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是WEB2.0?

2009-12-17 08:40
網絡與信息 2009年12期
關鍵詞:制作者織網語義

得 印

要理解WEB2.0,先得看WEB的歷史。World Wide Web,簡稱WWW,是英國人Tim Berners-Lee 1989年在歐洲共同體的一個大型科研機構任職時發明的。通過WEB,互聯網上的資源,可以在一個網頁里比較直觀地表示出來;而且資源之間。在網頁上可以鏈來鏈去。在WEB1.0上做出巨大貢獻的公司有Netscape、Yahoo和Google。Netscape研發出第一個大規模商用的瀏覽器,Yahoo的楊致遠提出了互聯網黃頁,而Google后來居上,推出了大受歡迎的搜索服務。

搜索最大的貢獻是,把互聯網上海量的信息,用機器初步分了個線索。但是,光知道網頁里有哪些關鍵字,只解決了人瀏覽網頁的需求。所以,Tim Berners-Lee在提出WWW不久,即開始推崇語義網ISemanticWeb)的概念。為什么呢?因為互聯網上的內容,機器不能理解。他的理想是,網頁制作時和架構數據庫時,大家都用一種語義的方式,將網頁里的內容表述成機器可以理解的格式。這樣,整個互聯網就成了一個結構嚴謹的知識庫。從理想的角度,這是很誘人的,因為科學家和機器都喜歡有次序的東西。Berners-Lee關心的是,互聯網上的數據,及能否被其他的互聯網應用所重復引用。舉一個例子說明標準數據庫的魅力:有個產品叫LlberyLink。裝了它后,到Amazon上去瀏覽時,會自動告訴你某一本書在用戶當地的圖書館能否找到,書號是多少等。因為一本書有統一的書號和書名,兩個不同的互聯網服務(Amazon和當地圖書館數據庫檢索)可以共享數據,給用戶提供全新服務。

但是,語義網提出之后,曲高和寡,響應的人不多。為什么?因為指望要網頁的制作者提供這么多額外的信息去讓機器理解一個網頁,太難。簡直就是人給機器打工。這違反了人們能偷懶就偷懶的本性??纯碐oogle的成功就知道。Google有個Page Rank技術,將網頁之間互相鏈接的關系,用來做結果排序的一個依據,變相利用了網頁制作人的判斷力。想一想網頁的制作者們,從數量來說,比純瀏覽者的數量小得多。但Google就這一個革新,用上了網頁的制作者的一部分力量,已將其推上了互聯網的頂峰。

所以互聯網下一步,是要讓所有的人都忙起來,全民織網,然后用軟件,機器的力量使這些信息更容易被需要的人找到和瀏覽。如果說WEB1.0是以數據為核心的網,那我覺得WEB2.0是以人為出發點的互聯網。我們看一看最近的一些WEB2.0產品,就可以理解以上觀點。

Blog:用戶織網,發表新知識,和其他用戶內容鏈接,進而非常自然地組織這些內容;

RSS:用戶產生內容自動分發、定閱;

Podcasting:個人視頻/聲頻的發布定閱;

SNS:bIog+人和人之間的鏈接;

Wiki:用戶共同建設一個大百科全書。

從知識生產的角度看,WEB1.0的任務,是將以前沒有放在網上的人類知識,通過商業的力量,放到網上去。WEB2.0的任務是,將這些知識,通過每個用戶的瀏覽求知的力量,協作工作,把知識有機地組織起來,在這個過程中繼續將知識深化,并產生新的思想火花。

從內容產生者角度看,WEB1.0是商業公司為主體把內容往網上搬,而WEB2.0則是以用戶為主,以簡便隨意方式,通過blog/pod-casting方式把新內容往網上搬。

從交互性看,WEB1.0是網站對用戶為主;WEB2.0是以P2P為主。

從技術上看,WEB客戶端化,工作效率越來越高。比如像Ajax技術、GoogleMAP/Gmail里面用得出神入化。

我們看到,用戶在互聯網上的作用越來越大。他們貢獻內容,傳播內容,而且提供了這些內容之間的鏈接關系和瀏覽路徑。在SNS里面,內容是以用戶為核心來組織的。WEB2.0是以用戶為核心的互聯網。

那么,這種意義上的WEB2.0,和Tim Berners-Lee的語義網,有什么不同呢?語義網的出發點是數據的規整及可重復被機器調用,提出使用語義化的內容發布工具,試圖從規則和技術標準上使互聯網更加有序。Googfe等搜索引擎,在沒有語義網的情況下,盡可能地給互聯網提供了線索。WEB2.0則是鼓勵用戶用最方便的辦法發布內容(bIog/podcastlng),但是通過用戶自發的(blog)或者系統自動以人為核心(SNS)的互相鏈接給這些看似凌亂的內容提供索引。因為這些線索是用戶自己提供的,更加符合用戶使用感受?;ヂ摼W逐漸從以關鍵字為核心的組織方式和閱讀方式,到以互聯網用戶的個人portal(SNS)為線索,或者以個人的思想脈絡(blog/rss)為線索的閱讀方式。WEB20強調用戶之間的協作。WIKI是個典型例子。從這個角度看,互聯網是在變得更有序,每個用戶都在貢獻,要么貢獻內容,要么貢獻內容的次序。

對下一代互聯網的看法,還會有很多的討論。有一點可以肯定,WEB2.0是以人為核心線索的網。提供更方便用戶織網的工具,鼓勵提供內容。根據用戶在互聯網上留下的痕跡,組織瀏覽的線索。提供相關的服務,給用戶創造新的價值,給整個互聯網產生新的價值,才是WEB2.0商業之道。

猜你喜歡
制作者織網語義
韓國語“容入-離析”關系表達及認知語義解釋
所有的蜘蛛都織網嗎
卷雪茄
網絡表情包的版權保護研究
紀錄片倫理問題的幾個維度
古人怎樣制作瓷器
蜘蛛網
我是蜘蛛我會跳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