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高職學生多維評價體系的探索

2010-10-20 03:42顧文娟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0年10期
關鍵詞:高職評價教育

顧文娟

【摘 要】本文在探討現有高職院校評價機制不足的基礎之上,提出實施多維評價機制的構想。

【關鍵詞】高職院校 評價體系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職業教育有了很大的發展,辦學質量、教學水平明顯提高,不少學校在形成自己的特色。高職院校的社會認可度在迅速的提升,職業院校畢業生勤勞、踏實不怕吃苦,深受企業單位的歡迎。然而現階段大多數職業院校都存在“教育軟件”落后的問題,主要是教育理念、培養模式和評價體系的落后。一種新的能夠獲得更加綜合、系統和客觀信息的,更科學的,多維度的學生評價系統正在需求中孕育萌發。

一、高職學院現在的學生評價體系及其不足之處

目前,大多數職業院校對學生評價由教師代表學院作為評價主體,評價階段為每學期一次,即期末考試。課程筆試成績和實際操作成績的考核方法單一,評價指標片面。出勤情況作為查學生學習動機和學習態度的重要指標。這些評價機制看似運轉良好,事實上,沒有真正讓學生真實客觀地認識自己,也沒有真正激發出學生內部驅動力,更沒有為學生的進一步提升提供科學合理的參考意見。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不足:

1、評價主體單一

在現有評價機制中,學院對學生的評價主要是任課教師,通過考核學生對課程內容掌握和操作能力的檢測作出的。沒有用人單位、班主任(或輔導員)以及學生加盟參與,學生的發展水平和存在的問題往往不能或不能全部通過課程考試成績反映出來。由于評價主體的單一,其評價結果的全面性、客觀性、準確性將大打折扣。

2、評價指標簡單化

很多職業學校仍沿用傳統的評價指標即:畢業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雙證書”制度。高職院校培養的是具有技能專長的學生。以理論課程為評價內容的學生評價可以讓學習刻苦、應試能力較強的學生突顯出來,但是,對于那些動手能力強、具有一定專長的學生,僅用理論或基礎性文化課程(高等數學、英語等)成績評價高素質技能型人才顯然是不合理的。

3、評價反饋缺乏指導

學生拿到的評價結果往往是數量化的成績,沒有附加改進意見。這種沒有指導的反饋只給學生傳達了學習結果的結論,沒有涉及學生的學習存在什么問題、應該從哪些方面加以改進及怎樣改進、為了學習新的知識還需要做哪些方面的準備等等。

二、多維評價體系的理論構想

多維評價體系是在改革現有學生評價體系不足的基礎上提出的。它以人性化、多元化、發展性和服務性為宗旨。為高職學生評價搭建特色平臺,將評價標準、評價內容、評價形式等有機結合在一起,為學生就業和成長提供支持服務。

1、評價主體的多元化

在原有的評價主體基礎上,增加企業評價、班主任輔導員評價、學生自我評價和學生間的互相評價。由于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各個評價的側重點也有所不同。企業評價是按照行業協會根據職業標準進行統一規劃要求,這更加符合職業規范,其評價結果更有助于為學生制定職業生涯發展規劃。班主任輔導員的評價可以以評語的形式,也可以座談交流完成,一般為開放性問題,不計算量化成績.評價目的是發現學生存在的問題并耐心幫助其不斷完善。學生本人最了解自己。周圍的同學可以起到鏡子的作用,因此,自評和互評在評價機制中占有重要地位。

2、評價內容的多面化

學生評價結果對學生具有引導的作用,學生的發展是綜合的,對學生的評價也應該是綜合的、細化的,評價內容應該與培養目標緊密聯系在一起。高等職業院校學生評價應該側重對學生操作能力、學習能力、創新能力、職業道德等方面的評價。評價指標確定后,由學院教務處、用人單位和學生代表采用層次分析法共同確定各個評價條目的權重。各種類型的評價具有不同的評價周期,遵循適時、適量、適度的基本原則,注重評價過程。根據艾賓浩斯記憶原理和認知心理學基本理論,在較短時間內對學生進行形成性評價有利于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反思、記憶和鞏固,因此,適當縮短評價周期是科學的、合理的。技能性評價周期應較短,根據教學計劃和授課情況進行,原則上每學期評價五次;職業道德方面的評價相對周期應較長,原則上每學期進行一次或兩次。為了操作方便,可以編輯《學生素質綜合手冊》,為學生自評、互評、用人單位評價和班主任(輔導員)評價提供指導。

彈性學分制為高職學院學生成績測評改革提供了良好的切入點。與固定學分制不同,彈性學分制為學生提供可以選擇學分范圍,學生可以在自己擅長的課程或教學環節中多獲取學分,而在自己不擅長的課程中少獲取學分,最終學分累計達到一定標準也可享受獎學金待遇。彈性學分制鼓勵學生個性發展,調動和提升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自信心,讓學生集中發展自己的專長。但是,在成績解釋上,學生管理工作者有必要讓學生以發展的視角看待自身的不足,讓家長、老師和學生一起決定學生自身能力發展的取舍。

總之,對學生的評價要本著參與性原則,過程性原則,綜合性原則和激勵性原則,具有導向功能、監督檢查功能、激勵功能、篩選擇優功能和診斷改進功能。對學生的評價用語中,要描述學生的優點和需要改進的方向,禁止使用否定詞,使人看到每個學生的長處。目的是為了推動,改進,教育和發展。評價是為了診斷評價對象的現狀,以便發現問題,使教育教學工作不斷改進和完善,不斷適應教育對象的需要,為促進學生個性全面發展和提高教育質量服務,為教育決策提供信息和依據。這個評價是需要我們不斷研究、不斷推進的過程。但是我相信,隨著這個過程的推進,在黨的教育方針和總的評價的價值觀下面,我們對學生的過程發展的多維描述,會越來越有利于學生的個性發展。教學方法和評價體系的改革,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也推動了學習方法的變革。這樣培養的學生,才能真正成為愛因斯坦所說的那樣:“青年人在離開學校時是作為一個和諧發展的人,而不是一個專家?!?/p>

參考文獻:

[1]黎敏菲.在專業實習中進行多元化學生評價[J].教育現代化,2006,(7).

[2]牛潤玲對職業學校的學生評價和評教的幾點看法[J].成都教育學院學報,2005,(1)

[3]胡中鋒.教育測量與評價[M].廣東: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猜你喜歡
高職評價教育
教育有道——關于閩派教育的一點思考
辦好人民滿意的首都教育
高職數學教學和創新設計的滲透
wolframalpha在高職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2006—2016年度C—NCAP評價結果
2006—2015年度C—NCAP評價結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評價結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評價結果
2020未來教育新思維
教育教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