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區域服務業合作條件的聯盟博弈分析

2010-07-09 03:30王小平李素喜馬新立
河北經貿大學學報 2010年2期
關鍵詞:京津冀服務業分配

王小平,李素喜,馬新立

(1.河北經貿大學 經濟研究所,河北 石家莊 050061;2.河北經貿大學 旅游學院,河北 石家莊 05061;3.河北經貿大學 經濟管理學院圖書館,河北 石家莊 050091)

一、研究背景與問題的提出

近年來,通過區域服務業合作實現服務業的快速發展已成為實踐中的熱點問題,各級政府部門在區域服務業合作發展方面進行了有效的探索。2007年3月《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發展服務業的若干意見》中指出:“鼓勵部門之間、地區之間、區域之間開展多種形式的合作,促進服務業資源整合,發揮組合優勢,深化分工合作,在更大范圍、更廣領域、更高層次上實現資源優化配置?!敝?,各級政府出臺了一些促進區域服務業合作的政策。比如,2008年4月,北京市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與周邊地區合作,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意見》,提出落實國家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和京津冀都市圈區域規劃,進一步完善區域合作機制。2009年5月18日,京津冀同時就規劃、交通和旅游簽署合作協議。

從實踐上看,無論是京津冀區域、“長三角”區域、“泛珠三角”區域等三大區域還是其它省市區之間,無論是區域科技、物流、金融等生產性服務業之間還是區域旅游、流通、餐飲等生活性服務業之間,區域服務業合作實踐的探索在不斷深化,也取得了明顯的合作收益。正如馬歇爾所說:“競爭可以是建設性的,也可以是破壞性的:即當建設性的時候,競爭也沒有合作那樣有利?!盵1]但是,區域服務業合作在取得實效的同時也存在諸多問題。區域服務業合作進程不一,效果差距較大,甚至有些地區、有些領域的服務業合作機制尚未真正建立起來,即使形成的合作是否具有長期穩定性也值得思考。許多合作組織名存實亡,合作協議流于形式。地方保護主義依然存在,使地區間出現了“合而不作”的傾向;“錯位發展”甚至演變成“只強調我發展,不允許你發展”。這意味著,區域服務業合作發展的過程中,如果沒有良好的機制設計,可能不會取得理想的效果。

基于以上背景,筆者認為區域服務業合作是有條件的。因此,本文研究的核心問題是區域服務業合作究竟需要怎樣的條件?本文運用合作博弈論中的聯盟博弈分析方法對區域服務業合作條件進行深入分析,而理論界尚未有從這一角度進行的研究。[2]

合作博弈強調團體理性、有效性、公正、公平。而非合作博弈強調的是個人理性、個人最優決策,其結果可能是有效益的,也可能是無效益的。合作博弈區別于非合作博弈的主要特征在于,當人們的行動相互作用時,參與人之間能否達成一個具有約束力的合作協議。[3]通過有效磋商達到具有約束力的協議后,合作各方可以建立一個利益平衡機制,使得合作中獲益較少的成員確信暫時的獲益受損可以從長期穩定的合作中得到補償,而獲益較多的成員會自愿在某些方面為其他成員的利益承諾一定的讓步。也就是說,從長遠看,一種穩定的經濟合作會使所有合作成員分得大致公平的收益。

二、區域服務業合作的必要條件

設區域服務業集合N={1,2,…,n},N的任何一個子集稱為一個聯盟。記所有聯盟構成的集合為B。對于任意S∈B,用v(S)表示聯盟S中的區域服務業通過合作所獲得的得益。因而v(S)可視為定義在B上,取值于實數R的一個函數。稱為一個聯盟博弈,稱v為該聯盟博弈的特征函數。

稱向量x=(x1,x2,…,xn)是聯盟博弈的一個分配,如果它滿足

的全部分配所構成集合記為I(v)。

條件(1)表明每個區域服務業在合作博弈中所獲得的得益不應低于他“單干”所獲得的得益,稱為個體合理性。

條件(2)表明n個區域服務業的得益總和應與他們全體構成一個聯盟所獲的得益相等。這說明如果要使某個區域服務業的得益增加,必須減少其他區域服務業的得益。這描寫了帕累托最優性,因而稱為整體合理性。[4]

以上兩個條件實際上是區域服務業進行合作的必要條件,否則就沒有合作的必要了。

在此基礎上的進一步的問題是:個體為什么要組成中間聯盟而不是全體參與人的聯盟?這實際上涉及到聯盟的規模問題。奧曼(Aumann,R.J.)和德雷茲(Dèrze,J.H)認為,一些社會環境的存在使得博弈不具有超可加性。第一,全體參與人的聯盟可能有“固有的”無效率:“一起行動可能很困難、高成本、不合法,或是參與人由于‘個人的’原因而不愿這樣做?!钡诙?,與“道德風險”有關:觀察參與人績效的困難可能導致參與人追求不理想的產出。[5]

區域服務業之間組建戰略聯盟,通過服務業資源的優化配置,提高區域服務業競爭力,實現“1+1>2”的合作得益,這是區域服務業合作的基礎?,F階段,我國的各區域服務業要想在激烈的競爭中尋求發展,就應當以區域之間結成戰略聯盟為側重點進行服務業資源整合。一是對于相似類型的服務業,通過共同開發服務市場,把分散在各區域的優勢服務企業聯合起來,發揮集群優勢,實現規模收益。比如區域旅游合作中,有許多成功典范;通過合作打造優勢旅游線路,實現區域旅游業合作共贏。二是對于相異但具有產業關聯的服務業之間,以及服務業與其它關聯產業之間,通過分工合作,強化服務企業的戰略環節并擴展價值鏈,實現服務業資源優化配置,壯大服務業實力。比如北京擁有豐富的高科技資源,河北省通過引入北京高科技服務業為河北省的工業、農業、服務業服務,實現北京服務業與河北省產業發展的合作共贏。

另外,考慮到聯盟規模問題,如果聯盟規模不能實現規模效率,而是規模無效率,則形成聯盟的難度就大大增加了。比如早年提出的環渤海經濟區,河北省也是其中一員。但是由于“一起行動可能很困難、高成本”,特別是“由于‘個人的’原因而不愿這樣做”,有的省市感覺聯合行動成本較大,單獨行動的收益更高。這些都導致聯盟的無效率。所以環渤海經濟區各成員之間合作情況比較少。

總之,區域服務業合作可以更好地滿足客戶要求而利用一些可以利用的服務資源和能力來創造市場機會,也就是說,區域之間必須加強更緊密的服務業合作,形成“win-win”的合作聯盟。我國區域服務業合作正是因為當資源不能快速有效地通過市場交易獲得的時候,戰略聯盟可用來與其他區域服務業共享或交換有價值的資源,可以使區域服務業利用其現有的資源與其他區域服務業進行資源整合,從而創造比各地區服務業獨立發展更大的價值。

三、區域服務業合作的穩定性條件

合作可能是不穩定的。合作的穩定性可以分為內部穩定性(internal stability)和外部穩定性(external stability)。首先,穩定的合作需要聯盟中的每個參與人都認為自己得到了公平的對待,即自己得到了聯盟剩余(surplus)中應得的那一部分,被稱為內部穩定性。其次,即使合作的剩余能夠被公平地分配,但是如果合作帶來的剩余非常之小,合作也會不穩定。合作所能帶來的持續的高回報,被稱作外部穩定性。既具有內部穩定性又具有外部穩定性的配置的集合被稱為穩定集(stable set)。

區域服務業合作中滿足條件(1)、(2)的分配有很多,因此有必要在分配集中進一步選擇,探究區域服務業合作的穩定性條件。

設有分配x,y∈I(v),及聯盟S∈B,如果

則稱聯盟S認為分配x優于分配y,記作x>Sy。

條件(3)表明,聯盟S中每個成員都認為分配x比y好;條件(4)表明分配x中給予S中成員的得益可由聯盟S付出。

對于聯盟博弈,集合S(v)?I(v)稱為聯盟博弈的穩定集,如果:

(5)S(v)中任意分配x都不優于S(v)中的其余分配;

(6)不屬于S(v)中的任何分配y,總可以在S(v)中找到優于y的分配x。

穩定集中第(5)條表明在穩定集內部的任何兩個分配之間不存在優超關系,稱為穩定集的內部穩定性,它可以防止由于聯盟內部成員因利益沖突而導致聯盟解體;第(6)條表明穩定集外部的任一分配至少被穩定集內的某個分配優超,稱為穩定集的外部穩定性。穩定集的概念由馮·諾依曼(V.Neumann)和摩根斯坦(Morgenstern)提出,也稱為合作博弈的VN-M解。

以京津冀區域服務業合作為例。近年來,隨著各方合作要求的加強,京津冀區域服務業合作各方進行了許多有意義的活動,包括高層領導的互訪、召開京津冀合作論壇、達成合作共識、簽訂合作協議等等。但總的看來,除了旅游業合作比較成功之外,京津冀服務業合作還處于多探討、造輿論、重形式的階段。在諸多服務業領域,關系到合作各方切身利益的可實施的具體方案和政策還沒有實質性內容。京津冀特殊的政治、經濟地位差距影響著三地在區域服務業合作中的資金投入積極性,影響著合作收益中的利益分配格局,也因此制約著合作水平的提高以及合作內部穩定性。另外,京冀之間服務業發展水平的梯度差較大。根據統計公報,2008年北京市服務業增加值為7,682億元,每萬人擁有服務業增加值4.53億元;2008年河北省服務業增加值4,639.8億元,每萬人擁有服務業增加值0.67億元,僅相當于北京的14.8%。過大的服務業發展梯度,不僅影響到合作利益,而且影響到對合作利益的索取比例。因為“穩定集外部的任一分配至少被穩定集內的某個分配優超”,這意味著京津冀中任一區域選擇京津冀區域服務業合作所得到的分配必須大于與其它區域進行服務業合作時所得到的分配。而事實上,即使在合作較好的旅游業領域,北京除了選擇與河北省的合作之外,還有更多的機會選擇與其它區域的合作。比如,京晉、京桂、寧京、京港、京浙等區域旅游業合作也如火如荼;當然,河北省也在積極開展與晉、港、臺等區域的旅游業合作。京津冀各地與之外其它區域的合作利益成為京津冀合作的機會成本,這種外部利益分配必然會影響京津冀服務業合作的內部穩定性。

上述分析表明,要實現區域服務業合作的內穩定性和外穩定性,聯盟利益的分配非常關鍵。因此,必須在實現更大的聯盟利益的基礎上,做到聯盟利益分配公平合理,盡量使各成員的實際分配結果與其預期利益相互一致。區域服務業聯盟利益分配的根本原則應為“風險共擔,利益共享,多勞多得”。具體如下:

第一,個體合理原則。獲取預期超額收益是成員參與戰略聯盟的主要目的,也是成員共同的目的。因而應該保證參與戰略聯盟的各個成員都“有利可圖”,各盟員參與聯盟所得到的利益應大于單獨行動所獲得的利益,這樣才可能形成成員間的合作信任關系。否則會出現中途背叛現象。

第二,利益共享原則。區域服務業聯盟收益由聯盟成員共同分享,保證盟員的基本利益,不能出現一部分成員獲取收益,而另一部分成員卻沒有分得收益的情況。利益分配機制的設計應該使每個聯盟成員的自主利益得到充分保證,聯盟中各區域服務業不論規模大小、實力強弱,在聯盟中的地位以及對收益追求的欲望是平等的。如果聯盟中存在霸權,那么就不可能形成長期的合作關系,也不能使整個聯盟保持高效的運營,也就不能實現聯盟的最大收益。

第三,風險與利益相匹配原則。在制定分配方案時,應充分考慮各盟員所承擔的風險大小,對承擔風險大的盟員應給予適當的風險補償,以增強合作的積極性。如果不考慮利益與風險的相關性,結盟成員將會缺乏動力去承擔風險。利益分配與承擔的風險相一致,要避免“高風險低分配”或“低風險高分配”的格局。

第四,公平效益原則。區域服務業聯盟的經濟效益來自于所有結盟成員的通力合作。各結盟成員相互之間應培養團結協作精神,避免成員之間的相互競爭或內耗而消耗聯盟的資源,影響聯盟的績效。公平有助于培養聯盟成員間的團結精神。盟員投入的資源越多,付出的努力越多,其收益也就應該越多。

第五,做大做多原則。既然各區域具有服務業合作的基礎,就必須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將整體利益做大做多。一方面深入挖掘區域服務業的集群優勢,通過聯系方式建立區域服務業之間連接的紐帶,發揮出規模效應。比如區域旅游業合作,通過多景點“一卡通”方式、聯合組建精品線路方式等等,形成聯合優勢。另一方面,有效發揮產業互補,有效實現區域服務業供求關系。比如區域金融服務業合作、區域勞務合作、區域科技合作、區域物流合作等等,通過區域之間政府組織、行業組織等組織的“牽線搭橋”,將區域內服務業發達地區處于高梯度的服務業供給與區域內處于低梯度服務業地區的服務業需求有機結合起來,創造更大的合作收益。

四、基本結論

我國的區域服務業具有“弱、散、亂”特點,嚴重影響了區域服務業發展。建立戰略聯盟是是實現區域服務業合作共贏發展的重要途徑。但是建立戰略聯盟是有條件的。聯盟博弈分析表明,區域服務業結成戰略聯盟需要滿足兩個必要條件,一是個體合理性,即每個區域服務業在合作博弈中所獲得的得益不應低于他“單干”所獲得的得益;二是整體合理性,即區域服務業的得益總和應與他們全體構成一個聯盟所獲的得益相等,這描寫了帕累托最優性。區域服務業結成戰略聯盟需要滿足兩個穩定性條件,即穩定集內部任何兩個分配之間不存在優超關系,這是穩定集的內穩定性,它可以防止由于聯盟內部成員因利益沖突而導致聯盟解體;穩定集外部的任一分配,至少被穩定集內的某個分配優超,這是穩定集的外穩定性。

[1]【英】馬歇爾.經濟學原理(上卷)[M].北京:商務印書館,1964.

[2]王小平,李素喜,等.工業化與服務業發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3]董保民,王運通,郭桂霞.合作博弈論[M].北京:中國市場出版社,2008.

[4]于維生,樸正愛.博弈論及其在經濟管理中的應用[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

[5]Aumann,R.D.and Dèrze,J.H.Cooperative games with coalition structures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ame Theory,3.

猜你喜歡
京津冀服務業分配
中國服務業開新局
應答器THR和TFFR分配及SIL等級探討
遺產的分配
一種分配十分不均的財富
績效考核分配的實踐與思考
服務業:從一二三到三二一
京津冀大聯合向縱深突破
京津冀一化
養老“京津冀一體化”謹慎樂觀看
中介服務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