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語言交際對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的影響

2010-02-16 07:11張秀英
中學英語園地·教研版 2010年8期
關鍵詞:英語老師交際教室

張秀英

一、非語言交際

非語言交際主要是指除語言和文字以外的可以通過視覺、聽覺、嗅覺、觸覺和感覺到的顏色、畫面、表情、姿態、氣味等傳遞信息的交際活動。它包括顏色、神態即眼神和面部表情、首飾和姿態、空間距離、外貌和衣著打扮等,是一種長期形成的或大眾達成共識的、都能理解的交際活動。

二、非語言交際對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的影響

除語言和文字以外的非語言因素例如學生學習的周圍環境,包括教室的色彩、課桌的擺放、空間距離以及教師的衣著、眼神、手勢、語氣、站姿、點頭等等都會影響到初中英語課堂的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學習效率?,F簡述一二:

1學習環境

1.1教室整體色彩的選擇

心理學研究表明,初中學生對于顏色的敏感度要高于成年人。他們正處于生理、心理成長期,受周圍環境的影響較大,所以,合理地運用顏色,可以幫助他們提高學習語言的興趣。過于鮮艷的顏色,易于分散學生的學習注意力,過于暗淡的顏色如灰色和黑色使人感到郁悶、空虛,甚至沮喪和悲哀。日本著名的心理學家加松岡武曾做過一項心理學調查,這項調查的結果表明初中生非常喜歡“乳白色”,因為這種顏色防止了過于鮮艷的顏色會影響到學生的注意力,同時也有助于保持心態平和,在這種環境下學習心情愉悅,學習效果明顯。與其他學科不盡相同的是學習英語更需要適當的環境,合理的色彩搭配,根據教學內容變換教室里的板報、墻畫、標語等更有助于英語教學??梢哉f,教室的整體色彩調配得是否得當關系到初中生的學習效率,影響到英語教學的教學效果。

1.2課桌的擺放

在我國學校的教室里,由于學生人數較多,課桌椅是一排排擺放的,從整體看顯得整整齊齊,這樣的擺放便于老師教學和管理。但對于英語教學不是十分有利,英語是一種語言,學習語言的目的是會應用,“說”是英語學習中的重點,課桌的傳統擺放使學生只能與較少的同學進行交流。很難達到全體學生用英語進行交際的目的,不利于取得良好的整體教學效果。另外,學生的課桌與講桌的距離也會影響學生的學習,如果離講臺過遠,學生的注意力不容易集中;離講臺過近,會使學生容易處于壓抑的心理狀態——他們總是擔心一些與學習無關的動作被老師發現后。在大庭廣眾下受到批評。這種情況也不利于到達預期的學習效果。

1.3空間距離

這里的空間距離主要是指老師與學生在地理位置上的距離。合理利用空間距離不僅可以增加交際的效果,有時還會超過語言的作用。在英語課堂上,老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可以傳達某種信息,英語老師在教室的空間位置也會直接影響到師生之間的關系。如果老師常常站在講臺上講課,會給學生以居高臨下的感覺,非常威嚴,不可親近;而走下講臺,到學生中間不僅會增強與學生交流、交際的機會,也會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有利于學生對英語老師產生好感,從而對英語產生興趣,使學生由被動學習轉變為積極主動地學習。

2英語教師的非語言行為

2.1英語教師得體的非語言行為影響學生的情感因素以及學習效率的提高

教育心理學家認為,情感因素包括學習者的學習動機、學習興趣、學習的焦慮程度等,這些因素在學習者的學習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它有助于智力的提高與開發。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起到主導作用,尤其對于初中的學生。他們非常重視老師的一舉一動,英語老師的一個鼓勵的眼神就會激發起學生學習英語的動機,一個動作會讓學生從此開始專心學習。得體的非語言行為會進一步增加學生的上進心和求知欲,鼓勵和引導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相反。不得體的非語言行為則會產生不利的影響,如果老師在課堂上對有些學生視而不見,沒有和這些同學進行眼神交流,這些學生會對學習更容易失去興趣。更容易產生自卑、焦慮心理,久而久之,會影響學習成績的提高。例如,英語老師在提問某一學生問題時,不與該生進行眼神的交流,而注視著其他的學生或物體,那么這位學生就會認為老師心不在焉,對自己不夠重視,就會胡亂地回答一下,這樣不僅影響到該生的學習,而且也會影響其他同學的學習情緒。初中學生心理處于不成熟階段,總想引起或得到別人的關注。據有關試驗表明,在一個教室里,常坐在左邊的學生的平均學習成績比坐在右邊的同學的平均學習成績要高,原因在于教師上課時經常向左邊看,老師的慈愛的目光使學生們認為老師在關注他們,重視他們,鼓勵他們。教師課堂上所發出的任何信號。做出的任何動作都在無形中影響著學生的情感變化,因此,恰當地運用非語言行為如微笑、點頭、姿態的變化等,都能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這種非語言行為會激活學生大腦細胞中的興奮點,激發了初中生的學習動機,使學生對學習產生極大的興趣,促使他們更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之中。利用非語言行為捕捉學生的良好狀態并加以保持在英語課堂教學中尤為重要,它能使英語課堂氣氛更加輕松,學生更加積極地參與到學習中;適度的非語言行為使學生思維更加活躍,更便于理解學習內容,使師生關系更加融洽。

2.2教師得體的非語言行為影響教師對教學秩序的控制

從英語老師走進教室的那一刻起,他就在有意無意地使用非語言符號,進行非語言活動。英語老師的衣著打扮、走到講臺的姿勢、對教室內學生的目光環視、拿出講義的動作等這些非語言符號或行為都會對教學秩序有一定的影響,他能使正在喧鬧的學生平靜下來,把注意力集中到教師身上,并意識到新一節課的開始。如一位英語老師的裝束非常前衛,而且還濃妝艷抹,那么在她的英語課上專心聽課的學生就會很少,學生好奇心強的心理特征決定了很多同學會時不時地關注老師與眾不同的著裝和面容,會在課堂上小聲議論著,從而直接影響課堂的教學秩序。當然,如果在英語課堂上討論“服裝”或“著裝”時,英語老師不僅可以奇裝異服,還可以鼓勵學生穿著款式顏色各異的服裝上課。在中學課堂教學中,對于打瞌睡、私下交談等不注意聽講、不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學生。老師為了不影響其他學生的注意力以及整個教學活動的完整性和系統性,采取目光交流、語言停頓、語調變化及其他一些非語言符號。換回這些學生的注意力,在不破壞課堂秩序的情況下把他們重新拉回課堂當中。語言停頓、語調變化是表情達意的手段,升調表示疑問和詫異;降調表示肯定和自信;重讀一個句子中的某個詞上表示對該詞的強調,老師在閱讀中停頓下來并用目光注視某個學生表示提醒該生注意聽講。恰當地利用非語言行為會不斷有效地傳遞教師的教學信息,使教師有效地控制教學秩序,提高教學效果。

總之,非語言交際在英語課堂教學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師若能把這些非語言符號運用好得體、準確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重視非語言交際,優化英語課堂教學

英語教學目的是培養學生語言運用的能力和使用英語獲取信息與處理信息的能力。初中英語教師在英語課堂教學中不僅僅是向學生傳授基礎語言知識,還應該注意培養他們的交際能力。交際能力是一個人運用語言和非語言手段來達到某種交際目的的能力。目前,初中英語教師在英語課堂教學中非常重視語言知識的傳授,同時也強調學生語言交際能力的培養,注重語言交際行為的正確性、合理性和可接受性,而非語言交際卻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長此以往,會導致英語教學效果不甚理想。據有關研究表明課堂教學效果的82%是通過教師的表情、舉止等非語言手段實現的,而只有18%是通過語言行為達到的。由此可見。非語言交際在課堂教學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初中生正處于學習知識的黃金階段。是一個需要關注的特殊群體;而英語課堂又是一個有別于本族文化的語言學習場所,重視語言交際尤為重要,但僅重視語言交際是遠遠不夠的,還需強調非語言交際的作用。在英語課堂上只有重視非語言交際。才能優化英語課堂教學。

猜你喜歡
英語老師交際教室
英語老師必須跨越的一座大山
不要在教室打鬧
兩塊磁的交際
沒意思
長時間待在教室更容易近視
醞釀睡意
高考模擬題精選之情景交際題
中學英語園地·初二版(2008年3期)2008-07-15
情景交際題實戰演練
老師,同學,我自己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