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色辦學背景下醫學院校體育教學改革新模式研究

2010-12-08 15:52杜世全
成都體育學院學報 2010年6期
關鍵詞:醫學院校保健醫學

杜世全,謝 陶

(1.安徽醫科大學體育教研室,安徽 合肥 230032;2.上海體育學院體育教育訓練學院,上海 200438)

特色辦學背景下醫學院校體育教學改革新模式研究

杜世全1,謝 陶2

(1.安徽醫科大學體育教研室,安徽 合肥 230032;2.上海體育學院體育教育訓練學院,上海 200438)

高等醫學院校因其專業性質、培養目標、校園文化環境、體育教學資源等方面的特殊性,需要探索適應其辦學特色的體育教學模式。結合高等醫學院校近年來在體育教學上的改革實踐,總結了適應高等醫學院校的體育教學改革的新模式,旨在為我國高等醫學院校體育教學改革提供參考。

醫學院校;特色辦學;體育教學

在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抓緊啟動實施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著重抓好五個方面的工作,放在首位的就是推進教育改革,要解放思想,大膽突破,對辦學體制、教學內容、教育方法、等進行系統改革。探索適應不同類型教育和人才成長的學校管理體制和辦學模式,提高辦學和人才培養水平。要努力調整專業和課程設置,推動高等學校人才培養,激勵廣大教師專注于教育,努力建設有特色、高水平大學[1]。針對當前我國高校專業設置大而全、缺少辦學特色的境況,總理提出了特色辦學的要求,正是應對了目前中國高等教育的改革之需,為高等院校的改革提供了指南。而醫學院校是以培養醫學創新型、應用型人才為目標的高等院校,應適應社會對醫療服務、康復治療、保健預防和健康教育的需要,結合自身學科特點,改革教學內容、構建新的教學模式,而體育教育作為高等院校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教育價值取向理應發生戰略性轉變。醫學院校因其專業性質、培養目標、校園文化環境、體育教學資源等方面的因素,在體育教學方面不可能完全走綜合性院校的改革之路,應結合自身實際,選好切入點,走特色發展之路。

1 我國醫學院校體育教學改革的必要性

1.1 原有教學模式陳舊、內容單一

我國高等學校體育教學大多還是沿襲前蘇聯傳統的體育教學模式:即學生主要以學習體育基礎知識和技能為主;注重動作要領的掌握和專項運動成績的提高;而忽視了學生鍛煉方法和鍛煉習慣的養成。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進步和人們視野的進一步開闊,要求高等學校體育教學模式的改革呼聲越來越高。目前,高等學校主要還是以普通體育課教學和專項體育課教學為主,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單一,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高等學校的體育教育只有不斷地進行改革,才能適應社會多元化發展的需求。

1.2 體育教學資源整合不力

體育教學方式和體育課程內容的選擇,要充分考慮到醫學院校學生的知識能力構成、專業特點、職業需要和社會需求,建設醫學體育教學內容體系,對現行教材內容進行精簡、重組、整合,充分體現醫學院校的職業特性,同學生的未來職業發展緊密結合。醫學院校擁有這方面雄厚的師資,具備開設體育保健、醫療體育、運動醫學等課程得天獨厚的優勢條件,能夠充分發揮醫學專業教師和體育教師的資源優勢。但是縱觀國內諸多醫學院校,卻面臨著“抱著金碗乞討”的尷尬境地,體育教學資源和醫學教學資源沒有能夠有效整合,導致體育教學并沒有完全發揮出在醫學院校中的應有作用。醫學是治病救人,體育是強身健體,是防病于未然,是一個比醫學更超前的學科,醫學與體育的結合將能更好的服務于人類社會,建設新型的醫學體育教育將是我們這一代人的使命與責任。

1.3 現有體育教學方式不利于學生未來職業發展

特色是辦學過程中歷史的沉淀,是傳統和風格的長期積累,它對優化人才培養過程,提高教學質量有明顯的效果和巨大的作用[2]。醫學院校的體育教學改革應堅持從實際出發,注重實效,淡化體育教育的競技性,強調課程內容的健身性,突出“健康第一”的教育指導思想,結合醫學專業的特點,以掌握醫學體育知識為目標開展教學,使學生從多維度、多層面接受醫學體育,發揮社會、文化、醫療、教育、心理、保健、競爭、合作等集多功能于一身的醫學體育功能,增強體育課程的文化內涵,充分體現醫學院校的體育教學特色。

2 我國醫學院校體育教學改革的新模式

2.1 明確教育觀念:解讀“健康”新理念,貫徹“健康第一,終身體育”教育思想

在現實社會中,“沒病即健康”被廣泛接受,健康這一人類生存的基本問題逐漸退縮為醫學問題,使人們由一種積極生活的健康追求蛻變為解除病痛疾苦的醫學求助。有學者指出健康的三維概念:以生理機能為特征的身體健康、以精神情感為特征的心理健康和社會實踐為特征的行為健康。它是關于個體生存質量與生活狀態的多維度評價。對于健康三維概念的理解,要堅持以“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禮記·中庸》)為思想基礎,一方面強調三者有機結合、高度統一而不偏廢的整體和諧,另一方面把握住每一維度都不偏不倚、執中無為而不走極端的“中庸之道[3]。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的轉變是高校教育改革的重點,“健康第一”的教育指導思想,是傳統體育教育從競技提高、素質教育、健康第一歷史演變過程中得出的結論。所以,在體育教育實踐中必須認識到“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不僅是學校體育的指導思想,也應是學校教育的指導思想。應該從根本上扭轉現在高校重智輕體的教學現狀,讓學生從過重的學習壓力和負擔中解脫出來,給他們更多自主發展的時間和自由發展的空間,在全面發展的基礎上根據所學專業的特點,使大學生獲得個體在身體上、心理上和社會適應上的健康和諧發展。

2.2 改革體育教學模式:走出傳統體育教學四大誤區,加快體育教學模式的改革

體育教學模式是“體現某種教學思想的教學程序,它包括相對穩定的教學過程和相應的教學方法體系”[4]。目前我國許多高校體育教學千校一面的情況還相當普遍,基本上未擺脫原來教學模式的束縛[5]。鑒于醫學院校在醫學專業方面的優勢,在體育教學模式的改革中,可選擇健身運動處方模式作為現行體育教學模式的補充。選擇健身處方教學模式,通過健身處方教學讓學生既能開診斷處方,又能開健身處方,既適應了社會對醫療服務、康復治療和保健預防和健康教育的需要,又符合培養學生養成終身體育的習慣、利用醫學知識進行體育保健治療的教學目標要求,滿足了學生未來職業需要。通過以上的體育教學改革,能夠充分發揮醫學院校教育資源優勢,使醫學院校學生在增強體質的同時,掌握健身運動中預防疾病、康復保健知識和方法,提高自身文化素質;達到既能指導自我健身,又能在以后的醫療實踐中運用這些知識和方法,配合醫療手段對一些疾病進行治療和對一些病情較輕的病員進行康復、保健指導,使學生基本掌握健身運動處方的理論知識和治療手段。

2.3 合理設計體育教學內容:開設體育保健課程,體現教學內容的實效性

教學內容是教學模式的具體化,新的教學模式勢必要求更具實效性的教學內容,醫學院校除開設體育專項課之外,應充分發揮醫學相關專業優勢,開設醫學與體育相結合的相關課程,把體育保健課程做為教學切入點,實現體育教育與醫學教育相結合。體育保健學是“研究人體在體育運動過程中保健規律的一門應用科學,是根據體育與衛生相結合的原則,運用醫學保健知識和方法對體育運動參加者進行醫務監督和指導,使體育鍛煉更為科學化”[6]。體育保健學的內容,包括體育衛生、醫務監督、運動性疾病、運動損傷、按摩和醫療體育等方面。在課程設置上,可在一二年級必修課程都安排一定內容的體育保健知識,突出醫學體育保健教學特色;教學內容上,可選擇初級長拳第三路、簡化二十四式太極拳、八段錦、五禽戲、太極劍、舒心平血功、健身醫學氣功等內容。在課余訓練與大學生課外體育活動中,積極開展武術競賽套路、散手與女子防身術等傳統體育項目。上述內容的開展,對于提高醫學院校學生學習和運用醫學、體育知識,提高自身運用醫學、體育知識的能力,激發學生積極參與體育活動的興趣,掌握科學鍛煉的方法和手段,養成終身體育的習慣,起著積極的作用。同時,課余運動隊訓練與課外體育活動的蓬勃開展,不僅增大了體育課堂教學容量,拓展了體育課堂的時間和空間,適應了不同學生的個性發展需要,正確處理了普及與提高的關系,體現了“以人為本”的體育觀,實現了體育課程的基本目標與發展目標。

2.4 整合醫學資源優勢:開發校本課程,體現優勢特色

醫學院校的體育教育特色就是要把體育教育與醫學教育相結合。體育與醫學是兩個不同的學科,但它們有一個共同的目標,都是為人的健康服務。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以醫學治療為主的目標正在向預防醫學轉化。所以,醫學院校的體育教育必須融合到預防醫學的實踐中去。醫學院校醫學體育建設應充分利用醫學資源,發揮醫學院校自身的教學優勢,開發校本課程,注重實效性,是醫學院校醫學體育教育的發展方向。第一,結合醫學院校學生的未來職業需求,針對性地開發、增設新課程內容,充分體現醫學教育優勢,如臨床醫學等專業開設健身處方教學,適應社會對醫療服務、康復治療、保健預防和健康教育的需要;護理等專業開設形體、體育舞蹈、醫學美容等內容,鍛煉體質的同時,注重培養優雅的氣質與禮儀,為未來職業奠定基礎;全科醫學等專業增設醫療保健體育,加強醫學體育內容的教學,使學生基本掌握一至兩門康復醫療技能,提高學生的社區保健能力。第二,增加傳統民族體育項目的教學內容,發揮醫學人才資源優勢,充分體現醫學院校的辦學特色。

3 結語

教學模式的建立應從全面理解教育的內涵、外延著手,應是教學思想、教學條件、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評價的多元因素的有機統一[7]。所以要以新的理念對課程教學各個環節進行優化,醫學院校以其獨有的辦學特點和對學生在健康、健身知識方面的特殊需求,去尋求新的突破和嘗試。同時,醫學院校專業教育資源為體育在醫學院校的改革提供了有利條件,在考慮到主客觀條件的前提下,構建符合高等醫學院校特點的體育教學新模式,并在以后的體育教學改革中運用反饋調控等科學的手段加以完善和推進。

[1]溫家寶.進一步落實高校辦學自主權 創建一流大學 [EB/ OL].鳳凰網.http://www.zgtscy.com.cn/bencandy,2010-03-08.

[2]翟立武.高等中醫藥院校傳統保健體育教學改革特色[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6,30(3):94.

[3]王廣虎.健康理念內涵的把握與學校體育改革的思考[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1,27(4):29-31.

[4]王志華.高等醫學院校體育學科建設的改革與思考[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07,15(11):56.

[5]陳學華.構建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特色分析[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3,20(6):89.

[6]劉杰.高等醫學院校體育教學目標取向及教學切入點的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7,30(4):543-544.

[7]教育部.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 [Z]. 2002,8.

NewM odel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Reform forM edical Colleges and Un iversities in the Context of Characteristic School-Runn ing

Du Shi-quan,Xie Tao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Section,AnhuiMedicalUniversity,Hefei 230032)

Due to the uniqueness in the disciplinary nature,cultivation goal,campus culture and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resources,medi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all for a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model suitable to their school-running characteristics. Practical experience in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reform of Anhui Medical University in recent years is drew on to explore the new model suitable to the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reform of medi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o that reference can be offered to the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reform of Chinese medi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medi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Characteristic school-running,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G807.4

A

1001—9154(2010)06—0073—03

book=73,ebook=64

G807.4

A

1001—9154(2010)06—0073—03

安徽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重點基金資助項目(2008sk223zd)

杜世全(1963—),男,安徽合肥人,副教授。

2010—04—01

猜你喜歡
醫學院校保健醫學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識問答2022(一)
微課教學模式在醫學院校健美操課程中的實踐研究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醫學縮略語(二)
云南省某醫學院校學生健康素養調查與分析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識問答2021(三)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識問答2021(二)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識問答2021(一)
新醫科背景下醫學院校圖書館閱讀推廣工作實踐研究
云南省醫學院校大學生健康生活方式及其影響因素
醫學的進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