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口革囊星蟲人工繁殖試驗

2010-10-23 03:00吳洪喜曾國權周志明蔡景波黃振華
海洋科學 2010年3期
關鍵詞:催產幼蟲人工

吳洪喜, 陳 琛, 曾國權, 周志明, 蔡景波, 彭 欣, 黃振華

(1. 浙江省海洋水產養殖研究所, 浙江 溫州 325005; 2. 浙江省近岸水域生物資源開發與保護重點實驗室,浙江 溫州 325005)

可口革囊星蟲人工繁殖試驗

吳洪喜1,2, 陳 琛1, 曾國權1, 周志明1, 蔡景波1,2, 彭 欣1,2, 黃振華1,2

(1. 浙江省海洋水產養殖研究所, 浙江 溫州 325005; 2. 浙江省近岸水域生物資源開發與保護重點實驗室,浙江 溫州 325005)

采用親體培養、人工催產和幼蟲培養等方法研究了可口革囊星蟲(Phascolosoma esculenta)的人工繁殖技術。結果表明, 可口革囊星蟲親體可室內培養成熟; 陰干和降溫刺激親體能達到較好的催產效果; 球等鞭金藻(Isochrysis galbans)和亞心形扁藻(Platymonas sp.)可作為海球幼蟲的主要餌料。海球幼蟲體長生長速度較快, 日增長高達46 μm, 孵化后一周內, 幼蟲體長達500 μm, 然后開始附著營埋棲生活。

可口革囊星蟲(Phascolosoma esculenta); 親體培養; 人工催產; 人工繁殖; 海球幼蟲

可口革囊星蟲(Phascolosoma esculenta), 俗稱泥蒜、沙蟲, 隸屬于星蟲動物門(Sipuncula)、革囊星蟲綱(Phascolosomatidea) 革囊星蟲目(Phascolosomatiformes)、革囊星蟲科(Phascolosomatidae)、革囊星蟲屬(Phascolosoma)??煽诟锬倚窍x喜歡棲息在中、高潮區的泥質或沙泥質灘涂, 中國的山東、浙江、福建、廣西、廣東和海南等沿海地區均有分布[1~3]。

可口革囊星蟲具有豐富的營養成分[4~7]和保健功能[8~12], 不僅是海洋底棲經濟魚類和甲殼類的天然餌料, 而且還是人類喜食的海產動物。用其制成的膠凍稱之為“泥蒜凍”、“土筍凍”、“土蒜凍”。目前,可口革囊星蟲的人工養殖已在浙江省樂清市和溫嶺市等地取得成功[13,14], 但養殖苗種仍依賴于自然海區。迄今, 關于星蟲類動物的繁殖生物學和發生的研究論文已有發表[15~20], 但未見其人工繁殖取得成功的報道。作者總結了自己2005年、2006年可口革囊星蟲人工繁殖試驗的結果, 旨在為發展可口革囊人工苗種生產提供基礎資料和理論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

1.1.1 親體

選于浙江省溫嶺市塢根鎮沿海的人工養殖塘,2齡, 大小均勻、活力強、無外傷, 規格 190~200條/kg, 2005年、2006年共入選室內人工培養的親體55 kg。

1.1.2 親體培養池

室內長方形水泥池1個(長、寬、高分別為5 m, 6 m, 1.2 m), 池底鋪設海泥, 厚度15 cm。為有利于排干池水, 在培養池底按對角線開溝2條, 并與排水孔相通。

1.1.3 催產和幼體培養缸

5只圓柱形FRP水缸(半徑和高分別為0.85 m、0.85 m)。

1.1.4 幼蟲餌料

球等鞭金藻(Isochrysis galbans)、亞心形扁藻(Platymonas sp.)、酵母、蛋黃。

1.1.5 試驗用水

親體培養用水為凡納濱對蝦(Litopenaeus vannamei)的養殖排放廢水, 催產、孵化和幼蟲培養用水均取自溫州市甌江口南部海區, 沉淀時間不少于 24 h, 沙濾后使用, 鹽度為22.5~26.3。

1.2 方法

1.2.1 親體培養

親體按 0.5~1.0 kg/m2的密度放養, 每天蓄水和干露輪換管理, 一般白天蓄水50 cm, 晚上排水干露,培養期間不投餌。由于星蟲類生殖細胞在早期即脫離生殖腺游離于體腔液中完成發育過程, 因此雌、雄生殖細胞的觀察采用注射器抽取體腔液, 然后涂片,在光學顯微鏡下用顯微測微尺測量細胞大小并計數,統計不同大小生殖細胞的相對含量, 確定生殖細胞的發育情況。

1.2.2 人工催產與受精

經人工培養成熟后的親體, 用沙濾海水洗凈外表附著物, 瀝水后置于陰涼通風處自然風干10~20 h,或置于恒溫箱中降溫(低于自然水溫 8~10℃)處理24~36 h, 然后放養于盛有海水的產卵缸中充氣待產,精子和卵子在自然排放并受精。2005年, 有部分卵子和精子來自于解剖人工催產后的親體, 獲取的卵子和精子在500 mL燒杯中人工授精。

1.2.3 人工孵化

均在圓柱形 FRP水缸中進行, 自然排放的卵子和精子在產卵缸中受精后直接孵化, 人工解剖獲取的卵子和精子在500 mL燒杯中人工授精后倒入缸中孵化。孵化條件: 鹽度為 23.8~25.5 , pH 為 8.1~8.2, 水溫為28~30℃, 孵化期間連續充氣。

1.2.4 初期海球幼蟲培養

1.2.4.1 環境條件

水溫為22.0~34.0℃, 鹽度為22.5~26.3, pH 值為8.2~8.4, 光照強度為 2 000~12 000 lx。

1.2.4.2 換水

從胚胎發育成初期海球幼蟲次日起, 每天加水或換水2次, 上、下午各1次, 日加、換水總量從初期的加水30%逐漸增加至后期的換水80%(表1)。

1.2.4.3 投餌

從受精卵變態為初期海球幼蟲的當天起就開始投喂餌料。前期基本上隔天輪換投喂球等鞭金藻或亞心形扁藻, 中、后期除投喂藻類外, 還適量添加蛋黃和酵母粉。所有餌料每天投喂2次, 均在加水后進行(表 1)。

表1 換水和投餌Tab. 1 Water-exchange and feeding schedule

1.2.5 后期海球幼蟲的附著和稚蟲培養

后期海球幼蟲的附著也在圓柱形FRP水缸中進行, 投餌和加換水管理同初期海球幼蟲。幼蟲附著后5 d移到室外模擬海區潮間帶生態的3個面積均為6 m2的土塘里進行稚蟲培養, 白天蓄水 30 cm, 晚上干露, 餌料以土壤中的有機碎屑和自然生長的硅藻為主。

2 結果

2.1 親體培養

2005年6月和2006年7月, 對入選的55 kg親體經近2個月的培養, 體腔生殖細胞發育成熟, 存活親體45.5 kg(表2), 親體培養成活率達82.7%。首次產卵后的親體經短時間的培養后, 還會再次成熟、排卵。

2.2 人工催產和受精

成熟的親體經過陰干和降溫處理后, 暫養于盛有海水的產卵缸中連續充氣, 一般2天內排放精、卵,排放率一般為40%~60%; 平均受精率為70.7%(表2)。

2.3 胚胎發育

胚胎發育經歷第1極體、第2極體、2細胞、多細胞、原腸胚、擔輪幼蟲、初期海球幼蟲等階段(圖1)。在海水鹽度23.8 、pH 8.1、溫度30℃的條件下,從受精卵發育到上述各期的時間分別為0 h 17 min、0 h 33 min、1 h 28 min、1 h 40 min、3 h 7 min、3 h 39 min、6 h 18 min、41 h 8 min和47 h 8 min。2005年、2006年共獲得受精卵 3 527萬粒, 獲初期海球幼蟲2 374萬條, 平均孵化率67.3%(表2)。

2.4 海球幼蟲及其生長特征剛孵化的初期海球幼蟲體積約為 120 μm×260

μm~125 μm×280 μm, 蟲體分頭部和軀干部, 自然伸直時體長可達350 μm(圖1)。頭部有口前、口后纖毛環和口器等; 軀干部呈圓筒形, 身體透明, 體壁較薄,

末端彎且尖, 消化道大, 幾乎占據體腔空間的一半以上。靜止或受到外界刺激時, 口前、口后纖毛環及口器等整個頭部全部收縮于軀干部的體腔內, 形似樽狀。

表2 人工催產和受精卵孵化結果Tab. 2 Artificial inducing and zygote hatching of Phascolosoma esculenta

圖1 可口革囊星蟲的胚胎和幼蟲的發生Fig. 1 Embryo and larval developments of Phasocolosoma esculenta

海球幼蟲的體長在孵化后1周內生長速度較快,日均增長高達 46 μm(圖 2), 第 7天達 500 μm, 然后體長生長速度開始減慢(圖 3), 但身體開始變粗, 體腔壁加厚, 體表突起角質化, 整個蟲體顏色變深, 內臟器官不易看清(圖1)。在后期海球幼蟲的發育過程中, 位于口器下方呈馬蹄形的腎管也逐漸形成, 且明顯可見。原來幾乎占大半個體腔的消化道也變細、變長, 并開始盤曲??诤罄w毛擺動頻率降低, 并逐漸脫落準備營埋棲生活。本試驗結果: 從海球幼蟲初期到附著的成活率為9.5%~30.5%。

圖2 海球幼蟲的體長日增長Fig. 2 Daily increase of body length of pelagosphere

圖3 海球幼蟲的體長生長曲線Fig. 3 Curve of body length of pelagosphere

2.5 海球幼蟲的附著和稚蟲培養

海球幼蟲經過 1周多時間的生長, 口后纖毛環上的纖毛開始脫落, 游泳能力降低, 逐漸下沉匍匐,隨著吻的變長, 逐漸發育為稚蟲, 營埋棲生活。

2006年6月21日、25日、26日分別從海球幼蟲培養缸里移出匍匐幼蟲30萬條(體長0.8~1.0 mm)、4萬條(體長 0.7~0.9 mm)和 12萬條(體長 0.7~0.9 mm)放養到模擬海區潮間帶生態的 3個面積均為 6 m2的土塘里繼續培養, 但幼蟲在土塘里生長十分緩慢,且在2周內陸續死亡, 稚蟲培養未取得進展。

3 討論

3.1 親體的來源及其催產效果

親體的來源與催產成功與否是可口革囊星蟲人工繁殖的第一關鍵, 生長在自然灘涂上的可口革囊星蟲, 體腔液中的生殖細胞發育不大整齊, 很難取得精卵排放率較高的親體; 取自人工養殖塘的親體,雖然體腔液中的生殖細胞發育較整齊, 但對人工催產刺激很不敏感, 作者曾對同一養殖塘中的可口革囊星蟲作了 1個多月的跟蹤觀察, 每隔一段時間取回少量親體觀察和催產, 結果發現首次采捕到和最后一次采捕到的親體, 其排放率沒有明顯提高。而本試驗人工培養成熟的親體, 催產后其精卵排放率明顯高于來自人工養殖塘和自然灘涂的親體。究其原因, 可能是由于生長在人工養殖塘和自然灘涂的親體, 每天受高強度的干露、流水等環境因素刺激, 除了成熟親體“流水式”排放精卵, 難以保留充分成熟的精卵外, 親體自身還形成了對高強度刺激的耐受性, 一般的誘導刺激強度難以達到產生排放精卵的效果。

3.2 海球幼蟲的餌料營養與附著變態

研究發現用等鞭金藻或亞心形扁藻或二者混合投喂可口革囊星蟲的海球幼蟲, 前期生長較快, 體長日增長高達46 μm, 但7 d 后幼蟲體長生長速度開始減慢。在投喂等鞭金藻和亞心形扁藻的同時, 適當添加酵母和蛋黃, 對提高海球幼蟲的生長速度和存活率起到一定的作用, 這可能與營養成分比較全面有關。但添加酵母和蛋黃對后期海球幼蟲的變態及其成活率作用并不明顯。蘭國寶等[21]在做方格星蟲(Sipunculus nudus)幼蟲培養試驗時, 在底質、餌料及成體介入等方面均做了大量的實驗, 但均未發現能提高幼體變態成活率的效果。據 Rice[22]報道, 戈芬星蟲屬(Golfingia)中的Golfingia misakiana 的幼體變態由同種成體釋放的一種水溶性小分子物質所誘導,并且這種誘導作用只在幼體潛入未經過處理的天然底質時才發生效應, 當實驗性地減少底質中的有機物質時, 變態誘導物對幼體附著變態的誘導作用亦隨之降低??梢娦窍x幼體的變態所必需的底質成分、生態條件、食物營養和誘導因子等一系列關鍵性生態因子與生理機制尚未確切了解和掌握, 要想進一步提高人工繁殖技術, 解決上述問題已成關鍵和當務之急。

[1] 周紅, 李鳳魯, 王瑋. 中國動物志 [M]. 北京: 科學出版社, 2007. 53-77.

[2] 李鳳魯. 中國沿海革囊星蟲屬(星蟲動物門)的研究[J].青島海洋大學學報, 1988, 18(3): 78-90.

[3] 李鳳魯, 周紅, 王瑋. 中國沿海星蟲動物門名錄[J].青島海洋大學學報, 1992, 22(2): 72-88.

[4] 黃曉春, 蘇秀榕, 蘇月萍. 沙蠶和星蟲的營養成分研究[J]. 水產科學, 2005, 24(6): 10-11.

[5] 胡笑叢. 星蟲微量元素含量的測定[J]. 水產科學,2005, 24(6): 12-14.

[6] 周化斌, 張永普, 吳洪喜, 等. 可口革囊星蟲的營養成分分析與評價[J]. 海洋湖沼通報, 2006, 2:62-68.

[7] 常敏毅. 可與冬蟲夏草媲美的還星蟲[J]. 海洋世界,2002, 1: 46-47.

[8] 黃哲元. 星蟲 Phascolosoma制成品—土蒜凍的藥學研究[J]. 中國海洋藥物, 1990, 3: 52-54.

[9] 沈先榮, 蔣定文, 賈福星, 等. 海洋星蟲提取物的抗疲勞作用研究[J]. 中華航海醫學與高氣壓醫學雜志,2003, 10(2): 112-114.

[10] 沈先榮, 蔣定文, 賈福星, 等. 海洋星蟲延緩衰老作用研究[J]. 中國海洋藥物, 2004, 1: 30-32.

[11] 蔣定文, 沈先榮, 賈福星, 等. 海洋星蟲提取物的營養分析及免疫調節做用的初步觀察[J]. 中國生化藥物雜志, 2004, 25(2): 96-97.

[12] 張柳, 錢捷. 星蟲動物中化學和生物活性成分研究綜述[J]. 浙江化工, 2006, 1: 8-13.

[13] 丁理發, 竺俊全, 葉榮華, 等. 可口革囊星蟲人工養殖試驗[J]. 水產養殖, 2004, 25(5): 24.

[14] 丁理發, 竺俊全, 葉榮華, 等. 可口革囊星蟲人工養殖獲高產[J]. 科學養魚, 2004, 5:17-18.

[15] 鄭燕玲, 馮丹青, 郭豐, 等. 星蟲動物繁殖生物學研究進展[J]. 海洋科學, 2006, 30(1): 84-87.

[16] 郭學武, 李復雪. 光裸星蟲生殖周期的研究[J]. 熱帶海洋, 1993, 12(2): 69-75.

[17] 吳洪喜, 應雪萍, 陳琛, 等. 可口革囊星蟲胚胎與幼體的發育[J]. 動物學報, 2006, 52(4): 765-773.

[18] 吳斌. 光裸方格星蟲生殖細胞及胚胎發育[J]. 廣西科學, 1999, 6(3): 222-226.

[19] 蘭國寶, 閻冰. 方格星蟲繁殖生物學研究[J]. 水產學報, 2002, 26(6): 503-509.

[20] 李進喜, 馮丹青, 周時強, 等. 光裸方格星蟲(Sipunculus nudus)人工繁殖及生物學的初步研究[J].杭州師范學院學報, 2004, 3(2): 136-139.

[21] 蘭國寶, 閻冰, 廖思明.方格星蟲胚胎與幼體發育的研究[J]. 熱帶海洋學報, 2003, 22(6): 70-75.

[22] Rice M E. Factors influencing larval metamorphosis in Golfingia misakiana (Sipuneula)[J]. Bullentin of Marine Science, 1986, 39(2): 362-375.

(本文編輯: 譚雪靜)

Artificial breeding of Phasocolosoma esculenta

WU Hong-xi1,2, CHEN Chen1, ZENG Guo-quan1, ZHOU Zhi-ming1, CAI Jing-bo1,2,PENG Xin1,2, HUANG Zhen-hua1,2
(1. Zhejiang Mariculture Research Institute, Wenzhou 325005, China; 2. Zhejiang Key Lab of Exploitation and Preservation of Coastal Bio-Resource, Wenzhou 325005, China)

Jul., 23, 2008

Phasocolosoma esculenta; broodstock rearing; artificial induce; artificial breeding; pelagosphere

Artificial breeding of Phasocolosoma esculenta was investigated through culturing bloodstocks. It was found that P. esculenta could be reared to mature in the lab. Either drying in the shade or dropping the temperature were very efficient to induce mature P. esculenta to spawn. Isochrysis galbans and Platymonas sp. could be used as the main feeds for pelagospheres. P. esculenta grew faster at the pelagospheres stage in comparison with other stages. Settlement for burrowing life started when their body length reached about 500 μm.

S 961.2

A

1000-3096(2010)03-0021-05

2008-07-23;

2008-09-24

溫州市科技局重點科技計劃資助項目(S2003A003); 浙江省海洋開發管理項目(2005-10)

吳洪喜(1963-), 男, 浙江樂清人, 研究員, 碩士, 主要從事海水增養殖技術和生物資源與環境學研究,電話: 0577-88228385,E-mail: whxchina@126.com

猜你喜歡
催產幼蟲人工
人工3D脊髓能幫助癱瘓者重新行走?
人工,天然,合成
雙針刺療法聯合米索前列醇在118例孕足月產婦催產中的應用及對產婦宮頸成熟的影響
人工“美顏”
按摩乳頭能催產嗎
飛舞吧,鳳蝶
新型多孔鉭人工種植牙
柿樹夏季咋防柿蒂蟲
催產激素對尼羅羅非魚人工繁殖效果的研究
泰山螭霖魚全人工催產繁殖技術初步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