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揚琴輪音的演奏運用

2010-11-16 13:29戴音
劇影月報 2010年2期
關鍵詞:揚琴演奏者音色

■戴音

揚琴是我國主要的民族樂器之一,流傳甚廣,深受各地區人民和文藝愛好者的歡迎和喜愛。它的高音部音色清脆、悠揚、明朗;中音部音色優美、抒情;低音部音色渾厚、飽滿。因此,它不但具備了獨奏的條件,同時也適于作為其他樂器的伴奏,在民樂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自上世紀50年代以來,隨著樂器的改革,揚琴在演奏技巧方面,借鑒和吸收了外來樂器和姐妹樂器的技法,從而發展成許多特殊的演奏手法:如輪音、滑音、顫竹、吟音等多種多樣的演奏方法。

輪音也稱“輪竹”,是從交替琴竹加快速度后發展為密集的輪奏,也是揚琴演奏技巧中最常用的一種演奏法,幾乎在每首中型以上的樂曲中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輪音在揚琴演奏藝術中不僅僅是一種單純的技術動作,也是一種重要的表現手法。它可以起到潤飾聲音、延續情感的作用,并恰如其分的表現出音樂的情感變化,從而加強樂曲的藝術表現力,突出樂曲的風格,塑造美好的音樂形象,給人以美的享受。由于揚琴是一件沒有延音的彈撥樂器,所以音位上連續的變化及其情感表現,主要是通過左右手的交替的輪音運動表現出來的。也正是因為沒有延音,這就決定了揚琴的輪音力度、速度有很大的可變性空間。演奏者可以根據不同的樂曲風格和情感變化,采用豐富多變的輪音方法,賦予音樂以生命力,增強樂曲的感染力??梢?,輪音對揚琴演奏的成敗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一.輪音的產生

中華民族悠久的音樂文化傳統,形成了自己獨立的音樂審美觀念,即:側重以旋律來抒發感情,有的音樂學家把這種特點叫做“線形音樂思維”。從各種民族樂器和西洋樂器發音的效果來說,最接近人聲的莫過于弦樂器,對延長音也有獨特的技法優勢。相比較而言,彈撥樂器的延音則更富有難度和挑戰。

自上世紀50年代以來,隨著樂器的改革,揚琴在演奏技巧方面,借鑒和吸收了外來樂器和姐妹樂器的技法,從而發展成許多特殊的演奏手法:如輪音、彈撥等。在此之前揚琴輪音普遍的都是以“交替竹”為主要手法,由于這種輪音方法對表現近現代創作樂曲有一定的局限性,后來人們便吸取借鑒了姐妹樂器的各種技法,才使揚琴的輪音開辟了新的途徑,拓寬了揚琴輪音的技術涵量和藝術表現力?,F在,揚琴的輪音在應用上已形成千變萬化、豐富多彩的技巧方法。它不但加強了揚琴色彩的變化與對比,使揚琴特有的歌唱性、抒情性能更加細致豐富,同時也開辟了揚琴演奏藝術的廣闊前景。

二.輪音的分類和特點

輪音的基本要求是要形成音的“線”性。通過左右手交替在琴弦的某一音位上連續彈奏,按照一定的幅度、力度和速度,做有規律的輪彈,使琴弦產生連續的音響效果,從而發出均勻的有節律的高低波頻。輪音技巧的種類,主要可分有單輪、雙輪、彈輪、琶音輪和反竹輪。

雙輪是在揚琴演奏藝術中運用極為廣泛、極為普遍的一種手法。它是以單雙手的持續或交替的彈奏為基礎的。雙輪的特點是兩音同時發聲,因此彈奏雙輪音要雙竹同時擊奏,而后迅速交替輪奏,期間沒有任何終端的痕跡。兩個音的音色、力度要一致,有時要略加重旋律音,以免被低音濃厚音色所覆蓋。

單輪是運用一支竹進行連續快速的同音擊奏,并盡可能彈奏出密集、均勻的輪音。它主要運用腕指協力配合(腕力為主,指力為輔),臂腕保持一定得松弛度,并盡量利用琴竹本身的彈性,使琴竹上下運動的幅度不過大,保持相對密集的擊奏頻率,使細碎的音保持均勻,平衡的長度與穩定的音色。

彈輪是以用竹制、富有彈性的擊弦工具——琴竹,而成為中國揚琴具有的特色技巧之一。當琴竹在做下擊動作,琴竹頭即將觸到琴弦的一剎那時,用手牢牢的控制住琴竹柄,使之很牢固的控制在手中,琴竹桿由于下擊動作的突然停止,但琴竹頭帶著慣性仍然做著下擊運動,這時,也就使琴竹桿產生了彈性,使琴竹頭在琴弦上反復彈動擊弦,發出一串很密的音來,由于效果很象輪音,又是靠琴竹的彈性來完成這一技巧的動作過程,所以稱之為“彈輪”。

除上述幾種輪音之外,為了某種特定的藝術效果,在演奏中還可以運用能夠帶來特殊效果的其他各種輪音。把不同的輪音作為一種表現手段,不但能結合輪音方式表現出靜與動的對比效果,表現凝思沉寂、木然呆滯等情緒,而且更能體現我們民族音樂中“輕、微、淡、遠”的審美傳統,增強樂曲的韻味及感染力。

三.輪音在演奏中的運用

揚琴輪音在應用上雖然不外乎以上所談的那些手法,但在實際演奏中卻是豐富多彩、千變萬化的,演奏者可以根據樂曲的風格、情感需要和對樂曲的不同理解,使用不同的輪音。若要使音樂更富有內涵,更完美傳神,其重要手段就是要把握輪音的細膩變化,充分發揮輪音的效果。

1.樂曲《黃土情》的輪音技法

《黃土情》是黃河創作的一首揚琴作品,樂曲作于2000年,是一首極富西北風味的揚琴創作曲,全曲共分為引子、主題、賦格、快板和尾聲五個部分,其深情地音樂和深邃的意境展示了黃土高原的自然風貌和西北人民的純樸熱情。演奏這首作品時,技術上要非常嚴格,手法上要非常準確,輪音的變化要豐富細膩,以表現作者內心復雜的心境和情緒變化。因此在輪音的安排上不但需要使用表現沉思凝重的以雙輪為主以突出動與靜的對比,表現出作者充滿矛盾的心境,要運用大幅度和快頻率的雙輪的方式,淋漓盡致地表現出樂曲的深刻內涵。

2.樂曲《滿鄉隨想曲——金翎思》的輪音技法

《滿鄉隨想曲——金翎思》是劉寒創作的一首揚琴作品,樂曲采用滿族民間素材創作。以敘述的方式描繪了滿族人民生活的幾個側面,向人們講述了古老民族的生活情景,歌頌了滿族同胞熱情豪放的性格,展現了北方少數民族熱愛生活,不怕困難的情懷。樂曲的第二段講述了一個古老的故事,富于歌唱性的旋律結合右手的節奏特點,猶如縱情歌唱。因此,應采用有一定密度的單輪,以增強音樂的流動感,突出歌唱性特點。第二段的右手旋律在揚琴中低音區,就像是男低音渾厚的歌聲,單音力量要靠近手腕,輪音的幅度要大,發出的音色才能濃厚有力、深邃質樸。左手高音區,單輪的手腕力量要靠近指尖,用頻率較快的小幅度輪音,突出明朗輕快的音色特點。

3.樂曲《古道行》的輪音技法

《古道行》是黃河創作的一首揚琴作品,“荒城古道,殘跡遠眺”,這是一首描寫絲綢古道的揚琴曲。遠古空靈的純凈佳音,山河依舊,只是世事沉浮。復合節拍部分,節奏鮮明,粗獷灑脫,激情華麗。在這首樂曲的快速樂段當中大量地運用了復合節奏節拍,節奏是八分之五拍與八分之十拍、八分之十一拍來回互換,同時旋律進行中還有重音移位。這種復合節奏運用打破了以往以四分音符為基礎單位節奏的均衡性,復合節奏表現出來的效果是與雙數平均節奏的效果完全不同的,不同節拍的交替使用和重音移位會造成音樂律動的不平衡性,全段記譜采用支手輪的技法,但實際演奏運用襯音效果,從而增強音樂的動力性。

結語

掌握不同的輪音的方法,無疑會給樂曲增添絢麗的色彩,有助于演奏者理解、表現作品,很好地演奏表現多種風格的樂曲。但運用不當,同樣也會事與愿違。輪音的輕輪音、重、緩、急、大、小、虛、實能產生不同的音色和情感表現,因此在不同的樂曲中,對于揉弦就需要反復推敲、精心安排和巧妙地運用。這就如同自然界任何美的事物一樣,輪音的合理組合和綜合運用,以及與運弓技巧的完好配合,才能產生多色調、多層次、多變化的藝術美。恰當、合理的運用輪音,就意味著一個演奏者真正掌握了輪音的全部技術因素和用以表現音樂的各種手段。因而,能夠準確的、自由地去表現演奏者頭腦中已形成的情感力度和聲音色彩及其情感內涵表現,是一個揚琴演奏者所必須重視的。因此,對于每一位揚琴演奏者來說,了解和掌握各種類型的揉弦方法,是不可或缺的。

猜你喜歡
揚琴演奏者音色
器樂演奏舞臺藝術實踐音樂表演心理調控探究
淺析中國揚琴重奏的現狀與發展
淺析中國揚琴樂器改革歷程
計算機音樂編曲中音色的復合應用
計算機音樂編曲中音色的復合應用
二胡演奏者的合奏技能探究
淺析心理活動對鋼琴演奏的重要影響
淺談中國平均律揚琴
我的揚琴學習大法
音·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