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秋莎作品

2009-12-21 02:58馬秋莎
詩林·雙月號 2009年2期
關鍵詞:詩性照相機當代藝術

當代藝術的詩性·馬秋莎

如果說在詩歌寫作中,詩性來自語言,那么在藝術創作中,詩性則是來自各種媒介。但不能把它們簡單的理解為“藝術語言”用以對應于“詩歌語言”,一是因為藝術活動中的所謂“語言”并沒有像日常語言那樣有著一個相對完整的當下意義系統,二是當代藝術的觀念主義傾向籠括并超越了所有媒介和藝術形態,這使得形式語言分析對當代藝術來說經常是無效的。

馬秋莎是一位年輕的藝術家,1982年生于北京,先后畢業于中央美術學院數碼媒體工作室與美國阿爾弗雷德大學電子綜合藝術專業,2008年春天回到北京,正在成為最受矚目的年輕藝術家之一。

她的藝術創作包容了攝影、圖片、影像、裝置、身體、表演、繪畫等各種媒介與形態,她在這種跨媒介狀態中以個人經驗為出發點,發展出了多種方向的藝術實驗。不同于藝術圈常見的那些年輕藝術家,她的藝術實驗并不是那種游戲化、娛樂化的偽實驗,她也拒絕那種表面前衛姿態下的腦筋急轉彎游戲——她的創作動力來自于對生活表象之下的真理性的探尋,或者說,探尋經驗之中的某種存在之真。

這使得馬秋莎的作品獲得了一種感人的力量,在2007年的影像作品《從平源里四號到天橋北里四號》中,她含著刀片講述了自己從出生一直到當時的經歷,舌頭和口腔因被刀片劃破而滲出血,使這次講述帶來了切膚之痛。在同一年開始創作的《牛奶系列》中,牛奶這種日常的液體從一個個莫名的身體上淌下來,流入一個個日常環境。身體在這里成為了背景,或者說一個抽象的客體,而牛奶則成為了主體。

馬秋莎的作品具有一種身體的敏感性(包括對身體問題的敏感性),在她的《空間的故事》系列中,這種敏感延伸到了對照相機的使用上,她改變了慣常的透視/凝視觀念下的照相機的用法,而轉為散視/掃視,后者更接近于人們生活狀態下的視覺方式。因而,照相機在她那里成為了一種肉眼視覺的延伸,甚至具有了一種觸覺感。觀看她的作品,人們能感覺到是在“撫摸”某個空間的墻壁、天花、地面以及每一件物體。

猜你喜歡
詩性照相機當代藝術
卷首語
中國當代藝術研究
當代藝術拓展城市文化新“綠洲”
《照相機》雜志攝影月賽
小貓的照相機
詩性啟蒙,最基礎的藝術教育
克里夫蘭當代藝術三年展論壇
自制照相機
中國當代藝術協會副主席
匠心與詩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