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芻議韓國金融集團化

2009-12-09 05:54彭健鋒
經濟視角 2009年10期
關鍵詞:非銀行集團化網點

彭健鋒

經歷了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之后,針對誘發金融危機的體制性因素,韓國將金融改革的重點放在了金融體制上,并于2000年12月通過《金融控股公司法》,在法律上放開了銀行、證券和保險混業經營的限制。經過10余年的發展和整合,如今韓國形成了KB、友利、新韓、韓亞等幾大金融集團。2009年7月,韓國國會通過了《金融控股公司法修訂案》,進一步放寬了產業資本投資金融集團的限制,這為韓國金融集團的進一步發展以及提高其國際競爭力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一、韓國推行金融集團化的主要目的

第一,更好地把握金融市場增長的機遇。隨著韓國國民金融資產投資比重的逐步增加,其金融市場存在著巨大的增長機遇。2009年以來,韓國政府對房地產市場采取了更加嚴厲的管制措施,這使房地產投資的預期收益呈下降趨勢。原來受傳統思想影響,偏向于買房投資的韓國人,開始投資金融產品。不動產占家庭總資產的比重也在逐年下降。從統計數據來看,2001年,韓國金融資產占家庭總資產的比重是17%,其與日本的26%和美國的70%仍存在差距,未來增長潛力巨大。而持續的低利率使得實際利率很低,甚至為負。一部分儲蓄需求轉移到相對高風險、高收益的中長期投資產品上來,股票、基金、保險市場的規模呈擴大趨勢。隨著韓國社會出現老齡化的趨勢,為了應付養老的需要,中青年人群尤其加大了養老保險、基金定投等理財產品的投資力度,這使得原來單純的儲蓄投資開始向基金和保險市場轉移。

第二,更好地適應金融環境的變化。韓國家庭和企業的金融需求正從間接金融向直接金融過渡,傳統的信貸業務面臨增長瓶頸。 GDP增長放緩,利率也處于低谷水平,存款產品的投資吸引力日漸下降,企業對間接融資的需求減少,這些導致銀行存貸業務和利差收入的減少,從而限制了金融業的進一步發展。對傳統商業銀行來說,其面臨著一個增長難題。因此,銀行自然考慮進入增長前景更好的證券和保險行業?!督鹑诳毓晒痉ā肥广y行、證券、保險等金融業務的界限被打破,混業經營成為可能。資金實力雄厚的大型商業銀行率先成立了金融控股公司。而與單個的金融機構相比,金融集團在信息上更具優勢,在跨領域的產品開發上也更加有利。

第三,規模經濟成為新的增長點。在金融機構創新能力不足,業務同質化的環境下,網點規模競爭成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金融集團化使得企業規模變大,也帶來了規模經濟效應。首先,通過不同公司同種業務的整合,提高該業務的市場占有率,可以提高企業對市場的支配力,并提高其定價能力,使改善企業收益成為可能。其次,組建金融集團后,原來重復的組織機構可以整合,可以削減產品研發、銷售網絡、電算系統等大規模投入,從而提高投入費用的利用效率,降低成本,增加企業市場競爭力。

第四,向顧客提供更有競爭力的“一站式”金融服務。在傳統的分業經營情況下,消費者要跑不同的網點才能完成不同的交易。金融集團可以整合傳統商業銀行、證券公司和保險公司的網點,為消費者提供完整的“一站式”服務。儲蓄、基金、保險、信貸等互補性較強的產品在一個窗口銷售,消費者可以節省時間成本、信息成本、管理成本和交易手續費,因而消費者更傾向于在同一家金融集團內完成各種交易?!耙徽臼健苯鹑诜諡橄M者提供了便利,也提高了消費者對品牌的忠誠度,為企業帶來了更大的收益。這是企業和消費者雙贏的結果,也實現了“范圍經濟”(Economies of scope in consumption)。

第五,減少對利差收入的依賴,提高收入穩定性。手續費的收入規模受金融機構資產規模、顧客群規模以及終端網點數量等多種因素的影響。金融集團內網點共享后,從證券、基金和保險公司的角度來看,可以利用銀行原有的物理網點,提高覆蓋率,讓消費者更容易訪問店面,使銷售收入提高。而從銀行的角度來看,存貸業務的收入逐年下降,原有網點的店面收益下降,而業務多樣化后,可以提高每個網點的利用率。同時,可以改善單純依賴利差收入的傳統業務模式,提高手續費在營業收入中的比重,改善收益結構,降低風險。從集團的角度來看,網點整合后,可以統籌運用固定資產投資,減少重復投資。隨著基金、保險等金融產品銷售量的增加,在商業銀行的收益結構中,手續費占據的比重在外匯危機以后呈大幅增長的態勢。1998—2004年,手續費收入增長了3.8倍, 同期手續費所占比重也由3.1%增加到10.3%。

第六,提高國內金融業的競爭力。1997年金融危機后,韓國接受IMF的托管和幫助,使經濟快速恢復增長。作為交換條件,韓國放寬了外資的準入條件。實力雄厚的世界級大金融機構,或持有韓國大金融機構的股份,或增加在韓國的營業網點。這使得習慣了進軍海外市場以謀求增長的韓國政府開始擔憂其國內金融機構是否會逐步失去競爭力。因而,2000年韓國政府頒布了《金融控股公司法》,鼓勵金融機構進行內部整合,組建規模更大的金融集團公司,以抗衡西方大金融機構,并為國內金融機構進軍海外市場創造有利條件。

二、韓國金融集團化的推進現狀與問題

第一,金融控股公司總體經營良好。韓國金融集團總體收入從2001年的12.8兆韓元增加到2007年底的32.9兆韓元,增長了2.5倍。其中,利息收入的占比逐年下降,從2001年的62%下降到2008年的25%。令人意外的是,手續費在收入中的占比也逐年下降,從2001年的16%下降到2008年的3%。另外,保險業務的發展仍然不盡人意,在總體收入中只占到2—4%。

第二,商業銀行主導的金融集團化。韓國的金融集團化走的是一條從商業銀行(Commercial Bank)向綜合銀行(Universal Bank)發展的路徑。商業銀行以向金融控股公司轉換,通過集團內新設各種金融子公司,或者并購其他非銀行金融機構的方法,推進金融集團化。2001年,友利銀行和新韓銀行率先轉換成金融控股公司。2005年12月,韓亞銀行設立了金融控股公司,四大商業銀行中的3家已經轉換成金融控股公司。

第三,非銀行機構推進金融集團化困難重重。由于歷史原因,與傳統的商業銀行相比,證券、保險等業務起步較晚,規模相對較小。因而,金融機構間的并購往往由資金實力雄厚的銀行來主導。非銀行金融機構為了完成金融集團化,需要擁有銀行子公司,但銀行業的進入壁壘相對較高。尤其是近年來銀行間的并購使得銀行規模越來越大,這給并購或新設銀行子公司增加了不少難度。目前韓國惟一的非銀行金融控股公司——韓國金融持控股,其號稱是以證券業為中心的金融集團。該集團下屬證券業子公司、相互儲蓄銀行和創業投資社,并通過與投資銀行進行戰略合作等手段,從而介入銀行業務。

第四,金融集團內業務整合度仍然較低。在以銀行為中心的金融集團內部,銀行業務仍占據壓倒性的比重。證券、資產管理、保險等非銀行業務在整體收益中的比重不足10%。金融集團內銀行與非銀行子公司的不均衡,阻礙了金融集團化的協同效應。雖然韓國的金融集團具備了雛形,但其在業務協同方面的經驗較少,在組織結構上的整合也不充分,是進一步推動金融化、綜合化的一大障礙。

第五,金融集團的創新力和業務差別化不足。金融產品和服務容易被模仿,服務差別化是一個難題。韓國幾大銀行在推行金融集團化后,幾乎進入了金融產業的各個領域,但非銀行機構被收編成金融控股公司后,其在業務結構和產品創新上,與原來沒有太大的差別。公司還是這幾家公司,業務還是原來的業務,只不過換了個商號。幾大集團的業務組合趨同,主要是依靠網點進行競爭。

第六,風險管理變得更加困難。實現金融集團化后,資產與負債的相互聯系更為復雜,風險的度量和管理變得更加困難。由于對可能發生的風險進行事前管理變得更加困難,發生問題時,其風險有可能擴大到難以控制的水平。由于組織龐大、結構復雜,運營風險也在不斷增大,加之外部投資者對金融集團的財務狀態很難進行準確的判斷,因而市場規制可能失去效率。由于復雜交易的增加,透明度下降,外部監督功能有所弱化。

三、韓國金融集團化的不足之處和借鑒意義

韓國與中國在金融業上有著相似的起點,面臨著相似的國際環境,也經歷著相似的改革路徑。因此,考察韓國金融改革的成敗,這對中國金融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鑒意義。韓國積極推動金融集團化,提高本國金融企業的實力,就值得中國借鑒。但韓國在推進金融集團化過程中的一些不足之處,也值得我們注意和深思。(責任編輯:方涵)

猜你喜歡
非銀行集團化網點
數字化時代的銀行網點轉型
集團化企業財務人員外派必要性及建議
融合共生:新時代高中集團化辦學的創新實踐
集團化辦學熱背后的冷思考
再論集團化辦學
銀行的影子
達州銀行:兩機構獲評“金融消費示范網點”
銀行和非銀行杠桿率的決定
快遞小哥的一天
淺談銀行物理網點、現代網點和虛擬網點的建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