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省糧食豐產科技工程主推模式川西丘陵山區玉米持續豐產栽培技術模式

2010-08-15 00:51王小春楊文鈺雍太文
四川農業科技 2010年11期
關鍵詞:丘陵川西單產

□王小春 楊文鈺 雍太文

一、技術背景

川西丘陵山區是我省玉米的主產區之一,玉米產量的提高對促進我省農業生產發展具有重要作用。近年來,通過新品種的不斷更換、種植技術的改進與示范推廣,該區玉米單產有所提高,但年際間變幅較大,穩產性差,制約該區玉米持續豐產的突出問題主要表現在:①自然災害頻繁制約玉米單產的穩定提高。川西丘陵山區玉米生長早期溫度低,影響播種期,后期陰雨綿綿,導致授粉結實下降。氣候異常年份,玉米果穗霉爛現象嚴重;②土壤瘠薄,保水保肥力差,坡度大,沖刷嚴重,使玉米種植條件不斷惡化,影響產量持續提高;③技術集成配套性差,生產管理粗放,隨意性大,導致該區產量停止不前。針對以上問題,逐步研究形成以少免耕秸稈覆蓋為基礎,以適時播種、增密、化控降高防倒為核心內容的川西丘陵山區玉米持續豐產的栽培模式,以充分挖掘該區玉米生產潛力,提高該區玉米的種植效益。

二、核心技術及配套技術

1.核心技術 該技術體系是以少免耕秸稈覆蓋為基礎,即小麥、大豆免耕秸稈覆蓋,玉米翻耕窩播,第二年微區輪作,減少耕作面積和次數,防止水土流失,小麥秸稈直接返田,玉米堆漚一季后返田,培肥地力。

(1)適時播種,調節熟期 選擇中熟品種,3 月底播種,比該區常年播種時間提前10 天左右。這個時期該區的地溫基本穩定在10℃以上,能滿足玉米生長之需。收獲期為8 月10 日前,陰雨天氣還未到,玉米收獲不會受到太大的影響。

(2)增密、化控降高防倒 傳統種植習慣以降低密度來防倒,制約了產量提高。該技術體系研究提出該區合理密度為:中間型品種密度可提高到3500株/ 畝以上,稀植型品種控制在3200株/ 畝。為培育壯苗,用20~40mg/kg濃度的烯效唑浸種,在大喇叭口末期(即噴藥后5~7 天抽雄)噴施玉米健壯素,降高防倒。

2.配套技術

(1)耐瘠高產品種選用 通過多年的試驗示范,篩選出了川單29、川單428、中單808、隆單8號等耐瘠高產品種。

(2)規范間套技術 小麥套作玉米以“雙三0”開廂模式為好。玉米播栽2行,錯窩;大豆插種2~3 行。

(3)平衡施肥,分次施用,重施攻苞肥 該區玉米生產地坡度大,沖刷嚴重,保肥力差。在肥料管理過程中應注意:一要做到平衡施肥,氮∶磷∶鉀比例為2∶1∶2,有機肥和化肥配合施用。二要做到分次施用,重施攻苞肥。深施底肥,磷鉀肥作底肥,氮肥用量占總施氮肥量的30%~40%;苗肥早追,畝用尿素5kg 左右對清糞水施用,另可畝加20~30kg 磷肥;大喇叭口期結合中耕培土,追施穗肥,畝用尿素25~35kg 左右,對清糞水施用。

(4)病蟲害綜合高效防治 川西丘陵山區玉米生長后期雨量多,田間濕度大,常誘發大、小斑病和紋枯病,發病嚴重年份,玉米減少達50%以上,危害性較大。防治方法:一是清除田間感病植株,二是用65%代森錳鋅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 倍液,從抽雄開始,每隔7 天左右噴施,連續2~3 次。對紋枯病較重地塊,應注意將藥液噴到雌穗及以下的莖稈上,以取得較好防治效果。

三、實施效果

該模式2007 年在天全縣仁義鄉示范,最高產量達到了532.52kg/ 畝,比當地平均產量高出166.75kg/ 畝。示范區的平均單產為458.58kg/ 畝,比當地的平均畝產量高出92.81kg,增產25.37%。2008 年在雅安市雨城區建立示范片,選用適宜山區生產的耐瘠高產品種正紅311、隆單8號、川單29、川單428,采用本套技術模式,最高產量達到587kg/畝,核心示范片平均單產達525kg/ 畝,比當地的平均畝產量高出175kg,增產50%;大面積示范區玉米單產為485kg/畝,比當地的平均畝產量高出135kg,增產38.57%。表明該技術模式在川西丘陵山區具有較強的科學性和適用性。

四、適宜區域

適宜在川西丘陵山區大面積推廣。預計近5 年內累計可推廣100萬畝,新增玉米籽粒5000萬kg,新增經濟效益7500萬元。?

猜你喜歡
丘陵川西單產
美麗的川西小環線
農大農企聯手創山西小麥最高單產新紀錄
油菜“不務正業”,單產3.4噸
單產948.48千克!“金種子”迸發大能量
我國玉米單產紀錄第七次被刷新
加快推進丘陵山區農業生產托管服務
歲月盡川西
川西,那一抹如夢的秋色
胡丘陵《栽樹》
關于推進丘陵山區農業機械化發展的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