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學生感恩意識的現狀調查及分析

2010-08-15 00:42吳華岳
文教資料 2010年17期
關鍵詞:意識大學生教育

吳華岳

(麗水學院 人事處,浙江 麗水 323000)

大學生感恩意識的現狀調查及分析

吳華岳

(麗水學院 人事處,浙江 麗水 323000)

當前大學生感恩意識淡薄的現象較為突出,這一問題的出現既有社會,又有學校、家庭與個人因素的影響。為此,學校應該明確感恩教育的目標,構建感恩文化氛圍,并積極推進傳統感恩教育模式的改革,以提高感恩教育的效果。

大學生感恩意識 調查 認知 情感

高校感恩教育是當前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然而在教育實踐中,由于受到教育觀念落后、目標不明確、方式方法簡單等問題的影響,高校感恩教育的效果并不明顯,大學生感恩意識淡薄的現象依然十分突出。從感恩的行為和感恩意識的關系上看,大學生感恩的行為常常是受到感恩意識的影響,因此,加強對大學生感恩意識的分析研究,對于做好高校感恩教育就具有非?,F實的指導意義。那么,什么是感恩意識呢?任現品博士認為:“感恩意識是指人們感激他人對自己所施的恩惠并設法報答的心理要求,是一種普遍存在于人類社會中的行為規范,也是任何文化公認的基本道德律?!保?]本文傾向于感恩意識是個體對社會和他人給予自已的恩惠得以正確認知,并真誠加以回報的一種情感狀態。

一、大學生感恩意識的現狀調查

(一)樣本抽取與問卷調查內容

1.研究對象基本情況。

本文以浙江麗水學院、浙江麗水高等職業技術學院、浙江財經學院、浙江樹人大學、杭州師范大學五所學校的學生為研究對象。其中,麗水學院100人,浙江麗水高等職業技術學院200人,浙江財經學院150人,浙江樹人大學150人,杭州師范大學100人。

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700份,收回658份,有效回收率為94%。在被調查的對象中,女生294人,男生364人。學生最小年齡17歲,最大年齡26歲,平均年齡19.96歲。

2.調查內容。

問卷從認知、情感兩個方面對大學生感恩觀進行調查,數據采用SPSS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處理。調查結果如下。

(1)關于感恩的認知方面

本問卷的第1、2、3、4、5、6、7、8題是調查學生對于感恩的認知情況。

從調查中發現,62.0%的學生認為 “生活給予我們的遠遠超出了我們所能回報的”,這說明很大一部分學生對生活所給予我們的恩惠有所認知。69.5%的學生認為“人世間最寶貴的是人的生命”;77.5%的學生認為“自殺是對生命不懂得感恩的表現”,說明很多學生懂得要珍惜生命,感恩生命。65.3%的學生認為“成功的人往往是懂得感恩的人”,說明大部分學生明白懂得感恩的人更容易取得成功。但是調查也發現,38.5%的學生認為“社會沒有給我提供足夠優越的發展條件”;18.8%的學生認為“社會對我不公平”;9.0%的學生認為“人生如過眼云煙,過一天算一天”:14.0%的學生“不知人生有何意義”。從這幾題的調查結果看來,有相當一部分學生把自己發展的問題歸結于社會環境的不足,認為社會為自己提供的條件太少。還有一部分學生有著消極的人生觀,甚至有悲觀厭世的情緒。這些學生雖然只是一小部分,但足以引起我們的重視。

(2)關于感恩的情感方面

本問卷的第9、10、11、12、13、14是關于感恩的情感的調查。

通過分析學生的回答情況,可以發現70.4%的學生表示“面對父母我常有一種歉疚感”,這說明很多學生明白父母對自己的付出。81.3%的學生表示“我對生活懷有感恩之心”,73.7%的學生覺得自己很幸福,表明很多學生對于自己所有的恩惠有一種積極的情感。但也有27.5%的學生遇到挫折總是很沮喪,11.0%的學生認為 “活著對我來說是件痛苦的事”,26.5%的學生表示“我現在找不到學習的動力”,調查表明有一部分學生是從消極的方面看待自己的生活,缺少積極面對生活的動力,這部分學生亟需喚起感恩的心態,喚回生活、學習的動力。

(二)調查結論

通過對調查數據的分析,我們對于大學生感恩現狀有了一個初步的了解??梢钥闯?,大學生的感恩現狀既有積極的一面,又存在欠缺的地方。

1.大學生感恩現狀的積極方面。

目前在校大學生的感恩意識總體上是積極向上的,大多數學生對生活懷有感恩的情懷,對別人所給予自己的幫助心存感激,并以自己的實際行動來予以回報。

調查的數據顯示,大部分學生都能夠認識到社會和他人所給予自己的幫助,并有感恩意識,愿意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回報社會和他人。這表明,在廣大大學生當中,感恩意識的認知狀況總體上是好的。這一方面是由于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社會文明程度不斷提高,加上實際生活中的提倡與引導,使大學生培養起良好的人格品質,當然也包括感恩意識的有利的外部輿論環境。另一方面,這也表明,之前一段時期我國大學生感恩意識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在教學模式、教學方法、教學內容方面具有科學合理的地方,這是在今后改進大學生感恩意識教育應該加以重視和繼承的。

2.大學生感恩現狀存在的欠缺。

當然,從另一方面看,很多大學生的感恩意識還很欠缺,對感恩沒有正確的認識,這不僅表現在本次調查的數據上,而且當前社會上發生的一些問題也揭示了這一問題。

調查數據顯示,雖然大部分學生的感恩認知有較高的水平,但是也不能忽視仍然有一部分學生在這方面還存在缺陷,不能正確認識到社會和他人為自己做出的幫助,缺乏對社會和他人的感激之心,缺乏健康向上的心態。雖然這部分人的比例很小,但是他們今后同樣是走向社會、管理社會的重要力量,如果不能培養起良好的感恩認知,對于他們今后的工作和社會的發展無疑是不利的。

這同時也反映出,大學生感恩意識教育還存在不足。而且,問卷的調查中,被調查者往往會選擇對自己有利的答案。這樣,事實上的感恩認知情況可能與問卷調查的結論存在一定的偏差,即事實上的感恩認知情況可能并不如調查結論好。被調查者只是出于某種判斷而選擇了為社會所提倡的、高尚的答案。因此,這部分感恩認知情況不好的學生的意見就更應該給予重視。高校要通過分析他們在感恩認知上存在的不足,采取相應的措施加以改進。

二、大學生感恩意識缺失的原因分析

(一)社會環境的負面影響

當代大學生生活在一個開放而多元的文化社會環境之中,面對多元文化的價值觀之間存在的差異,使大學生的思想上產生了沖突和碰撞,道德價值觀受到影響。一方面,大學生在自我為中心和追逐個人利益的過程中,漸漸地遺忘了“社會”與“他人”,另一方面,由于大學生思想上的不成熟,尚缺乏價值判斷和選擇能力,面對社會上仍存在的極端利己主義、拜金主義和享樂主義的影響,尚缺乏抗誘惑力,形成不同程度的追求單純物質利益的傾向,導致很多大學生在道德價值觀上出現困惑和迷茫。

此外,隨著社會生活的不斷變化和加速發展,許多優良的傳統美德也受到了很大的沖擊,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新的道德價值體系又尚未完全確立,許多學生開始迷茫起來。雖然并未完全放棄傳統倫理道德,但在市場經濟的沖擊下,已經很難繼續堅守傳統倫理道德的規范,又不知道應該遵循何種新的規范,從而陷入迷惑,影響到感恩意識。

(二)家庭教育的負面影響

家庭教育對學生感恩意識的培養有著重要影響,在家庭中,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會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子女,讓他們在不知不覺中就接受感恩教育。當前,大多數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孩子在家庭中受到太多的寵愛和溺愛,這種特殊地位使他們得到的親情之愛比一般孩子多,而犯錯誤時受的處罰卻比一般孩子少。父母的遷就久而久之形成他們的一種心理,認為無論父母對自己多好都是理所當然的,根本想不到報答父母,一切以自我為中心。這往往會使孩子養成自私自利、以自我為中心的性格,往往會驕橫跋扈、很難與人相處,只知道索取而不知道感激的心態非常明顯。目前,在許多家長的理解中,家庭教育主要就是重視孩子的智力教育,而忽視了教育孩子的首要任務是使之學會做人。大多數家庭對子女的學習都了如指掌,但對孩子的興趣、道德品質卻不大清楚、不甚了解。家長往往把成績的好壞作為衡量自己孩子是否進步的唯一標準。孩子處于被溺愛的家庭環境中,以及只知智力重要的前提下,會形成受人恩惠不懂知恩圖報,不懂得感激和珍惜,不愿意用自己的付出回饋他人和社會的心理。有些家長甚至自己在實際生活中不注意感恩行動,不能給孩子樹立感恩的榜樣,不利于孩子感恩意識的培養。

(三)學校教育的誤區

現行的應試教育下,許多高校受“重教書,輕育人;重智育,輕德育”的教育理念的影響,仍以學習成績、科研成果和論文發表的數量作為衡量尺度,學生為了拿獎學金,爭取少量的優秀名額,專攻學習。家長和學校,甚至整個社會都將關注的眼光聚焦在學生的成績上,而淡化了對學生的道德教育,感恩教育更是流于形式。同時,思想政治教育作為學校德育的主陣地,卻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一些高校依然沿用十幾年甚至幾十年前的教育模式。陳舊呆板的說教,單一的教育形式,落后的教育方法,結果只會換來思想活躍的當代大學生的反感。同時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課被當成一門專業課去教,而且大多數教育者都采取簡單的“說教”、“灌輸”的方式,這樣道德內容就變成了一個一個的知識點,只要加以記憶就行,而不是在生活中加以運用,從而使道德的內容與生活實際嚴重脫節,道德成了與學生無關的客觀知識對象。這樣關注成績、忽視德育,造成學生只知受恩,不會感恩。

(四)大學生自身因素

當代大學生感恩意識的缺失,除了家庭、學校、社會等方面外因,還有大學生自身的內部原因。

首先,大學階段正是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時期,大學生思想活躍,自我意識強,具有良好的道德風貌。但由于社會閱歷不深,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道德判斷力不強的現象,造成內心深處的矛盾。許多大學生對自我的價值和自我的認識發生分離,對自我價值認識偏高,自我評價偏高。許多大學生在思想意識上偏向自我,較多地以某種道德標準去判斷他人,只追求自己人格內部的完善,卻不注意外部的行為習慣,對他人的行為卻會表現出極大的憤慨。正是由于這種自我認識的偏差,導致許多大學生在公德認識和評價方面的失衡和欠缺。

其次,大學生缺少自我感恩教育。當代大學生自主意識、權利意識強烈,但自我約束、自我教育能力較差。不少學生自立意識、責任觀念淡薄,依賴思想、享樂思想嚴重。他們認為父母、朋友和社會所給予他們的都是理所當然的,而他們不需要回饋。遇到一點不順,就滿腹牢騷,抱怨社會對他們的不公正。相反,他們很少反思自己應該做些什么,自身存在什么問題,當然也就很難弄清楚自己的社會角色,明確自己的權利和義務,由此也就難以培養起對于他人的感恩意識。

三、提高大學生感恩意識的策略

(一)明確感恩教育的目標

感恩教育是培養大學生感恩意識的重要手段,是在學校教育階段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與成才的重要內容。要開展好感恩教育首先應該明確感恩教育的目標。這些目標的設定應該有利于提高大學生的感恩意識,促成他們的感恩行為。在開展感恩教育的過程中,高校要始終把是否有利于實現這些目標作為檢驗感恩教育效果的標準,作為開展感恩教育指導方針。我認為,高校在開展感恩教育的過程中應該把以下幾點作為主要目標。

首先要重視培養并提高大學生的感恩意識。根據心理學知識,一個人的生活方式和行為準則是要受到其對世界和人生的認識的影響的,一個人如果不能知恩,便不可能做出感恩的行為。因此,我們需要培養學生的感恩意識,通過感恩教育讓學生學會發現自己所承受著他人的恩惠,讓學生認識到他們所獲得的一切并非是天經地義、理所當然的,由此產生回報恩情的一種沖動。

其次要幫助大學生將感恩意識轉化為實際行動。感恩教育的終極目的不是僅僅培養起大學生的感恩意識,而是通過實際的感恩行動表現出來。因此,大學生感恩教育的另一個目標應該是在培育大學生感恩意識的基礎上幫助大學生將感恩意識轉化為實際行動。首先,要更多地在實踐活動中開展感恩教育,這樣可以克服單純的理論說教在教學效果上存在的不足和缺陷,而且,實踐活動也是大學生落實感恩意識的重要環節;其次,要為大學生創造更多的條件和機會,使其有機會向幫助過自己的人報恩,為大學生實施報恩活動提供便利。

(二)構建感恩文化氛圍

構建感恩文化就是要培育大學生感恩教育的良好的輿論環境,通過文化的感染作用提升大學生感恩教育的效果。我們應著重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1.營造家庭感恩文化氛圍。

家庭是大學生生活與受教育以及養成個人價值觀與生活方式的首要和主要場所,家庭感恩文化氛圍直接影響到大學生對感恩的認知和行動。因此,家庭要注意培養感恩文化氛圍,家長通過身體力行,以及鄰里親朋之間的比較與示范,給大學生營造出感恩是天經地義的理念,使他們認識到感恩既是對父母親朋的報答,也是社會所提倡的,知恩感恩受到人的尊重和贊賞,以此激勵他們養成感恩意識,實施感恩行動。

2.營造學校感恩文化氛圍。

學校是學生受教育的主要場所,是大學生初步適應社會,培養社會交往方式,以及養成社會交往行為模式的第一場所。學校是否具備濃厚的感恩文化氛圍,關系到家庭感恩教育效果是否能延續,關系到學生對社會和對感恩這一問題能否正確認識。因此,學校應該注意培育和營造感恩文化氛圍,通過古今中外先進事跡的示范,通過講解與對有關社會問題的討論等營造知恩感恩的文化氛圍。

3.營造社會感恩文化氛圍。

社會既是與家庭、學校并列的學生的一個生活環境,又具有上位性,還影響到家庭與學校關于感恩理念的養成??梢哉f,社會感恩文化氛圍是影響學生感恩意識培養和感恩行為實施的最為關鍵的因素。要培養社會感恩氛圍,大眾媒體就要進行宣傳引導,挖掘我國傳統的感恩文化和孝道文化,通過國家政策和法律法規的規范引導廣大社會成員養成感恩意識,培育起全社會濃厚的感恩文化氛圍,為大學生感恩教育和感恩意識的養成創造良好的條件。

(三)改進高校傳統的感恩教育模式

1.加強感恩教育研究,轉變感恩教育觀念。

感恩教育不僅僅是實踐教學過程中的探索,作為一項教育活動,還需要有科學的理論指導。因此,高校感恩教育的開展要注重感恩教育的科學研究,探索感恩教育的規律和方法,為感恩教育的有序、科學開展創造條件。

在開展感恩教育的過程中,高校要切實轉變觀念,真正認識到感恩教育的重要性,投入更大的精力去做好這一項工作。就目前而言,受社會功利化的影響,尤其是在當今就業形勢比較嚴峻的情況下,高校的教育出現了重智育輕德育、重知識技能培養輕人文素質提高的現象。在這種思想指導下,即使開展了一些感恩教育,也由于思想上的不重視,行動上的弱化而未能取得應有的效果。高校必須認清人文素養對大學生今后發展的重要影響,明晰感恩教育的重要地位,樹立全新的人才觀和教育觀,既重視智力開發,又重視道德情感教育,幫助學生既成才又成人,培養具有較高思想道德水平、知恩感恩的社會公民。

2.完善感恩教育課程,充實感恩教育內容。

高校應該開設專門的感恩教育課程,組織專家學者編組教材,制定教學目標、計劃,用以實際的教學過程。即使在沒有條件開設專門的感恩教育課程體系的情況下,也應該在進一步豐富現有“兩課”教育中的有關內容,增加章節,并且根據感恩教育的特殊規律在內容設置和教學方式選擇上與傳統“兩課”教育做到有所區別。

3.創新感恩教育方式。

感恩教育要適應大學生的心理特點和成長規律。只有掌握了大學生的心理特點和成長規律,才能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采用更貼近大學生實際的教學方法,從而引起大學生的情感共鳴和思想認可,提高教學效果。而且,感恩教育不只是知識傳授或認知活動,更多的是情感上的一種共鳴,因此感恩教育過程中要用真情實感去引導學生,而不是一味的灌輸,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情理交融,感人心靈”,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受到教育,并基于這種認同從心底培養感恩意識。感恩教育還要契合大學生的實際,選擇與大學生實際生活緊密相聯的活動,開展富有啟發意義的活動,喚醒學生的情感體驗,用實際行動影響他們的行為。

[1]任現品.略論儒家文化的感恩意識[J].孔子研究,2005,(01):93-100.

浙江省教育廳科研項目(200909097)。

猜你喜歡
意識大學生教育
國外教育奇趣
人的意識可以“上傳”嗎?
題解教育『三問』
教育有道——關于閩派教育的一點思考
帶父求學的大學生
增強“四個意識”發揮“四大作用”
大學生之歌
強化五個意識 堅持五個履職
讓大學生夢想成真
他把孤兒院辦成大學生搖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