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催眠療法合并藥物治療神經性貪食癥 1例

2010-08-15 00:50甘露春
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 2010年2期
關鍵詞:貪食暴食神經性

甘露春 代 娟

神經性貪食是一種進食障礙,特征為反復發作和不可抗拒的攝食欲望及暴食行為,病人有擔心發胖的恐懼心理,常采取引吐、導瀉、禁食等方法以消除暴食引起發胖的極端措施。神經性貪食常給病人帶來軀體上及精神上的痛苦[1],其治療多采用心理治療、藥物治療、行為治療等,但治療效果不太理想,易復發。筆者于 2007年 10月 14~ 28日利用催眠療法同時合并藥物治療,成功治愈 1例神經性貪食癥患者,患者治愈后至收稿之日,經聯系患者一般情況好,無復發,現將治療過程陳述如下。

1 病例報告

患者女 ,21歲,大學二年級學生,因“心情差 6年,反復暴飲暴食、難以自控,人際關系淡漠 2年”由老師陪同前來咨詢。

患者自訴從小父母關系差,經常吵架,從不顧及自己的感受,不接受勸告。6年前自青春期開始,身體開始發育,自覺被人嘲笑身型變化而感覺受不了 ,并出現心情差、恐懼、緊張,怕人議論。之后因家庭問題連續轉幾次學校,學習努力,自己督促自己一定要學習好,自覺心理壓力大。2年前患者考上大學后,男朋友提出分手,自覺非常痛苦 ,心情差,煩躁 ,不愿見人,偶爾一次大量吃進食物時,感覺心情好轉,焦慮心煩減輕。之后每當心情不好、心煩,自覺壓力大時即出現暴飲暴食,包括平時飯菜及零食等,每次暴食致胃腹脹痛?;颊唧w重迅速較前增加 20余斤,患者因體重驟增更加痛苦,出現暴食后雖焦慮減輕,但因擔心體重過于增加十分后悔,常采取用手探會厭部自我催吐。近 2年患者反復出現暴飲暴食,難以自控,同時人際關系差,極少同外界交往,學習成績差 ,有幾科不及格,曾多次咨詢其學校心理輔導老師,情況無明顯好轉,今有心理輔導老師陪同前來咨詢。

患者既往身體狀況一般,性格內向不穩定,家族史無特殊,父母關系不佳。體檢:發育正常,體型偏胖 ,一般檢查:血、尿常規、肝功等無明顯異常。首次精神檢查:神志清楚,回答問題欠中肯 ,情緒低落,對暴食過程可描述,對此覺心煩、焦慮,無法控制自己,自覺辛苦,自愿求治。癥狀自評量表(SCL-90)結果示:總分 210,軀體化 17,強迫狀態 25,人際關系敏感25,抑郁 42,焦慮 26,敵對 16,恐怖 13,偏執 13,精神病性 13,其他項目 20,根據患者病史及臨床表現,ICD-10神經性貪食癥診斷標準,診斷為神經性貪食癥。

根據患者臨床病情,結合測驗結果抑郁及焦慮分數較突出,開始治療采用心理治療聯合藥物治療,藥物為西酞普蘭20mg/日,建議患者每周咨詢 1次,每次約 50分鐘。治療 1個月后,患者復診訴病情好轉 ,焦慮及抑郁情緒有所減輕,但期間仍反復出現暴飲暴食,患者較擔心目前情況,要求早日治愈。綜合評估患者情況,重新制訂治療方案,將催眠應用到心理治療當中,同時結合認知治療合并藥物治療。

催眠治療前測驗患者催眠暗示性較高,根據實際情況建議患者每周來治療中心做催眠治療 1次,每次 2小時。催眠治療在專門催眠室進行,保持絕對的安靜及適宜的溫度,囑患者全身放松,舒適的躺在治療椅上;令其閉上雙眼,緩慢呼吸,催眠治療師利用語言誘導,約 5分鐘后患者進入催眠狀態,治療師用暗示療法讓患者忘掉以往的不開心,讓自己放下包袱,輕松的去生活;催眠治療中令患者拒絕高熱量的食物,暗示其大量進食高熱量食物時胃里會難受,嘔吐等,暗示其可自由控制自己食欲等,治療過程中反復強化,催眠后期暗示患者輕松、開心、舒適等正性感受,幾分鐘后將患者從催眠狀態中喚醒,患者自訴輕松很多,感覺很舒適。

1周后第 2次催眠時,患者自訴心情較輕松,焦慮明顯緩解,上周有 1次欲出現暴食時焦慮加重,暴食 1次,量比之前減少,覺胃部不適,想嘔吐。針對患者情況第 2次催眠時進一步強化其不適感,同時給予一定的良性暗示等。待患者被喚醒后給予患者一定的行為上指導,建議患者出現不開心時,或者再出現暴飲暴食欲望時及時換個環境或轉移注意力等,患者表示理解并同意執行。

1周后患者復診進行第 3次催眠,患者自訴上周心情好,做事輕松,未再出現暴飲暴食,能定時定量吃飯 ,無軀體不適。針對患者情況,催眠時采用正性強化暗示,使患者去接受目前的自己,將輕松、開心的生活下去。

患者經 3次催眠治療后,整體狀況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體型較前明顯變勻稱,情緒平穩,心情好 ,不再無端發脾氣,與同學關系較前有很大的改觀,未再出現暴飲暴食?;颊咚玫目挂钟羲幱?3個月內漸漸停用,患者一般情況穩定。半年后電話隨診,患者一般情況好,情緒平穩 ,與同學關系和睦,未再出現暴飲暴食,學習成績明顯提高,正積極準備考托福。 1年后電話隨訪患者訴整體狀況及精神狀態良好,已順利通過托??荚?即將于近期出國,同時患者由衷的感謝心理醫生幫助其走過那段困難的日子,覺得自己當初生活好似做夢一般,朦朦朧朧的,現在終于清醒過來,要好好的抓緊時間學習和做事。

2 討 論

根據患者臨床表現及病史,符合 ICD-10神經性貪食癥診斷標準 ,因同時伴有一定的抑郁癥狀,采用 SSRI類藥物合并催眠治療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神經性貪食癥是一種多因素決定的疾病,涉及到生物學及心理學等多方面,尤其多發于年輕女性,是一種多因素造成的,且伴有內分泌功能紊亂的情感障礙性疾病,其特征為過度貪食,但又害怕發胖,因而自行引吐或服用瀉藥,隨后又自感內疚和自責,多伴有焦慮、抑郁等情緒障礙。發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趨勢且治療很棘手,療效不如人意。該例患者診斷為神經性貪食,同時伴有一定的抑郁癥狀。本例通過藥物緩解患者的抑郁癥狀,通過催眠療法深入患者內心 ,幫助患者卸下心理壓力,重塑信心 ,暗示患者拒絕高熱量的食物,若大量進食會帶來身體不適,在短期內成功消除了患者的貪食癥狀,同時患者情緒好轉、心情放松,療效顯著持久。

催眠療法主要是在催眠狀態下挖掘出潛意識的內容,把潛意識中過去的經驗上升為意識內容,從而使患者自由的掌控[2]。催眠療法在心理咨詢和心理治療中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臨床上已用于焦慮癥、強迫癥等神經的治療[3]。本例患者經催眠合并藥物治療后出現了意想不到的結果,給神經性貪食癥的臨床治療起到了拋磚引玉的作用。需要指出的是:在運用催眠治療時應注意,由于催眠療法療效受性格、經歷、想象力以及與催眠師的關系等諸多因素的影響,每個病例的催眠效果將有所不同。在接受催眠治療時,想象力豐富、注意力易集中、暗示性強的病例治療效果較滿意。

[1]席巧真,李雪霓.104例進食障礙患者臨床特征分析 [J].臨床精神醫學雜志,2009,19(1):37-39

[2]楊德森.行為醫學 [M].長沙: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0:227

[3]耿艷盟,許志鵬.催眠療法治療強迫 [J].牡丹江醫學院學報,2009,30(1):43-44

猜你喜歡
貪食暴食神經性
玩手機時間長,孩子易暴飲暴食
彭順林對神經性耳鳴耳聾的治療經驗
貪食邁阿密蟲(M. avidus)對4 種海水養殖魚類組織勻漿液的趨化性
當“吃”成為一種負擔
大腦對食物的反應:貪食癥患者VS健康人群
“貪吃”的小靖有心病
鑒定出暴食神經元
奇怪心理導致暴食
聚焦超聲治療神經性皮炎的效果觀察
探究神經性關節病利用X線診斷的臨床價值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