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心呵護教學溪流中的每一朵浪花

2010-08-15 00:42朱雪靜
文教資料 2010年29期
關鍵詞:肥皂泡美術同學

朱雪靜

(沛縣正陽小學,江蘇 沛縣 221600)

近年來,我經過多次問卷調查,形成了這樣一種教學認知:小學生年級的增高與其美術學習興趣的提升成反比。追其根源,這與多數美術教師紛紛有意識地灌輸給學生一些所謂“繪畫技巧”有關。經過這樣的一段時間學習之后,學生在美術學業成績上好像有一定的進步,但這種學業進步會使教師的“關愛”付出沉重的代價——逐漸使學生違背原有的繪畫天性。于是,學生新掌握的美術表現技巧脫離了原有意識與本能的控制,成為第二天性。[1](P4310)教師沒有意識到自身不假思索的“好心”,對學生來說是一場災難。作為新課改背景下的專職美術教師,我們有責任不斷更新美術教學觀念,積極順應學生的自然發展,在輕松自由的美術教學氛圍中,適時引導學生,給學生獨立思考和自我實踐的空間。只有學生自己從中發現美、認識美、感受美、創造美,教師才能讓課堂始終流淌著清亮的活水,時時濺起美麗的浪花。盡管學生的表現稚嫩,但常常會讓教師驚嘆于他們的大膽表現,驚嘆于他們作品的天真爛漫。

1.在“引導”中讓學生肯定犯錯的自我

泰戈爾有句哲理詩說得好:當你把所有的錯誤關在門外,真理也就被拒絕了。這句話讓我們真正領悟到錯誤的價值,即錯誤的價值不在于錯誤本身,而在于錯誤背后的創新價值。美術教學活動中隨時都有犯錯的學生,對學生的“犯錯”,教師要正確引導,不要不分青紅皂白地橫加指責。教師要善于捕捉課堂教學生成的各種信息,憑借自身的智慧不失時機地去洞察學生所想,巧妙地解決好課堂生成的各種問題,創造性地利用并轉化教學中學生的“犯錯”為新的教學資源,讓學生在潤物細無聲中肯定犯錯的自我,進而創造形成新的資源價值。

如在 《色彩的認識》一課中,教學預設是認識三原色→用同大小三原色玻璃片,通過投影儀兩兩相疊→出現橙、綠、紫的魔術色彩效果。當教學剛進行到認識三原色后,有位課堂上經常犯錯的學生開始炫耀他高招做成的“紅果汁”,我隨即利用這位學生的“犯錯”轉化成新的教學資源。在這瓶“果汁”中加入藍色,使“果汁”變成紫色來識破他的“騙術”(原色變間色原理)。利用同種方法把黃加藍變綠,紅加黃變橙,又制造兩種不同色彩的“果汁”(指出不可誤喝此種果汁),請同學觀其變化過程,同時對這位炫耀高招學生的“智慧點”加以表揚。從此以后,這位經常犯錯的學生課堂上變得認真聽講了。

再如在《圓形物》教學中,當我講解生活中圓形物有哪些時,有位學生課前沒玩盡興,在座位下悄悄吹肥皂泡,以致肥皂泡不小心飛出座位。有的同學睜大眼睛,有的同學張著嘴巴,還有的同學居然情不自禁地伸手觸摸去感受泡泡“爆”的感覺,吹肥皂泡的同學也呆了。這時我隨即點撥引導:請同學觀察這些舞動的、姿態優美的泡泡的形狀及不斷變化的色彩,想象你還見過哪些類似的圓形物體。同學們七嘴八舌,展開熱烈的討論,爭先恐后地發表各自不同的意見:(1)飛舞的水晶汽球;(2)節日里的氫氣球;(3)空中飛翔的熱氣球;(4)球場中竄來竄去的足球、籃球、排球……涉及的內容大到宇宙中的星球,小到衣衫上的紐扣,無奇不有。我最后點評吹肥皂泡同學的“妙招”更形象化,“妙招”同學表情僵硬,露出不好意思的笑臉。整個教學過程讓學生的審美情感得到自然流露,課堂上彰顯了兒童的自然情趣。既加深了學生對各種圓形物的認識,又培養了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及動手參與實踐的能力,還拓展了學生的思維,使其內化了所學知識,強化了創新的意識。當教師面對這樣的“錯誤”時何不把它轉化成有用的教學資源。這樣的課堂,不是一潭死水,而是潺潺奔流的活水,洋溢著生機與活力。

2.在“交流”中讓學生袒露真實的自我

對小學生美術作品評價,教師關注的不僅是作品內容像不像,側重點應是關注小作者在作畫過程中的獨特感受,核心應是關注作品內容是否是學生真實感受的表現。只有這樣,課堂教學才能讓學生袒露思維和創意的真實;只有在這樣的理念下適時引導學生的學習自然生成行為和理念,才能直接把學生從思維定勢中解放出來,他們的想象力才能變得更富有創造性,在創意上更富有想象力,自我展現才能盡顯童趣之美,自我流露才能使情感產生交流,自我表達才能提升藝術審美的自然境界。

如在一次課堂評點作業時,同學們看了一位同學的作業后哄堂大笑。原來這幅畫上只有一座其貌不揚的亭子,當我帶著疑惑問這位同學時,他慢慢抬起頭說:“一次我和媽媽去公園,天氣很熱,走了很遠很遠都沒有一個乘涼的地方,所以我就設計了這座亭子,將來把這座亭子建在那,人們乘涼就不用再走那么遠了?!倍嗝锤呱械乃枷?,多么善解人意的想法。我隨即高高舉起這幅畫,鄭重地推薦給同學們:“這是我見到的最美麗的畫,因為他畫出了自己的真實感受,畫出了自己的美好心靈?!边@時那位同學用充滿感激的眼神望著我。稍停了一下,教室里響起了熱烈的掌聲——課堂教學被激活了。由此可知:要做好適時引導學生的教學自然生成,在交流中讓學生袒露真實的自我,就不要放過教學中每一個微小的細節。讓我們睜大眼睛去發現兒童的每一個閃光點,挖掘兒童心靈的每一桶金,它會給我們很多意外的驚喜,無疑更會提升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3.在“無意”中讓學生展現創新的自我

運用“有意”點撥的方法轉化課堂教學中的“無意”,讓學生在老師的“有意”與自己的“無意”之中彰顯自我意識,既增強自我表現的信心,又展現個性的自我、創新的自我。巴爾巴拉·多德也認為:“兒童與生俱來就熱愛藝術。這種活動從他們對世界還只有淡淡認識的時候,就開始了涂鴉和歌舞。對他們教育和引導,最好的方法不在于急著傳授技能技巧,而在于喚醒和鼓舞,并通過一定的條件激發他們大膽的創作熱情。 ”[2](P5)

一次課堂教學中,一位學生不小心打翻了顏料盒,無意之中,作業本上留下了兩個彩色小手印。怎么辦?我立即讓學生觀察這幅無意之作,思考后談談自己的想法。有的同學說像一棵只有樹干和枝條的樹,我就引導學生給它加上不規則的小線條,或加上綠色的小葉子,一棵大樹便聳立起來了。有的同學說像小孔雀,在我的點撥下,略加兩筆,一只美麗的小孔雀開屏了。有時學生作業本上無意滴上了墨水,我就有意點撥,給它添加眼睛和翅膀變成小昆蟲;作業紙上無意間畫了個小圈,我就引導學生觀察后想象,有的同學給它加上嘴巴、翅膀和尾巴,一只小鳥即躍然紙上,有的同學在它四周加些不規則的線,一個溫暖的鳥窩便建造成功了。人們常用神來之筆對藝術作品表示贊美,這樣的作品存在“無意”之中,又在“有意”之間,有意運用這種“無意”也常會在課堂教學中發現這種“神”。

學生靈感涌動,教師“點石成金”,這一切需要教師的教育智慧和機智,而教育的智慧和機智則來自于教師平時的積累、反思與總結。教師的職責不是將兒童的思想培養得少年老成,而是推動他們的天性發展。[3](P28)只要我們精心呵護教學溪流中的每一朵浪花,涓涓細流就一定能匯成浩瀚的大海。

[1][美]魯道夫·阿恩海姆.對美術教學的意見.湖南美術出版社,2002.3.

[2]李正火.重要的是讓孩子用心去表現——外國藝術家訪談錄.中國中小學美術,2001.1.

[3]張小鷺.現代美術教育學.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6.

猜你喜歡
肥皂泡美術同學
十二月·肥皂泡泡
創意美術
創意美術
創意美術
同學會上的殘酷真相
肥皂泡為什么是圓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