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杜甫詩中的人生悲劇書寫

2010-08-15 00:42高詩令
文教資料 2010年9期
關鍵詞:喪夫新安杜甫

高詩令

(重慶三峽學院 08級漢教2班,重慶 404100)

一、引言

中國是一個擁有五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更具有許多優良的傳統美德?;厥字袊鴼v朝歷代,一代又一代有志之士,一代又一代文人騷客都深受傳統文化的影響。忠、孝、禮、義、廉恥被一代又一代文人視為比生命更重要的為人處世之道。與這些優良的文化傳統相伴相生的還有“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孝有三,無后為大”、“未嫁從父,嫁后從夫,夫死從子”、“夫為妻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等不合理的封建思想。也正因為這一系列不合理的封建思想的約束,以及殘酷的戰爭的侵害,才造就了許多無法挽回的人生悲劇——幼年喪父,中年喪夫,老年喪子。

杜甫生活在唐代社會由盛轉衰的歷史轉折關口,他的詩歌形象真實地反映了安史之亂前后的社會動蕩,是時代的一面鏡子,正因為如此,他的詩歌被后世之人喻為“詩史”。身處亂世,戰爭連連,而這一切最大的受害者則是手無寸鐵的黎民百姓。殘酷的戰爭造就了無法統計的人生悲劇,幼年喪父,中年喪夫,老年喪子之人比比皆是。接下來,我們就走進杜甫被喻為“詩史”的創作中,去看看這一連串的人生悲劇在其中的闡釋。

二、幼年喪父

呱呱墜地,蹣跚學步的年月,本應該是在父母的懷里撒嬌的年齡,可不懂世事的孩童又有幾人能清楚地知道,從自己還未記事起,就已經開始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就已經開始承擔著人生的第一大悲劇——幼年喪父。殘酷的戰爭在年幼的他們在還沒來得及理解“父愛”二字的深層含義時,就徹底地剝奪了他們享受父愛的權利,理解父愛的機會。

客行新安道,喧呼聞點兵。借問新安吏:“縣小更無???”“府帖昨夜下,次選中男行?!薄爸心薪^短小,何以守王城?”肥男有母送,瘦男獨伶俜。白水暮東流,青山猶哭聲。莫自使眼枯,收汝淚縱橫。眼枯即見骨,天地終無情!我軍取相州,日夕望其平。豈意賊難料,歸軍星散營。就糧近故壘,練卒依舊京。掘壕不到水,牧馬役亦輕。況乃王師順,撫養甚分明。送行勿泣血,仆射如父兄。(《新安吏》)

這首詩描寫的是詩人經過新安時的所見所聞所感。唐武德七年規定,男女始生為黃,四歲為小,十六為中,二十一為丁,六十為老;天寶三載十二月改制,以十八歲以上為中男,二十三歲以上成丁。詩中新安吏面對詩人“縣小更無???”的疑問,回答是:“府帖昨夜下,次選中男行?!笨梢姵赡昴卸≡缫言谧讯r抓完了,只好把未成年的少年驅上戰場,這從另一個側面告訴我們,在成年壯丁被抓完的背后,不知有多少年幼的孩子成了孤兒,有多少年幼的孩子永遠失去了父愛。更可悲的是,在幼年喪父的同時,他們中間的較年長者,又即將面臨征戰沙場的殘酷現實。

(1)聽婦前致詞:三男鄴城戍。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室中更無人,惟有乳下孫。(《石壕吏》)

(2)有妹有妹在鐘離,良人早歿諸孤癡。(《乾元中寓居同谷縣作歌七首》其四)

(3)兵革既未息,兒童盡東征。(《羌村三首》其三)

這些都從正面刻畫出一位位年幼的孩童因戰爭而成為孤兒,更在嗷嗷待乳的時候,就已經開始了幼年喪父的人生悲劇,而這些年幼的孤兒們接下來會擁有怎么的悲劇命運,這是我們不敢想象的。

三、中年喪夫

走在戰爭最前沿的首先是一批批成年男丁。他們早已成為封建統治者為達到自己的目的的第一批犧牲品。戰爭冷酷地給他們本該幸福的家庭生活畫上了句號,無數的中年婦女,在隨夫經歷了東躲西藏之后,也同樣避免不了承受人生的又一悲劇——中年喪夫。身處封建社會的婦女,深受著“三從四德”等不合理的封建綱常的毒害,因此中年喪夫的殘酷事實決定她們只能是孤獨終老。

兔絲附蓬麻,引蔓故不長;嫁女與征夫,不如棄路旁!結發為妻子,席不暖君床;暮婚晨告別,無乃太匆忙!君行雖不遠,守邊赴河陽;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嫜?父母養我時,日夜令我藏;生女有所歸,雞狗亦得將!君今往死地,沉痛迫中腸;誓欲隨君去,形勢反蒼黃。勿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婦人在軍中,兵氣恐不揚。自嗟貧家女,久致羅襦裳;羅襦不復施,對君洗紅妝。仰視百鳥飛,大小必雙翔;人事多錯迕,與君永相望?。ā缎禄閯e》)

這首詩寫的是一個“暮婚晨告別”的新郎被征上戰場前與新娘離別的情景?!抖乓堋芬娴滦阏Z說:“先王之政,新有婚者,期不役政?!闭f明這個新婚的征夫是不應該被征丁的,可殘酷的戰爭讓先王之政早已形同虛設?!版砦捶置?,何以拜姑嫜?”是新婦感嘆自己身份都來不及確定,但禮法教育又使自己必須服從命運的悲哀,而“君今往死地”,今后的“永相望”又將是無望無期的等待。新婚伊始,新婦就已經感覺到了殘酷的戰爭帶來的悲劇陰影——中年喪夫。本想“誓欲隨君去”,又恐“形勢反蒼黃”,面對即將開始的人生悲劇,柔弱的新婦是那樣的無能為力,其人生之悲涼也就可見一斑。

(1)四鄰何所有?一二老寡妻。(《無家別》)

(2)室中更無人,惟有乳下孫。有孫母未去,出入無完裙。(《石壕吏》)

(3)亦知成不返,秋至拭清砧。已近苦寒月,況經長別心。寧辭搗衣倦,一寄塞垣深。用盡閨中力,君聽空外音。(《搗衣》)

(4)縱有健婦把鋤犁,禾生隴畝無東西。(《兵車行》)

(5)哀哀寡婦誅求盡,慟哭秋原何處村?(《白帝》)

這些詩句,雖未直接描寫夫死或是妻亡,但無不從另一個側面表現出中年喪夫的人生悲劇。丈夫征戰沙場,十去九死,在交通、通訊極度落后的封建時代,他們之中又會有幾人能最后成為享受全家人團聚的幸運兒?!坝袑O母未去”的現實,更是直接刻畫出一位初為人母的中年婦女正在加劇的人生悲劇。

四、老年喪子

人到老年,本是兒孫繞膝、安享余生的時刻??晌覀儼岩暰€放在身處唐朝安史之亂時期的老人身上,不禁會落淚哀嘆。人到暮年,卻還要征戰沙場,殘酷的現實告訴我們,壯年男丁早已戰死沙場,這些暮年從軍的黎民早已承受著老年喪子之痛,那兒孫繞膝、歡歌笑語的場景早已成為幻想。

四郊未寧靜,垂老不得安。子孫陣亡盡,焉用身獨完!投杖出門去,同行為辛酸。幸有牙齒存,所悲骨髓干。男兒既介胄,長揖別上官。老妻臥路啼,歲暮衣裳單。孰知是死別,且復傷其寒。此去必不歸,還聞勸加餐。土門壁甚堅,杏園度亦難。勢異鄴城下,縱死時猶寬。人生有離合,豈擇衰盛端!憶昔少壯日,遲回竟長嘆。萬國盡征戍,烽火被岡巒。積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何鄉為樂土?安敢尚盤桓!棄絕蓬室居,塌然摧肺肝。(《垂老別》)

這首詩寫一個“子孫陣亡盡”的老人投杖出門,奮然應征的情景,在生死離別的時刻,一對相依為命的老人互相憐憫、互相慰藉、互相告別之情景。在“子孫陣亡盡”的情況下,還要應征入伍,可以說是悲上加悲,老年喪子之痛早已與夫妻之間即將生死離別之悲相交融,更是加重了老年喪子的人生悲劇的悲涼之味。

(1)聽婦前致詞:三男鄴城戍。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石壕吏》)

(2)去時里正與裹頭,歸來頭白還戍邊。(《兵車行》)

這些詩句都或直接或間接地反映出戰爭讓許多老人承受老年喪子之痛。再看“歸來頭白還戍邊”的事實,這又何嘗不是在控訴年輕壯丁的急劇減少,又何嘗不是在訴說老年喪子的悲劇每時每刻都在上演。

五、結語

我們常說杜甫創作中有很多“憂民”與“民憂”題材的具有史料價值的優秀詩篇,而這些以“憂民”與“民憂”為題材的詩歌,又何嘗不是在對黎民百姓的悲劇人生進行闡釋,又何嘗不是對幼年喪父、中年喪夫、老年喪子這三大人生悲劇的細致刻畫。未成年就被應征入伍,既反映出有很多兒童已經幼年喪父,又是在告訴我們有很多中年婦女已經喪夫,也更是在告訴我們有一大批老人早已喪子。人生的三大悲劇,在杜甫的憂民題材的詩歌中相互交融,相互映證。

[1]徐放.杜甫詩今譯[M].北京:人民日報社,1985.10.

[2]劉偉明.杜甫詩選[M].新疆:新疆少年出版社,2000.6.

[3]葛曉英.杜甫詩選評[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10.

[4]袁行霈.中國文學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7.

猜你喜歡
喪夫新安杜甫
新安灘
張新安教授簡介
杜甫改詩
新安灘
反攻與治療
杜甫與五柳魚
新安訊士Q6155-E PTZ攝像機
杜甫的維穩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