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框架理論”看中國電視娛樂節目框架的轉型

2009-12-21 02:58
新聞愛好者 2009年18期
關鍵詞:大眾文化娛樂框架

程 晟

恩格斯說過:“人不僅為生存而斗爭,而且為享受、為增加自己的享受而斗爭……準備為取得高級的享受而放棄低級的享受?!庇纱丝梢?,娛樂是人的天性。我國的電視娛樂節目經歷了晚會時期、娛樂時期、競猜時期、真人秀時期、后選秀時期5個階段,電視熒屏呈現給我們的娛樂節目轉型速度之快、力度之大是毋容置疑的。從框架理論出發,節目理念和形態的框架轉型是由社會和大眾文化框架以及受眾個體框架的轉型所共同促成的。這樣的轉型帶給我們的積極意義是有目共睹的,但是不徹底的框架轉型也警示我們要為電視娛樂節目的可持續發展尋找一條正確的道路。

關于框架理論

框架的概念源自貝特森(Bateson,1955),由考夫曼(Goffman,1974)將其引入文化社會學,再被引人大眾傳播研究中,成為定性研究的一個重要觀點??挤蚵J為框架是人們將社會真實轉換為主觀思想的重要憑據,也就是人們或組織對事件的主觀解釋與思考結構??蚣芤环矫媸窃醋赃^去的經驗,另一方面經常受到社會文化意識的影響。高姆森(Gammson)認為框架定義分為兩類:一類指界限,代表了取材的范圍;另一類是架構,顯示意義的結構。因而框架研究也被稱為“研究媒介與民意關系的新典范”。

框架理論的假設來自兩方面:宏觀層面的社會學和微觀層面的認知心理學。認知心理學從個人層面分析人手,認為框架是個體處理和建構信息的方法。舍瑞夫(sherif)的參照框架理論假定個體的判斷和認知不僅受到認知或心理因素的影響,而且是發生在一個恰當的參照框架下的。正如沃爾特·李普曼所說:“置身于龐雜喧鬧的外部世界,我們一眼就能認出早已為我們定義好的自己的文化,而我們也傾向于按照我們的文化所給定的、我們所熟悉的方式去理解?!边@就說明,對于大眾傳媒來說,存在著一種個體層面的框架會影響到媒介框架的效果,而這種個體層面框架的構建又源自過去的經驗,并受到社會文化意識的影響。由此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推論,電視娛樂節目通過各種樣式所展現給我們不同時期的媒介框架必定是處在當時特定的政治、經濟、技術的社會框架下,受到社會大眾文化框架變遷的影響,并且很大程度上由受眾這一個體框架的認知作用而發生著框架轉型。

中國電視娛樂節目的發展和轉型

20世紀80年代末,《綜藝大觀》和《正大綜藝》的開播,填補了電視娛樂熒屏中春節聯歡晚會“一枝獨秀”的境況,“明星+表演”的綜藝模式使主持人以絕對領導者的角色調控節目進程,明星嘉賓則是吸引收視率的砝碼。1997年,湖南衛視《快樂大本營》以其青春、快樂、貼近生活的風格在中國電視娛樂版圖中迅速擴張,動作游戲和觀眾參與是節目的兩大新內涵。它帶動的明星效應和倡導的快樂理念使電視娛樂節目形態向“明星+游戲+觀眾參與”轉變。1999年,《開心辭典》《幸運52》等博彩類節目的開播實現了將普通觀眾拉人現場,而明星基本退出舞臺的娛樂節目新樣態?!坝^眾+答題游戲+巨獎”成為新的電視娛樂節目模式。2004年,《超級女聲》《非常6+1》點燃中國真人秀節目的燎原之火,這場包裝造星的游戲隨著節目的升溫達到白熱化階段。當我們還沉醉其中時,“丑小鴨變天鵝”的神話已不再被熱捧?!段枇执髸返让餍请娨曊嫒诵愎澞坑忠淮螌⒈贿z忘的明星們拉上了舞臺?!半娨暷7滦?電視真人秀”成為這一時期的娛樂節目新模式。2008年,《我愛記歌詞》借鑒了國外節目的理念,有機融合了“超女”走紅的經驗,并做了更具吸引力的本土改良,創造了娛樂節目的收視神話。從南昌唱到井岡山,從井岡山唱到全國,從全國唱到莫斯科,《中國紅歌會》應運而生。這標志著我們已經邁入了“全民娛樂+本土改良+品牌打造”的娛樂節目多元化時代。

電視娛樂節目框架轉型的原因

基于考夫曼“框架源自過去的經驗,并經常受到社會文化意識的影響”的觀點,并從框架“架構”的定義出發,我認為中國電視娛樂節目的框架轉型是社會框架、大眾文化框架和受眾框架轉型共同作用的結果。

社會框架的轉型。首先,娛樂節目從屬于文化的一部分,馬克思主義認為,一切文化變遷都有一個現實基礎,即當生產力的水平發展到一定階段,原有的生產關系與它不相適應時,就會發生變革,它是隱藏在社會歷史背后的真正動力,是一切精神力量的最終原因,是動力的動力。娛樂節目轉型的20年正是中國經濟迅猛發展的20年。改革開放初期人們的經濟條件有限,以“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為定位的《正大綜藝》滿足了受眾的好奇心。相對落后的經濟狀況也使得當時的受眾對極致的“美”有一種強烈的向往。因而有著優雅的舞美設計、精湛的表演技藝,以及大牌明星助陣的《綜藝大觀》受到了追捧。隨著大眾生活水平的提高,父母們可以為子女參加選秀活動提供一定的經濟支持,這為“超女”的走紅奠定了經濟基礎,另外,社會經濟發展戰略的層次化、區域化使傳媒的發展出現差異與鴻溝,因而娛樂節目的轉型總是率先出現在經濟發達的沿海地區或是政治經濟的中心城市。其次,科學技術的發展帶動了媒介技術的進步,使得之后一些娛樂節目的實現成為可能。移動電話的普及,為短信參與節目打下了基礎;網絡的引入,使得節目及時互動成為可能;電視節目制作技術的發展,給受眾帶來了一種視聽娛樂新體驗。再次。社會政治框架在這20年也經歷了從“集中”向“民主”的轉型?!懊裰饕馕吨總€人不僅享有充分的政治上的公民權,而且每個人一般的文化偏好都潛在地像傳統精英們的偏好一樣有價值、一樣值得尊重并應當實現?!痹趭蕵肺幕?,平民大膽地參與正是這種心理的外化,以“超女”為代表的選秀節目的出現使得普通人“受關注”和“受重視”的潛在欲望得到了滿足。

大眾文化框架的轉型。大眾文化是在工業社會中產生,以都市大眾為其消費對象,通過大眾傳播媒介傳播的無深度、模式化的、易復制的、按照市場規律批量生產的文化產品,中國社會經濟的發展,推進文化走向產業化、市場化,促進了大眾文化的發展。大眾文化自身的娛樂性、廣泛性,提高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文化參與程度。大眾文化在社會生活中的復蘇與擴展,是在電視真正被視為娛樂手段后,電視文化的繁榮造就了新的娛樂觀念,也擴大了人們的娛樂選擇,電視是最受歡迎的“娛樂表演家”一

我國的大眾文化正從娛樂精英向娛樂平民轉變。以往娛樂的主角是專業演員,而受眾只是“局外人”?!半娨曋饾u從對公眾的訓導和啟蒙轉向了娛樂和消遣,但這娛樂和消遺卻是由原來的精英來承擔的,大眾仍然將電視看成是與日常生活相對立的另一個世界?!碑斊胀ㄈ顺蔀槲枧_的主角,他們通過一種“自娛”和“娛人”式的“作秀”,給別人帶來快樂的同時也給自己帶來快樂?!白餍恪北旧聿辉谟谀阌卸鄡?/p>

秀,而在于你有沒有“自我欣賞”的“勇敢”,每一個“超級女聲”正是在“想唱就唱”的感召下,“勇敢”地走到鏡頭前展現自我的。真正的“秀時代”的來臨使得一種被動觀看式的娛樂模式轉向一種主動參與式的娛樂模式。優秀的電視娛樂節目能很快地適應特定的社會狀況,同時也承擔著溝通電視文化和大眾文化的橋梁作用。

受眾框架的轉型?!笆鼙姟辈荒芎唵蔚乩斫鉃樾畔⒌慕邮苷?,同時也是信息的反饋者?,F代市場經濟條件下,生產主義盛行,物質生產由滿足人們的生存需要泛化為滿足生產的需要,并把它變成一種生活方式沉淀到人類的文化思維中,成為人們日常的生活理念,也影響著受眾的認知框架。

電視娛樂節目匱乏的時代,受眾饑不擇食。在電視節目只強調宣傳、教育、認知功能的時代,受眾娛樂的本能無法得到滿足。隨著電視娛樂節目競爭愈演愈烈,受眾的選擇余地逐漸增大,電視娛樂節目從賣方市場過渡到買方市場。娛樂節目帶給受眾的首要精神享受必然是“樂”,這也是《快樂大本營》成功的關鍵。受眾壓抑的心境、疲憊的工作在游戲精神的激勵下可以遺忘,這使得長期處于教化式娛樂節目壓制下的受眾眼前一亮,有人比喻說:電視娛樂節目提供給了觀眾一張舒適的“床”,在這張床上,精神負擔可以得到緩解,心理壓力可以得到釋放。隨著受眾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他們不再滿足于僅從節目中“找樂”,于是寓教于樂成了下一個時期的主題。首先,輕松愉快的制作方式使這類節目更容易被受眾接受。其次,中國傳統儒家文化重教育、重知識,受眾渴望在娛樂中有所收獲。而正處在知識經濟時代的受眾,可以從這類節目中滿足自己的求知欲望,在輕松休閑中得益于個人的發展,這也促使益智類節目煥發出旺盛的生命力,隨后興起的真人秀節目很快取代了益智類節目一統熒幕的局面。此類節目滿足受眾的窺視欲,通過鏡頭能直擊人性的弱點?!俺弊屍胀ㄈ擞锌赡軐崿F藝術夢想,乃至踏上星途,這是其賣點所在,但是在節目的運作過程中,我們發現“權威對普通人的毒舌”成了節目的一個重要的噱頭和賣點,活生生的人的夢想被毀滅后的真實的形象的展現使得受眾在感同身受的同時具有一種“窺視”的快感。在真人秀節目中,PK既是節目基本的構成環節,也是用來抓住觀眾的有效手段,它使節目充滿了競爭、選擇、淘汰的激烈和殘酷。這個過程宛若現實社會的縮影:在市場經濟環境下,競爭無處不在。然而真人秀節目的成功之處絕不止于它與現實社會的零距離,更重要的是它讓觀眾領略到了競爭中的情感與知性。

電視娛樂節目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社會框架、大眾文化框架以及受眾框架的轉型勢必帶來電視娛樂節目的轉型,從目前的發展態勢來看,首先應該肯定這樣的轉型是一種積極的改良和提升,但是我認為轉型力度不夠大、范圍不夠廣、內容不夠徹底。今天的電視娛樂節目出現的片面追逐商業利潤、以收視率論高下、以低俗為賣點、用娛樂來淘金等商業化的弊端逐漸顯現。同時,廣大受眾對選秀節目產生審美疲勞后,期待欣賞到更具審美價值的娛樂節目。面臨這樣的困境,路在何方呢,我認為,電視娛樂節目必須走一條可持續發展的健康道路,進行更全面徹底的框架轉型,可以從節目理念和節目形態兩方面轉型著手。

在節目理念上,實現從淺表娛樂向深層愉悅的框架轉變??档略洶讶说挠淇鞖w納為兩類:一是經由感官或者鑒賞獲得的“感性的愉快”,二是通過概念或者理念表現出來的“智性的愉快”。如何處理市場領域與公共領域、物質領域與精神領域的關系,這是中國電視娛樂節目不可回避的問題:2007年,已有娛樂選秀節目被管理部門“叫?!?,這提醒我們,必須把對社會責任的考慮變為一種自覺,并認真思考在廣告得到市場、制作方得到利益之余,節目給了觀眾什么、給了社會什么。

在節目形態上,實現從內容拷貝向內容創新的框架轉變。在電視娛樂領域,“北歐→美國→日韓→港臺→內地某臺→各臺遍地開花”的模仿路徑早已盡人皆知。其實,模仿本身并沒有過錯,問題是復制過后,節目是否形成了自己的核心創造力?是否擁有不可或不易復制的核心內容?創新應該是全面的,包括內容、形式、手段、結構等方面,一檔電視娛樂節目的持久生命力依賴于其整體創新能力。精神產品市場也存在優勝劣汰,“以質量求生存”這個工業生產領域的根本法則在精神產品的生產上同樣適用。

面對社會框架、大眾文化框架以及受眾框架的轉型的碰撞,電視娛樂節目的框架必將面臨著多元化發展的趨勢。節目理念和形態觀念的多元性、開放性和靈活性將成為今后一段時間內電視娛樂節目的主要特點。中國電視娛樂節目的發展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當代的電視娛樂先鋒也勢必在兩極空間的游走和價值取舍中產生。

猜你喜歡
大眾文化娛樂框架
框架
廣義框架的不相交性
中國當代大眾文化的觀察與反思
中國社會現代轉型與大眾文化的內在邏輯
當前大眾文化審丑異化的批判性解讀
WTO框架下
娛樂眼
氣排球的大眾文化屬性探析
一種基于OpenStack的云應用開發框架
娛樂眼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