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機外殼雙色反向模具的頂出系統設計

2010-02-15 10:32周泳全姜家吉
中國塑料 2010年5期
關鍵詞:開模頂針底料

周泳全,姜家吉

(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學院信息控制與制造系,廣東深圳518029)

0 前言

國內外手機市場的激烈競爭,不僅體現在手機的價格、品質和使用功能等方面,也體現在手機的外觀設計方面。各手機制造商每1~2個月就可以向市場推出不同外觀設計的新款手機,這就要求手機外殼模具制造商要了解手機外殼的結構設計和模具設計,全力滿足顧客的需求。本文著重介紹一種透明聚碳酸酯(PC)包覆黏合的手機外殼的雙色反向注塑模具的頂出系統設計。

1 手機雙色外殼的注射順序分析

某手機的雙色外殼結構如圖1(a)、(b)所示,其所有外側正面是透明PC,內部結構的底料是白色PC和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的共混物,這種工業造型設計使手機外殼具有鮮明的層次美感。該制件要用雙色注射成型加工,雙色注射成型通常先注射底料(第一射),再注射外層包覆黏合料(第二射),外層包覆黏合料的熔融溫度通常低于底料[1]。然而該手機雙色外殼的外層包覆黏合料透明 PC的熔融溫度是290~320℃,底料 PC/ABS的熔融溫度是 260~280℃,如果按常規注射成型,第一射先注射 PC/ABS底料,在第二射時透明 PC因熔融溫度高于底料 PC/ABS,剛進入模具澆口附近的PC熔體,因其溫度仍然很高,將使澆口附近的底料PC/ABS的表層熔融,使其產生外觀可視的底料料花和流痕,嚴重影響成型塑件品質,如圖1(c)所示。所以,該零件的雙色成型必須逆向注射,即第一射是外層包覆黏合塑料——透明PC,第二射是底料PC/ABS,這樣才能避免料花和流痕的產生。

圖1 雙色成型的手機外殼結構及注塑缺陷Fig.1 Structure of the case of two-shot mobile phone and its molding defects

2 雙色反向模具的設計

2.1 設計思路

通常在雙色注塑機的動模板轉盤上安裝2套模具的動模,結構和尺寸完全相同,在注塑機的靜模板上分別固定安裝2種注塑塑料模具的靜模,雙色注射成型的切換是通過轉盤轉動實現的。在完成第一射后,成型塑件并不頂出,保留在模具動模型腔內,以便轉盤轉動后,實現第二射成型[2]。此手機外殼第一射完成后透明PC塑件在開模后仍然保留在動模型腔內,為了能在第二射時讓PC/ABS底料在透明PC內側充填,開模后其內側必須外露,這樣模具的型芯(凸模)必須安裝在靜模,型腔(凹模)則必須在動模,這與常規的模具結構完全相反,即通常稱為反向模具。雙色反向模具的最大特點是不僅需要在靜模的型芯內部設計澆注系統和頂出機構,還要在第一射模具的動模型腔設計預壓頂針機構,使第一射的塑件在開模后脫離靜模的型芯,保留在動模的型腔。該模具的預壓頂針機構在第一射開模時,壓緊透明PC塑件,使之不能從動模脫模,而第二射開模后塑件脫離動模,保留在靜模頂出,第一射和第二射的脫模方向如圖2所示。綜上所述,第一射和第二射模具都需設計成反向模具,即模具的頂出系統和澆注系統全部集中在靜模。

2.2 澆注系統設計和模流分析

圖2 雙色成型反向模具的脫模方向Fig.2 Demolding direction of two-shot inverse mould

第一射成型外層包覆黏合的透明PC后,無論其采用何種澆口形式,當去除澆口時,勢必在透明PC塑件表面留下澆口痕跡,影響產品美觀,所以必須設計一個工藝平面作為澆口位置,在產品注射成型后再通過后續機械加工除去工藝平面。圖2所示中間的圓孔被用作工藝平面,其圓心即注射系統點澆口的位置。Moldflow軟件適用于雙色成型的變形模擬分析[3],用Moldflow對第一射PC和第二射PC/ABS進行的厚度診斷分析如圖3所示,第一射透明 PC因壁厚均勻,用圖2所示的點澆口將使其充分充填,變形程度極小。第二射PC/ABS的厚度分布非常不均勻,成型形狀也較復雜,為使型腔充填均勻,需使用多個點澆口。經Moldflow分析,如采用2個點澆口,無論澆口在什么位置,塑件的變形量都超過了0.55 mm;如采用圖4所示的A、B、C三個點澆口,則塑件的變形量相對較小,達到了0.479 mm,但將B點移動到D點時,圖4中D點附近的變形顯著降低,總變形量僅為0.35 mm。所以第二射的點澆口最終確定為圖4中的A、C、D。2套模具最終采用的澆口及冷卻水路方案如圖5所示,選用三板式的雙分型面細水口模架滿足該澆注方式。

圖3 塑件厚度的Moldflow分析Fig.3 Thickness analysis by Moldflow

2.3 頂出系統的設計

2.3.1 第一射模具的預壓頂針結構

圖4 第二射變形的Moldflow模流分析Fig.4 Deflection analysis for the second injection by Moldflow

圖5 第一射和第二射的澆口及冷卻水路設計Fig.5 Design of gate and cooling runner for the first and second injection

第一射模具預壓頂針結構的功能是第一射開模時預壓頂針壓緊透明 PC塑件,使之不能從動模型腔脫模。其具體結構如圖6所示。在合模后的注射過程中,注射壓力向預壓頂針施加壓力,使之壓迫彈簧;當成型塑件冷卻及模具開模時,型腔和型芯在分型面開始分離,預壓頂針在彈簧的作用下始終壓緊塑件,使之保留在動模型腔。但當型芯相對頂針的位置從A點移動到B點時,即型芯孔的臺階面接觸到頂針軸肩時,型芯帶動頂針脫離塑件。

圖6 第一射模具預壓頂針結構Fig.6 Structure of pre-holding ejector for the first injection mould

2.3.2 第二射模具頂出機構的設計

第二射模具頂出機構的功能是第二射開模后,將塑件從靜模的型芯頂出,所以頂出機構也必須設計在靜模系統,如圖7所示。在靜模系統中也設計了水口板、頂針底板、頂針面板、摩擦開閉器等結構。開模時,塑件粘在靜模型芯,摩擦開閉器依靠摩擦力帶動拉桿隨開模方向運動,當拉桿的移動達到圖7所示L1距離時,拉桿帶動頂針底板和頂針面板一起運動,從而使頂針將塑件從靜模的型芯頂出;當頂針底板和頂針面板的移動達到圖7所示L2距離時,拉桿以及頂針底板和頂針面板都被迫停止運動,但開模過程仍在繼續,所以插入摩擦開閉器錐孔的拉桿前端被強制脫離開閉器,開模結束時已經完全脫離閉合器。由此可以看出,反向模具的開模過程即雙色成型塑件的脫模頂出過程,這與常規注射成型的工藝過程是截然不同的。

圖7 第二射模具頂出機構的設計Fig.7 Design for the ejection system of the second injection mould

2.3.3 脫模力

由于有收縮,塑件對型芯產生的包緊力非常大,第一射的預壓頂針機構和第二射的頂出機構都需要產生足夠的脫模力,使塑件脫離型芯。最小脫模力可由式(1)近似確定[4]。

式中P——脫模力,N

E——彈性模量,MPa

Ai——脫模方向上塑件與型芯的總接觸面積,cm2

u——塑件與鋼之間的摩擦因數

d——以成型塑件在分型面的長度為周長的圓的直徑,cm

t——塑件壁厚 ,cm

γ——泊松比

St——塑件沿直徑d方向的熱收縮率

圖6所示的第一射模具的預壓頂針在彈簧作用下產生脫模力,設為P1,應滿足式(2)。

式中Kj——彈簧的屈強系數,N/mm

Sj——彈簧的壓縮量,mm

n——預壓頂針的數量

第一射的塑件是透明PC,預壓頂針產生的壓痕不能出現在產品任何可視表面,所以預壓頂針的位置主要分布在分型面的塑件邊緣,但塑件中部即緊貼型腔的中間區域,如果沒有任何預壓頂針,在開模過程中勢必會使塑件中部隨型芯一起移動,導致塑件變形。為解決這個矛盾,在塑件兩側的圓孔就不能直接成型,必須在注射時形成工藝平面,如圖8所示,2個預壓頂針作用在工藝平面上,盡管在工藝平面上產生壓痕,但成型后將通過機械加工的方法把工藝平面去除,最終達到塑件的設計要求。

預壓頂針的數量應盡量少,使模具結構簡單緊湊。如圖8所示,除在塑件中間的工藝平面布置了2個預壓頂針之外,還在塑件兩側的分型面布置了預壓壓塊,由式(1)、(2)可確定每個彈簧的最小屈強系數。

第二射成型是在透明PC塑件內部注射PC/ABS,塑件的脫模力設為P2,其滿足式(3):

式中Fj——1個開閉器的摩擦力,N

A2i——第二射模具脫模方向上塑件與型芯總的接觸面積,cm2

在第二射模具中共有3個開閉器,通過Pro/E或U G可獲得A2j的累積面積,所以理論脫模力可由式(3)計算,由此選擇相應的開閉器的規格。

圖9是該模具成型的實際塑件,通過上述頂出機構的巧妙設計,成功避免了該塑件透明表面水口或頂出痕跡的出現。

圖8 第一射預壓頂針的數量及位置分布Fig.8 Quantity and location of pre-holding ejectors for the first injection mould

圖9 大批量注射成型的高品質手機外殼Fig.9 High quality mobile phone case in mass production

3 結論

(1)第一射模具的預壓頂針系統和第二射的靜模頂出系統是該雙色反向模具的主要特點,解決了雙色成型過程中非正常注塑順序導致的反向模具的設計問題;

(2)利用工藝平面的設計解決了澆口位置的選擇和頂針壓痕的問題。

[1] Chen S C,Hsu K F,Huang J S.Observation of the Polymer Melt Flowin Injection Molding Process Using Co-injection Molding Technique[J].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s in Heat and Mass Transfer,1994,21(4):499-508.

[2] 周泳全,姜家吉,張磊明,等.人機工程學鼠標底殼雙色模具的設計[J].中國塑料,2009,23(11):94-97.

[3] 夏建生,竇沙沙.Moldflow/MPI在雙色注塑成型中的應用[J].模具工業,2009,(3):12-15.

[4] Dominick V Rosato.Injection Molding Handbook[M].NewYork:Van Nostrand Reinhold,1986:169-170.

猜你喜歡
開模頂針底料
一種直排式橡膠制品注射成型機
翹板式摩托車胎活絡模具設計
歐洲油畫傳統底料制作
火鍋底料迎來“紅火”發展
一起吃火鍋
面拆分在UG模具設計中的應用實例
頂針 下
頂針 下
頂針(上)
自制健康火鍋底料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