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鄧小平黨建理論的重大貢獻研究述評

2010-08-15 00:44張緒雄
中共云南省委黨校學報 2010年5期
關鍵詞:民主集中制執政黨理論

張緒雄

(上海師范大學 法政學院,上海 徐匯 200234)

鄧小平黨建理論的重大貢獻研究述評

張緒雄

(上海師范大學 法政學院,上海 徐匯 200234)

鄧小平黨建理論是隨著時代、實踐和科學的發展而不斷發展的理論,是在我國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正反兩方面經驗的基礎上,以新時期黨建實踐為現實依據,以當代國際局勢的新發展為契機而形成和發展起來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學術理論界對此進行了廣泛的探討,本文就國內學者近些年來關于鄧小平對黨建理論的重大貢獻加以歸納評述。

鄧小平;黨建理論;重大貢獻;研究述評

一、學術界對鄧小平黨建理論重大貢獻的研究

1、關于新時期執政黨建設的目標。建黨目標體現著黨的性質,規定著黨的地位、作用和奮斗目標。確立和堅持正確的建黨目標是黨的建設的首要問題。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我們黨和鄧小平基于對社會主義本質、根本任務和馬克思主義執政黨的根本任務的科學認識,果斷地徹底終止了“以階級斗爭為綱”的口號,確立了黨的“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在此基礎上,明確提出了新時期執政黨建設的目標。另一方面,關于鄧小平確立新時期執政黨建設的目標,論者一致贊同以下觀點:即把我們黨建設成為領導全國人民進行社會主義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建設的領導核心。認為這一目標的確立,不僅是對過去的“五十字建黨大綱”(即“黨組織應是無產階級分子所組成,應能領導無產階級和革命群眾對于階級敵人進行戰斗的朝氣蓬勃的先鋒隊組織”)的撥亂反正,堅持了黨的性質,而且指明了黨在新時期的地位和肩負的歷史任務,體現了黨的建設的時代特征和圍繞貫徹黨的基本路線來建設黨的要求,為整個新時期黨的建設指明了總方向。

2、關于新時期黨建工作的指導思想。鄧小平明確提出了馬克思主義執政黨的自身建設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為經濟建設服務,這也就確立了新時期黨建工作的指導思想。針對這一點,不少論者指出,進入新的歷史時期以來,鄧小平就反復強調,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尤其是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始終不能動搖;黨的各項工作包括黨的自身建設,始終要圍繞黨的基本路線來進行,為貫徹執行黨的基本路線、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服務。有些學者還指出,新時期,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就是最大的政治,黨的建設就必須圍繞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來進行,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只有這樣,黨的建設才有價值,也才能得到真正的加強。很顯然,鄧小平提出黨的建設必須緊密結合黨的基本路線,服從、服務于經濟建設的思想,在馬克思主義黨建學說史上還是第一次。

3、關于堅持黨的領導必須改善黨的領導的思想。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鄧小平認為,加強黨對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充分發揮黨在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中的核心領導作用,就必須堅持和改善黨的領導,對此,學者給予了充分的肯定,認為這是鄧小平總結了我們黨多年執政的經驗教訓,特別是文化大革命的沉痛教訓而提出來的黨的領導的重要原則。為了堅持黨的領導,就必須改善黨的領導。就此,鄧小平提出了許多新思想、新觀點:(1)改善黨的領導制度,黨必須在憲法和法律的范圍內活動,正確劃分黨和國家機關的職能,理順黨政關系。(2)改善黨的組織狀況,提高黨員和干部的素質,恢復和增強黨的戰斗力。(3)改進黨的領導方法,提高黨的領導水平,抓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不放。(4)加強黨的紀律,強調“四個服從”,最重要的是全黨服從中央。(5)加強思想政治工作,搞好精神文明建設。

4、關于重新確立和發展黨的馬克思主義路線。我們黨在堅持馬克思主義路線上曾出現過一些偏差,而鄧小平以巨大的勇氣重新確立并發展了黨的馬克思主義路線,是其在黨建理論上的又一突出貢獻。(1)重新確立了黨的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即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系實際,堅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2)重新確立了黨的政治路線,并提出了以基本路線為主要內容的政治建設的思想。鄧小平明確地指出:“我們黨在現階段的政治路線,概括地說,就是一心一意地搞四個現代化;新時期黨的一切工作,都必須保證黨的基本路線的貫徹執行。因為黨的基本路線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集中體現,是關系黨和國家興衰成敗的根本政治保證,是執政黨政治建設的核心問題”。(3)重新確立了黨的組織路線,強調組織路線對政治路線和思想路線的保障??偟膩碚f,鄧小平通過思想路線、政治路線、組織路線的恢復和重新確立,使我們黨在新的歷史時期中重新確立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的正確路線。

5、關于民主集中制。在對思想路線、政治路線、組織路線的撥亂反正中,鄧小平對黨的民主集中制建設有獨到的貢獻。(1)有論者從提出貫徹民主集中制的新思路方面進行了論述。鄧小平指出,貫徹執行民主集中制,要靠教育,更要靠制度建設。他認為,制度建設,一方面是要建立體現民主集中制原則的各項基本制度,包括黨的各級代表大會制度、黨內選舉制度、黨員民主權利保障制度、集體領導和個人分工負責相結合制度(黨委制)、黨的各級委員會及其常委會的議事規則、決策程序等,使黨內生活、黨內活動有章可循;另一方面,要加強對制度執行情況的督促檢查,保證有章必循,違章必糾,對違反民主集中制原則和各項制度的人和事嚴格執行黨的紀律,并做到在制度和紀律面前人人平等。(2)有論者從鄧小平推進黨的民主集中制建設方面給予了肯定。鄧小平把“民主”作為“解放思想”的重要條件,認為“解放思想,開動腦筋,一個十分重要的條件就是要真正實行無產階級的民主集中制”;鄧小平強調了要辯證地處理好民主與集中、紀律、法制等的關系;鄧小平指出我們黨和國家遵從的民主集中制的民主與資本主義民主是有根本區別的。我們講民主,不能搬用資產階級的民主,不能搞三權鼎立那一套;對民主的形式,鄧小平從我國現階段的國情民情出發,提出了“調動積極性就是最大的民主”的思想。

6、關于執政黨的黨風建設。執政黨的黨風建設關系到黨和國家的生死存亡,因此,鄧小平十分注重黨風建設,并作出了重要貢獻。一種觀點認為:鄧小平結合執政和改革開放的實際,進一步發展了黨風建設理論。概括起來就是:把黨風建設提到了一個新高度——執政黨的黨風關系著黨的生死存亡;增添了許多新內容——除恢復和發揚黨的三大優良作風外,還提出了反特權、反腐敗、反行業特點的不正之風等;創造了一些新方法——制度建設、健全紀檢監察機關、群眾監督、綜合治理等。另一種觀點認為:鄧小平在總結執政黨的經驗教訓,特別是總結我們黨改革開放以來反腐敗斗爭的新鮮經驗,在黨風廉政建設的方針、原則、方法、途徑方面形成了一系列新思想,為新時期的黨風建設指明了方向。(1)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方針,緊緊圍繞經濟建設這個中心開展反腐敗斗爭。(2)堅持從嚴治黨的方針,對腐敗現象決不能手軟,堅決克服“失之于寬”的傾向。(3)黨風廉政建設先要從領導機關、領導干部抓起。(4)反腐敗不能搞群眾運動,一要靠教育,二要靠法制。

7、關于干部隊伍和領導班子建設。有論者認為,在干部隊伍和領導班子建設上,鄧小平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概念,豐富了馬克思主義的建黨理論。(1)鄧小平首次提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觀點,重申并反復強調“知識分子是工人階級的一部分”,在全黨和全體人民中力倡“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新風尚。(2)鄧小平完整地提出了干部隊伍和領導班子建設必須遵循的“革命化、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的方針,這一方針是根據“文革”以后我國干部隊伍和領導班子的現狀制定的,體現了我們黨一貫強調的德才兼備、又紅又專的原則。(3)鄧小平強調“要選人民公認是堅持改革開放路線并有政績的人”進人各級領導班子。(4)鄧小平在我黨歷史上第一次提出廢除實際存在的領導職務終身制,主張建立領導干部離退休制度并率先垂范。(5)早在改革開放之初,鄧小平就首先提出要改革我們現行的干部人事制度,并敏銳地指出:現行的干部人事制度不利于選賢任能,不利于優秀人才脫穎而出,而是壓抑人才,造成人才浪費,必須予以改革,還提出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他殷切期望通過改革建立一個充滿生機活力的干部人事制度體系,以保證多出人才,快出人才,人盡其才,才盡其用。事實上,鄧小平當初提出的干部隊伍和領導班子建設思想,就是在今天也仍未失去其積極意義,對于我們今天的干部隊伍建設仍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8、關于處理黨際關系的原則。以鄧小平為代表的當代中國共產黨人,汲取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經驗教訓,制定出正確處理黨際關系的四項重要原則,那就是“十二大”黨章所規定的:“在馬克思主義基礎上,按照獨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內部事務的原則,發展我黨同各國共產黨和其他工人階級政黨的關系?!睂Υ?,不少論者指出,鄧小平關于處理黨際關系的基本原則,不僅總結了國際共運的經驗教訓,而且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的建黨思想,更賦予了新的時代內容。一方面,他總結了國際共運中在黨際關系方面的經驗教訓。一是在革命和建設的問題上,不能把某一黨的經驗絕對化,當作模式推廣各國。他說:“任何人都不應把自己的觀點和革命經驗作為‘模式’強加于人?!倍歉鲊h之間的關系不能是上級和下級的關系,領導與被領導的關系,更不能是“父子”關系,而必須是完全平等的、兄弟般的合作關系。另一方面,他對國際形勢的正確判斷為處理黨際關系提供了正確依據。

9、關于正確處理黨內矛盾,增強黨的團結。黨內矛盾是不可避免的,問題是要正確認識和處理這些矛盾。在新的歷史時期,鄧小平吸取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特別是我黨歷史上的經驗教訓,提出了一系列正確處理黨內矛盾的正確主張:(1)科學分析黨內矛盾的性質,用不同的方法解決不同性質的矛盾。(2)解決黨內矛盾,開展黨內思想斗爭,必須從實際出發,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不再用路線斗爭的提法。(3)必須從團結的愿望出發,堅持“團結——批評——團結”的方針,采用批評和自我批評的方法,不再搞政治運動,不再搞“四大”。(4)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等。對此,多數論者指出,鄧小平的這一系列提法極大地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關于正確處理黨內矛盾、開展黨內斗爭的理論,把我們黨對于黨內斗爭規律的認識提高到了一個新水平,為我們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正確處理黨內矛盾,發展正常的健康的黨內政治生活指明了正確的方針和原則。

10、關于執政黨的制度化建設。加強黨的制度建設,是鄧小平黨建理論的又一重要思想和突出特點。有學者指出,在鄧小平看來:(1)制度問題更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2)民主集中制是黨的根本組織制度和領導制度。堅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是黨的制度建設思想的核心內容。(3)黨章是調整黨內關系,規范黨內生活,維護黨內正常秩序的最基本的準則,因而,是黨內的根本大法。(4)黨的制度建設的落腳點和出發點,即是保障黨內民主,所以,要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民主制度。(5)集體領導是黨的領導的最高原則,也是實現黨正確領導的重要保證,同時,還要堅持和完善集體領導和個人分工負責相結合的制度。

11、關于中國共產黨黨與其他民主黨派的關系。關于中國共產黨與其他民主黨派的關系,有學者指出,鄧小平的貢獻在于:(1)正確評價民主黨派的歷史,充分肯定他們在中國革命和建設事業中發揮的重大作用。(2)闡明了民主黨派存在的社會基礎及其性質,肯定他們都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政治力量。(3)指出民主黨派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一支重要力量。(4)要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多黨合作制度和政治協商制度,充分發揮民主黨派的作用,使政治協商和民主監督經?;?、制度化。

二、關于深化鄧小平對黨建理論重大貢獻研究的幾點想法

近年來,國內學者關于鄧小平對黨建理論貢獻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研究領域不斷拓展,研究深度日益加強。但是,此項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在研究中需要特別注意以下幾個方面:(1)要避免研究內容一再重復,一些文章觀點雷同,降低了其學術價值。(2)要避免研究方法單一,應該大膽運用其它學科的研究方法,從多學科的角度、多種思維方式來加深研究的力度。(3)研究中的新觀點、有爭議的觀點較少,在這方面應該繼續加強。(4)加強比較研究工作,如通過與毛澤東黨建思想貢獻的比較研究,深化認識,并就新形勢下黨建中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進行重點比較研究。(5)應當加強研究的系統性和縱深性,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①姚桓、金釗:《鄧小平對黨建理論的獨創性貢獻》,《重慶行政》,1999年第4期。

②江金全:《試論鄧小平對黨建理論的新貢獻》,《江漢論壇》,1996年第4期。

③桂玉麟:《鄧小平執政黨建設理論的歷史性貢獻》,《福建理論學習》,1997年第5期。

④孫占國:《鄧小平在黨建理論上的新貢獻》,《長白學刊》,1996年第5期。

⑤趙建偉、秦祖富:《鄧小平黨建理論的新貢獻》,《毛澤東思想研究》,1997年第3期。

⑥張偉、趙龍志:《試論鄧小平對黨建理論的貢獻》,《黨的建設》,1997年第3期。

⑦李合敏:《試論鄧小平對黨建理論的新貢獻》,《社會科學研究》,1997年第1期。

⑧田曉玉:《淺談鄧小平黨建理論的獨創性貢獻》,《遼寧行政學院學報》,1999年第5期。

責任編輯:許如江

A849.1

A

1671-2994(2010)05-0016-03

2010-08-25

張緒雄(1984- ),男,湖北大冶人,上海師范大學法政學院中共黨史專業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共黨史與中國現代化。

猜你喜歡
民主集中制執政黨理論
陳云民主集中制思想論析
民主集中制的知與行
堅持理論創新
神秘的混沌理論
中國共產黨發展民主集中制的百年歷程
理論創新 引領百年
相關于撓理論的Baer模
執政黨道德形象的塑造
論參政黨建設與執政黨建設的同一性和差異性
略論陳云執政黨黨風建設的思想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