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再說陳世美

2010-05-14 17:16
中國新聞周刊 2010年16期
關鍵詞:金錢校園時代

薛 涌

如今呢?中國似乎有得是錢,但是,既得利益則是盤根錯節,財富也世襲化了,小人物創業的機會卻變得微乎其微,“自我造就的人”在情場貶值了,社會也漸漸地“化石化”了

廣州60%的女大學生想嫁“富二代”的新聞,在網上炒得很是熱鬧。而且同情這些女大學生的人還不少。更有些“專家”出來說:這種心愿可以理解,況且沒有犯法,不應該譴責。

我當然也沒有譴責她們的意思。人家僅僅是抽象地談談擇偶的理想,想嫁個有錢點的,和想嫁個漂亮點的一樣,乃人之常情。其他的標準并沒有被排除。希望未來的丈夫有錢,和為了金錢而結婚,兩者不能簡單地等同。不過,讀這則新聞和有關討論,還是讓我十分懷舊。我突然想起了陳世美,覺得那個時代似乎還挺美好。

陳世美是我們那代大學生熟悉的人物,也許早已被今日的大學生所淡忘。這里不妨先簡單介紹一下。此公是京劇《鍘美案》中的主人公,宋朝人。他出身尋常之家,突然中了狀元,并馬上被皇帝女兒看中,當了駙馬。原配的糟糠之妻秦香蓮帶子女入京尋夫。陳不僅不認,反而指使家將韓琪追殺秦香蓮母子滅口。秦哭告實情后,韓自刎于三官堂。秦到包拯處控告。包讓陳世美與秦對質。陳以國戚之威狡辯。包則不顧太后、皇姑的勸阻,秉承正義,鍘死了陳世美。

后有人考出,陳世美確有其人,不過是清朝官吏,為官還很清廉。他因為拒絕前來走后門請托的故舊,被人懷恨,編了此戲栽贓,活活被氣死等等。這些事情,我們讀大學的時候并不知道,知道的只是京劇中的陳世美,而且他的故事也成了校園生活的重要主題。

我是1979年入學,屬于文革后恢復高考的第三屆大學生。最前面一屆,即77級,也不過是一年半前才進的校園。1977到1979年這三屆學生中,許多是文革中上山下鄉的大齡學生。比如,我的五位同屋中,就有一位入學時32歲,一位28歲。這些老同學,許多已經在鄉下時結婚甚至生子。高考一恢復,他們紛紛鯉魚跳龍門,變成了當時所謂的“國家棟梁”,自然很招女孩子喜歡。結果,他們中有許多人在校園很快有了年輕漂亮的新歡,并甩掉了過去的“黃臉婆”,為此鬧出不少官司,惹得社會議論紛紛?!跺幟腊浮愤@樣的傳統戲劇,也在這一背景中熱起來。當時媒體上還就“當代陳世美”的問題展開了相當廣泛的討論。對此,大概沒有一個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大學生能夠忘記。

我當時作為從高中直接進大學的應屆生,沒有那么復雜的經歷,自然可以置身事外。不過,在心里對“當代陳世美”還是持批判態度的。

怎么時隔三十年,突然對自己所不齒之人懷念起來了呢?這主要并不是我改變了自己的道德標準和價值觀念,而是對比今朝的世風人情,覺得陳世美的故事所反映的時代實在是比現在好。第一,陳世美的故事本身所展示的是:一個尋常之人,考了狀元,皇帝的女兒都要追。我當然知道這是文學上的虛構,不是現實。事實上,許多學者也進行了研究,證明當時有錢有勢者靠著自己的雄厚教育資源,還是能夠讓子孫在科舉競爭中先聲奪人。但是,如果我們把這種虛構的事實當真的話,那是否還算是一個比較健康的社會呢?如今你要是窮得叮當響,考了第一能有幾個女孩子追?馬加爵的命運和陳世美比起來,是否慘得多?第二,我們上大學的時代,中國還沒有富,自然也無所謂“富二代”。不過,高官的特權還是不少,也很令人羨慕。但是,那時的女大學生們并無嫁“官二代”之理想,自己的“夢中情人”多是校園里的才子。即使是那些剛從農村考來、而且已經在鄉下有妻女的,也還很炙手可熱呢。否則“當代陳世美”就無從談起了。

是不是那時的女大學生和現在的女大學生在價值觀念、道德標準上不一樣了呢?我看不是。變化的是社會。女大學生追求的是前途。在那個年代,才能代表著前途;當下,則是金錢和家門代表著前途。當一個社會對金錢和家門的崇拜超過對才能的尊重時,這個社會就會衰落,“富不過三代”的局面就會出現。因此從長遠來看,金錢終究還要靠才能來創造。

讓我們回顧一下,中國經濟起飛三十年,原動力從哪里來?我看主要還是80年代。那時社會的流動性強,年輕人機會多,大家對靠自身努力而成功的信心比現在強得多。那是個崇尚“自我造就的人”的時代。在那個時代成長起來的人,也是當今中國社會的中堅。如今呢?中國似乎有得是錢,但是,既得利益則是盤根錯節,財富也世襲化了,小人物創業的機會卻變得微乎其微,“自我造就的人”在情場貶值了,社會也漸漸地“化石化”了。

女大學生確實不應該為想嫁“富二代”而受到譴責。但是,她們這種婚姻理想出現的本身,則是對我們社會的一種譴責?!?/p>

(作者為北京大學憲法學教授)

猜你喜歡
金錢校園時代
二則(金錢下的木偶)
語絲畫痕
二則
校園的早晨
春滿校園
e時代
e時代
e時代
金錢的人生之旅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