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GIS的海南洋浦港洋浦深槽穩定性分析

2010-07-16 08:29左書華
水道港口 2010年4期
關鍵詞:洋浦深槽淺灘

左書華 ,李 蓓 ,楊 華

(1.交通部天津水運工程科學研究所工程泥沙交通行業重點實驗室,天津300456;2.大連理工大學海岸和近海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大連116024)

洋浦港區地處海南島西北部的洋浦灣內,瀕臨北部灣(圖1),北依洋浦經濟開發區,南隔海與白馬井相望,洋浦灣以內為寬闊的新英灣。洋浦港素有“水深、避風、回淤量少、可用岸線長、天然深水良港”之稱。

新英灣和洋浦灣共同構成了洋浦灣潮汐汊道系統。洋浦灣深槽便處于潮汐汊道系統之中,東面始自白馬井角,西至小鏟附近的攔門沙淺灘,全長約8.2 km,水深大部分在10~20 m,西段部分在越過洋浦鼻后逐漸變淺,直至攔門沙淺灘歸于消失。洋浦深槽的存在為深水航道建設和發展提供良好條件。本文基于水文、地形資料和前人研究,利用GIS和動力地貌方法,對海南洋浦港深槽的穩定性進行了分析,并討論了海域動力地貌環境,包括水動力(潮流、波浪)條件、泥沙環境特點對岸灘穩定性的影響,以便為工程建設和設計提供必要的科學依據。

1 洋浦深槽地形沖淤分析

為了掌握洋浦深槽與攔門沙淺灘多年來的沖淤變化情況,基于GIS軟件,采用1963年、1975年、1996年、2003年海圖,通過不同年代等深線和橫斷面水深的變化,來反映深槽和攔門沙淺灘的沖淤變化情況,以判斷其穩定性。

1.1 等深線變化

以0 m、-2 m、-5 m和-10 m等深線為例,1963~1975年0 m、-2 m等深線在凹形淺灘北側上略有沖刷,變化不大,東北—西南向等深線都普遍存在淤漲現象,-5 m、-10 m等深線由于在深槽附近,和水流方向比較一致,所以相對變化較小,南側有小幅度淤漲,而北側略有沖刷;1975~1996年0 m、-2 m等深線在凹形淺灘北側上變化不大,略有淤漲,東北—西南向等深線則轉變為略有沖刷,-5 m、-10 m等深線變化仍然較??;1996~2003年建港以后,白馬井附近的0 m淺灘基本穩定,變化較小,南側的淺灘普遍存在沖刷;-2 m等深線和0 m等深線變化基本一致;-5 m等深線變化也不大,而且南側存在沖刷,-10 m深槽總體保持穩定。

從等深線形狀以及移動距離來看,等深線變化不是很大,時有淤積沖刷,變化幅度均很小,表明洋浦深槽處于動態穩定之中。

1.2 橫斷面變化

在斷面變化上,選取4條不同的橫斷面,斷面方向都與深槽垂直,以反映深槽水深的變化。

在深槽的東西走向段,設置了AA1、BB1兩條斷面(圖1)。AA1斷面,1963~1975年深槽北邊坡基本沒有變化,南側有所南移,呈現出一定的沖刷,而南端的淺灘有少量的淤漲;1975~1996年整條斷面都是淤漲,深槽內淤淺1~2 m;1996~2003年整條斷面基本保持穩定(圖2)。

BB1斷面位處深槽轉彎地段,斷面寬度約800 m。1963~1975年深槽北側呈沖刷態勢,南側呈淤漲態勢;1975~1996年整條斷面仍和AA1一樣,都呈全面淤漲情況;1996~2003年斷面水深都呈現出沖刷的形勢,南淺灘向南有所運動,移動距離約20 m(圖3)。

2條斷面水深變化的分析表明,這2條斷面的沖淤變化與該斷面水動力條件、新英灣納潮量密切相關。2條斷面3個時間段都呈現出同樣的規律,特別是1975~1996年受新英灣納潮面積減小的影響,斷面一律都呈淤漲的形勢。AA1斷面的南段是南淺灘的凹形淺灣,當漲潮過程達半潮位時水流漫越南淺灘,并經其北部的凹形淺灣流入深槽,落潮過程中,這一凹形淺灣對經深槽外泄水流產生一定的分流作用,使該斷面的水流流速相應減弱,這有可能是導致該斷面-7.0 m以下地形呈淤積的原因;BB1斷面位處深槽轉彎地段,不論從漲潮流流速還是落潮流流速來講,北側都比較弱,才造成北側淤漲南側沖刷。

在深槽的東北-西南走向段,設置了CC1、DD1兩條斷面(圖1),這2條斷面不同程度地受到東部南淺灘泥沙活動影響,其中CC1斷面西側邊坡有淤漲趨勢,深槽處的水深比較穩定,一直保持在9.0 m以上,西側邊坡則有沖刷侵蝕趨勢,東側淺灘淤高(圖4);從DD1斷面變化上看,兩側邊坡變化情況與CC1斷面相同,不同之處是深槽內,1975前該處深槽還未形成,水深一直在6.0 m左右,1989年建港以后,航道開挖-5 m等深線南北貫通,其后1996~2003年深槽一直處于加深形勢(圖5)。

總之,在1975~1996年深槽、邊坡較大淤漲以后,1996~2003年深槽基本處于穩定形勢,邊坡也處于基本穩定或較小淤漲,因此整個深槽基本處于穩定狀態。

2 討論

影響岸灘穩定性的因素有很多,如地貌發育過程、海域的水動力條件(潮流、波浪)、泥沙環境等。

2.1 洋浦灣地貌發育過程

洋浦灣屬于灣港型海岸,綜合以往研究結果分析,其潮汐汊道地貌發育過程經歷了3個不同的階段[1-4]:(1)古河谷形成階段,河谷中砂礫堆積厚度在7.0 m,其年齡為8 000 a B.P.;(2)古河谷下切—沉溺階段,洋浦灣平原成為海灣,古河谷成為潮汐通道,其年齡在8 000~6 000 a B.P.;(3)潮汐汊道階段,在最高海面(海侵)以后,岸線有過間歇性的后退,北岸深水海蝕岸,岸線變化不明顯;南岸的中立線下移,岸上的海蝕作用減弱,沿岸泥沙流也大大減弱;充分發育的白馬井沙咀與北岸玄武巖呷角構成了口門束窄段;南部海蝕崖前發生了堆積。

因此,從洋浦港潮汐汊道的地貌發育史來看,洋浦港自高海面以后,地貌發育已進入了動態平衡階段,即從長時間尺度來講的穩定階段。

2.2 海域動力環境特點

2.2.1 潮流特征

根據以往研究結果[1-6]以及2008年3月實測水文資料[7]可知,洋浦港潮流的特征主要表現為流速小、余流??;漲、落潮流路分歧,漲潮歷時大于落潮歷時,特別是表層流,漲潮流歷時約長于落潮流歷時2~4 h,漲潮水流從洋浦灣南淺灘與深槽同時向新英灣進水;落潮流出新英灣后,主要沿洋浦深槽下泄,60%以上的落潮流量由深槽通過,其他部分水流經淺灘呈NE—SW向向外海下泄;新英灣面積廣闊,巨大的納潮量和流速是維持洋浦水道的主要動力,新英灣納潮量和白馬井斷面的穩定性也是深槽一直穩定的主要因素。

2.2.2 波浪特征

洋浦港岸線曲折,港灣縱深,岸外還有十幾平方公里的珊瑚礁島的阻擋,波高小、周期短、波浪折射不強、波浪作用很弱。影響該海區的風主要有NNE—ENE及SSW—WSW。前者是強風,但該向為離岸方向,故吹程小而不能形成大浪。SW向風來自開敞海區,形成大浪,促使洋浦灣外港海岸侵蝕,同時此方向的風浪在灣頂受阻,外海波浪作用不到,使洋浦灣成為船只的避風錨地。因此由波浪作用引起的突然淤積問題幾乎不存在。

2.3 泥沙環境特點

2.3.1 海域泥沙來源

綜觀整個工程海域情況,工程海域泥沙來源有以下幾種途徑[3,7]:(1)海岸受波浪沖蝕而產生的細顆粒泥沙;(2)洋浦港北岸地表遭受水流沖刷后帶入港灣的泥沙;(3)北門江、新昌河(春江)的入海泥沙;(4)洋浦灣岸外有小鏟、大鏟2個珊瑚島,島礁四周均為珊瑚沉積,珊瑚礁生物沉積物是島礁附近沉積物的重要物質來源,對攔門沙產生一定的影響。

洋浦灣—新英灣是由湛江組粘土組成的海岸,除個別地點至今仍在受波浪沖蝕外,絕大部分岸段皆已穩定或轉為堆積性海岸,故第一種泥沙來源已經很少;北岸陸地玄武巖地區地表植物覆蓋度好,其地表遭受徑流沖刷帶入的泥沙對海灣淤積影響甚微,而且只局限于局部河段;北門江、新昌河2條河流源短流小,年輸沙量分別為7.4×104t、6.7×104t,再加上上游修建水庫或大壩,故來水來沙量極為有限,其入海泥沙主要沉積在新英灣內,形成灣內淺灘,對洋浦灣的泥沙沉積影響甚??;珊瑚礁沉積物更小,而且一般只限于島礁周圍區域??傮w而言,洋浦灣海域的泥沙來源少。

2.3.2 懸沙特征

平常情況下,洋浦灣水域皆為一片藍綠,海水含沙量很低,平均含沙量約為0.06 kg/m3(表1),大風暴雨天氣略大,可達0.1 kg/m3以上。正常天氣狀況下,落潮含沙量是漲潮含沙量的1.0~1.2倍,但大風期,漲潮含沙量略大。含沙量垂向分布均勻,相差不到0.02 kg/m3。落潮含沙量的空間變化是從灣內向灣外減少,差值約為0.03 kg/m3,漲潮差值約為0.002 kg/m3。結合以上對泥沙來源的分析可知,洋浦港的泥沙來源很少,含沙量很低,潮流輸沙小,且大部分通過深槽輸向外海,并不存在大量泥沙落淤問題,這也是洋浦深槽和攔門沙淺灘處于穩定狀態的重要因素。

表1 洋浦灣海域含沙量分布(2008年3月)Tab.1 Suspended sediment concentration in the Yangpu Bay sea area kg/m3

2.3.3 沉積特征

根據2008年3月底質取樣分析結果[7],總結出洋浦港潮汐汊道的沉積物分布規律(圖6):(1)平均粒徑從河口向外海逐漸變細;(2)分選系數從河口向外海逐漸變小,分選程度逐漸變好;(3)深槽與攔門沙的粒徑分布特征反映了攔門沙是深槽向外海的自然延伸;(4)深槽中以粉砂、淤泥為主的沉積物呈灰黑色,而且層次穩定,無明顯粗細相間的變化,說明其沉積過程極其緩慢。

根據鉆孔資料分析[1,6],洋浦灣的沉積物代表了潮汐汊道的沉積,具有雙向特征,受現代人類活動的影響極小。自晚全新世以來,沉積體系只有很微弱的變化,反映了主要水動力的影響。通過對樣品210Pb同位素測定,獲得洋浦灣深槽的現代沉積速率為0.5~1.5 cm/a,由此看來洋浦灣深槽淤積速率低,穩定性好。

2.4 穩定性判斷

根據潮汐汊道穩定性相關研究[4,8],對洋浦灣潮汐汊道穩定性進行分析。如果在洋浦潮汐汊道系統中,洋浦灣沿岸年輸沙量為M,則M代表著洋浦灣泥沙運動的激烈程度,即進入新英灣通道泥沙數量大小的指標;新英灣在大潮時期的每潮納潮量Ps代表大潮落潮水流的沖刷能力。那么Ps/M比值作為檢查潮汐汊道穩定性的指標,Bruun[9]認為當Ps/M>150時,潮汐汊道情況穩定,較令人滿意;當100<Ps/M≤150時,潮汐汊道情況較好;當50≤Ps/M≤100時,情況在較好和不好之間;當Ps/M<50時,潮汐汊道情況較壞。

根據相關研究和數據計算[1-7],洋浦灣沿岸輸沙率為M=2.08~2.20×104m3,新英灣大潮納潮量為Ps=0.83~1.00×108m3,那么Ps/M=3 700~4 800。根據上述研究,判斷分析洋浦潮汐汊道系統也是穩定的。

3 結論

(1)洋浦灣潮汐汊道地貌發育經歷了3個不同的階段,即古河谷形成階段、古河谷下切—沉溺階段、潮汐汊道階段,從長時間尺度來講已進入了穩定階段。

(2)在1975~1996年深槽、邊坡較大淤漲后,1996~2003年深槽邊坡淤漲較小,基本處于穩定形勢。

(3)地貌發育過程、海域的水動力條件(潮流、波浪)、泥沙環境等因素都會影響岸灘穩定性。經分析,海域波浪作用較弱,潮流動力因素是該海域泥沙運動的主要動力;洋浦灣海域泥沙來源少,含沙量低,平均含沙量約為0.06 kg/m3;潮流輸沙小,且大部分通過深槽輸向外海,并不存在大量泥沙落淤問題;深槽中以粉砂、淤泥為主的沉積物呈灰黑色,而且層次穩定,無明顯粗細相間的變化;洋浦灣深槽的現代沉積速率較低,為0.5~2.0 cm/a;潮汐汊道穩定性相關研究分析表明,洋浦潮汐汊道系統是穩定的。綜上所述基于不同方面分析認為洋浦灣深槽是穩定的。

[1]王穎,朱大奎,張忍順,等.海南潮汐汊道港灣海岸[M].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1998.

[2]王寶燦,陳沈良,龔文平,等.海南島港灣海岸的形成與演變[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6.

[3]楊干然,李春初,羅章仁,等.海岸動力地貌學研究在華南港口建設中的應用[M].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1995.

[4]張紅霞,朱大奎.海南島洋浦港潮汐汊道的穩定性[J].海岸工程,1989,8(8):31-38.ZHANG H X,ZHU D K.The Stability of Yangpu Harbor,a Tidal Inlet on the West Coast of Hainan Island,China[J].Coastal Engineering,1989,8(8):31-38.

[5]邵全琴,王穎,王益峋.海南島洋浦深槽與攔門沙沉積特征和沉積環境分析[J].海洋學報,1997,19(6):134-144.SHAO Q Q,WANG Y,WANG Y Y.Analysis of Sedimentary Characteristics and Environment of Yangpu Deep Trough and Mouth Bar on Hainan Island[J].Acta Oceanolouica Sinaca,1997,19(6):134-144.

[6]潘少明,王雪瑜.海南島洋浦港現代沉積速率[J].沉積學報,1994,12(4):86-93.PAN S M,WANG X Y.Recent Sedimentation Rates in Yangpu Harbor on Hainan Island[J].Acta Sedimentologica Sinica,1994,12(4):86-93.

[7]左書華.海南洋浦港洋浦港區及臨近海域河勢演變及岸灘穩定性分析[R].天津:交通部天津水運工程科學研究所,2009.

[8]趙今聲.沉積性海岸潮汐??诘姆€定性[J].海洋科學,1982(1):1-6.ZHAO J S.The Stability of Tidal Inlets Alluvial Coast[J].Marine Sciences,1982(1):1-6.

[9]Bruun P.Stability of Tidal Inlets[M].New York:Elsevier Scientific Publishing Company,1978.

猜你喜歡
洋浦深槽淺灘
國產化深槽型主泵機械密封低壓泄漏率計算與試驗研究
基于BP神經網絡的河道淺灘變化預測的研究
淺灘海域橋梁深大基礎施工技術
中職教育認知存在的問題及解決辦法
只需要知道深水區就夠了
淺談市政排水工程施工中的深槽處理
海之歌
長江隧道盾構穿越深槽巖石段施工技術
承載著黨中央、國務院和全省人民的期望——加快洋浦發展再認識
洋浦高唱大風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