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學結合、半工半讀教學模式實踐與研究

2010-08-15 00:44廣東奇林陳志
職業技術 2010年1期
關鍵詞:工學職業院校職業

廣東 彭 奇林 陳志 培

工學結合、半工半讀教學模式實踐與研究

廣東 彭 奇林 陳志 培

實施“工學結合、半工半讀”的教學模式,是職業教育教學創新的一項重大突破。廣東職業教育提出了在“十一五”發展階段“構建以能力為本位、以職業實踐為主線、以項目課程為主體的模塊化的專業課程體系”的改革目標?;诖?,職業院校既要滿足學生個性的要求,又要更好地適應企業“訂單”的要求,運用何種培養模式才能更貼近企業的需求,專業課程怎樣改革才能提高教學的針對性,達到與企業的對接,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應成為職教工作者認真思考和研究的重要課題。近年來,我省職業院校積極進行“工學結合、半工半讀”教學模式,積極進行實踐探討,進一步開展教育教學模式的研究,促進我省“工學結合、半工半讀”教學模式教革的不斷深化發展。我們借承接中國教育專家委員會科研規劃重點課題《提高職業院校課堂實效性的教學策略研究》子課題之際,將廣東省“工學結合、半工半讀”的教學模式工作進行一個階段性的總結,并提出一些工作建議。通過本課題的研究,積極探討如何將國外先進的職業教育理念與模式同廣東實際相結合,使其本土化,具備較強的可操作性和可推廣性,形成適應“工學結合、半工半讀”教學模式的教學體系,構建有職業教育尤其是學校自身特色的“工學結合、半工半讀”教學模式。

職業院校;工學結合;半工半讀;教學模式;課程體系

廣東省現有100多所職業院校進行半工半讀形式的教育教學工作,其中國家試點學校16所,廣東省試點學校28所。廣東省實行工學結合辦學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2年前,自1997年起,省內就有個別職業院校率先開展工學結合、半工半讀。至2008年,全省有100多所職業院校招收超過60000名學生參加半工半讀模式的學習,每年用于解決經濟困難家庭學生的學習、生活費用達2億元以上。本文就半工半讀的實現形式、教學組織形式等方面分述如下:

一、工學結合、半工半讀教學模式概述

(一)廣東省部分職業院校工學結合、半工半讀教學模式實踐簡述

1.深圳職業技術學院“產教一體模式”

深圳職業技術學院在2005年開始在校內建立了數控機床、汽車維修、電工電子等加工制造類“準企業化”的實訓車間,并與多家相關企業緊密合作,共同管理和經營車間,實施產教一體化辦學、半工半讀式育人。學校采取把課堂辦到車間的方式,在學生進行階段性基本技能訓練達標后,承攬加工訂單,以家庭貧困學生為重點,科學安排組織具備崗位生產能力的學生按專業對口分組,實施工學交替,變消耗性實習為生產性實訓,有效提高學生動手能力和市場適應能力?,F在,產教一體化模式已成為學校培養技能型緊缺人才,實現學生優質就業的重要方式,實現了由規模發展向內涵發展的轉變。

2.清遠職業技術學院的“前校后廠型模式”

清遠職業技術學院2004年同市內有關企業聯合建立半工半讀車間,學校提供場地,負責思想教育及現場安全管理,企業負責學生的生產管理,提供設備、材料及技術。采取班級輪流制,不僅保證了正常的課堂教學任務的完成,同時擴大了參加生產實踐的學生范圍。這種模式能使職業院校做到五個結合,即學校、企業結合;教師、師傅結合;作品、產品結合;實習、經營結合;教學、生產結合,既降低了企業的經營成本又增加了學生的經濟收入。

3.羅定職業技術學院的“企業訂單模式”

羅定職業技術學院與美國(羅定)雅達電子有限公司成立“雅達班”,年招生200人。學校每年組織一次由企業人事主管和學校教學主任參加的人才培養研討會,企業向學校遞交次年用人計劃,作為學校招生的重要依據。企業對所需人才的業務能力、思想素質提出要求,校企雙方就課程設置、思想教育、學生管理、技能培訓等進行討論,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學校負責組織招生、教學與管理,努力做到為企業“量身訂做”。

4.中山職業技術學院“引企入校模式”

中山職業技術學院2003年將中山電子有限公司引入校內,建立了生產基地。按照與學生所學專業相同或相近的原則,共同組織學生以半工半讀方式參加企業的頂崗實習。企業負責生產、經營,學校負責生源、教學,學生半天學習、半天生產,每月獲得800-1000元的實習補助。通過以工助學,幫助1600名農家子弟完成了學業。

5.惠州商業學校的“四環模式”

惠州商業學校從1997年就開始探討工學結合的辦學形式。2005年該校積極響應國務院、教育部及省教育廳的號召,將工學結合作為基本的教學形式全面納入教學計劃當中,歷經三年的驗證,已形成該校工學結合特色模式——“四環模式”,即:學生在校三年學習期間,根據教學計劃要求,按照“專業認知—→職業體驗—→生產訓練—→畢業實習”四個階段依次進行“工學結合”學習,這四個階段均在企業進行。

6.廣東省旅游職業技術學校的“勤工助學模式”

早在2000年,省旅游職校憑著職業教育工作者強烈的責任心與對旅游市場的敏感性,為探索如何建立企業歡迎的人才培養模式、如何解決貧困學生和失學少年的學業及后續發展等問題,在“酒店服務與管理”專業開設了第一個勤工助學班,之后該模式發展迅速,迤今為止已有1000多名學生實行過勤工助學學習形式?!扒诠ぶ鷮W模式”具有以下特點:(1)校企合作辦學。學校辦學直接辦在酒店內;(2)學生具有雙重身分。主體身份是旅游職校的學生,同時也是酒店的實習員工,邊讀書邊做工;(3)企業代繳學費。三年學習期間,學生享受實習補貼和其它福利,學費由實習企業代為繳納;(4)畢業即就業。學生按要求完成三年學業獲取畢業證書后,即可轉為聯辦酒店的正式員工。

7.云浮市中等專業學校的“0.5+0.5交替模式”

從2006年開始,云浮市中等專業學校正式招收工學結合、半工半讀學生入讀,采用一學年中,學生一個學期在學校學習、一個學期在企業實習,學習與實習交替進行的“0.5+0.5”三年制辦學模式。

8.順德中等職業學校的“雙零模式”

佛山市順德區的五所中職學校,按照省教育廳的要求,從2006年開始與粵北山區清遠市合作進行“工學結合、半工半讀”試點工作,該區采用靈活多樣的工學結合、半工半讀形式,其做法可稱之為“雙零模式”——既能解決學習費用問題,實現“零學費入讀”;又能解決專業理論學習與工作實踐相結合的問題,實現“零距離上崗”。

(二)廣東省職業院?,F有工學結合、半工半讀教學模式概述

根據課題組的粗淺調研,目前我省職業院校的工學結合、半工半讀教學模式主要有以下形式:

——校企協約型。即學校與企業建立協約性關系的一種合作類型,依靠協約學校與企業建立相對穩定的聯系制度,目前以學校要求企業成為學校固定的實習基地和部分學生的就業基地為主,實習的內容、時間段多按教學需要協商。

——工學交替型。即學生在校學習與到廠工作輪換交替進行,直至完成學業為止。

——校辦產業型。即學校圍繞培養人才的需要創辦企業,既能為學生提供實訓場所和實習機會,又能進行生產活動,降低學生實習成本。

——學企合一型。即將學校辦進企業,由學校企業兩方共同制定人才培養目標,變招工為招生,學校招生與企業招工同步進行,學校管理與企業管理同步進行,理論學習與社會實踐同步進行,學生畢業與上崗就業同步進行。

二、工學結合、半工半讀教育教學管理狀況與分析

(一)工學結合、半工半讀模式作用分析

2005年8月,教育部在天津召開職業教育工學結合座談會,系統地總結了我國開展半工半讀的探索和實踐,會議達成對半工半讀的共識:半工半讀是現代職業教育的一種學習制度,是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一種人才培養模式,其基本形式是學校與企業等用人單位合作培養學生,學生通過工學交替形式完成學業。

在課題研究過程中,大家逐漸形成對工學結合、半工半讀模式的認識:其實質是將單一的職業院校教育模式轉向以就業為導向的多元職業教育模式。很顯然,這種多元教育模式有許多益處:

1.使學生將理論學習與實踐經驗相結合,從而加深對自己所學專業的認識;

2.使學生看到了自己在學校中學習的理論與工作之間的聯系,提高他們理論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3.使學生跳出自己的小天地,與成年人尤其是工人接觸,加深了對社會和人類的認識,體會到與同事建立合作關系的重要性;

4.為學生提供了通過參加實際工作來考察自己能力的機會,也為他們提供了提高自己環境適應能力的機會。學生們親臨現場接受職業指導、經受職業訓練,了解到與自己今后職業有關的各種信息,開闊了知識面,擴大了眼界;

5.為許多由于經濟原因不能進入大專院校學習的貧窮學生提供了經濟來源和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

6.使學生經受實際工作的鍛煉,大大提高了他們的責任心和自我判斷能力,變得更加成熟;

7.有助于學生就業的選擇,使他們有優先被雇主錄取的機會,其就業率高于未參加合作教育的學生;

8.能充分調動校企雙方的力量和合作積極性,更好地保障教學效果以及企業、學生和學校的合法權益。同時,也有利于使教師了解專業發展的新動態、新工藝、新流程,使專業教學與社會實際需要緊密結合,并在節約學校培養“雙師型”的經費的基礎上實現向高質量“雙師型”教師的轉化,做到一舉多得。

(二)工學結合、半工半讀模式教育教學管理狀況分析

我省的工學結合、半工半讀模式進行時間不長,這種新興的人才培養模式給職業教育帶來教育與教學管理上新的探討,全省各地開展工學結合、半工半讀的職業院校相應進行了學生管理、教學管理、實習管理等各種教育教學制度的探索與不斷完善,以保證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質量。本課題組對以上所述幾個方面重點進行分析研究,情況初步歸納如下:

1.學生思想教育管理

工學結合、半工半讀的學生大部分來自欠發達地區,普遍家庭比較貧困,父母親文化程度偏低。下面是云浮市中等專業學校隨機抽樣半工半讀學生273人調查的結果:

家庭經濟狀況:好2人,0.8%;一般128人,50.8%;差85人,33.7%;十分差36人,14.3%;缺少1人資料。

父親職業:農民198人,78.6%;工人20人,7.9%;個體戶11人,4.4%;干部2人,0.8%;其它20人,7.9%;缺少1人資料。

母親職業:農民213人,84.5%;工人11人,4.4%;個體戶 8人,3.2%;干部 2人,0.8%;其它19人,7.1%。

父親受教育程度:小學及以下58人,23.0%;初中125人,49.6%;高中64人,25.4%;大學及以上1人,0.4%;缺少1人資料。

母親受教育程度:小學及以下114人,45.2%;初中117人,46.4%;高中20人,7.9%;大學及以上0人;缺少1人資料。

工學結合、半工半讀的學生大多比較純樸,懂事,懂禮貌,守紀自覺性較好,學習風氣好,但與本地生源相比有幾個不同之處:(1)成長的社會環境不同,帶來的思想觀念不同,生活方式不同;(2)文化背景有差異,接受教育的學習地點與類型不連貫,發生變化;(3)家庭經濟與生活周邊環境背景的差異,形成生活價值觀念的差異;(4)接受學校對學生以往的情況不了解。這些學生年齡偏小,曾感受過失學的威脅,有機會繼續讀書很高興,但比較自卑,同時對半工半讀模式不甚了解,思考問題能力尚未成熟。

在多年的承辦半工半讀實踐中,各校共同首先認為:做好學生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質教育、職業生涯與發展規劃、就業與創業指導工作,是保證工學結合、半工半讀培養模式成功的關鍵。學校本著實事求是、以人為本的原則,采取主動積極的工作方法,千方百計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以保證半工半讀順利進行。

云浮市中等專業學校在多年實踐探索的基礎上,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學生在學校學習、企業工作的具體情況,不斷總結經驗教訓,采用“提前介入,全程指導,扎實推進”的方法,對學生進行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質教育、職業生涯與發展規劃、就業與創業指導工作,形成一條“工學結合、半工半讀”的德育工作的新路子,取得良好實效。所謂的“提前介入”就是針對學生在學校、企業某個階段中會遇到德育的問題,提前疏導,提前教育,使學生有充分的準備以應付所遇到的問題;“全程指導”就是學校、教師介入學生學習、工作、生活的每一個環節,輔導、指導學生解決學習、工作中所遇到的思想難題,使學生在困境中擺脫出來;“扎實推進”就是積極開展“工學結合、半工半讀”德育工作研究,確定每個時期的德育重點內容,建立完善的德育管理制度,采用教師、家長、企業、學生聯合教育的立體教育網,扎實推進學生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質水平的穩步提高?!霸鷮嵧七M”是教育目標、是前提、是過程,“提前介入”是教育措施,“全程指導”是教育方法,這三方面是一個相互聯系、相互滲透的有機整體。

課題組認為:在不同時期,思想工作針對問題不同。入學初期,對半工半讀學生要做好政策解讀、心理安慰、價值觀念轉變等工作,這些在入學初期尤顯重要,千萬不可忽視。建議學校必須選派最優秀的教師擔任班主任,多下班、多下宿舍、多與學生談話,讓初離家門的學生有學校勝似家、班主任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的感覺,多想辦法讓學生盡快適應新環境。

2.工學結合、半工半讀的教學組織

(1)實行工學結合、半工半讀人才培養模式的教學方案建設

學校聘請行業、企業領導和工程技術人員參加專業指導委員會,參與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決策,協助學校制訂各類專業具體的培養培訓計劃及實施性培養方案,并根據合作企業實際,和學校實際進行教學方案建設。突破傳統的以學校和課堂為中心的封閉式教學組織形式,密切與企業的聯系,發揮學校和企業的各自優勢,把教學活動與生產實踐、社會服務、技術推廣及技術開發緊密結合起來。協調處理好“工”與“學”的關系,積極推進學生到企業等用人單位頂崗實習,努力形成以學校為主體,企業和學校共同教育、管理、訓練學生的教學模式。大膽探索學分制、彈性學制等教育管理制度的改革,以適應工學結合,校企合作培養模式的要求。學生最后一年到企業等用人單位頂崗實習。全體教職工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積極探索,使工學結合、半工半讀具體教學組織形式多樣化。

(2)實行工學結合、半工半讀人才培養模式的教學改革

在確定教學內容時,突出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職業教育方針。在確定教學目標時,注重培養學生具備適應企業工作崗位的實踐能力、專業技能、敬業精神和嚴謹求實作風及綜合職業素質。在實訓項目設置上,瞄準市場,及時調整教育教學內容,突出實踐技能教學。在具體教學內容安排上,以學生職業能力的形成為導向,盡快調整職業學校課程結構,建立具有職教特色的課程體系,合理安排文化基礎課程和職業技能訓練的比例。加快教學方法改革。大膽改革現行教學方法,突破傳統的偏重課堂知識講授、輕視崗位技能訓練的做法,切實加強實踐教學。

(3)實行工學結合、半工半讀人才培養模式的教學管理制度、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的改革

課題組認為:實行工學結合、半工半讀人才培養模式采用適應學分制需要的考核方法和制度,建立科學、規范的教學質量評價制度。重視考核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加強對學生實踐技能的考核,充分發揮評價的激勵作用和導向功能。允許學生申請提前就業、創業,修業年限不受學制限制。學生在校期間可根據個人實際選擇學習方式。對在規定的基本學制內難以達到畢業要求的學生 (12個必修學分以下,經重修仍未能取得該課程學分的學生),經本人申請,學校同意,可先發給結業證書,學生可在規定的學習期限內,參加各類相關培訓和實踐,成績合格,由學校認定學分,換發畢業證書。鼓勵學生工學交替,提前就業或創業,但修業年限一般不少于2年(三年制,二年制不少于1.5年),最長不超過5年。積極建立導師制,改進和加強學生管理工作。學校要建立導師制,選擇懂專業、有責任心的教師根據社會需要和學習者個人條件和愛好,指導學習者選擇學習課程,減少選課的盲目性。同時指導學生堅定學習信心、改進學習方法、提高學習能力。加強學生管理,明確導師對學生的管理職責。加強對學生思想品德、行為習慣的考核,增加德育環節的學分,探索建立與智育學分并重的德育學分體系。

3.建立較完善的實習管理制度

第一,完善教學管理辦法,建立起企業接收職業院校學生頂崗實習的管理制度。學校加強與企業的溝通,吸收企業參與學籍管理,建立學校教學學籍和企業實習學籍雙學籍管理制度。學生在企業崗位實習期間,有職業院校的教師帶隊,學校幫助企業建立學生的實習檔案,共同組織好專業理論教學和技能實訓工作,共同考查學生實習的全過程,考核學生實習的效果;鼓勵企業按照內部人力資源管理機制管理學生,注重實習期間學籍管理與校內學籍管理的銜接,讓頂崗實習的學生適應企業的管理制度、文化氛圍和實際的工作管理環境。

第二,按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做好學生實習中的勞動保護、安全等工作。教育行政部門、職業院校和相關企業等單位嚴格遵守國家有關教育培訓、勞動就業、生產安全和未成年人權益保護等方面的法律法規,建立健全有利于實行工學結合、半工半讀的管理制度和具體辦法。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妥善安排學生頂崗實習的內容、場合、方式等;遵守國家和行業關于安全生產管理的法律、法規和操作規范,嚴格檢查,消除隱患,避免學生在生產、服務中受到身心傷害;加強對學生的勞動紀律、生產安全、自救自護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提高他們自我保護的能力。

第三,課題組認為:職業院校和企業為參加工學結合、半工半讀的學生提供必要和合理的勞動報酬。學生通過崗位實習,從事實際的生產、服務活動,為企業付出了辛勤勞動,創造了經濟效益,因此得到必要的報酬作為實習補貼,這是合情合理合法的。學生通過勞動獲得實習補貼,用于貼補學習期間的生活和學習費用,對于家庭貧困的學生來說確實解決了上學難的問題,意義尤其突出。

三、對推進工學結合、半工半讀教學模式的建議

工學結合、半工半讀教學模式的實踐與推進是黨和政府扶貧教育、體現教育公平的重大舉措,也是一項提高全民素質、構建和諧社會的系統工程。因此,“工學結合,半工半讀”的教學模式,要體現在多贏上。一是要有利于企業發展,二是要讓學生受益,三是要使學校能夠可持續發展,四是社會受益。而多贏要具體體現在政策上。我們通過對全省職業學校的充分調查和廣泛征求意見,形成若干主要的政策建議,首先要處理好觀念更新和制度保障的關系,其次是處理好學生職業能力培養和綜合素質教育的關系,還要處理好校內實訓和校外實習的關系、處理好依托行業和面向社會的關系等等。目的就是要發揮政策效應,建立促進工學結合、半工半讀健康有序發展的長效機制,使“工學結合,半工半讀”的辦學模式能夠進一步完善和健康發展。

(一)關于觀念更新和制度保障

要推進“工學結合,半工半讀”教學模式的實踐,思想必須先行,學校的教職工尤其是院校領導班子和中層干部的思想認識必須到位。職業教育應該注重從職業性上體現其特色,突出學生職業能力和可持續學習能力的培養,職業院校全面推行“工學結合,半工半讀”教學模式是職業教育理念的一次根本性變革。要樹立職業教育的新理念,轉變辦學思想、辦學模式和辦學機制。同時,要把新的理念落實到行動上,必須有相應的制度保障。沒有制度保障,光有理念,“工學結合,半工半讀”就會只是停留在口號上。職業院校講的是依法治校,應該在制度層面上把“工學結合,半工半讀”的人才培養模式作為重要內容,建立適應“工學結合,半工半讀”教學模式運行的制度保障體系,體現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走產學結合的發展道路,培養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的職業教育定位。不僅涉及“工學結合,半工半讀”培養模式的教學管理制度、學生管理制度、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學生實習實訓評價與考核制度等,還有教師聘用和培養制度、兼職教師聘用制度、分配激勵、財務制度等等。

(二)關于學生職業能力培養和綜合素質教育

就綜合素質而言,職業院校學生應該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誠信品質、敬業精神和團隊精神,有較強的責任意識、法制意識、社會意識;就職業能力而言,職業院校學生應該有較強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創造能力、就業能力、創業能力和溝通能力。職業院校要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提高教師素質,讓教師全員參與,加強學生綜合素質教育。通過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和實踐,基礎、專業課課堂教學和生產性實訓、實習各環節,通過校園文化建設,結合地方優秀特色文化,使學生素質教育更加貼進社會、貼進生活。我們要將素質教育貫穿在企業實習過程,借鑒實踐性教學中體現的企業文化、企業的規矩、秩序和團隊精神,使學生學會做事的同時,更要學會做人。職業院校要抓好學生專業基礎理論和可持續發展知識的教學,在學生專業技能培養上,主動與行業企業合作,逐步加大企業的能工巧匠、專業人才擔任專業技能課程教學任務的比重,推行學歷證書、職業技能證書“雙證書”制度,強化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增強學生的就業競爭能力。

(三)關于校內實訓和校外實習

“工學結合,半工半讀”的教學模式的重點是教學過程的實踐性、開放性和職業性,實驗、實訓、實習是三個關鍵環節。因此,職業技能教育需要有一個強大的實訓體系加以保證。傳統的辦學模式把校內實驗實訓與校外實習看做是絕然分開的二張皮,校內的資源是由職業院校自己所能控制的,并且把學生在學校的專業技能實踐性教學工作由學校教師為主承擔,隨著學生規模的擴大,既懂理論又會技能的“雙師”型教師是少之又少,很難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一些模擬實訓與市場經濟中企業的實際脫節,而為學生提供校外實習的實訓基地多數很難到位?!肮W結合,半工半讀”的教學模式要求職業院校開放辦學,必須充分利用好學校、企業各自的辦學資源,職業院校要主動與行業、企業聯系,要總結并深化自己原有的產學合作、工學結合的特色,加強校企合作,形成學校、企業互動,共同合作參與學生專業技能的培養,加強校外緊密型實訓基地建設,加大校內生產性實訓基礎建設的校企組合新模式的試點力度,探索課堂與實習地點的一體化,使學生提高動手能力,逐步做到學生校內學習與實際工作的一致性,讓學生盡快從“準職業人”成為職業人。

(四)關于依托行業和面向社會

近年來,我國政府重視引導支持企業加強與職業院校的聯系,開展校企合作,產學結合,建立校外實訓基礎等。但對企業鼓勵的具體政策還不健全。職業院校應該緊緊依托行業,主動爭取行業部門的支持,鼓勵企業在資金、設備設施,教學工廠,能工巧匠型兼職教師,校外實訓基地等方面與學校加強合作,共同商議職業院校的改革方案,“工學結合,半工半讀”的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中心,以實踐為主體,以職業或崗位所需能力為導向,依據“工學結合,半工半讀”的特點和要求,重新規劃設計課程,創新課程體系與課程形式、考核形式。徹底根治以學校為主導,以學科知識為體系的“壓縮餅干式”的課程體系狀態。攻克課程體系建設、改革的重點和難點。然而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企業作為市場主體,對政府、行業主管部門的行政指導的執行上是有選擇的,因此,職業院校就更要自己有所作為,發揮教學資源、師資等優勢,面向社會,開放辦學,積極主動服務社會,按照企業需要開展企業員工的職業培訓,與企業合作開展應用研究和技術開發,使企業在分享學校資源優勢的同時,參與學校的改革與發展,使學校在校企合作中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在推行“工學結合,半工半讀”的教學模式的實踐中,使學校、企業做到雙贏,促進共同和諧發展。

(五)關于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

學校與企業合作,不只是眼前工學結合辦學合作,而要立足長遠,建立更為緊密的戰略合作伙伴關系,開展工學結合、訂單培養、“雙元制”教學、人才培訓與共享、技術研發、管理交流等多層面、深層次合作。企業不只是利用學生較為廉價的勞動力,解決眼前人力資源緊缺的一時之癢,而要根據自身發展需要,參與學校合作辦學,組織行業和行業專家共同設計專業、確定培養目標的技術能力標準,開設職校專業、設計專業課程、建立評價體系和疏通就業渠道等,從根本上解決企業發展壯大所需的人力資源和人才支撐。學生不只是盯住每個月的勞動工資,而要從鍛煉勞動技能、熟識崗位技巧、設計職業規劃以及養成良好職業素質諸多方面,統籌兼顧,均衡發展,為自己終身職業能力的可持續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六)關于學生“工”與“學”

半工半讀、工學結合,“工”與“學”需全面兼顧,不宜偏廢。不能簡單地按照1∶1的比例安排學生在校學習與下廠實習。要把教學內容與下廠實習有機結合起來,先在校學習、培訓,根據學生實際知識、技能去尋找下廠實習崗位,盡最大努力為學生尋找展示——發展自我能力的平臺,學以致用,學用結合。通過學校教學——頂崗實習——再回校學習——再進廠實習,循環往復,螺旋型上升,培養企業合用頂用的技術能人。整合好文化基礎知識、專業基礎理論、專業核心課程、技能技巧培訓等課程教學,瞄準企業用人標準和人才市場走向開展教育教學改革。盡可能地把一些專業試驗、實習帶進工廠現場實行,讓學生在勞動中學,充分利用企業的優勢資源。

(七)關于學?!髽I——政府(包括各級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多元參與

學校要強化市場意識,積極主動地到市場尋找合作者;企業需了解職業教育,成為學校的自覺合作者;政府加大參與、主導和協調作用,著力優化校企合作的制度環境,建立鼓勵和規范企業參與的措施與制度。最大化發揮三方的優勢:學校培養學生知識基礎、專業技能和繼續學習能力,建立專業教師進工廠實訓勞動制度,鼓勵“雙師型”教師參與企業研發及管理,為企業提供人力資源保障;企業則實訓學生實際生產能力、專業技能技巧和良好的職業素養,解決學生就業;政府主導、引領、協調校企合作,推進工學結合制度建設,為校企合作保駕、護航、領航,最大限度地發揮職業教育為當地經濟社會服務的教育培訓職能。

總之,實施“工學結合、半工半讀”的教學模式,是職業教育教學創新的一項重大突破,它不僅是職業院校的大事,是職業教育的未來,而且也關系到地方產業和經濟社會的發展。實踐證明,“工學結合、半工半讀”是加快發展職業教育擴大辦學規模的一項職教重大改革措施,同時這種教學模式,對于解決貧困家庭子女就讀職業院校,完成學業,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肮W結合、半工半讀”的教學模式是一種體現“以人為本,全面發展”的新型教育,它由封閉的學校教育走向開放的社會教育,從單一的學校課堂走向實際的職業崗位,從學歷本位轉向職業能力本位,從重理論轉向重實踐過程,從以學科為中心轉向以學習為中心,是一種有利于學生全面發展的職業教育的新型人才培養模式,各職業院校須在探索中堅持,在堅持中發展、在發展中創新。地方政府必須充分認識工學結合、半工半讀的重要性,以國家宏觀政策為基礎,從地區發展的高度出發,對行業、產業和職業教育進行系統合理的規劃和有機整合,從政策上加大扶持力度,出臺相關的具體政策,引導、規范和協調工學結合、半工半讀的實施。

【注】該課題獲中國教育學會“十一五”科研規劃重點課題名師教學思想與教法研究子課題研究成果一等獎。課題編號07017988A;課題組長:彭奇林,云浮市中等專業學校校長、副教授;成員:陳志培,云浮市中等專業學校教研室主任、高級講師。

[1]鐘其光,仵自連.如何構建“半工半讀、工學結合”特色課程體系[J].科技信息(學術版),2007年05期.

[2]牟明,史義誠.半工半讀、工學結合教學模式的幾點思考[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7年15期.

[3]劉劍鋒,王琴,朱恩利,李建輝.基于工作項目導向的高職高專課程體系設置——以地理信息系統與地圖制圖技術專業為例[J].昆明冶金高等??茖W校學報,2008年01期.

[4]王華.關于工學結合教育模式的探討[J].科技信息(學術研究),2008年09期.

[5]盧璐,夏金星.試論我國職教的半工半讀和工學結合[J].新課程研究(職業教育),2008年01期.

[6]鐘其光,仵自連.如何構建“半工半讀、工學結合”特色課程體系[J].科技信息(學術版),2007年05期.

[7]郭薇.對高職教育工學結合培養模式的基本認識 [J].中國科技信息,2007年14期,219-220.

[8]談晟堅.“工學結合”的教育教學模式探索與實踐[J].科技信息(學術研究),2007年21期.

[9]辜川毅.以工學結合為切入點,探索高等職業教育產學研結合有效模式[J].科技信息(學術研究),2007年21期.

[10]陳繼紅.“工學結合”的實訓教學模式在中職教育中的實踐與探索[J].科技信息(科學教研),2007 年 21期.

[11]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國發[20058]35號).

[12]教育部關于職業院校試行工學結合、半工半讀的意見.教職成[2006]4號.

[13]關于廣東省中等職業學校推行工學結合、半工半讀的實施意見(試行).粵教職〔2006〕30號.

[14]關于做好中等職業學校創新培養模式推行工學結合工作的通知.粵教職〔2007〕40號.

(作者單位:云浮市中等專業學校)

猜你喜歡
工學職業院校職業
基于職業院校創新人才培養的數學建模實踐活動探索
鹽工學人
——宋輝
職業院校財務會計網絡化建設
2021DMP大灣區工學博覽會
守護的心,衍生新職業
感性工學在服裝設計中的應用
現代學徒制下的工學情景教學探索與實踐
如何加強職業院校學生的德育教育
職業寫作
淺談職業院校中的美術教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