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身心是我們的山水

2010-05-21 01:57林清玄
當代文萃 2010年5期
關鍵詞:阿彌陀佛綠竹山色

林清玄

我帶朋友去爬象山,這幾乎是我的日課,在固定的時間出門,走固定的路線,在固定的地方泡茶,甚至,以一種無心無求的態度登山,連心情都處在相同的頻率。

朋友感到吃驚:“你每天同樣的時間、走同樣的山路,難道不感到厭倦和無聊嗎?”

這可問住我了,因為我這樣爬山的日子也不短了,卻從未感到無聊,自己一人如是,親朋好友同行也如是;也未曾覺得厭倦,晴空萬里如是,霪雨霏霏亦如是。

由于朋友是虔誠的佛教徒,又是凈土宗的行者,我便反問他:“你每天念阿彌陀佛,只有四個字,一念再念,會感到厭倦和無聊嗎?”

朋友聽了,會心一笑。

答案是這么清晰的顯現出來了。

對于一個身心自如具足的人,生活里根本就沒有無聊或厭倦的問題,光是一句短短的阿彌陀佛,里面就充滿了無邊的喜樂,變化萬千。

同樣的一座山,每一舉步、每一抬眼、每一呼吸,其中不也是歡喜盈滿、境界處處嗎?

表面的山景,在浮面的人心里,呈現著單調的畫面,如果以身心與山水結合,則里面充滿了無限的涵藏,整座山就彷如一座大雄寶殿,水中有清澈的面影,云上有自由的消息,樹梢有堅強的意志,草尖有柔軟的微笑,乃至在一雙彩蝶的雙翼,也看見宇宙的顯色啊!

只要身心沒有污濁的意念、泯除了功利的渴求,即使在一成不變的山水風景中,-也能體貼永恒的情意。

“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凈身”,“青青翠竹,皆是法身,郁郁黃花,無非般若”,在般若的繁花、法身的綠竹中,在清凈的山色、廣長的溪聲里,一個身心無濁、無著、無掛礙的人,便溶入山水之中,如果身心自有山水,日日行同一條路,也會愈走愈深愈走愈深,走入“行深般若波羅蜜多”的境界吧!

猜你喜歡
阿彌陀佛綠竹山色
基于語義三角理論的佛教術語觀
王綠竹、王丹攝影作品
詩趣(題圖)
夏日雨后
秋行
詠竹
南溝朝陽坡早春
國風·衛風·淇奧
巴林左旗出土遼代青銅佛板圖像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