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世紀西方浪漫主義藝術研究探識*

2010-02-17 02:22賈峰昌羅杰鸚
關鍵詞:浪漫主義德國文學

賈峰昌, 羅杰鸚

(1.浙江科技學院中德學院,浙江杭州 310023;2.浙江工業大學外國語學院,浙江杭州 310023)

20世紀西方浪漫主義藝術研究探識*

賈峰昌1, 羅杰鸚2

(1.浙江科技學院中德學院,浙江杭州 310023;2.浙江工業大學外國語學院,浙江杭州 310023)

浪漫主義藝術影響力深遠,影響范圍廣大。然而,長期以來國內學界的西方浪漫主義藝術研究譯介甚少,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中國學界對其深入研究?;仡櫸鞣?20世紀 60年代以來浪漫主義藝術主要研究方法及以德、英為代表的國別研究,對于中國學界了解浪漫主義研究方法的進展和缺失并從而激發新的研究興趣和視角不無啟迪意義。

浪漫主義藝術;研究;進展

國外,尤其是英美的一個主要的研究方式就是個案研究,也稱為“編年史式研究”。這種研究方式是根據事件發生的年代順序一個事件接著一個事件或者按照藝術家出版作品的順序一件一件地進行研究,它主要是縱向考察,而不是橫向比較。這種“浪漫主義”編年體批評研究主要由德國古斯塔夫·泡利 (Gustav Pauli,1866-1938)發起。他在 1925年出版的《藝術批評與浪漫主義》中奠定了這種研究模式。⑤尤其是書中的插圖,利用價值至今仍然很高。歷史上對于“浪漫主義時期”的調查有很多,一般涉及文學、音樂、視覺藝術、政治及社會史,包括法國歷史學家雅克斯·德羅斯 (Jacques Droz,1909-1998)、吉恩特(L.Genet)及 P·維大蘭克 (P.Vidalenc)的《復辟與革命1815-1871》(Restaurations et revolutions1815-1871),書中配有大量參考書目;霍伯斯巴姆 (Eric J.Hobsbawm)的《革命時期:1815-1848的歐洲》(The Age of Revolution: Europe1815-1848);雅克斯·德羅斯的《1815-1848年革命期間的歐洲 》(Europe Between Revolutions1815-1848);泰爾蒙 (J.L.Talmon)的《浪漫主義與反叛:1815-1848的歐洲 》(Rom anticism and Revolt:Europe1815-1848)可以看作是編年體研究的代表性批評著作。由于編年史研究歷史事實細節敘述和作品描述多于理論分析,作者的觀點就顯得不夠系統和有些曖昧,給讀者從宏觀上把握浪漫主義藝術思潮的整體性造成一定困難。洛倫茨·艾特納(Lorenz Eitner,1919)兩卷本的《新古典主義及浪漫主義》(Neoclassicism and Rom anticism,1750-1850)可以為研究者在介紹浪漫主義藝術家和理論家思想的同時提供系統的資料和查閱文件。⑥

作為現當代五大批評模式之一的社會批評也是學術界對“浪漫主義”時期藝術研究主要采用的撰文與批評模式。社會批評注重文學藝術對社會生活所反映的廣度和深度,探索藝術反映生活、藝術對某種思想的解釋等,并把藝術是否真實地反映生活和解釋某種思想看作藝術作品的價值尺度。它源于 18世紀維柯對荷馬史詩的研究,主要活躍于第一次世界大戰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之間。??颂亍べM斯成 (Ernst Fischer,1875-1954)著有《關于藝術的必要性》(The Necessity of A rt),⑦該書于 1963年譯成英文出版(Har mondsword)。書中從馬克思主義社會研究的角度對浪漫主義做出的評價,頗具新意且學術價值較高。但從思想意識形態、行為等各方面揭示浪漫主義藝術中的社會學特征還是比較薄弱的環節。摩斯·帕克漢姆(Morse Peckham)的《浪漫主義及其行為》(Rom anticism and Behavior)和瓊斯 (W.T.Jones)的《浪漫主義的綜合癥》(The Rom anticism Syndrom e)做出了這方面的努力嘗試,帕克漢姆的《浪漫主義與意識形態》(Romanticism and Ideology)⑧是社會學研究的突破性研究成果。

國外關于“浪漫主義”的第三種研究方式是主題研究。意大利藝術與文學批評家馬里奧·布拉茲 (Mario Praz,1896-1982)的代表作《浪漫主義的痛苦》(The Rom antic Agony)⑨綜合審視了 18世紀晚期到 19世紀歐洲作家共同關心的情色與精神抑郁的藝術主題,至此,對浪漫主義文學中的情色性研究取得了豐碩成果。阿爾羅特·本杰因 (Albert Béguin,1901-1957)的《浪漫主義的靈魂和夢想》讓這位瑞士學者兼藝術批評家一舉成名。他將視點集中于德國及法國文學中的不合理因素。用德語撰寫、研究 19世紀德國哲學與文學而名聞遐邇的英國批評家艾里克·哈勒 (Erich Heller,1911-1990)的《藝術家的內心旅程》(The A rtist’s Journey into the Interior)⑩是關于浪漫主義文學、藝術和哲學的一系列評論。1966年德語版的《藝術的內心之旅與其它散文》(D ie Reise der Kunst ins Innere und andere Essays)問世,并在 1972年翻譯成日語。德國著名的神學家路德維?!じ窳_特 (Ludwig Grote, 1825-1887)主編的《對十九世紀動機學所做的貢獻》,包括就一些以隱士、僧侶、開著的窗戶及輪船失事為主題的研究。雷納特·黎本維因·克拉默 (Renate Liebenwein-Kramer)和威廉·沃恩 (W illiam Vaughan)都是以主題為線索研究浪漫主義時期藝術的當代藝術學教授,前者著有《世俗化和神圣化》,按主題探討了浪漫主義繪畫與雕塑;后者著有《浪漫主義藝術》(Rom antic A rt),從主題切入,細致闡述了浪漫主義藝術曾是牛津大學比較文學教授的西格貝特·普拉維爾 (Siegbert Prawer)編輯的《德國的浪漫主義時期》(The Rom antic Period in Ger m any,1970),以主題為切入點研究了以海涅為中心的德國浪漫主義,其研究富有啟迪性。

比較研究在國外成為一種成熟的研究模式還不到 50年的歷史。但是隨著學科之間的不斷的溝通融合,它越來越成為一門顯學和藝術史學界的主要研究方式之一。H·G·申克 (H.G.Schenk)的《歐洲浪漫主義思想》(The M ind of European Romantics)是一部文化歷史系列的論文集,由 20世紀杰出的觀念哲學家兼歷史學家以賽亞·伯林 (Isaiah Berlin,1909-1997)為其親自撰寫《序》,主要探討了作家與音樂家的關系。L.R.福斯特 (L.R.Furst)的《透視浪漫主義》(Rom anticism in Perspective)是一部英國、法國和德國文學比較研究中的杰出作品1965年因《一個奇怪的新世界:美國文化》而獲得普利策獎的哈弗大學英語系教授兼文學批評家霍華德·馬姆弗德·瓊斯(HowardMumford Jones,1892-1980)的《革命與浪漫主義》(Revolution and Rom anticism),研究的是歐洲與美洲的文化關系,特別詮釋了浪漫主義時期美國與法國文化方面的互相影響維爾納·霍夫曼 (Werner Hofmann,1928)是奧地利藝術與歷史交叉學科的學者,他的代表作《人間天堂:19世紀的題材和思想》(Das Irdische Paradies:M otive und Ideen des19.Jahrhunderts)是歐洲藝術史上劃時代的里程碑,一方面,書中他把 19世紀的浪漫主義藝術詮釋為一系列的張力,諸如,人間天堂與高貴妓女 (such as the“earthly paradise”,the“holy prostitute”etc);另一方面,他通過引用文學、音樂、哲學的例子,以全新的理念闡釋藝術作品,不失為一部交叉性學科的研究范本浪漫主義時期藝術史引來眾多的學者從比較的緯度進行解讀,就進一步證實了浪漫主義藝術史遠非僅僅以“狂飆突進”、哥特復興”而著稱的藝術史階段,而且這種比較研究也從某個側面揭示了浪漫主義藝術的詩學特征。

學界浪漫主義研究最常用的方式就是按照學科方向分類研究,它已日益成為研究的主流之一。關于浪漫主義藝術的主要出版物并不只是局限在某種藝術或某個國家。以繪畫為例,法國著名的藝術史家亨利·弗斯蘭 (Henri Focillon,1881-1943)的《19世紀繪畫:古代浪漫主義》(La peinture au XIXe et XXe siècles,“Painting in the19th Centuries”)是浪漫主義繪畫研究之首創,而且仍有很高的利用價值;羅斯金的追隨者,當代最具影響力的英國藝術史學家、批評家肯克斯·克拉克 (Kenneth Clark,1903-1983)在《浪漫主義的反叛》(The Rom antic Rebellion)一書中,對20位畫家及雕塑家羅丹進行了深入細致的研究;美國藝術史家兼策展人羅伯特·羅森布拉姆 (Robert Rosenblum,1927-2006)的《現代繪畫與北方浪漫主義傳統》(M odern Painting and the Northern Rom antic Tradition)新穎獨特,更是激發了人們的創新意識就建筑領域而言,當代美國首席建筑史家亨利·羅塞·英奇庫克 (Henry-Russell Hitchcock,1903-1987)的《19與 20世紀的建筑》(A rchitecture:N ineteenth and Twentieth Centuries)是對歐洲及美洲建筑描述最詳盡的書籍,該書迄今已由紐約、哈蒙德斯華茲 (Har monds word)等 4家出版社出版。德國史學家吉格·吉曼(Georg Germann)在《哥特式復興》(Gothic Revival,1972)一書中對哥特式建筑的復興進行了國際范圍的全面調查而奧地利的家具設計家保羅·弗蘭克爾 (Paul T.Frankl,1886-1958)與德裔英國藝術史學家、建筑史家尼古拉斯·帕福斯納 (Nikolaus Pevsner,1902-1983)對浪漫主義的建筑觀念和理論介紹都做出了顯赫的貢獻,前者著有《哥特史:歷經八個世紀的文獻資料與闡釋》(The Gothic:Literary Sources and Interpretations through Eight Centuries),該書是對哥特浪漫主義觀念的精細研究后者撰文《19世紀一些描寫建筑的作家》(Some A rchitecturalW riters of the N ineteenth Century)論述了建筑中的一般理論值得玩味的是,有關浪漫主義音樂研究主要集中在法國,其中,開浪漫主義音樂研究之先河的是法國音樂史家安德·克洛克 (Andre Coeuroq)的《音樂與文學》(M usique et L iterature,Paria,1923)。

就國別藝術史而言,筆者選取德國與英國為論述中心。前者代表著這一藝術思潮的開端,后者是浪漫主義藝術發展的高潮?,F收藏在底特律藝術學院和費城藝術博物館的《英國浪漫主義藝術》展覽目錄 (1968),其中弗里德里?!た魉?(Frederick Cummings)、羅伯特·羅森布拉姆 (Robert Rosenblum)和艾倫·斯坦利 (Allen Staley)為此撰寫了論文,以及巴黎小皇宮美術館的《英國浪漫主義繪畫》(la Peinture rom antique anglaise,1972)為研究英國浪漫藝術發展拉開了帷幕。英國藝術學家主要采用的研究方式是編年體,其中最具代表的有:博厄斯 (T.S.R. Boase,1898)所著的《英國藝術 1800-1870》(English A rt, 1800-1870)是牛津英國藝術歷史中的第 10卷,它簡要描述了 19世紀英國著名的浪漫主義畫家、雕像家和建筑師。威廉·T·懷特里(W illiam T.Whitley,1858-1942)的《英國藝術 1800-1820》(A rt in England,1800-1820,1928)和《英國的藝術 1821-1837》(A rt in England,1821-1837,1930)提供了藝術發展的完整的編年史。彼得 (PeterQuennell)的《浪漫主義英國:寫作與繪畫 1717-1851》一書中編輯了很好的插圖,但主要涉及文學。萊斯利·帕里斯 (Leslie Parris)和卡爾·科洛貝爾 (Karl Krober, 1926)是英國浪漫主義藝術風景畫研究成果集大成者,前者的《英國風景畫 1750-1850》(1973)以展覽目錄的形式出版,現收藏在倫敦泰特藝術館;而后者的《浪漫主義風景畫:康斯坦博和華茲華斯》(Romantic Landscape V ision: Constable and W ordsworth)是對該時期風景畫的主題研究哥倫比亞大學英語教授彼得·康拉德 (Peter Conrad)則從比較研究視角,對藝術和文學進行精辟討論。他的代表作是《維多利亞的珍藏館》(The V ictorian Treasure-House)其《生態文學批評:浪漫想象與人類生態》(Ecological literary criticism:rom antic i m agining and the biology of m ind)可代表浪漫主義藝術研究與批評向生態學視野拓展的新態勢諾阿內斯·多巴 (Johannes Dobai)在《英國1790-1840古典主義藝術文學與浪漫主義的古典主義藝術文學》(D ie Kunstliteratur des Klassizism us und des der Romantik in England1790-1840)(1977)中詳細討論了浪漫主義藝術理論,是藝術史研究者充分利用的資源。對于英國浪漫主義文學來說,在《牛津英語文學歷史》上有兩本書籍,一本是倫維克 (W.L.Renwick)的《英語文學》(1789 -1815)以及伊恩·杰克 (Ian Jack)的《英語文學》(1815 -1832)。有關比較類的著作我國學者研究得最多的是前面提到的艾布拉姆斯和雷納·韋勒克的著作,國內已經有中文譯著,而關于浪漫主義藝術史學中文版譯著至今還是空白,這是今后需要努力的方向。

德國視覺藝術方面,以邦斯 (R.Benz)和馮·斯奈德(A.von Schneider)的《德國浪漫主義藝術》(D ie Kunst der deutschen Romantik,1939)中的評論最為全面具體。藝術家舍夫勒 (K.Scheffler)的《19世紀的德國畫家和插圖畫家》(Deutsche M aler und Zeichner i m Neunzehnten Jahrhundert,1911)開創了藝術研究的先河,對藝術的研究頗具啟迪作用?,F藏于柏林國家博物館藝術畫廊的格特弗里德·迪曼 (Gottfried Diemann)的《德國浪漫主義》(1965)對展覽作了有價值的說明。集文學與繪畫于一體的??ǖ隆た死账孤?Eckart Klessmann)的《浪漫主義世界》(D ie W elt derRom antik,1969)一書中配有精美的插圖。赫爾穆特·博世-素潘 (Helmut Borsch-Supan)的《德國浪漫主義者》(Deutsche Rom antiker,1972)闡釋了對油畫和素描的有趣選擇。羅杰·卡迪納爾 (Roger Cardinal)《德國浪漫主義者背景》(Ger man Rom antics in Context,1975)對一些主要作家與畫家作了簡要的介紹。一份有用的記錄《德國19世紀繪畫作品》的展覽會目錄 (耶魯大學美術館博物館,克利夫蘭藝術博物館和芝加哥的藝術學會,1970-1971),與由杰森 (H.W.Jason)、羅伯特·羅森布魯姆(Robert Rosenblum)著作的論文以及其它發表在耶魯美術館公報(1972)上的文章為研究德國浪漫主義藝術提供了研討的機會。德國視覺藝術研究方面頗具特色的是拿撒勒派,當代視覺藝術家凱斯·安德魯斯 (Keith Andrews)的《拿撒勒人》(The Nazarenes,1964)和藏于法蘭克福國家美術學院的展覽會目錄《拿撒勒》(D ie Nazarener,1977)被視為代表。沃爾夫岡·貝克(WolfgangBecker)在《巴黎和德國繪畫 1750-1840》(1971)一書中對德國畫家與法國畫家的關系進行了系統梳理。

德國哲學家、歷史學家胡赫 (Ricarda Hunch)的《浪漫主義》(1971),盡管他的書中沒有注釋和索引,卻仍是為數眾多的有關德國浪漫主義文學著作中最出色的一本。而柏林大學教授奧斯卡·瓦爾策爾 (OskarWalzel)的《德國浪漫》是最合乎標準的研究浪漫主義文學的書籍。德國希根 (Siegen)大學教授赫爾穆特·尚策 (Helmut Schanze)所著的兩本書為啟蒙運動的活動以及令人壓抑的自由主義方面提供了更為現代的詮釋:《浪漫主義和啟蒙運動》和一本附有注解的選集《其它羅曼史:紀實小說》(1967)。一些附有注解的英文版的德國重要文章被收集在《德國的浪漫主義傳統 》(The Rom antic Tradition in Ger m any, 1970)中。德國浪漫主義美學研究集大成者是伊斯拉埃爾·克諾克斯 (Israel Knox)著的《康德美學理論》(The Aesthetic Theories of Kant)和《黑格爾與叔本華》(Hegel& Schopenhauer),其著作集中從建筑、詩歌、雕塑、繪畫與音樂方面論述了他們各自的美學思想、影響與關系。

以上是國外關于浪漫主義時期藝術研究的主要方法和研究成果。浪漫主義藝術研究的最新進展是在上個世紀 90年代以后,西方學者開始從社會學的角度進一步深化研究的視角,探討浪漫主義藝術對社會的形象以及推動社會發展的作用。摩斯·帕克漢姆有關浪漫主義意識形態研究只是拉開了社會學研究的序幕,我們期待著國外研究的新進展以及國內譯介的新推廣,在此僅僅總體介紹歐洲主要國家關于浪漫主義的研究趨勢和理論動態。本文不可能面面俱到,對于國別介紹也只選擇了英國、德國。其他國家,諸如法國、意大利、丹麥、美國等國的浪漫主義研究成果可以從英國浪漫主義藝術史家修·昂納所著《浪漫主義藝術史》一書中再度領略。

注釋:

①參見M.H.Abrams著的 Natural Supernaturalism:Tradition and Revolution in Romantic Literature一書,New York:W.W.Norton &Co.;London:Oxford University,1971年出版。

②參見 Hans Eichner著的“Romantic”and its Cognates:The European History of a Word一書,Toronto:University of Toronto Press, 1972年出版。

③參見ReneWellek著的Romanticism Reconsidered一書,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1963年出版。

④參見 Anthony Thorlby著的 The RomanticM ovement一書,London:Longmans,Green and Company,1966年出版。

⑤參見 Gustav Pauli著的 Die Kunst des Klassizismus und der Romantik一書,1925年出版。

⑥參見 Lorenz Eitner著的 Neoclassicism and Romanticism,1750-1850一書,Englewood Cliffs,NJ:Prentice-Hall,1970年出版。

⑦參見 Ernst Fischer著的 Von der Notwendigkeit der Kunst一書, Dresden:Verlag der Kunst,1959年出版。

⑧參見 Morse Peckham著的 Romanticism and Ideology一書,New England:University Press,1995年出版。

⑨參見Mario Praz著的 The Romantic Agony一書,Angus Davidson, 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33年出版。

⑩參見 Erich Heller著的 The Artist’s Journey into the Interior一書, London:Random House,1965年出版。

[1]Hugh Honour.Romanticis m[M].New York:Harper&Row, 1979.

(責任編輯 周芷汀)

Studies of Romantic Art in the West in 20th Century:A Review

J I A Feng-chang, LUO Jie-ying

(1.Chinese-Ger man School,Zhejiang University of Science&Technology,Hangzhou310023,China; 2.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Hangzhou310023,China)

W ith all its far-reaching and profound influences across the world in the 20th century,Romantic art has rarely been introduced to China via translation.This has,to some extent,affected the in-depth study of it by Chinese researchers.The present paper is a review of the chiefmethodology for Romantic art in theWest since the 1960s,particularly of the achievements made in such countries as Britain and Germany. Thiswill,the author believes,enable the academic circles in China to understand the gains and losses of Western methodology for Romantic art,to develop new academic interest therein and to explore new perspectives thereof.

Romantic art;research;achievements

J0-03

A

1001-5035(2010)05-0083-05

浪漫主義影響力之深遠,影響范圍之廣大是不能用語言來涵蓋的。就像法國大革命在一定程度上造就了 1789年后的歐洲歷史一樣,浪漫主義在某種意義上成就了西方藝術。浪漫主義諸如創造力、原創性、個性、真實性和整體性的思想、藝術作品的意義和目的之觀念,以及藝術家們的作品繼續統治著美學思維。這些思想觀念已牢牢地嵌在人們日常生活的思維方式和態度之中。它們很少被注意到,但又會意想不到地出現,如“前衛”一詞就是浪漫主義的產物。[1]319在浪漫主義革命結束后的短期內,所謂的現實主義對此反應卻很忸怩:他們高喊 il faut etze de son teznps的戰斗口號,卻不知道口號本身就屬于浪漫主義思想。這種現象時而發生。[1]319如藝術家希望“有自己的時間”的要求,這似乎是從施萊格爾和夏多布里昂所歸納的古代和當代藝術的區別得來的 (就像是異教徒和天主教徒的詮釋),而這些與海德格爾在《時代精神》中的觀點也有聯系。18世紀后期,象征主義承認了浪漫主義是自己的先鋒。[1]320但事實是:現實主義拒絕了“為藝術而藝術”(l’art pour l’art),象征主義正是由“為藝術而藝術”思想中的那部分浪漫主義演化而來?!盀樗囆g而藝術”這一概念來自于康德的美學理論。1804年,本杰明·貢斯當(Benjamin Constant,1845-1902)第一次記錄此詞的使用,而阿爾伯特·卡薩尼則對這一想法作了最好的歷史性總結,約翰·威爾考克斯在《美學與批判藝術》雜志中也撰寫了《為了藝術而藝術的起源》一文。普列漢諾夫 (Plekhanov,GeorgiValentinovich,1856-1918)認為:當藝術家們感到“他們的目標與他們所屬社會的目標之間存在無法解決的矛盾,‘為藝術而藝術’這一觀點就得以發展。藝術家一定仇視他們的社會,但又看到根本沒有希望去改變它”。[1]320象征主義和現實主義的對峙僅僅是把沉積在許多藝術家,如藉里柯 (Théodore Géricault,1791-1824)和卡斯帕·大衛·弗里德利希 (Caspar David Friedrich, 1774-1840)藝術性格中的斗爭公開化罷了。前者為現實主義所膜拜,后者因象征主義而再生。然而,浪漫主義曾盡力去探索理智與想象、感知與思想、所見與所感之間的關系,但它的繼承者卻傾向于注意視覺上的外在表現或內部的洞察力。

國際視野下的“浪漫主義藝術”已經成為一種全球化的文化現象。關于浪漫主義的文學作品題材廣泛,其研究可謂汗牛充棟,如:美國學者白璧德 (Irving Babbit)1919年出版的《盧梭與浪漫主義》(Rousseau and Romanticism),丹麥文學評論家、文學史家勃蘭兌斯的《十九世紀文學主潮》,捷克著名的文學批評家雷納·韋勒克 (Rene Wellek,1903-1995)的《文學思潮和文學運動的概念》、哈羅德·布魯姆的《浪漫主義和意識》(Rom anticism and Consciousness)、阿丹·里德的《浪漫主義和語言》(Romanticism and Language)等。他們在著作中將浪漫主義作為一個國際性的現象來解釋是件十分有趣的事情,但這些著作只是附帶(有時根本就沒有)提到視覺藝術。M·H·阿布拉姆(M. H.Abrams,1921-)的《鏡與燈》十分突出,他的另一本著作《自然的超自然主義:浪漫主義文學中的傳統與革命》(Natural Supernaturalism:Tradition and Revolution in Romantic Literature)也非常有趣。①它對于學界了解藝術與文學的關系功不可沒。文學理論中不能不提到韋勒克的《現代批評史:浪漫主義時期》(A History of M odern Criticism, 1750-1950)。前者以其《文學史上浪漫主義的概念》等論著獲得國際比較文學協會、美國比較文學協會等學術組織的主席殊榮?!杜u的諸種概念》是韋勒克教授在 1963年編輯出版的一組寫于 20世紀 20-40年代的散論,14篇文章集結的紐帶則是作者所稱的“理論問題的澄清 (特別強調在哲學的,即概念的層次上)”?!段膶W史上浪漫主義的概念》就是其中的一篇,主要闡明浪漫主義概念的生成史、發展史,指出其歧義與復雜性以及這個概念的功能性意義;通過對“浪漫主義”這一術語的語義學歷史的考察,梳理了其在德國誕生,隨后傳入英、法等國,最終形成一種全歐性藝術思潮的演變歷程。判斷浪漫主義的“三種尺度”——“詩歌觀的想象性、世界觀的自然主義、詩歌風格的象征和神話的使用”,是韋勒克在該書中對于浪漫主義進行論證的立論支點。漢斯·英西能 (Hans Eichner)主編的《“浪漫主義”一詞及其同源詞:一個詞的歐洲史》(“Romantic”and its Cognates:The European History of aW ord)②對理論及詞源學都有很高的關注,而且在最后一章還對浪漫主義做了現代性闡釋。韋勒克也研究了諾什諾普·弗萊 (Northrop Frye)主編的《浪漫主義的再思考》③一書中提出的最新理論。弗萊還另著有 3本浪漫主義著作:《英國浪漫主義研究》、《布萊克:詩歌批評集》、《布萊克詩選》。弗萊因而被《紐約書評》譽為“無疑是當今用英語寫作的最偉大的文學理論家。20世紀學界詮釋浪漫主義的樣本可在安東尼·桑白 (Anthony Thorlby)的《浪漫主義運動》(The Rom anticM ovem ent)④一書中找到,而且在解釋后還附有評論。但是,對于歐洲和美洲視覺藝術的概述,相對來說并不是很多。在此本文將對“浪漫主義”在歐洲國家的整體研究做一綜述,特別是英國藝術史學方面的研究。

2010-01-04

賈峰昌(1965-),男,浙江杭州人,浙江科技學院中德學院講師;羅杰鸚(1965-),女,浙江杭州人,浙江工業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中國美術學院藝術人文學院博士研究生。

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世界文學與浙江文學研究”(07CG WY014YBX)

猜你喜歡
浪漫主義德國文學
漫談詩的革命浪漫主義
十九世紀法國浪漫主義大師
我們需要文學
我們在德國怎么扔垃圾
“太虛幻境”的文學溯源
英國浪漫主義時期的出版經濟與文學創作
德國棄煤的煩惱
“夢夢”“嬌慶”德國行
法式浪漫主義音樂會登陸杭州
我與文學三十年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