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古代官員退休制度

2010-04-10 01:23謝憲
共產黨員(遼寧) 2010年21期
關鍵詞:俸祿禮記官吏

中國古代官員退休,有一個文雅的稱謂叫“致仕”,即“把官職還給君王”,也就是不當官,退休了。此外,還有“致事”、“致政”等雅稱。

退休制度的核心是退休年齡的界定,各朝代對此有不同的規定。據《禮記》記載,周朝是“大夫七十而致事”。古時候平均壽命不長,70歲退休,對大多數人來說基本上等于是終身制了。到了明清兩代,才逐步改為60歲退休。特別是到了清朝,低級武官的退休年齡皆根據職務大大提前了:“參將五十四,游擊五十一,都司守備四十八,千總、把總四十五?!惫僭叫?,退休越早。這與兩宋時期文官年滿70歲退休、武官則可延長到80歲退休形成了鮮明對比。

雖然對退休年齡有具體規定,但也有很多例外。比如元朝的大天文家郭守敬,年逾七十后屢次申請退休,但皇上就是不準,結果在86歲時卒于知太史院事任上,真的是“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了。

退休制度的另一個要件是退休后的待遇,這關系到退休官員老有所養、老有所尊的大問題,歷朝歷代對此都很重視。

首先是政治待遇上。據《禮記》記載:卿大夫致仕稱“國老”,一般官吏致仕稱“庶老”。從稱謂上就可以看出對老臣的尊重。到了唐朝,對致仕官員要舉行歡送儀式。三品以上官員致仕后,仍恩準參與國家大事。明朝的致仕官員在禮儀上仍然受到尊重,在參加宴會、祭祀等活動時,仍享有原有職級的禮遇。

其次是經濟待遇上,退休后會優厚對待。漢代規定,年俸祿在兩千石以上的官員退休,可領取原俸祿的三分之一作為養老金。魏、晉時期的退休官吏,則干脆委任一個“顧問”之類的閑職,供養起來。唐代是五品官以上致仕者給半俸,功臣元勛經皇帝特批,退休后可保留全薪。如名相房玄齡、宰相宋璟致仕時,皇上特批均賜全祿。六品以下官員退休,則賜給一定數量的田地養老。

在中國古代,官員主動請辭,提前告老還鄉也是退休制度所允許的。明弘治四年(1491年),皇上就專門下詔:“自愿告退官員,不分年歲,俱令致仕?!?/p>

非正常退休,最好的理由莫過于“告病”。告病退休稱作“乞骸骨”、“乞身”等。如唐太宗時的官吏退休年齡是70歲,而開國元勛李靖在64歲時就“上表乞骸骨”,懇請準許退休了。

但也有皇上不恩準的情況。如漢代著名經學家張禹,當過“太子師”,即漢成帝劉驁做太子時的老師,還當過太傅、丞相。他曾多次上書請求告病還鄉,“數上疾乞身,帝遣人問疾送藥,強留”。

猜你喜歡
俸祿禮記官吏
《禮記》在經學史上的地位變遷及其當代價值
梁潮印存·本己類編
半途而廢
聰明的官吏
俸祿的標準
文明
一錢斬吏
古代官員“俸祿”有多少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漢代官吏考課制度研究述評
從歷史文獻看唐代官吏管理制度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