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絡實名制應當緩行

2009-12-17 08:40張祖喬
網絡與信息 2009年12期

張祖喬 李 娟

摘要:隨著網絡輿論的興起,網絡控制也成為人們日漸關注的話題。但是在中國實行網絡實名制,仍然有許多限制,網絡實名制應當緩行。

關鍵詞:網絡實名制;網絡控制;公共輿論

一、網絡實名制的中國路徑

2002年李希光教授在談及新聞改革時建議“中國人大應該禁止任何人網上匿名”,第一次提出網絡實名制的主張。

2004年教育部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校園網絡管理工作的意見》,明確提出“高校校園網BBS是校內網絡用戶信息交流的平臺,要嚴格實行用戶實名注冊制度”。

2005年3月信產部開始實施《非經營性互聯網信息服務備案管理辦法》,要求對所有非經營性個人網站實行實名制登記;7月信產部和文化部聯合下發《關于網絡游戲發展和管理的若干意見》,明確規定“PK類練級游戲應當通過身份證登陸,實行實名游戲制度,拒絕未成年人登陸進入”。

2006年6月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又提出《網絡游戲實名制方案》。

2007年8月由中國互聯網協會發布《博客服務自律公約》,十多家知名博客服務提供商共同簽署了該公約。

2008年1月價值中國網CEO林永青向人大相關立法部門提交了“網絡實名制立法建議”;2008年3月全國人大代表王晶向全國人大正式遞交了網絡實名制立法議案。網絡實名制走上了征求立法的軌道。國家工業與信息化部答復表示,“實現有限網絡實名制管理”將是未來互聯網健康發展的方向。

2009年,有網站開始執行lA絕對實名機制。

杭州市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的《杭州市計算機信息網絡安全保護管理條例》規定:從2009年5月1日起,發帖、寫博、網游要提供有效身份證明。杭州成為全國第一個通過地方立法實施“網絡實名制”的城市。

二、提倡理由分析

隨著我國網民數量的增加,網上犯罪也呈現迅速上升的態勢。其中利用計算機制作、復制傳播色情、淫穢物品的案件十分突出;網上詐騙、網上敲詐勒索、利用網絡非法傳銷的案件增多;危害計算機信息網絡安全的案件占到了相當的比例;一些不法分子通過網絡針對特定的當事人辱罵攻擊,侵犯他人的公民權利;更為嚴重的是,許多青少年沉迷于網絡游戲。導致了各種形式青少年犯罪的增加。這些違法犯罪行為嚴重干擾了我國網絡用戶的正常網上生活。也對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造成了相當惡劣的影響?;诖朔N局面,網絡實名制被寄望能夠凈化網絡環境,還網民一個健康有序的公共網絡秩序。

綜上,網絡實名制的提倡理由大致有以下兩點:(1)規范網絡行為、保護私權;(2)打擊犯罪。這兩大理由從民眾的切身利益出發,可見提倡者良苦用心。本文認為網絡實名制的提倡有更深層的原因。

1控制網絡輿論

網絡輿論既有真知灼見,也有偏激的言論和個人的發泄,更不能排除一些惡意的鼓噪。網絡輿論是一把雙刃劍,用得好可以促進社會進步,一旦失去控制,輕則反噬無辜公民,重則造成社會動蕩,民情緊張。管理者的恐懼源于對網絡輿論不可控制的擔心。

網絡輿論主要由網絡中的媒體言論與論壇(BBS)及新聞跟帖共同反映與形成。由于網絡傳播的自由性、交互性和開放性,網絡輿論的反映和形成呈現出與傳統大眾傳媒不同的特點,又加上群體心理的驅動,網絡輿論形成了一股強大的力量。這股力量通過網絡反饋到現實,會對現有秩序造成挑戰。

2我國國情

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在經濟領域有很大的發展,但相較西方國家而言,我國政府的威權色彩濃厚了些。在行政理念上,對超出控制的事物總是第一步想到鉗制而不是引導。

韓國實行網絡實名制將尊重權利作為監管前提,并且得到了大多數民眾的贊成。韓國對網絡實名制的實施持贊同態度的人,在20-40歲這個年齡段中就高達65%,其他年齡段中,反對的比例只有不到20%。

而新浪網對網絡實名制調查顯示,78%的被調查者認為“中國不應該效仿實施互聯網實名制”;80.3%的被調查者認為“實名制限制了網民在網上的自由發言權”;認為“實名制會制約互聯網未來的發展”的被調查者達到了71.5%??梢妴蜗驈娭菩缘木W絡實名制的提倡和推廣沒有得到我國廣大民眾的擁護。

3小結

推行網絡實名制,名日規范網絡行為、保護私權和打擊犯罪,其實傳統的威權管理思想也摻雜其中。網絡已經逐漸發展成一種新興的媒介,并通過網絡的話語權逐漸影響著現實生活的運轉。強制性的全面推行網絡實名制則無疑被認為是落后社會監管體制的換名復出。

三、反對理由分析

“網絡實名制”在中國的蹣跚前行中,反對者的聲音深深掩蓋了支持者的語言。反對的理由主要如下:

1侵犯私權

一項新制度的推行,可能起點是好的,最后卻由于缺失第三方的制衡力量。而淪為暴政的工具。實行網絡實名制,網絡用戶的個人數據將容易被政府機關或商業機構所利用,由于公民難以監督這種權力的使用,可能導致廣大公民合法權利嚴重受損,不利于和諧社會的建設。

互聯網作為第四媒體,是公共權力與私人領域的中間地帶,從形式上講屬于公共領域。網絡輿論的興起反映了我國公共領域存在空白。公共領域是介乎于國家與社會(即國家所不能觸及的私人或民間活動范圍)之間、公民參與公共事務的地方,它凸顯了公民在政治過程中的互動。正是人民大眾不斷參與政治活動以及這種參與的程度不斷提高,構成了人類邁進現代文明社會的推動力。

虛擬的網絡世界帶給了人們一種不同于過去現實社會中的新內涵、新規則、新成分。如果說在互聯網出現之前,人們更為強調的是共性和凝聚,而在網絡出現之后,它就為人們個性化的追求提供了可能性。網絡具有更低的參與門檻、更多的虛擬人際平等、更高的自由度。這是非常珍貴的。

但網民不是虛幻的人,網民的權利同樣是實在的,一旦失去同樣是對民眾的打擊。網絡世界與現實世界有著強烈的同構性,在立法過程中應當受到更謹慎的對待,并在執法程序上獲得應有的尊重。況且網絡具有匿名制的傳統,歐洲有些國家也曾提議實行網絡實名制,但最終未獲國會通過而不了了之。2個人信息泄露風險增大人們犧牲部分自由是為了換取更大的自由。當付出的犧牲與所得差距懸殊時,這樣的犧牲沒有必要。網絡實名制需要人們付出個人信息,個人信息泄露的風險即是相伴而生的犧牲。個人信息不光是商家的資源,也是犯罪分子可利用的工具。

人們為打擊網絡犯罪而做的犧牲應該同網絡犯罪的實際消減效果作比較。通過網絡實名制確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規范網民的網上行為規范,但打擊網絡犯罪的作用微乎其微。實名制在其他領域的實行證明了,犯罪不會因實名制而消滅,犯罪手段很快就可根據實名制的漏洞推陳出新,反過來增大打擊難度。值得一提的是,網絡實名制其實更具有擴張犯罪的可能,特別是在配套設施、制度不完善的情況下貿然上馬,無異于是向犯罪者提供了竊取個人信息的絕好契機,這甚至

會對國家安全造成影響。個人數據保護問題在全球范圍內仍是亟待解決的難題,我們不能脫離了這一問題來進行網絡身份管理。

3縮小互聯網的普及空間

實行網絡實名制,不可避免地就要在全國范圍內展開人口普查似的互聯網身份登記,這將極大地影響互聯網普及的速度。中國是個幅員遼闊、情形復雜的國家,現代的交通尚不能抵達中國的每一個村落,何況是程序復雜的互聯網身份登記。

再者,網絡實名制縮小了上網時間與空間的自由度。截至2009年6月底,中國網民規模達到3 38億,穩居世界第一位。雖然我國的上網人數增長極快,網民規模巨大,但是仍有數量龐大的民眾從未接觸過互聯網。連上個網都要實名登錄,那等于拋棄一大部分的潛在網民。21世紀的文盲是以能否上網為判斷標準。國家有義務像以前開展掃盲運動一樣,加大措施普及互聯網,讓更多的中國人學會利用豐富的網絡資源。我國的互聯網事業正處于起步階段,更需要扶植與呵護。4技術難題與成本代價實名制的實行與一個國家的現代化和法制化程度分不開。推行實名制,外國有先進的個人誠信記錄系統和追蹤系統作技術支撐,并有完善的法律制度為后盾。反觀中國,就算技術這些硬件可以引進,但合理的制度框架不可能一蹴而就。何況規范整個互聯網的法律本身尚在摸索中。在這個大前提下,不能一刀切推行網絡實名制。

在打擊網絡犯罪的問題上,我國的網絡追蹤與網絡監督的技術本來就頗有成效。公安部門運用IP地址的測定技術,實現了每一個lP地址的實名可查。管理者總是希望管得越嚴格,越省事越好。對管理者而言,實行實名制,的確能節省管理成本,而這種“節約”卻建立在公眾脆弱的信息保護之上。網絡實名制并非是個一勞永逸的好辦法,現實中存在比實名制更為有效的技術手段,同樣能收到預防犯罪和懲罰罪犯的奇效,而無需為了節省那一點成本,將全體公民綁上有安全隱患的舢板。實名制的實施本身需要很大的監督成本,所以一些發達國家的公共管理越來越摒棄這種手段,而把精力放在建立一個完善個人信息體系上。

再者,單方面全方位地實行網絡實名制,必然會有一筆昂貴的身份認證費用,也是值得思考的問題。5扼殺網絡輿論在中國,人們并不習慣在現實生活中發表自己的言論和觀點,在對某些事情即使有著自己的看法時,也更多地選擇了明哲保身的沉默。人們擔心報復,憂慮因言獲罪。相反,通過匿名的方式在網絡空間上卻很活躍地宣揚著自己的言論。這也是互聯網成為公民表達訴求的重要渠道的原因之~。近幾年來網民們都會就當下的熱點或重大問題展開激烈的討論,且對問題的討論比較深入,進而形成強大的輿論影響。來自各網站的媒體言論與論壇(BBS)及新聞跟帖中的具有建設性的看法和觀點,甚至對有關部門的決策和施政產生了影響。

網絡文章的特點就是針砭時弊多,贊揚歌聲少。網絡言論在某種意義上也是社會的安全闌,是政治的晴雨表。網民在網絡表達一些不滿,對保持社會的安定團結也有有利的一面。網絡輿論是高科技和民主相結合的最豐碩的人類文明的成果。網絡媒體打破了話語特權的壟斷。

通過公權力的運作對網絡話語權進行干涉,必然引起強烈反彈。網絡調查顯示,超過55%的人認為實名制解決不了任何問題。社會民主環境的缺乏及個人保護的考慮,中國的特殊國情無法硬套國外。

網絡世界對民眾的意義重大。他們不僅借此娛樂,也借此相對自由地表達。匿名的方式可能更利于真實意見的發表。如果沒有這樣的渠道的話,政治生活會冷清很多。2008年美國40%的新聞的發布者是非專業機構和非專業媒介工作者的公民,是公民記者以自己的這種方式發布出來,而且這種趨勢到2010年的時候會增加到70%以上。公民自發行使新聞自由權,參與社會管理已是大勢所趨。

四、結語

最近的“艾滋女”閆德利事件和“蘋果只能喂豬”事件又引起了網絡實名制支持者的興趣,他們以此為由頭,認為“是該實行網絡實名制的時候了”,“推行網絡實名制是大勢所趨”。但是我們,必須承認網絡實名制還存在諸多爭議,強制性一刀切地去推行實施是不適宜的。網絡實名制應當緩行。

網絡對中國來說需要學習的東西有很多,過早過分地干涉會打斷它正常的發展。對于互聯網的管理,應該認識到保持和發展網絡蓬勃生命力的重要意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