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試析影響大眾政治參與的社會環境

2010-08-15 00:45
長春教育學院學報 2010年4期
關鍵詞:大眾公民利益

朱 茜

(吉林大學 行政學院,吉林 長春130012)

試析影響大眾政治參與的社會環境

朱 茜

(吉林大學 行政學院,吉林 長春130012)

大眾政治參與的水平與民主的發展程度直接相關,所以民主國家總會通過各方面協調努力來促進公民積極參與政治生活。但是近年來,無論是民主化程度較高的西方,還是正處于民主建設中的我國,大眾的政治參與程度一直較低,甚至出現了政治冷漠。要改善這種現狀,促進大眾政治參與的廣度和深度以及質量,必須先了解大眾參與受哪些因素影響。

大眾參與;經濟;文化;道德

大眾政治參與是社會大眾以合法的方式在自愿的前提下參與政治過程的行為,其直接目的是影響政府的公共政策。從理論上講,自愿參與意味著自由表達意志的權利和機會,并且在合法的前提下,這種機會應該是均等的。然而實際上,由于公民個人的能力、社會地位、參與政治生活的意愿以及社會制度等方面的諸多限制,各自所能選擇的參與內容、參與方式和質量并不一樣。所以,大眾參與可能在以下幾個方面受到影響,即參與主體所關注的問題,參與人數及占總人口比例(參與程度),參與的途徑和方式,大眾的參與對政治生活的影響力等。而能對這幾方面產生影響的社會環境可分為:經濟環境、文化環境、道德環境。

一、影響大眾政治參與的經濟環境

一個社會的經濟發展水平直接影響大眾政治參與的水平、質量、模式等方面。綜觀西方民主國家的發展歷史,社會經濟發展水平與大眾參與水平大致是正向對應的。經濟越發達,大眾參與水平也越高。這主要是因為,經濟環境影響著大眾參與主體所關注的問題。

從整體看,經濟欠發達環境中的社會大眾更多關注自身生存的問題,在經濟領域尋求物質資料的豐盈,以求滿足生活的需要,而對公共政治生活的態度往往是消極被動的,甚至是冷漠的。而經濟較發達環境中的民眾通過分享較豐富的經濟資源保證生存的需要后,為進一步滿足自己的其它利益訴求或實現個體的價值而相對積極地參與到政治生活中。

從細節看,經濟環境中的諸因素,如經濟模式的選擇、科技發展水平等都以不同的形式影響大眾參與。在計劃經濟與市場經濟之間,由于計劃經濟固有的不靈活、缺少活力、封閉等特點,不僅影響到整體經濟的增長,而且造成了民眾對民主認知不深、視野狹窄。同時,制度上也未給大眾參與留有可發展的空間,所以民眾所能關注并有意愿、有機會介入的政治生活領域較少,大眾參與水平較低,即使參與往往也不是出于自我意識的結果。而市場經濟要求開放性、競爭性的環境,在制度上追求民主化、法制化等,這些特點促進了大眾自身權利與義務意識的覺醒,民眾對自身利益的認識更充分,更加能夠自主地通過各種渠道主張權利,實現自己的利益要求。在科技方面,如無線電傳播技術、網絡技術的發展,不僅在技術上為大眾參與提供了更多手段和途徑的支持,更重要的是通過信息的快速傳遞,增加了大眾獲取和占有信息的渠道,加深了民眾對政治生活的了解,從而加強了大眾的政治責任感。這一系列作用都會促進大眾參與水平的提高,同時,在現代社會,各種媒體本身就作為大眾參與的主要途徑而存在,民眾通過輿論宣傳等方式參與政治生活,媒體又對于不同主體的參與具有一定的引導作用。

從經濟運動結果看,往往會涌現、分化、組合出不同的利益群體,產生不同層次的利益要求。不同職業、不同經濟水平、不同社會地位的人們均有各自所關注的問題,這些民眾所選擇的參與領域就會有所側重,也正是由于不同參與基礎的存在,才能更好地推動民主政治的發展。

因此,“就社會——經濟發展對政治參與的長期影響而言,社會經濟發展促進政治參與的擴大,造成參與基礎的多樣化,并導致自動參與代替動員參與?!盵1]

二、影響大眾政治參與的文化環境

大凡能賦予人文內涵的東西皆可稱作文化,如知識、娛樂、媒介、習俗、宗教、語言等,使這些文化得以傳播、傳承、深入、蔓延的方式多種多樣,其中,最常見也最具影響力的是教育。我們便以教育環境為主了解文化環境對大眾參與的影響。

一個開放、良好、全面的文化教育環境能夠培養文化素質較高的人。受過良好教育的人與未受過教育的人對政治生活的理解不同,關注的問題不同;不同知識結構培養出的人對社會生活的關注也具有差異性,有人關注經濟發展與政治體制問題,如法治建設、市場機制等,有的則較多關注涉及民生的問題,如物價水平、醫療保險等。

一個開放、民主的文化教育環境,有利于增強公民的權利義務觀念,培養公民的政治意識、興趣和責任感。大眾參與本身是一種權利,只有當人們意識到這種權利時才能在涉及自身利益或有意愿時行使權利。這種權利觀念越普及、越深入人心,則越可能觸發更多的人參與到政治生活中來。而教育,無論是正規教育還是潛移默化的社會教育,正是促進這種權利意識覺醒及發揮的重要途徑。同時,受過良好教育的人對自己的作為改變結果的可能性更有信心,更愿意介入政治生活,所以教育是增強政治信心的重要動力之一。正如列寧所言:“文盲是站在政治之外的,……不識字不可能有政治,不識字只能有流言蜚語、傳聞偏見,而沒有政治?!盵2]因此,好的教育環境能培養更多文化素質高的公民,增加政治參與的人數及比例。

大眾參與的一個前提是必須以合法的方式,不能是不合法的參與。對于社會政治生活缺乏實際了解和真正知識的人的政治參與可能會在方式和程序上發生錯誤,以致影響參與的效能和結果。事實上,以不合法、不正當的途徑介入政治生活并不能稱作政治參與,它不但不能促進和推動政治的民主化,相反會破壞政治秩序的穩定。而通過正規的學校教育和社會宣傳教育、習俗教育等方式,可以使大眾對于政治知識、政治過程、參與手段等有所了解,有助于大眾選擇正確和有效的途徑參與政治生活。只有程序和方式的正當才能保正正當的結果,大眾參與才真正具有積極的作用和意義,例如通過訪問(走訪)、參加選舉、輿論宣傳等方式參與政治生活就是合法、正當的選擇。

良好的文化教育環境能夠提升參與主體的利益表達能力?!耙粋€具體的政府過程,包括中國的政府過程,要經過以下幾個基本環節:利益表達、利益綜合、政策制定、政策執行等?!盵3]而參與主體能在多大程度上影響政府政策的制定和執行主要取決于利益表達的力度和有效性。文化素質較高的主體對自己利益的認識、表達能力強,能夠恰當選擇表達的方式和渠道,從而加強其參與的影響力,較大程度地實現自己的訴求。因此,良好的文化教育環境客觀上培養了參與主體的參與能力,并最終影響大眾參與對于政治生活的影響力和有效程度。

三、影響大眾政治參與的道德環境

這里所說的道德并非倫理學意義上的善惡觀念,而主要是公民的政治情感,它是指在一個社會里面對于整個政治體系的感情,或者說對所生活的社會共同體的感情。一個國家公民政治參與的實現僅僅停留在理性的認識和制度的建構上是遠遠不夠的,要將民主政治的真正價值凝結于公民的政治人格,轉化為公民內在的認知、態度和情感,才能發揮持久的作用。內心的價值認同比外在的強制動員和利益驅使在長期效力上更能對人產生影響,“如果對政治系統的忠誠完全建立在實用主義的基礎上,那么這種基礎是不穩定的?!痹谟行r候,一個人是否愿意為所生活的社會服務、盡義務,取決于對這個社會的政治感情。一個人只有對社會認同并有感情才愿意為社會效力。政治情感包括公民的政治責任感、政治情操、政治熱情等。

道德環境如果有利于激發公民的政治責任感,則大眾參與主體不僅會圍繞自身利益來參與政治生活,還會關注政府的方向性、路線性政策,對實行權利和承擔義務具有更積極主動的態度。只有通過政治道德環境的營造喚起公民心底里的政治參與熱情和需要,使其意識到自身獨立自主的政治人格、自由平等的政治權利和義務以及政治責任感,把置身事外的百姓變成積極參與的公民,才能夠對我國民主政治生活的建設提供持久的推動力。另外,政治情感濃厚的道德環境下,參與主體更多地希望維護政治秩序的穩定而非破壞,所以在參與途徑的選擇上,有意愿以合法的方式和行為實現所要追求的結果。

綜上所述,大眾參與的健康發展離不開良好的社會環境,在一個民主的社會系統中,大眾參與的廣度、深度和質量直接決定民主化程度。但是,要想促進公民積極參與到政治生活中去,除了要積極發展經濟這個前提條件之外,還需要各個方面的努力,包括教育、宣傳、制度改革等等。大眾參與不會是孤立存在的,它必須與民主化建設的各個環節聯系起來。

[1]塞繆爾·亨廷頓.難以抉擇:發展中國家的政治參與[M].北京:華夏出版社,1998.85.

[2]列寧.列寧全集(第二版,第 42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3]朱光磊.當代中國政府過程[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26.

[責任編輯:賀春健]

D63

A

1671-6531(2010)04-0017-02

2010-06-22

朱茜,女,遼寧大連人,吉林大學行政學院在讀博士,研究方向為政治思想史。

猜你喜歡
大眾公民利益
論公民美育
一汽-大眾ID.6CROZZ
上汽大眾ID.3
大眾ID.4
上汽大眾
論確認之訴的確認利益
環保從來就是利益博弈
隱私保護也是公民一種“獲得感”
十二公民
絕不能讓“利益綁架科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