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現狀及對策

2010-08-15 00:42丁曉寶
文教資料 2010年17期
關鍵詞:用腦心理咨詢挫折

丁曉寶

(延安大學西安創新學院,陜西西安710100)

淺析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現狀及對策

丁曉寶

(延安大學西安創新學院,陜西西安710100)

大學生是時代的驕子,他們肩負著建設祖國的偉大歷史使命。但是,近年來,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層出不窮,這一問題的出現已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和深刻反思。本文對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現狀及其原因進行了分析,并對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提出了相應的對策。

大學生心理健康現狀對策

近年來,高校大學生因心理疾病、精神障礙、情感、就業壓力等原因不惜傷害自己或他人的案例時有發生,且有逐年上升的趨勢,他們的這些行為不僅給自己的家庭帶來極大的傷害,而且在高校和社會上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這些問題已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和深刻反思,因此了解和掌握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大力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培養大學生健康的心理素質,預防各種心理疾病和精神疾病已成為擺在高等學校面前的一項重要任務。

一、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現狀及其原因分析

大學生群體的心理健康狀況總的來說是好的,但大學生作為現代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社會變革和時代變遷對他們心靈引起的激蕩也是最明顯、最強烈的。過高的精神需要與滿足的相對不足、各種心理壓力與排遣能力的相對不足、集中的心理刺激與轉移空間的不足,使大學生成為心理病變的的重災群體。

一項以全國12.6萬名大學生為對象的調查顯示:20.23%的大學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其中存在嚴重心理障礙的學生約為3%。2004年2月發生在云南大學的“馬加爵事件”則凸顯出大學生心理危機的嚴重性和危害性。

各項調查研究表明,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現狀確實不容樂觀,其主要表現與形成的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大學生整體上自信程度不高,自我定位出現迷惑。

從總體上來看,大學生并不太自信。在對大學生“你是否覺得自信”的調查中,有47%的人選擇了非常自信和自信,而53%的人選擇了有時不太自信、不自信甚至自卑。女生的不自信比例明顯高于男生,女性的心理普遍脆弱、敏感,致使不自信的因素相對于男性更多一些,若不加以疏導和防范,出現意外的幾率會更高。

我國大學生多數處于青年中期(18-24歲)這一年齡階段。他們的心理逐漸成熟,開始積極地思考人生,不斷反省自我,探索自我,經歷著種種內心自我評價與認知的矛盾和迷惘。對于學習為了什么,將來想要從事什么樣的工作,希望得到什么樣的人生等問題的思索使大學生心理起伏很大,如果沒有適時的引導,很容易誘發心理障礙。

(二)特殊的生存狀況給大學生帶來了不同的心理問題。

1.從群體角度看包含貧困生、學習困難生、網絡依賴生、有就業壓力學生等。

貧困大學生的生活境況艱難,他們對家庭經濟情況的無助感和家人的高期望都會對其心理產生較大的壓力,使他們的內心產生沖突、矛盾乃至自責。他們所特有的價值觀念、認知結構和情感體驗使他們產生較深的焦慮。

學習困難學生包括一些復讀大學生。他們因為高考落榜,或未能被理想的大學錄取而自卑感重。他們帶著較大的心理壓力復讀,對學校和自己的期望值也會更高一些,到校后的適應問題、內心中付出與得到的沖突也會更加強烈,由此而產生的壓力和焦慮也會比應屆生高,另外,學習困難,多科不及格,也不相信自己的努力會有效,陷入自暴自棄,這也是學習困難群體中值得關注的。

網絡依賴生一方面是他們因交際困難而在網絡的虛擬世界里尋找心理滿足,另一方面也被網絡本身的精彩深深吸引,所以對網絡的依賴性越來越強,有的甚至染上網癮,每天花大量的時間泡在網上,沉湎于虛擬世界,自我封閉,與現實生活生活產生隔閡,不愿與人交往。久而久之,影響其正常的認知、情感和心理定位,還可能導致人格分裂,不利于健康性格和人生觀的塑造。過度的迷戀網絡使他們產生精神依賴性,在日常生活中和學習中舉止失常、精神恍惚、胡言亂語、行為怪異。

市場經濟中的激烈競爭在促進社會各方面飛速發展的同時亦造成了一系列的社會問題,緊張的生活節奏和巨大的工作壓力使人感到精神壓抑、身心疲憊。改革開放給大學生提供了良好的機遇,但隨之出現的一系列社會不良現象亦使大學生在心理上產生了諸多矛盾,甚至切身感受到社會轉型期的陣痛。目前我國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形式發生了很大變化,實行供需見面、雙向選擇、擇優錄用等方式。由于社會競爭的加劇,就業市場的不景氣,近幾年來,大學生找工作或求得比較理想的工作越來越困難。擇業的競爭必然會使大學生心理上產生困惑和不安感,這使得大學生人格弱點呈現出來,形成心理疾患,許多心理問題也隨之產生。

2.從個體角度看包含那些學業困難、心理困擾、家庭困難、行為偏常的不特定的個人。

學業困難是指首次出現重要科目不及格、多門科目不及格或者某門科目連續不及格,專業思想不穩定、學位課程考試、畢業論文遇到重大問題、不能如期畢業等;心理困擾是指個體人格以抑郁、內向、自省為特征,思維方式特別,情緒、情感不穩定,行為沖動、反常,或者身體有重大疾病,或者有綿延不斷的疾病,正在或者曾經服用過精神或心理藥物,失戀等情感困惑,人際關系不佳,長期失眠,情緒反差大等;家庭困難是指經濟緊張,父母離異,父母失業,家人有重大健康問題或其它問題等;行為偏常是指由于違規受到學校行政處分,或者經常曠課,沉迷網絡等行為明顯偏離正常軌道的情形。

二、促進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對策

(一)優化教育環境,營造良好氛圍。

長期的應試教育,對人的心理健康的獨特作用缺乏正確的認識,以致忽視,甚至放棄了心理健康的教育和培養。因此,要改變這種狀況,就要把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擺在重要位置,消除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薄弱環節,讓全社會都來關心大學生健康成長,努力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和社會輿論氛圍,通過不斷強化家庭、學校和社會心理健康教育,來凈化學生的心靈,驅散他們心頭的陰影。

(二)建立完整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

目前,各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體系還處在不斷的探索之中,各高校應盡快建立完整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梢越梃b建立比較完整的學校,比如復旦大學、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華東師范大學等,其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包括:

1.建設三個陣地:咨詢(個體咨詢、團體咨詢、大型咨詢),課堂(課程與講座),心理科學研究。

2.依靠三支隊伍:心理咨詢師、德育教師和學校醫師,學生心理協會會員。

3.建立三級保健網絡:學生心理協會,院、系黨團學生組織、校級心理中心。

4.發揮三級功能:預防—調節—發展的功能。

(三)加大心理咨詢的力度,以多樣化的方式開展心理咨詢。

心理咨詢是指來心理咨詢的人與心理咨詢師之間,就針對咨詢人提出的心理問題,進行共同分析、研究和討論、找出問題的所在,經過心理咨詢師的啟發和指導,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以克服其情緒障礙,恢復對社會環境的協調適應能力,維護其身心健康。從心理咨詢具有治療功能的角度來說,心理咨詢屬于心理治療,心理治療的對象主要是有輕度心理障礙的人,通過與求詢者的交談、指導,咨詢者針對求詢者的各種心理問題,進行仔細分析,幫助求詢者找出正確認識自身心理問題的根本方法,引導求詢者更為有效地面對現實,并為求詢者提供建立新型人際關系的機會;同時,幫助求詢者改變過去的心理異常,使他們最終恢復健康的心理。

心理咨詢的方式很多,如通過以生活指導為中心的咨詢,可以幫助學生正確處理學習、交往、擇業等問題,改善他們的適應能力;通過以心理衛生為中心的咨詢,可以指導學生改善情緒和性格,使他們面對挫折時保持心理平衡;通過心理障礙的診斷及治療,可以指導大學生正確處理學業、成才、交友、擇業、戀愛、求職等方面的問題。

(四)培養當代大學生良好的人格品質,建立科學的生活方式。

大學生首先應該正確地認識自我,培養悅納自我的態度,揚長避短,不斷完善自己。其次應該提高對挫折的承受能力,對挫折應有的正確的認識,在挫折面前不驚慌失措,采取理智的應付方法,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挫折承受能力的高低與個人的思想境界、對挫折的主觀判斷、挫折體驗等有關。要提高挫折承受能力,大學生應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樹立科學的人生觀、積極參加各類實踐活動,豐富自己的人生經驗。

生活方式對心理健康的影響已為科學研究所證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指生活有規律、勞逸結合、科學用腦、堅持體育鍛煉、少飲酒、不吸煙、講究衛生等。大學生面對的學習負擔較重,心理壓力較大,為了長期保持學習的效率,必須科學地安排好每天的學習、鍛煉、休息、使生活有規律。學會科學用腦就是要勤用腦、合理用腦、適時用腦、避免用腦過度引起神經衰弱,思維、記憶能力減退。

[1]謝炳炎.大學生心理健康與指導.長沙:湖南大學出版社,2005.

[2]李金山.以人為本,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J].廣東培正學院學報,2006.5.

[3]周濤,王曉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索[J].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4,(1):27-29.

[4]黃希庭.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猜你喜歡
用腦心理咨詢挫折
挫折使我更堅強
近視
法科大學生心理咨詢案例研究
認真用腦的請舉手
歪果仁腦洞大
在挫折與攻關中鑄就優雅
高校心理咨詢課程教學改革探析
生活需要挫折
幽默與漫畫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