,從而影響到整體的聲音效果。簡單說就是根據你對低頻的要求,可以通過佩戴的深淺松緊,耳套的大小選擇,來獲得個人最滿意的聲音。選擇偏大的耳套,低頻增加;選擇海綿套,低頻增加;佩戴得深一些,塞得緊一些,低頻增加。反之選擇偏小的耳套,佩戴得松一些,淺一些,選擇硬的硅膠耳套,低頻會減少。

至于什么樣的效果是最正確的,我覺得并沒有這樣一個概念。 本身這就是一個給用戶自己調整的方式,而且每個人的耳道也是不同的。 既然沒有一個“標準的耳道”,當然也就不存在一個標準正確的方式。廠家提供不同尺寸和材質的耳套給用戶,就是給用戶利用來調整的。

中高端入耳耳塞里,也是低頻偏強勁的多,低頻偏少的較為少見。 SHURE E5C(SCL5),SE530,都是低頻非常強勁渾厚的,UE 5PRO,5EB也是低頻很重的,特別是5EB,簡直有些變態。 歌德GR8在驅動充沛時低頻力度扎實,接近GRADO大耳機的風格,也就是量不多,但力度足。 動圈耳塞里森海的IE8和天龍的C751都有著厚實有力的低頻。

低頻不多的,典型例子一個是Etymotic ER4S,ER4B,另一個是鐵三角的三款CK9,CK10,CK100。別看CK100是鐵三角的頂級耳塞了,但低頻依舊不多,和中高頻銜接得很自然,并無半點突出低頻之處。

從音樂類型說,最適合大型交響,大編制音樂一類的,我覺得要數森海IE8和SHURE SE530。 聲底厚實,聲場較為寬大也有深度,屬于比較適合大場面音樂的。 當然即使是這樣,它們仍不能和頭戴大耳機相比??偟膩碚f耳塞畢竟不可能在聲場規模上去和大耳機比。

播放人聲最動聽的,一個是歌德GR8,一個是SHURE SE530。 有些人會說鐵三角CK10和CK100的人聲也非常好,但那屬于一種高度修飾化的音色,有喜歡的,也有很不喜歡無法接受的。 我個人偏愛的是GR8,中頻準確,直接而質感優良,兼之音色圓潤柔和,不突出齒音,用來欣賞流行歌曲,真是非常迷人。 SE530的中頻段不象GR8那么直接,質感稍差,但音色豐厚柔韌,效果也頗為突出。 價位不高的耳塞里,舒爾的SE110人聲表現非常突出。

鐵三角的CK10和CK100應該算是入耳耳塞里高頻最為華麗而精致的。當然Etymotic ER4S和ER4B的高頻解析和透明度都十分好,但聽感偏清澈和冷靜,沒有鐵三角CK10,CK100那般華麗,潤澤而細膩的高頻音色。論高頻音色之燦爛而華麗,CK10和CK100真是值得一聽的。

總體來說,入耳式耳塞的發展,滿足了現代人“移動聽音”、“外聽音”的實際用途,而且音質方面也在專業耳機廠家的探索下越來越好,不過,離優質的頭戴式耳機仍有著明顯的差距。在這點上,我們也應該實事求是,不能去把入耳式耳塞的音質加以神化。DHC

猜你喜歡
鐵三角耳道耳塞
蚊蟲入耳怎么辦
跟蹤導練(一)
異物進入耳朵
解放雙手的阻噪無線耳塞
我國成立耳道數據與3D打印服務中心
“鐵三角”亮相“廣州展”
誰才是適合你的聽音設備
常見“鐵三角”問題的解題技巧
用“新潮”耳塞保護健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