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澳大利亞柑桔產業競爭力的SWOT分析

2010-06-29 01:17陳正坤呂建興祁春節
中國果業信息 2010年1期
關鍵詞:橙汁種植者柑桔

陳正坤 呂建興 祁春節

澳大利亞柑桔產業現狀

澳大利亞地處南半球大洋洲,位于太平洋西南部與印度洋之間,四面臨海,面積約770萬hm2,人口約1770萬,經濟發達。其農業已經實現機械化,是世界上最主要的農產品出口國之一。

柑桔是澳大利亞主產水果之一,生產始于1787年,由英國人引進種植。目前,澳大利亞柑桔種植者約有2800位,種植面積3.2萬 hm2,2003—2007 年年均 產 量64萬t。澳大利亞柑桔種植高度集中,主要分于在南澳大利亞州的Riverland,維多利亞州,新南威爾士 州 的 Murray Vally、Riverina, 以及昆士蘭州的Burnett;品種主要有臍橙、伏令夏橙、溫州蜜柑、檸檬和來檬以及葡萄柚等。甜橙生產集中在南澳大利亞州、新南威爾士州和維多利亞州,溫州蜜柑集中于昆士蘭州,檸檬、來檬、葡萄柚則主產于北方領地。

甜橙是澳大利亞第一大柑桔種類,2007年澳大利亞甜橙產量達47.07萬t,占澳大利亞柑桔總產量的75.61%,種植面積為2.5萬hm2,占總種植面積的77.99%;寬皮柑桔是澳大利亞第二大柑桔種類,2007年產量達10.44萬t,占總產量的16.78%,種植面積占總面積的14.51%(見表1)。2008年,澳大利亞甜橙產量達48萬t,同比增長9.09%。2008年澳大利亞橙汁產量為1.27萬t,比2007年增長10.07%。澳大利亞年橙汁消費量達4萬t左右,國內生產遠遠不能滿足需要。

2008年澳大利亞柑桔出口量達13.01萬t,占世界柑桔出口總量的1.42%,與2007年相比下降12.99%;出口額1.30億美元,同比下降15.17%。主要出口市場包括美國、中國香港、日本、馬來西亞和新西蘭等,分別占出口總量的19.37% 、16.63% 、11.51% 、10.47%和6.52%。甜橙是澳大利亞最大宗柑桔出口產品,2008年出口量達10.65萬 t,占柑桔出口總量的81.85%,出口值1.01億美元;其中,出口到美國、中國香港、日本和馬來西亞等地的分別占20.45%、17.43%、12.58%和 12.54%。2008年,澳大利亞橙汁出口量約1.18萬t(其中,非冷凍濃縮橙汁0.72萬t),同比減少約 0.67萬 t。

進口方面,2008年澳大利亞進口柑桔2.10萬t,比上一年增長31.99%,進口總額0.26億美元。進口來源地主要是美國,占進口總量的93.57%;其次是以色列和西班牙,分別占3.33%和1.46%。進口橙汁主要來源于巴西,占80%以上。2008年澳大利亞橙汁進口量達2.95萬t(其中,冷凍橙汁2.62萬t),同比略有上升。

澳大利亞柑桔產業SWOT分析

SWOT分析法(也稱TOWS分析法)即態勢分析法,20世紀80年代初由美國舊金山大學的管理學教授韋里克提出,經常應用于企業戰略制定、競爭對手分析等場合,通過對企業當前內部相對于競爭對手的優勢(strength)、 劣勢(weakness), 面臨的外部機會(opportunity)及威脅(threats)進行系統分析,提出企業未來可行性行動方案,屬于一種定性分析方法。采用SWOT分析法對澳大利亞柑桔產業競爭力進行定性分析,能夠對澳大利亞柑桔產業競爭力的來源、現狀及趨勢做出比較準確的把握。

優勢

與北半球生產季節相反 農產品生產基本特點是經濟再生產與自然再生產交織在一起,氣候條件是國際農產品生產分工的主要因素之一[1]。 澳大利亞地處南半球,季節與北半球相反,夏季為12月到翌年的2月,冬季為6—8月。遼闊的國土面積使得澳大利亞南北地區氣候差異顯著,熱帶氣候與亞熱帶氣候并存。目前全球柑桔鮮果消費與生產主要集中在北半球,這一方面預示著生產季節與北半球相反的澳大利亞柑桔有著廣闊的銷售市場,另一方面也表明澳大利亞柑桔在北半球市場上存在著一定的壟斷優勢。

表1 2007年澳大利亞柑桔種植面積和產量分品種情況

生產環境良好 澳大利亞甜橙生產集中在南部,這里土壤肥沃,水資源豐富,果實具有天然的亮麗色彩;而北方產區的溫州蜜柑含糖量高,為亞洲市場許多消費者所喜愛。同時,澳大利亞十分重視農業生產環境保護,對柑桔生產中使用的各種藥物進行注冊,制訂了嚴格的柑桔藥物殘留量標準。在病蟲害防治方面,既注重苗木檢疫,也十分注重生物防治的研究,利用天敵對柑桔害蟲發展進行限制。澳大利亞柑桔出口歷史悠久,其產品被廣大消費者認為是具有高質量、天然的健康產品。隨著國際貿易對農產品衛生和檢疫要求越來越高,澳大利亞柑桔鮮果在一些出口市場上的質量優勢將進一步顯現。

投入與稅收政策完善 澳大利亞政府十分重視農業生產與科研相結合,與各產業部門聯合進行技術研發與推廣工作,政府與產業部門的出資比例為1∶1。2006年澳大利亞柑桔總產量為64.89萬t,產業研發稅收為1.97澳元/t,總計研發稅收132.26萬澳元;與此同時,聯邦政府分配給產業132.26萬澳元的研發資金,兩者合計占2006年柑桔種植者與政府總投入的47.15%。為了更有效地維護柑桔種植者的利益,保證營銷工作效率,產業部門也對柑桔種植者征收營銷稅。2006年征收的營銷稅為0.03澳元/t,總計38.70萬澳元,占2006柑桔種植者與政府總投入的7%左右。

劣勢

產業內部組織分散 澳大利亞柑桔產業目前至少存在著13個組織,代表著不同地區的柑桔種植者利益,即約160位種植者擁有一個代表機構。眾多的地方性組織為柑桔產業帶來了消極影響,各組織在工作內容上存在著不必要的重復,且對整個柑桔產業的運營管理增加了額外的費用,不利于協調實施全國性的戰略計劃。2006年以來,澳大利亞柑桔產業遭受了嚴重的干旱與水資源短缺,柑桔生產成本上升。應廣大種植者要求,產業部門正試行精簡或重組機構,以提高行業管理水平和資源利用率。目前,20%的柑桔種植者生產出了約70%的總產量,柑桔生產規模通過縱向一體化等方式得到擴大,這些都有利于產業內部組織的集中。

及時有效的信息服務缺失柑桔產業對其各部門成員若能有效地提供及時有效的信息服務,將會促進產業內部發展,進而提高產業效率,完善資源配置。澳大利亞柑桔產業各部門協會林立,均致力于維護本部門內部成員利益,使得柑桔產業供應鏈內部不協調,容易導致交易爭端;另外,產業內部供應鏈之間也存在著競爭,這些都阻礙了產業內部交易的透明度,不能有效地進行信息共享。隨著國際市場競爭的日趨激烈,如何按照產業內部成員的要求,以適當的形式向其提供有效的國際市場信息服務,已成為澳大利亞柑桔產業亟須解決的問題之一。

機會

澳大利亞柑桔產品迎合了消費者注重健康的需求 新鮮柑桔和非冷凍濃縮橙汁風味獨特,避免了因加工而帶來的營養物質流失,被消費者認為更營養、更健康。2007年,世界主產國柑桔產量比2006年增長了3%,世界柑桔進口量比2006年增長了7%,達到660萬t。歐盟、俄羅斯和美國作為全球最大的3個消費市場,2007年柑桔進口量與2006年相比分別增長了 5%、13.6%和 18.2%左右;2007年日本柑桔進口量也有所增長。世界主要橙汁進口國家和地區有歐盟、美國、加拿大、日本、中國和俄羅斯等,2007年世界橙汁進口總額約為29億美元,其中,非冷凍濃縮橙汁15億美元,占51.72%。2007年歐盟橙汁進口額約10億美元,93%為非冷凍濃縮橙汁;美國約6.27億美元,87%為冷凍濃縮橙汁[2]。 以上數據充分說明,新鮮柑桔、冷凍濃縮橙汁和非冷凍濃縮橙汁貿易在國際貿易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澳大利亞柑桔產品出口已經逐漸適應了國際市場的這一變化。

亞洲柑桔鮮果市場不斷擴大澳大利亞毗鄰東南亞,已經與新加坡、泰國等國簽訂了自由貿易協議,與東盟的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等國的自由貿易談判正進行之中。隨著東南亞各國以及中國經濟的持續增長,高品質柑桔產品需求也將逐步增加,進而對澳大利亞柑桔出口帶來重要影響。從國際貿易現狀看,柑桔出口通常遵循就近原則,這使得澳大利亞柑桔出口擁有更有利的地理條件[3]。雖然近幾年澳大利亞柑桔對東南亞各國的出口量呈下降趨勢,但東南亞仍是澳大利亞柑桔出口的主要市場。澳大利亞柑桔對中國出口在2006年8月啟動,在短短的1年內出口額就達到110萬美元,中國已成為澳大利亞溫州蜜柑第八大出口市場。

威脅

水資源短缺 澳大利亞南部地區年降雨量只有250 mm。2006年初開始的干旱與水資源短缺對澳大利亞柑桔生產的影響十分明顯,許多老樹被挖除,預計2009年產量將繼續下降。目前,水資源安全問題已引起澳大利亞政府的高度重視,但是,減少水資源蒸發、提高灌溉效率和完善水資源庫存等短期內還很難普遍實施。因此,水資源短缺、勞動力成本上升以及澳元匯率的浮動很可能會推高澳大利亞柑桔生產成本。

冷凍濃縮橙汁的大量進口澳大利亞自產果汁大約只能滿足國內需求的34%,其余部分依賴進口,而且進口的主要是冷凍濃縮橙汁。冷凍濃縮橙汁作為柑桔鮮果的替代品,對柑桔鮮果價格有著很大影響。當柑桔鮮果價格較高時,加工商可以調整果汁飲料里的冷凍濃縮橙汁含量,進而對市場施加影響,抑制柑桔鮮果的價格上漲,這必將給澳大利亞國內新鮮柑桔的消費帶來不利影響。

技術研發水平下降 澳大利亞柑桔出口的優勢在于質量,而其質量優勢的維持需要依靠先進的技術作為支撐。澳大利亞是柑桔生產小國,用于柑桔技術研發的稅收和政府補貼有限,如何有效利用研發資金十分重要。從短期看,澳大利亞柑桔產業需要加強研發力度,以克服一些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設置的進口檢疫限制,為拓展市場服務;從長期看,澳大利亞柑桔產業需要提高技術研發水平,以提高柑桔生產能力,緩解生產成本上升帶來的影響;或為適應國際市場需求,根據消費者偏好開發新品種,確保國際市場競爭優勢。

生物安全隱患顯現 1986年,澳大利亞長達30年的柑桔進口接穗檢疫禁令被廢除,一些柑桔新品種漂洋過海來到澳洲。地處大洋洲的生態環境原始,這些新品種的到來給澳大利亞柑桔產業的生物安全增添了隱患,可能導致蟲災或新的柑桔疫病暴發。新鮮與自然是澳大利亞柑桔產品的重要形象,其一旦被破壞,將對澳大利亞柑桔出口帶來嚴重影響。

澳大利亞柑桔產業展望

澳大利亞作為世界上主要的農產品出口國家之一,政府在農業領域奉行自由貿易政策。1989—1996年政府減少了對柑桔產業的補貼和對進口橙汁征收的關稅后,柑桔產業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冷凍濃縮橙汁進口大幅增長,澳大利亞柑桔生產重心向柑桔鮮果出口和非冷凍濃縮橙汁生產轉移。

2006年以來,澳大利亞柑桔生產遭受了持續的干旱和水資源短缺,加上勞動力成本上升,柑桔生產成本增加顯著。與此同時,柑桔產業再次重組,種植者數量繼續減少,種植規模得到擴大,產業內縱向一體化程度得到加強。在此期間,聯邦政府還通過了強制性園藝法規,以增加種植者與批發商之間的交易透明度。

近年來,國際柑桔出口市場中,美國市場競爭日趨激烈,而亞洲市場潛在的商機開始初顯,這些都引起了澳大利亞柑桔業界人士的高度關注。澳大利亞柑桔產業在面臨著嚴峻挑戰的同時,也面臨著創新發展的機會,挑戰使得產業營銷資源配置得到合理改善,產業內部競爭將更加趨于激烈;而機會則為澳大利亞柑桔產業進一步擴張提供了條件。如果澳大利亞柑桔產業能在內部競爭中降低生產經營成本,繼續改善產業組織與經營狀況,同時克服外部不利因素,那么將來就會在國際柑桔出口市場中取得更加有利的競爭地位。

[1]雷海章.現代農業經濟學[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3:10-11

[2]宋 田,祁春節.2005—2009年全球橙汁市場動態[J].中國果業信息,2009(7):2-3

[3]張 玉,趙 玉,祁春節.世界柑桔貿易格局分析 [J].世界農業,2007(12):26-27

猜你喜歡
橙汁種植者柑桔
完形:橙汁真美味
來杯橙汁吧!
柑桔無公害栽培技術研討
柑桔樹青苔病的發生與防治
柑桔園冬季管理技術
柑桔砂皮病研究進展
橡膠樹開割季在5月已經開始
美國:橙汁銷售量持續下降
美國《溫室種植者》推介的2008年花卉新品種(九)
美國《溫室種植者》推介2009年花卉新品種(五)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