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學分制與高等教育質量

2010-08-15 00:47胡傳雙馬永梅
巢湖學院學報 2010年1期
關鍵詞:學分制學分教學質量

胡傳雙 馬永梅

(1 巢湖學院教育系,安徽 巢湖 238000)(2 巢湖學院數學系,安徽 巢湖 238000)

論學分制與高等教育質量

胡傳雙1馬永梅2

(1 巢湖學院教育系,安徽 巢湖 238000)(2 巢湖學院數學系,安徽 巢湖 238000)

本文論述了學分制有利于教學質量的提高,學分制實施中存在的問題,部分發達國家學分制實施狀況以及我國高校應立足實際建立學分制運行保障機制。

學分制;高等教育質量;措施

目前,我國各高校在教學管理上幾乎都在實行學分制或正在學分制的道路上探索,這是一件好事,但學分制的實行對教學質量的影響是提高了還是降低了,還須值得探討。當前,我國高校已進入大眾化時期,近兩年,擴招的腳步已明顯放緩,因此,擺在大家眼前的首要問題便是“質量”。

1 學分制有利于教學質量的提高

首先,學分制有利于復合型人才培養。學分制實施開設了大量的選修課程,學科之間相互融合、相互滲透、縱橫交錯,打破了專業上條塊分割的傳統,學生可以根據社會需要、個人需要、就業需要來自由選擇課程,理、工、管、文相互結合,文理滲透,構造自身的知識體系,組成最優化的知識結構,為多樣化的復合型人才培養創造了良好的環境。

第二,對于教師將會增大壓力,必須提高教育教學水平。由于學分制的實行,學生在進行自主選課時,會極大提高學生的比較鑒別能力,會更多選擇一些高質量的課程和水平較高的教師,這些自然迫使教師面臨一個評價的壓力,使得教師務必提高自身水平,努力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另外,我國許多城市的高校,可允許在相鄰高校選修,回校后學分予以承認,這樣更加大了來自校外評價的壓力,迫使教師開設精品課程,有利于教學質量的提高。

第三,實行學分制后由于是學生自己選擇喜歡的課程,自然在學習時態度就比較認真,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另外,學生也始終處于一種競爭的環境中,學生如果想要順利或提前畢業并成功就業的話,就必須自覺努力地學習,根據自身需要不斷調整學習計劃,以求最終能夠成功就業,否則就不得不延長學制推遲畢業。

第四,實行學分制促進了高校與社會的溝通,增加了大學的開放性和對市場經濟的適應能力。從適應市場經濟的角度看,學分制增加了市場的最新信息向大學不斷流入,等于是給大學增設了一條對市場進行反映并及時調整自身的信息渠道,可促進大學與社會更好地互動。學分制容納了注冊學生隨時返回社會或返校就學的自主性,所以也淡化了學生上學與就業、大學與社會的嚴格界限,增加了大學與社會的廣泛和有機聯系,帶來了大學對市場作出適當反應并及時調整自身的信息。[1]

第五,學分制實施對教學管理工作的標準提出新的要求,需要不斷加強教學管理隊伍的建設,提高管理人員素質和信息化管理水平,同時需牢固樹立以學生為本的管理新理念,增強服務意識。管理意識和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保障教學質量的運行。

2 當前我國高校學分制實施中存在的問題

從觀念層面上看,我國大部分高校觀念根基中存有“這是大勢所趨,人云亦云罷了”的想法,學校網頁上也大張旗鼓宣傳學分制,但在實際操作中并沒有進行深入探討學分制的內涵以及如何在以人為本的前提下設計出符合自身特色的學分制模式。

從學制來看缺乏彈性。學分制的核心和關鍵便是學制是否具有彈性,也即完全學分制。但從目前來看,大部分高校實行的學分制還是傳統的年限規定的學分制,即學年學分制,或者說根本不能稱之為學分制。

從課程來看,選課制還不充分。實行學分制必須加大選課內容,讓學生有更多的自由選擇空間,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特色。

從操作方式看,缺乏系統性、規范性。許多高校在學分制實行過程中,管理部門沒有制定出系統且規范的管理制度和措施,在實際操作時隨意性強。

從保障體系來看,許多高校沒有建立起與學分制相配套的比較完善的后勤保障機制,沒有與彈性學制有機聯系起來。

從學分制結果來看,我們都在實行學分制,至于效果如何,是否能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沒有建立起與學分制改革相適應的多樣化質量評價標準。

針對上述問題,本文擬在樹立以人為本的基礎上,借鑒國外高校學分制實施的經驗,立足本校實際,實行有利于自身教學質量不斷提高的學分制教學管理機制。

3 部分發達國家學分制實施狀況簡介

美國是世界上實行學分制最早的國家,它的學分制基本屬于典型的全方位開放型學分制模式,注重教學質量的提高。大多數高校都實行學分制,具體作法各不相同,但仍有其共性,主要體現在:①美國高等學校選課的形式多種多樣;②在課程設置上,選修課的成分差別較大;③ 美國高等學校比較重視人文社會科學課程;④學生在選擇系科和專業領域上比較靈活;⑤注重基礎教育,文、理、工相互滲透。[2]

日本在二次世界大戰后照搬美國的學分制,對其高等教育實行了全面的改革,最終實現了兼收并蓄的學年學分制模式。也正是這種模式,促進了日本高等教育的迅速發展和質量的不斷提高。日本《大學設里基準》規定,高等學校的本科生必須在大學修讀四年或四年以上,取得124個以上學分后方可畢業,并且對每學期應修的最低學分加以限制。由此看出,日本的學分制并非是美國的那種完全學分制。同美國一樣,日本也重視對學生基礎知識的教育,要求學生必須修讀包括人文科學、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在內的一般教育科目,并規定了最低的修讀學分。另外,日本高校十分注重學生外語的學習,一般高校要求學生掌握兩門外語,外語的學分約占總學分的10%。[3]

法國只有部分綜合性大學的本科教育階段實行學分制,而其獨具特色的法國高等??茖W校為保證質量一直不實行學分制。法國的大學教育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教學為兩年,是基礎教育階段,大部分課程是普通基礎課程,只有少量課程初步接觸專業知識。第二階段教學也是兩年,專業性逐漸增強。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窺見以上三個發達國家根據自己的國情和校情靈活的實行各種不同類型的學分制或不實行學分制,但是,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必須有利于教學質量的提高。

4 我國高校應立足實際建立學分制運行保障機制

4.1 樹立“以人為本”的學分制意識

4.1.1 校本意識

實行學分制要充分考慮高校的辦學特色,要立足本校的師資、設備等實際狀況,不可盲目實行、倉促上陣,不利于學生發展且不能促進教育教學質量提高的不可實行學分制。

4.1.2 尊重個人本為

西方的價值觀念上以個人本位為基礎的,個人本位的核心內容就是人們有決定自己生活好前途的自由和權利,換句話說,我的一切我負責。實行學分制就要體現和尊重學生的個人本位權利。

4.1.3 全面發展意識

實行學分制要將可持續發展的思想和意識融于其中,既有利于學校發展、教師發展,更要注重學生未來發展。學分制在設計上要堅持知識、能力辯證統一的同時,更加注重綜合素質全面發展,使學生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并能適應經濟、社會發展變化需要的全面智能結構和職業素養。

4.1.4 個別差異意識

由于學生智力、能力等情況的不同,接受知識的速度進程也不同,若按學年制“統一步調”的管理方法,“吃不飽”的一部分人學習積極性會受到影響,而“吃不了”的一部分人會感到負擔過重,還可能會被嚴格的學籍管理制度所淘汰。如果采用學分制,讓他們根據自己的實際學習條件,按教學要求自由選課,讓學有余力的學生多修學分,允許他們跨年級跨專業選修課程,提前修滿學分者可以提前畢業;讓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放慢學習速度,在較長的時間內完成教學計劃所要求的課程,從而通過選修課程,使各類學生的積極性都得到充分的調動,學習潛能都得到充分的發揮。

4.1.5 市場意識

大學在教學、課程、知識、技能等方面的提供,是在高質量標準下面向學生、滿足學生的需要并服務好學生,同時在當前市場經濟情況下,培養的學生必須能滿足市場需求,因此,必須樹立市場意識。

4.2 操作層面的具體措施

4.2.1 科學的人才培養方案

學分制各項制度的制訂與運行,都要以科學的培養方案與教學計劃為基礎,因此,學分制實行必須突出人才培養方案的研究和制定。學分制的人才培養方案,要體現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人才的創新教育目標,其突出特點是柔性的、多樣性的,在保證專業培養的前提下,擴展學生的選擇空間,促進學生自主學習,鼓勵學生個性發展。在人才培養方案中,可以通過設置選修學分、創新實踐學分、輔修專業基礎課學分等要求,體現基礎知識扎實,多學科的融合、滲透與交叉,實踐能力強,彰顯學生個性的創新人才培養理念。另外,需調整必修課與選修課的比例,將部分基礎課或專業課改設為選修課,適當增大選修課比例。

4.2.2 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學分制強調選課制,這對教師的數量和質量都有較高的要求,因此要建設一支數量充足、質量過硬的教師隊伍。教師不僅要開設好本專業課程,更迫使教師務必開設出質量高、學生喜愛的選修課程。另外,教師在授課、考試等方面也需作相應的觀念和操作方面的調整。

4.2.3 完善配套設施建設

學分制核心之一便是彈性修業年限的調整,學生有權決定畢業年限,自然給學校教學管理、后勤管理提出了重大挑戰。因此,學校各部門要協調配合,建立起學分制管理工作組織和實施體系,加大教學、后勤基本設施的建設投入,制定出臺與學分制相配套的政策措施,提高服務水平,為實施學分制提供更為有效的支持。

4.2.4 加強教學質量標準的研究,以開放的視野衡量學生學業水平及教師的教學水平,建立起與學分制改革相適應的多樣化質量評價標準。

學分制實行的是目標管理,因此應打破校內與校外、課堂內與課堂外、學期與假期的界限,承認學生在學期間所取得的與學科專業相關的成果,從而建立起多樣化的質量評價標準,同時對教師的教學水平評價也應作相應調整,同時不斷總結、加強教學質量標準的研究??梢詮囊韵聨追矫嫒胧郑海?)建立學生課堂測評、學生信息員、教學督導、同行評價四位一體的質量監控體系;(2)開展課程評估,成立課程管理委員會,負責課程的設置、審核和管理,對開設的課程進行評估和監控,以保證開設課程的質量;(3)改革學生成績評價體系,探索新的課程考核方式,進行考試制度改革,要注重考試內容的多樣化和考試形式的多樣,實行教考分離,可以增加綜合應用課程知識、利于學生分析思維、發揮個性的試題的比例??梢圆扇∵^程與目標相結合的考核方式,重視學生的課外考核,引入社團學分和實踐創新學分,以引導學生學習的傾向性,強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4]

4.2.5 完善的學業指導體系

為了指導學生制訂修業計劃并及時檢查執行情況,指導學生選課并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培養和持續激發學生的專業興趣與創新精神,關心學生全面發展,使他們在寬松的學習環境中合理利用資源、把握學習目標,并為進一步發展打好基礎,必須建立完善的學業指導體系。其中建立導師制是一項重要舉措,在精挑細選的基礎上,明確責任和資格,落實待遇,并定期進行業務培訓和考核,形成一支業務素質高、思想素質優、方法方式靈活的專兼職學業指導隊伍,為學分制的實施保駕護航。

學分制改革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也是高等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不可能一蹴而就。在創建和諧社會的進程中,在高等教育大眾化深入發展的背景下,高校應在“以人為本”教育理念的指引下,立足學校自身實際,積極穩妥地推進學分制改革,不僅滿足學生個性發展空間和社會的多樣化需求,同時需要不斷加強教學質量的研究,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

[1]山子,劉娟.理性探索學分制[J].當代教育評論,2005,(7):33-36.

[2]鐘金霞,周經綸.美日學分制模式解讀與啟示[J].求索,2006,(1):127-129.

[3]高等學校學分制比較研究[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07,(2):158-160.

[4]徐中兵,徐金花.對完全學分制下高校教學管理的思考[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9,(2):90-92.

ON CREDIT SYSTEM AND QUALITY OF HIGHER EDUCATION

HU Chuan-shuang1MA Yong-mei2
(1 Department of Education,Chaohu College,Chaohu Anhui 238000)(2 Department of Mathematics,Chaohu College,Chaohu Anhui 238000)

In this paper,the credit system is conducive to the improvement of the quality of teaching,problems that lies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redit system, the status of implementation of credit system in some developed countriesand our universities should practically establish the functional security institution of the credit system.

credit system;quality of higher education;measures

G642.47

A

1672-2868(2009)01-0161-04

2009-11-23

巢湖學院2008年科研啟動金項目。

胡傳雙(1974-),男,安徽金寨人。講師,碩士,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責任編輯:宏 彬

猜你喜歡
學分制學分教學質量
努力改善辦學條件 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學分制模式下的學生到課率
關注學習過程 提升教學質量
如何用學分幣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
提高教學質量,重在科學管理
學分美食
高職教育學分制實施策略研究
斯皮爾伯格為什么要歷時33年修完學分?
學分制與高校教學管理體制改革探析
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幾點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