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課程呼喚地理課堂教學現場化

2009-11-24 07:54祁火粉
中國教育技術裝備 2009年28期
關鍵詞:新課程師生課堂教學

楊 鑫 祁火粉

傳統教學過分強調預設和封閉,從而使地理課堂教學變得機械、沉悶和程式化,缺乏生氣和樂趣,缺乏對智慧的挑戰和對好奇心的刺激。而地理課堂教學絕不只是教學智力、經驗與技巧的問題,在它的深層和背后起支配作用的教師的教育思想和課程觀念,甚至可以說是教師教育理念和價值觀的直接實現與具體實踐,是民主思想發生地。只有開放,才有可能搞活,而現場化地理課堂教學能夠使地理課堂教學開放、生動。

地理課堂教學現場化就是教師在課堂上憑依自身的素質,根據教學的具體情境(或創設情境),把教與學中諸多教學因素有機結合起來而生成的一種教學方式。新課程的新理念以及新課程的深入推進和全面實施,為地理課堂教學的內涵拓展與價值提升開辟了廣闊的途徑和多樣的情景,熱切呼喚地理課堂教學的現場化教學。這也是提高課堂有效性的重要途徑。

1 課程結構和內容的更新,必將引起地理課堂教學的生發與創新

在新課程中,不僅有分科課程,還有綜合課程;不僅有學科課程,還有實踐(經驗)課程;等等。多樣的課程結構帶來教學結構和情境的變化,這種變化實質上是為教師現場化教學提供了豐富多樣的教學情境。葉瀾教授認為:傳統的“課程、學科教學的內容缺乏生命色彩,這是造成學科教學育人價值貧乏化的更深層次的原因”。新課程教學結構和內容,更加貼近學生的經驗世界和生活世界,更加關照學生的生命成長。課堂不再是“傳經布道”的場所,而是溢彩流光的生命之河;學生在課程和教學中不再只是文化的被動接受者,而是文化主動的建構者和創造者。這樣一來,地理課堂教學不可能只是按照既定的邏輯程序單線演進,它必將不可避免地要迎接來自學生生活經驗和心靈世界的困惑、懷疑、聯想、遐思……生活世界是科學世界的基礎,是科學世界的意義之源,教育也必須回歸生活世界,回歸學生的生活。教育是人的教育,是科學與生活教育的融合,需要應對來自學生學習與成長需要的各種問題。這些在教學過程中不斷生成的不確定性因素,既給教師選擇與運用現場化教學提供契機、鋪設平臺,也對教師的教學藝術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這樣的地理課堂教學才能讓學生有所發展,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教學活動,也才是有效的教學行為。

2 新課程對課程主體的重新定位,使教學過程本身成為重要的課程資源

只有教師心中樹立教學過程的課程意識,才能在地理課堂教學中不經意中表露出教師的深層預期和積極的情感態度,才能使地理課堂教學過程成為一種自覺和師生心靈自由的王國。首先,新課程確認教師在課程開發中的主體地位,使教師擁有課程開發和教材處理的自主權,這就為地理課堂教學現場化生發和創造性運用提供了心理支持和課程保障。教學中教師能夠視其學生發展的需要而非拘泥課本的指令靈活地調配和利用教學資源,能夠捕捉稍縱即逝的“課堂事件”的教育契機,發掘并生成其教育意義。其次,在新課程中,學生也是課程主體,學生的生活親歷、人生體驗等直接經驗在課程中有了合理合法的地位,并把它們視為知識學習和人格建構的奠基性因素,與課堂中的見解經驗的學習一道共同構筑知識結構和人格基礎?,F場化的地理課堂教學能夠充分挖掘師生雙方課程意義上的教學資源,使地理課堂教學效率得到提高,使學生能力得到培養。

3 新課程地理課堂教學的功能轉變——從重在調控轉變為重在激發,迫切需要地理課堂教學的及時、現場運作

新課程對學習方式的革新和對學生學習個性化、多樣化的尊重,學生的學習方式將以主動參與、體驗與探究為基礎策略,實現從被動學習到自主學習,從接受性學習到發現式學習、探究性學習等學習方式的革新。同時,新課程尊重學生的學習方式、思維方式與解讀的個性化、多樣化,并把學習方式的培養以及通過學習方式的革新帶來的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批判性思維、懷疑精神作為教學的重要任務。這樣,學生在學習中的獨特表現和求異思維都是地理課堂教學中的常態,而非“意外”或“另類”,教師的責任恰恰就是引導、啟發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甚至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方式來解決問題。新課程中教師的職責現在已經越來越少地傳遞知識,而越來越多地激勵思考;除他的正式職能以外,他將越來越成為一個顧問,一位交換意見的參加者,一位幫助發現矛盾論點而不是拿出現成真理的人。他必須集中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從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創造性的活動,互相影響、討論、激勵、了解、鼓舞。在新的學習方式中,教師將會面臨大量難以直接回答的問題,對于層出不窮、新穎獨特的問題,教師不可能都進行預設,不能也不必一一給出答案,但也不可搪塞、躲閃,或以泛泛的、廉價的表揚來敷衍塞責,這就更為迫切地需要教師把備課后移,實施現場化的地理課堂教學。

4 課程對教學關系的重建,使教學成為“對話—理解”的過程,不斷地推動教師地理課堂教學的現場化運作

新課程對教學關系的重建,這里主要是指教學主體之間的師生關系和教學過程中行為關系的重新確立。

首先,師生民主關系的真正建立,實現教師角色的根本轉變,教學成為師生交往、交流、心靈拷問與逐漸敞亮的過程。在平等、民主的關系中,教師脫下“權威”的人格面具,以全部的人格實現全面交往,形成蘇格拉底式的對話。在新課程實施中,師生之間的交往正在追求并建立一種對話式的“我—你”關系,在這種關系中,師生雙方一直是作為對話的主體,尊重彼此世界的差異,敞開精神,相互接納,無拘無束地自由交流,最終實現世界的融合及知識的生成?,F場化的教學方式要求師生雙方都作為有思想、有情感、有個性的豐富的人彼此真誠交流,每一方都把另一方看作可與之對話的“你”,雙方都作為完整的人在完整的精神世界深處投入到對話中,互相接納、敞開、理解。在這種對話中,師生以“全人”的名義和平等的身份進入對方的世界,學生也會因此而擁有展現情智、志趣和多彩的生命世界,而教師也可以自由放牧輕松活潑、機敏詼諧的生活情趣和人格本真。這時,現場化教學并非刻意設計但卻不斷創生,也唯因如此,對學生影響更具深遠性、滲透性和多維性。

其次,教與學的互動關系保持著最大限度的張力。在這種互動關系中,教與學不僅意味著教師與學生的對話,也意味著學生與課程對話、與書本對話、與同學對話、與自我對話。因其對話,一改單向傳輸和單面接受,而是在對話中溝通與理解,在對話中質詢與反思,在對話中批判與揚棄。在這一過程中,許多教學情境是教師課前無法預設和預料的,只有現場化的地理課堂教學才能巧妙地牽引并制動對話理解,縱橫捭闔,全面開放。這樣的地理課堂教學也才能讓學生的人格和思想得到全面的提升,使教學真正有效。

提高地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的重要途徑之一是實現地理課堂教學的現場化。地理課堂教學現場化也是新課程的呼喚,鼓勵學生自我理解、自我解讀,尊重學生的個人感受和獨特見解,使學習過程成為一個富有個性化的過程。新課程給地理課堂教學現場化開辟了新的天地,現場化的地理課堂教學應該成為情感和智慧交流碰撞、理想和精神自由飛翔的王國。

(作者單位:江蘇省華羅庚高級中學地理組)

猜你喜歡
新課程師生課堂教學
2021聚焦新課程 專注新高考 歡迎訂閱全新《新高考》
初中歷史教學中師生的有效互動
且行且思,讓批注式閱讀融入課堂教學
麻辣師生
我區初中化學新課程實施中典型問題的思考
對初中化學課堂教學的幾點思考
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的導入法
重視“五老”作用 關愛青年師生
把“三個倡導”融入課堂教學
成功的師生溝通須做到“三要”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