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聚焦超聲治療外陰白色病變臨床療效觀察與形態學改變*

2010-04-17 14:43鄭紀寧侯志平李迎春周鴻九吳曉玲
承德醫學院學報 2010年2期
關鍵詞:硬化性外陰鱗狀

鄭紀寧,侯志平,李迎春,周鴻九,吳曉玲,李 忠

(1.承德醫學院,河北承德 067000;2.承德市婦幼保健院;3.承德市中心醫院)

外陰白色病變是一組以女性外陰部皮膚瘙癢及色素減退為主要臨床表現的慢性頑固性疾病,病因不明,長久以來一直缺乏有效的治療措施。聚焦超聲無需探針即可進行熱傳遞,對外陰白色病變是一種無創的治療方法。本研究對60例患者的治療效果及外陰組織結構的形態學改變進行觀察,旨在探討聚焦超聲治療外陰白色病變的可靠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1 資料與方法

1.1 資料來源 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承德市婦幼保健院共收治外陰白色病變患者60例,年齡28-65歲,所有病例均經外陰活組織病理學檢查確診,其中鱗狀上皮細胞增生型37例,硬化苔蘚型23例。

1.2 診斷標準 1987年,國際外陰病研究協會(1SSVA)與國際病理學家學會共同制定外陰皮膚病新的分類[1],非贅生性上皮病變:鱗狀上皮增生、硬化性苔蘚、其它皮膚病,贅生性鱗狀上皮內瘤變沒有納入治療范圍。

1.3 治療方法 所有病人均住院治療,常規檢查心電圖、肝功能、血糖,血尿常規等。病人取膀胱截石位,消毒外陰,0.75%碳酸利多卡因雙側會陰阻滯麻醉,采用重慶海扶技術有限公司研制的CZF-1型超聲婦科治療儀進行超聲治療,掃描方式采用直線掃描,治療范圍包括整個外陰病損區邊緣外0.5厘米。治療后局部涂抹紫草油和冰袋交替敷24小時。

1.4 組織病理檢查方法 超聲聚焦超聲治療前和治療后3個月,在外陰病變處取活檢,標本用10%福爾馬林固定,常規技術制作切片和HE染色,光鏡下觀察鱗狀上皮增生型、硬化性苔蘚型兩組不同病理類型的外陰白色病變組織學結構的變化。

1.5 療效判定 痊愈:癥狀消失,皮膚顏色及彈性基本恢復正常,隨訪半年無復發;顯效:癥狀減輕,皮膚彈性及顏色有一定程度的改變;無效:治療后癥狀無好轉,外陰皮膚無改變??傆行蕿槿惋@效例數占總例數的百分比。

1.6 統計分析 用SPSS 11.5統計軟件,率的比較采用卡方檢驗,P<0.05為差異有顯著性。

2 結果

2.1 臨床療效 超聲治療當天,患者的瘙癢癥狀完全消失56例,明顯減輕4例;治療后一個月、三個月、半年隨訪,瘙癢癥狀完全消失39例,明顯減輕16例,無好轉5例。治療后局部皮膚的表皮保持完整,有一過性充血水腫,約需一周左右完全消退,半年后局部皮膚的彈性改善,出現色素沉著。半年后臨床治愈39例,顯效16例,無效5例,總有效率91.67%。

2.2 不同病理類型療效比較 見附表。鱗狀上皮增生型總有效率為94.59%,硬化性苔蘚總有效率為86.95%,二者比較差異無顯著性(P>0.05)。

附表 不同病理類型外陰白色病變臨床療效的比較

2.3 組織病理轉歸 治療前組織病理特征為鱗狀上皮細胞增生型,光鏡下可見棘細胞增生,上皮腳延長、增寬、過度角化,基底細胞層常見不等量黑色素脫失,真皮層慢性淋巴細胞浸潤。治療前組織病理特征為硬化性苔蘚型,光鏡下可見表皮角化過度,鱗狀細胞層萎縮變薄,上皮腳變鈍或消失,基底細胞液化、變性,黑色素細胞減少,真皮中有不同程度的淋巴細胞浸潤。聚焦超聲治療3個月后病理檢查結果顯示,痊愈的病人表皮及真皮層組織結構均恢復正常,基底層細胞色素沉積,真皮內的微血管明顯增多,且管腔形態正常,浸潤的淋巴細胞數量明顯減少,甚至完全消失。

2.4 不良反應 60例中有3例出現表皮局部凝固性壞死,形成淺表潰瘍,兩例<0.5cm2,經局部抗感染和換藥后兩周左右修復;一例潰瘍面積約2.5×3cm2,換藥不見好轉,經局部植皮后痊愈。

3 討論

外陰白色病變是指女性外陰皮膚發生變性及色素改變的一組慢性疾病,以外陰部奇癢、病變區域皮膚色素減退或發白,皮膚粗糙增厚或變薄、皸裂及潰瘍等皮膚變化為特征,外陰白色病變的病因不明,病程較長。目前外陰白色病變尚無理想的治療方法,治療困難且易復發。傳統的方法如藥物、激光、微波等治療均不理想,手術治療后外陰瘢痕攣縮,導致性生活困難,嚴重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超聲治療外陰白色病變是利用超聲波在組織內良好的能量穿透性和沉積性等特點,把超聲波的能量沉積到發生病變的真皮層內,通過超聲熱效應、機械效應和空化效應等生物效應使病變組織內小血管、毛細血管及神經末梢首先受到損傷,同時促進局部微血管形成,增加血管內皮細胞通透性,改善微血管和神經末梢的營養狀況,改變局部組織生長的微環境,使組織修復和再生,從而使病變的外陰皮膚得以重建并恢復正常[2-3]。

本組60例患者經過聚焦超聲治療后,臨床療效顯著,經過半年臨床隨訪,臨床療效觀察總有效率為91.67%。由于超聲治療后局部組織僅出現一過性充血水腫,而無其它物理治療結痂脫落的組織修復過程,一般沒有瘢痕形成,治療區表皮均能保持完整。超聲治療后外陰皮膚的組織結構逐步恢復正常,基底層細胞有色素沉積,真皮層內的炎性細胞基本消失,而毛細血管明顯增多。不同病理類型療效比較,鱗狀上皮增生型與硬化性苔蘚的總有效率比較無明顯區別,這與李成志等的報道相似[3-4]。

在相同超聲功率和頻率下,臨床效果與單位面積病變皮膚超聲治療輻射的時間和次數有關[5]。單位面積的治療時間越長,臨床療效越好,但若一次照射治療時間過長,則會使皮膚出現淺表損傷的機會增加反而降低治療的安全性。同時,掃描方法采用直線掃描不應在某點停頓,以防劑量過大導致局部組織凝固性壞死;本研究有一例治療后左側大陰唇水腫明顯,一周后局部出現潰瘍面,面積約2.5×3cm2,經20天抗生素和局部換藥不見好轉,而行局部植皮后痊愈。因此,應根據不同的病人選擇適當的治療方案,確保超聲治療的安全性。

[1]焦魯霞,宋磊,李冬平.聚焦超聲治療外陰白色病變臨床研究[J].解放軍醫學雜志,2004,29(12):1086-1087.

[3]李成志,王智彪,陳文直,等.聚焦超聲治療外陰白色病變的研究[J].中華婦產科雜志,2004,39(6):373-377.

[4]劉伯寧.外陰白色病變的病理變化[J].實用婦產科雜志,2003,19(1):3-5.

[5]朱旭霞,李蕓,翁卓婭.聚焦超聲治療外陰上皮內非瘤樣病變圍手術期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07,22(10):910-911.

猜你喜歡
硬化性外陰鱗狀
“難言之隱”的針對性治療方法
加味五味消毒飲熏洗坐浴治療外陰白斑病驗案2則
惹人癢的外陰白斑
硬化性膽管炎的影像診斷和鑒別診斷
巨大角化棘皮瘤誤診為鱗狀細胞癌1例
青少年喉乳頭狀瘤惡變為鱗狀細胞癌一例分析
多發性肺硬化性血管瘤18~F-脫氧葡萄糖PET/CT顯像1例
非編碼RNA在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中的研究進展
姜黃素對皮膚鱗狀細胞癌A431細胞侵襲的抑制作用
念珠菌性外陰陰道炎快速鑒定法的實用價值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