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永恒的閱讀

2010-12-15 05:46王思陽
中學生優秀作文·高中版 2010年12期
關鍵詞:亙古大漠游記

王思陽

文字,凝結著古往今來人類的智慧和情感,蘊藏著巨大的精神能量。閱讀,跟隨著文字、思想飛揚,成為對往日的紀念、對現世的體驗抑或是對未來時光的思考。

我在文字里百般尋找,勾勒著連綿起伏的大漠的身形。

《敦煌游記》里有一片沙漠,鋪天蓋地,亙古蒼涼。黃沙深處有一處奇美的石窟,一鉤千年不沉的月賜予它圣潔的光華,種種神話般的傳說似乎都在這里找到了歸宿。一幅又一幅似真似幻的壁畫,在靜默里,昭示著中華這個古老國度的不朽文明。千百年里來,它以巨大的能量吸引著虔誠的人們前來朝拜,風沙也阻遏不了他們對于信仰的追尋。于是,在天地之間,人走進了本原,無縫無隙地楔人自然,一切都變得古老,神秘,意蘊無窮。

敦煌,不因其偏處一隅,而躲過民族的劫難。文字告訴我朝圣的隊伍里混進了豺狼。斯坦因,一個披著傳教士外衣的英國人,雙手合十,假裝虔誠,深入河西走廊,發掘古樓蘭遺址,并最終叩開了敦煌文明的大門。利用留守人王道士的無知,賺取藏經洞出土的敦煌寫本、絹畫和絲織物等幾十大箱。一件件精美的文物,一捆擁圣潔的經卷,被席卷而去。歷史不幸把一份天人的家當交給了一個文化程度極低,光有虔誠宗教信仰的漢子。我透過歷史的煙云,便看到,壁畫上所有的神靈們,都痛苦地低下了他們的眉目,絕望地看著這赤裸無恥的掠奪。耳畔,歷史的風遠去,沒留下一點聲息。

我不再是用眼閱讀了,心中有難以言表的悲愴。

今天,有識之士指出,敦煌文物大批外流,的確是讓國人心痛的事。但是,痛心之余僅去指責王道士是沒有意義的。從藏經洞的發現到文物的流失殆盡,整個事件顯示的是社會的愚昧。而這種愚昧來自貧困和教育的嚴重不足,如果它不能經由民生富裕和教育普及加以改善,則類似的情形必然會不斷重演。與其指責王道士之流,倒不如自省我們現在的社會,自省我們現在的教育。

覺醒的人們終于知道,敦煌絕不僅是一處萬世景仰的名勝,更是一個民族興盛、衰朽重又崛起的見證。也許,遠離繁華的敦煌,在經歷了磨難之后執意讓人們用無休止地長途跋涉贖罪,進而慢慢為自己療傷。滄海桑田,敦煌無言地佇立,撐起一片清淡孤遠的天空。它依然傷痕累累而華美異常,富有而遠藏嗎?

我僅僅捧著一本書,閱讀了你呀,敦煌。在領略了亙古的大漠風情,觸摸了深沉的無情歲月之后,思考著我們——飛天的后人對于這片土地的責任與使命。

閱讀一個民族的時候,燦爛并痛苦轟響著的過程里,有我們的思考與感悟。過往成為永恒,未知成為永恒,現時呢?我們這一代人,把握它吧!

教師點評

作者閱讀的既是《敦煌游記》中的沉重文字,亦是中華民族的一,段辛酸歷史,通過感性的表達和理性的思考。把存在于人類社會的一種美好追求、崇高思想揭示了出來,因而顯得格外出色。

猜你喜歡
亙古大漠游記
經典永恒
白日夢想
動物狂想曲
地心游記(十)只剩我一個人
明月高懸
萬里陽光映大漠
尋夢環游記
尋夢環游記
大漠落日
超市游記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