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杜祥琬:中國已到了非科學發展不可的時候了

2010-09-13 07:27于翔漢田宗偉編輯時香麗
中國三峽 2010年3期
關鍵詞:水電三峽能源

本刊記者/ 于翔漢 田宗偉 任 紅 編輯/ 時香麗

杜祥琬:中國應用物理與強激光技術專家,中國工程院副院長、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攝影/于翔漢

“積極有序地發展水電,是中國能源戰略的一項重要內容”

記者:中國能源中長期發展戰略研究,是一項關乎國計民生的研究課題。因此,此次會議的重要意義不言自明。請問,為何將此次會議地點選在三峽?

杜祥琬:三峽工程不僅是重要的水利工程,還是重要的能源工程,是多項工程技術的集成,它集中反應了我國眾多領域的技術水平。之所以把此次會議的地點安排在三峽,是想借此機會了解三峽工程的建設經驗,特別是如何積極有序地發展中國水電,是中國能源戰略的一項重要內容。

其實,我們在三峽有兩個會:一個是中國工程院“中國能源中長期戰略規劃”研討會;一個是國家能源咨詢專家委員會水電核電分會的水電研究會。第二個會就在今天晚上召開,其主題是水電問題。

水電是中國能源發展的一個方向,但目前也遇到一些問題。如何解決這些問題,推進我國水電更順暢、更積極、更有序地發展,需要借鑒三峽經驗。同時,好多專家還沒來過三峽,如今三峽大壩已經建成,專家們也可借此機會領略新三峽的風采。

“人類要走低碳發展的道路,中國當然要為此作出自己的貢獻”

記者:不久前在丹麥哥本哈根召開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剛剛落幕,這個會議對中國能源中長期發展政策將會產生何種影響?中國的能源結構是否會因此發生變化?

杜祥琬:中國應對氣候問題,不是哥本哈根會議逼的,而是穩定的國家發展戰略。不管哥本哈根會議開不開,不管哥本哈根會議開出一個什么結果來,中國都要像溫總理所說那樣,要堅定不移地推進節能減排的國家目標。

在哥本哈根會議上,中國主動承諾:到2020年,中國的單位GTP減排40%至45%;非化石能源在能源中的比重達到15%以上;進一步擴大森林面積。這三個目標,是中國主動提出來的。之所以這樣提,是中國自身發展的需求,是構建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型社會的需求。為此,中央早就明確指出,節能減排是中國建設發展的需要,是實現科學發展觀、轉變發展方向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節能減排也是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應該承擔的國際責任。人類要走低碳發展的道路,中國當然要為此作出自己的貢獻。

目前,中國正處在發展中往上升的階段,而發達國家已進入或接近哥本哈根會議要求的環境友好型的階段。這兩個階段,有著本質的區別。因此,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承擔“共同而有區別”的責任。

說起來,中國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但實際上,中國的人均GDP才3000美元,在全世界的排名是一百零幾。我們應該看到,中國還是一個相當落后的國家,是落后的發展中國家。盡管國際上有人稱我們如何如何發達,那是要我們多承擔責任的。對此,我們要頭腦清醒。中國要走可持續發展之路,要實現經濟、環境雙贏。

中國要走新型的工業化之路,不能走美國人的老路。美國的人均能耗是中國人的6倍,中國如果也按這個水平計算,全世界的能源被中國全拿走也不夠。因此,中國要走良性的社會發展之路。應對氣候變化是中國總結了國內外教訓后的自主承諾,符合人類的共同需求。

“主動承諾降低碳排放強度,中國將必須作出非凡努力”

記者:為應對氣候變化,降低碳排強度,國家將采取些什么措施?

杜祥琬:哥本哈根會議期間,我在中國新聞中心作了一個報告,我講的題目是:主動承諾降低碳排放強度,中國將必須作出非凡努力。中國要在五個方面作出努力:

一、轉變發展方式。由粗放的發展方式,轉到由創新驅動的發展方式。

二、改變產業結構。中國的高耗能產業比重比較大。

三、要大力改變能源結構。改變能源結構有兩個重要內容,一是煤要潔凈化,二是要增加非化石能源比重,發展非化石能源。非化石能源包括水電、核電等其他可再生能源。天然氣是相對潔凈的化石能源,潔凈能源的比例要上升,石油天然氣也要潔凈化。

煤的潔凈化需要花很大的力氣去做,非化石能源的潔凈化沒有多大困難,但需要技術、投資和時間。

四、中國作為一個擁有13億人口的大國,必須走節能之路,節能潛力很大。中國目前人均能耗是每年兩噸標準煤,美國是我們的5至6倍。對此,中國不可能去追趕,也不應該去追趕。中國必須走節能之路,樹立節能優先的觀念。節能涉及工業節能、產業結構節能、交通節能、照明節能等,這些方面的潛力很大,要花大力氣抓實。

五、13億中國人民要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這是一種新型的消費觀念,是一種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方式。如果這種生活方式建立起來,其意義非常重大。它不僅有益于經濟的發展,也有益于人們的健康。這是一種不鼓勵奢華的生活方式。事實證明,美國的高消費行不通。我們應該提倡的是:適度的物質消費,豐富的精神追求。

對一個人口大國而言,物質消費并不是越多越好,富足并不等于奢華,過度的消費并不是幸福。如同每天晚上吃大餐,會使人產生“三高”一樣。那么,如何樹立正確的幸福觀?如何規避單純的富足、奢華觀?這實在是很深刻、很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

沼氣燈進入廣西融水縣小山村攝影/龍濤/CFP

中國要減排40%至45%,有如下三個主要的貢獻因素:其一,25%至26%來自節能;其二,非化石能源的增加;其三,能源的潔凈化。后兩個因素占17%至18%。這三個因素加起來,為42%至44%。因此,要完成這一承諾,還有很多艱苦的工作要做。

“改變能源結構,水電可以做出重要貢獻”

記者:目前倡導的低碳生活方式與拉動內需之間是否存在著沖突?關于能源現在有很多提法,低碳、綠色、潔凈,請問這些提法有什么內在聯系嗎?

杜祥琬:我認為,低碳與發展并沒有矛盾。所謂低碳,就是少排二氧化碳、甲烷等溫室氣體。低碳就是低二氧化碳排放,低溫室氣體排放。我們講綠色,講潔凈,就是減少污染排放,是污染氣體的減少。污染氣體則是另外一個概念,主要是指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我們講綠色、潔凈,與國際上提倡的低碳高度一致。

江蘇省泰州市民展示其設計的新型家用節能水龍頭 攝影/顧俊/CFP

研討會會場一角 攝影/于翔漢

二氧化碳是不是氣候變暖的原因,雖然還有不同的看法,但不管對碳怎么看,中國還是要走低碳之路。在走向低碳的同時,也就走向了綠色,走向了環保。這兩者高度一致,但又并不完全一致。因為環保還有更多的內容,比如水污染、土壤的重金屬污染,但兩者推進的工作方向是一致的。不管是減少污染還是減少碳,都要潔凈化。結果便是既減少了污染,也減少了二氧化碳。因此,這兩者并不限制我們的發展,而是要科學、健康地發展。

單位GDP增長6%,可我們為此所耗的能量卻達到16%至17%。單位GDP的能源強度太高。能源強度高,是因為中國的能源結構以煤為主。本來,我們就應降低能源強度,降低碳。而綠色和低碳的目標又是一致的。其中,水電能為綠色和低碳做出重要貢獻。水電是清潔的可再生能源,正所謂滾滾江河向東流,流的都是煤和油。

在可再生能源中,水電開發最為現實。核能不是可再生能源,太陽能、風能雖然是可生的,但從目前的技術和經濟指標考慮,只有水電是最為現實的。

可以預見,在未來非水可再生能源的比例可能會有所上升,但在最近幾十年,水電還是最為現實的清潔能源。到2020年,我們希望中國能達到二億五或是三億的裝機;到2050年,達到四億、五億,甚至更多一點??傊?,改變能源結構,水電可以做出重要貢獻。

猜你喜歡
水電三峽能源
三峽電站再創新高
第六章意外的收獲
Sinocyclocheilus sanxiaensis,a new blind fish from the Three Gorges of Yangtze River provides insights into speciation of Chinese cavefish
三峽留下我多少夢
用完就沒有的能源
————不可再生能源
央企剝離水電資產背后
水電:全力消納富余水電 更重生態環保
水電的“百萬單機時代”
福能源 緩慢直銷路
無花果香溢三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