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韋克菲爾德》看霍桑對孤獨的詮釋

2009-12-17 09:57郭招蘭
大家 2009年9期
關鍵詞:孤獨

摘要:美國著名作家霍桑在其作品中常探討孤獨這一主題。本文試圖從霍桑的人生經歷和作品主人公韋克菲爾德的孤獨來探究霍桑對孤獨的詮釋,這對后世具有深刻的警醒和告誡的作用。

關鍵詞:窺探 韋克菲爾德 孤獨

人們對美國杰出作家霍桑的名作《紅字》早已耳熟能詳,但對他的短篇小說卻知之甚少,而對早期發表于1835年《新英格蘭雜志》上的短篇小說《韋克菲爾德》更是聞所未聞。但它卻是最具霍桑特色的短篇杰作之一。此故事發生的背景不再是塞勒姆鎮,而移植至英國繁華的大城市倫敦,致力于探索個人的心理和行為,如?;粼陂_篇提及的,創作的靈感源于一則報道:“我記得某本舊雜志或某張舊報紙上刊登過一篇故事,據說是真人真事?!盵1](P387),確切地說,是威廉·金博士(Dr. William King)在《他自己時代的政治和文學軼事》(Political and Literary Anecdotes of his Own Times,1818)一書中記載的逸事?;羯T诘谝欢我匀詢烧Z交待了故事梗概:波瀾不驚的婚姻生活里,有一天,丈夫心血來潮,決定嚇一嚇妻子,于是,假裝出門去,卻在一條馬路之隔的街區租房住下,但說不清是什么原因,這一住就是20年。20年后的一個風雨之夜,他鬼使神差地回到家中,就像昨天剛離開家似的,從此成為溫存體貼的丈夫直至生命的盡頭。有人把這則故事與華盛頓·歐文的《瑞·普凡·溫克爾》Rip Van Winkle)和威廉·奧斯丁(William Austin)的《魯格·彼得:失蹤者》(Peter Rugg, the Missing man)聯系起來,認為它同樣講述了一則神秘的出走故事,但作家更側重于對孤獨的探討。

作為一部意蘊深邃的心之寓言,評論家也分別從不同角度切入作品,讀出紛繁復雜的意蘊。著名小說家博爾赫斯 (Jorge Luis Borges)談及霍桑的短篇小說《韋克菲爾德》時,石破天驚地提到了佛朗茨·卡夫卡,贊譽主人公威克菲爾德具有卡夫卡的特質,并注意到作品體現卡夫卡式的深奧瑣碎,且認為《韋克菲爾德》提前一百年“預先展示了卡夫卡,但卡夫卡修正提煉了對《韋克菲爾德》的欣賞?!北疚脑噲D通過從孤獨的角度分析,道出個體人融入社會群體的重要性。

一,霍桑的人生經歷

霍桑是十九世紀最杰出的浪漫主義作家之一。他當時雖處在美國社會蓬勃發展突飛猛進的時代,但他的生活卻極為不幸。一方面霍桑的祖上都是十分顯赫的清教徒,屬于身居要職的名門望族。雖然他的祖先因迫害異教徒而曾引起霍桑諸多不快,但由于他認為自己身上流敞著高貴血統的血液,所以骨子里十分的驕傲,不愿與人交往,用驕傲完全把自己包裹起來。另一方面,在他四歲時,做船長的父親就客死他鄉,由母親陪伴寄居于舅舅門下,從小體會一種“寄人籬下”的感覺。9歲傷足,臥床休養兩年,且后遺癥導致了他自閉抑郁的性格。大學畢業回到家鄉薩勒姆后,他在舅舅家三樓一間“貓頭鷹的巢穴”里差不多隱居了十二年。也許是母親哀傷的寡居生活,也許是九歲時傷了腳踝,都深深地影響著霍桑的內心,在他天性中烙下了十分羞怯敏感的印記,使他害怕與人交往。在他的隨筆《尖塔上的觀望》(Sights from a Steeple)中,他認為最理想的生活方式就是“做一個‘窺探的保羅(Paul Pry),在男男女女頭頂隱身盤旋,目睹他們的所作所為,探究他們心中所想?!倍鴱乃缙谧髌贰堆┯啊?“我坐在生活的大路旁,像被施了魔法。亂樹在我周圍冒出頭來,嫩芽長成細枝,細枝長成小樹,直到我沒有出路,無法從幽黑深處穿越重重盤根錯節?!币部梢钥吹剿麅刃氖菬o比的孤獨,不愿與世人交往。難怪愛默生從霍桑的葬禮上回來后寫道:“霍桑的內心深處有著難以排解的痛苦和孤獨?!?由此可見,霍桑的確深嘗了孤獨的滋味。

二,韋克菲爾德的孤獨

文中主人公韋克菲爾德,也如霍桑一樣很孤獨,其主要源于他身上的兩個弱點,一是他的驕傲自大,二是他的自私自利。主人公韋克菲爾德為什么會莫名其妙棄家出走呢?因其驕傲自大。他離家出走的初衷只是觀察沒有他的生活對妻子會產生什么影響,家里會發生什么變化。但正是因為自己的自以為是,正是為了證明自己的重要性,才導致他一味自我放逐,封閉自己,自動割斷與親人和社會的聯系,窺探沒有自己在場的家中的生活,殊不知在這個大千世界里,他自己是多么的微不足道!結果導致孤孤單單二十載。而另一方面,生性怪異的韋克菲爾德陶醉于自己一手策劃的惡作劇中,不但每天面對妻子孤獨的寡居生活沒有憐憫、不為動容,而且當他看到妻子患重病,幾乎快要死去時,仍不回家陪伴和照料,依然沉迷于自己導演的戲劇中,可見他又是多么的自私自利!

三,結語

從韋克菲爾德可以看到霍桑的影子,或者說威克菲爾德就是霍桑的化身。作者想借韋克菲爾德這一人物的行為和心理,來傳達自己對孤獨的理解——即人由于種種原因固守著自己的孤獨,而不知孤獨就是一種錯或罪過,因為它否定人與人之間的愛,使人自覺或不自覺地脫離他賴以生存的人群和社會,以不可抗拒的力量摧毀人自身所具有的本性,進而導致自我的毀滅。文中臨近結尾,韋克菲爾德漫步于大雨中,冷颼颼且濕淋淋地站在家門外,而家中壁爐里的火卻無比溫暖、妻子無比溫柔??粗绱司薮蟮姆床?使他突然體會到《夜間漫筆》的主人公:“‘我環視四周,只看見‘黑色的、無法穿透的虛無,仿佛天堂和天堂之光被從宇宙的體系里給抹掉了”同樣的感受,因此他微笑地走進了家門,結束二十年來的流浪生涯?;羯L匾鈽嬎苓@樣的意境及出人意料的結局,正是為了表達他對孤獨的闡釋。在1837年,霍桑寫信給好友朗費羅說:“也許由于什么妖術,我被生活的主流拋到一邊,再也回不去了……我把自己弄成了囚徒,關進了地牢……現在卻找不到放自己出去的鑰匙?!庇纱丝梢?作者明白了人遠離群體的恐怖,并通過寫此文章來告別自己多年的隱居生活,回歸社會大群體去學會分享感受,獲得拯救。難怪作者最后寫到:“一個人只要離開自己的位置一步,哪怕一剎那,都會面臨失去自己位置的危險?!钡拇_,生活中有誰能徹底置身事外呢?

參考文獻:

[1]:陳冠商編選.《霍桑短篇小說集》,山東人民出版社,1983

[2]:Lea Bertani Vozar Newman, A Reader's Guide to the Short Stories of Nathaniel Hawthorne. Boston: G. K. Hall, 1979

[3]:Nathaniel Hawthorne, Tales and sketches. Literary of America; 4th. Edition, 1982

[4]:胡允恒譯?;羯6唐≌f選[M]。北京:外文出版社,2000

[5]:史志康《美國文學背景概觀》;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上海;1998

[6]:黃建人譯《霍桑短篇小說選》;湖南文藝出版社,湖南;1996

作者簡介:郭招蘭,籍貫:江西吉安, 1983年9月,上海大學,碩士在讀。

猜你喜歡
孤獨
《心是孤獨的獵手》中的社會性別研究
農村寄宿制學校學生心理輔導案例
《冬》:孤獨的狂歡
從當下國產青春電影看青春的懷舊與孤獨
我的世界誰來懂
圈套里的個性化講述
從《山河故人》看賈樟柯的變化與堅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