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雅者清而不貧——讀《清貧思想》

2011-01-03 08:42毛守仁
山西文學 2011年4期
關鍵詞:心靈生命

毛守仁

雅者清而不貧
——讀《清貧思想》

毛守仁

一 如何丈量心靈

進入商品經濟社會,人常被稱做消費者,連藝術經典也以它們被拍賣炒作的價格來定其價值。數字化的時代,幸運的是高檔消費品普及速度快了,不幸的是有了附加稅,即什么也被“數字化”,其實是被貨幣量化,不能用數字作價的都不屑一顧。連人也不成其為人,成了大款、款爺、小款、工薪階層。某個人的價值體現在存折上的數字大小。這個數字確實直觀,意味著可以擁有多少商品物質,可以享有多少物欲和其他欲?!艾F代人已經無法滿足無形價值這類模糊概念的抽象說法了?!北M管數字可以轉化任何畫面,但數字也有作難時候,那便是心靈空間的測量?這地方用什么尺子能量就?既使數字再能耐,心靈空間又怎么能化做數字顯示出來?

據說心靈的空間是無限大的。所謂比地大的是天,比天大的是心。其實不然,心靈并不是無限的,人所擁有的越多,心靈空間就越少。日本古代茶道家光悅曾經晝思夜想一件有小把手的陶制茶罐,但這茶罐昂貴,他賣了田產,又費盡心機籌措了一筆款子,買到之后,欣喜萬分,因為喜歡它,甚至不愿以十倍的高價讓給當時的權貴,而且是對自己有恩的權貴。這樣的行為,比《紅樓夢》中的“石”呆子,還要固執,還要有個性。但后來他卻把它和其他一些珍品悉數送人了。原因是他意味到,越是珍品,越怕它丟失損壞,越操心,當自己為這些個珍貴的物品患得患失時,心里已經不能保持安寧和平靜了,哪里還能領略茶道的妙處?

對于這種超凡脫俗的茶道用品尚且如此,何況那些本來就是俗不可耐的奢侈物呢?要擁有自己的心靈空間,不被世俗欲望的執著所拘束,必須將物質的占有減少?!鞍熏F實生活中的生存狀態縮減得越單純,越能使心靈開放、自由和充實。越能使人對人生幸福的感覺變得敏銳”,越能體現愛,體現永恒的宇宙生命,體現生命細微的呼吸?!耙糠艞墎慝@得?!?/p>

反之,占有欲越強的人越不容易有德性。光悅的母親看到火災將要燒毀其女婿的財產時,拍手稱快。她認為在許多人窮困、難以為生的時候,女婿的富有本身是一種罪過,一定是做了什么違反人情的事。

不止如此,物質財富還可能成為許多災難的根由。比如家產之爭導致禍起蕭墻,法治普及的同時,如今母子間兄弟間為財物對薄公堂成了一個熱門。也是這種災難的公開化。

光悅的母親主張身無長物,她九十歲死后,確實是無一長物。當然,她不是貧困貧窮,而是主動放棄。這與被迫貧窮是兩種感覺。

其實,身無長物在中國古代文人雅士中更不乏其人,曾經做過刺史,又是東晉四大望族之一的王家王恭就連身下墊的六尺席都沒有多余的,王大問其索要了一塊,其便只能坐在草墊子上了。說來,也許這有點過了,但記錄這件事為雅的本身,透露出當時“士”的雅化追求。

《清貧思想》的作者中野孝次認為:人生在世,只要有生活必需之物就足夠了。除此之外的任何東西都應該舍棄,才能成為真正意義上的自由人。

他對光悅母親的行為發出贊嘆道:人的心靈一旦從物欲的束縛中掙脫出來是多么的豐饒富足啊。

那么,看來心靈的空間也能丈量,那便是用快樂和自由??鞓肥侨诵缘目鞓?,自由是心靈的自由。

二 把握風雅之境,便有精彩生活

當楊花似雪漫天飄過,當濃郁的森林如大海漲潮般涌來,當鵲子踏斷雪枝騰身飛起,當皎潔潤澤的月亮鉆出云層,當雪白的一朵玉蘭花孓然在晚春枝頭,許許多多的粲然,震顫,亮麗,只是一霎間之事,打個照面轉瞬即逝。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這種瞬間構成了樂曲的精彩華章,使人生變得絢麗多彩。

這一霎間便是使人超凡脫俗的風雅之境,便是造物之無盡藏,是人生超越的境界。是一種精神上的升華。從這種意義上領略,它又不只是一霎間而是永恒。

只是現代人自以為快節奏,不可開交,一個忙字忽略了這些個重要的心靈體驗,感覺到的霎時間一滑而過,等完成了某項計劃,等騰開手再來體驗,等等。其實,這種心境就休閑不下,看一些白領階層忙得連同孩子吃一頓飯都抽不出時間,怎么能休閑?即使休息了,也需機械電子那一類瘋狂的糾纏不休的活動才能讓他們緩過神經。玩得是心跳,不是心靈的敏銳。而所有的靈感降臨,只是瞬間的燦爛?;ㄗ燥h零水自流,你再找到的春花秋月已經不再是原先與你對視的那花那月,形便在,神已逝,即使桃花依舊笑春風,人面也不知何處去,心弦震顫的一剎那已經流逝。哪里找得回?

靈感的火花是創作的天堂,這一刻,甚至是“物所顯現之光,尚未在心中聽聞,已傾述而出”。只有把握住這一刻,才使創作者有了生命。真正的文學作品大都是歌詠人生某一時刻的瞬間感悟。當落葉入土,飛花流水之后,一切都已塵埃落定,風雅之心隨之失去了現時的依托,再無蹤跡可求了。一次次這一刻的消失,便是藝術人生的消解。

生命需要靈感,豈止只是對創作者而言?換句話說,每個人都在創造自己的生命之樹,它才能常青常綠,如果你停止了這種饒有情趣的精神滋潤,豈不讓它變成了塑料樹?喪失了新鮮和神氣?人如果欲使自己的生命脫離俗境,就得把握這一刻文雅之境,而且這一刻文雅之境也并非和文化有絕對對應關系,文化人為了蠅頭利不知日出日落大有人在,而采菊東籬下或鋤禾在南岡的也有悠然見南山的,也有抬頭望明月的。需要的是心靈的寧靜。

人生的確有許多事要忙,但你忙所為何事,總不能連生命的體驗也忙得顧不上,那又所為何忙?面對這一“風雅之刻”,別的功利之事何不以不了了之?就像青羊宮里的老子所言。

過去的體驗無法重溫。人便去新的情境中全力尋找。因為不能重復,重復是沒有意義的?,F代人自以為有錄音機等機械,可以等以后再回放,殊不知片刻靈光的感覺是不會反復光顧的,所以作家應該關掉錄音機。錄音機有時會使現代人的生命變得膚淺。膚淺在于它忽略了霎時間的感受。

當然,風雅之境也不是天生麗質難自棄,你如果心里無慧根,是一片蒼白世界,她也難得光顧。對于作者來說,靈感是一種心里醞釀過程中才能體驗到的東西。對于常人來說,這片刻之境是一種追求,一種夢境,一種心馳神往,有了這種心理歷程,才能邂逅。

總之,有了若干“這一刻”的詩意、新鮮、陶冶,人們才能一次次看見天國,升華自己的人生。而登仙。那種心境我感受得到。也許《泰坦尼克號》中那一對戀人在船頭展翅翱翔的情景就有幾分神似。不過,先生用了一種遺世獨立,從前讀時并不曾太多在意。這次,《清貧思想》里有一行字引起了我的注意:“要真正做到遺世獨立,惟有浸淫于風雅之事之中?!背啾谥?,月明星稀,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聽簫聲如咽歌聲如訴思山間清風與水上明月之不盡藏這真是風雅之至。所以方能遺世獨立。那位日本人將話倒過來說,“遺世獨立”成為了原因,基礎,才釀得出這種境界,“遺世獨立”便格外引人注目,成為了人追求的一種境界。

中野孝次的那句話是從《發心集》里的一則故事引出的,一位叫正時光的吹笙高手興致濃重引吭高歌時,圣旨到了,召其進宮。他充耳不聞,微搖身軀且歌且去。

圣上不但沒降罪,反而對這種沉醉于音樂的行為大加贊賞。

唱者和聞者都在追求一種超越現實功利色彩的風雅之境?!懊撾x了現時的榮譽得失,漫游于另一世界”,這種人的心靈才真正被認為是接近極樂的。遺世才能獨立?!俺涡牟蝗緣m世濁事”,“不會為身世憂愁,心中惟哀花之開謝,思月之盈虧耳”。那一刻,只愿抱明月而長終。

據科學說,月亮上沒有人類生存的條件。卻不妨礙它給人送來詩意畫意。因為藝術本來就是在與現實的價值觀不同的層面上成立的。不管是不是藝術家,人生不能沒有文雅之時,否則,豈不活得太乏味了,活得太累了?

因此,我知道了,為什么我常常醉月。

三 山月與江風

車廂里靜下來,窗口如一幅煙蒙蒙水蒙蒙的畫,月兒要圓了,她剛從熾烈的夢中踱出來一樣,渾身不由自主的光彩將天地間感染得溫柔極了,脈脈如思。

我是最易被月光浸濕的,每到此時,總是通體透明,就像淫潤在眼光中,纖毫畢現。

想起李白的《月下獨酌》,月下已經夠陶醉了,何況再加一壺酒?所以傳說他下海捉月而死,我獨信,也極欣賞這種浪漫,仙月本來一種情調,飄然下凡,悠然升天。

歐陽修寫秋夜,文章就像月夜一樣空明澄清,蘇東坡更愛月色,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他乘舟游赤壁,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

四 活著而有生命

人們腳步匆匆,為什么往往與生命中真正的幸福擦肩而過?困為他們不肯稍稍駐足,去諦聽自然生命的律動。自然生命的律動中一個重要的休止符便是死亡。

死亡也許是一個嚴肅而可怕的話題,但又常常是別人的話題,沒到病危,沒到險時,這種話題似乎離自己非常遙遠。而有人不這樣看,他這樣來比喻死亡?!巴鹑鐪\灘相隔千里,潮水瞬間已掩至腳邊沙石?!狈彩窃诤_呑哌^的人,無不對潮汐的這種悄然推進有切身體會,對這種比喻的徹底也就有會心的一顫。

縱有千年鐵門檻,終須一個土饅頭。誰都知道前邊有一個死亡的歸宿在等候,為什么人們像花冥國銀行的鬼票子似的隨意揮霍美好的人生,悶了頭去尋找俗世名利,為許多的身外之物苦惱不止。難道這些人不怕死么?沒有不怕死的,只是他們忘了死之必然,死之無常,以為那是遙遙無期的事。曹孟德領兵百萬,舳艫千里,旌旗蔽空,破江南在望之際,還知道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嘆人生苦短譬如朝露。每每讀到曹操的這類詩句,常常為這個政治家的文學敏感情懷而欽佩,相形之下,倒是現代一些經濟人卻往往沒有生命危機感,一味追逐世俗的聲名和浮財。占有心理永遠無法得到滿足,臨死而懼,匆匆地把此命名為“過勞死”。過勞死大多是白領一類,絕不是因為基本生存條件所迫。

麻木的人漫不經心地支取完生命本錢的時候,才發現它是只有出項沒有進項的,才發現你支取的那么漫不經心。人生最可珍貴的既不是財產,不是名聲,也不是地位,而是時刻意識到死亡難以避免的生命存在?;钪?,并且感受著生命快樂。

人活著,在天地間自由地呼吸著,還有什么比這更高的快樂呢?

當然,生命快樂不只是吃喝玩樂,所謂及時行樂,聲色狗馬。那是一種逃避。所謂生命快樂應當是一種境界,一種對生命的靈敏體驗。就像史鐵生先生在《我與地壇》中彌漫的那種心理氛圍,在滿園的沉靜光芒中,一個人看到時間,并看見了自己的身影。

也許,有人會不以為然,這也叫快樂么?空明澄碧也是一種快樂,不信,你站在海邊礁石上,靜靜地朝晴空凝望去,也許能體會得出。

這是一種什么狀態?像一支透明的玻璃杯,杯中一無雜物,通體澄徹,漾溢著純粹的時間。真漂亮,真超越。

不過,如何能品得其中真味?如何培養這一支無限確實又純度極高的生命觸角?佛家說,放下諸緣。有人主張與現實世界拉開一段距離。實現純粹的心靈觀照。

這是一個精神追求,絕對的放下諸緣,不理俗事,怕是誰也難成,畢竟人是骨肉軀。對于生存在現代的人來說,誘惑太多太強烈。只能從程度上審視,誰清靜多些,誰安享人生的福分就相對大些。

五 身在市井,心游塵外

某年,一位畫家持介紹前來介休、孝義云游,他畫的作品大都為竹,真是不可一日無此君,那畫法純熟,但不知怎么地,卻少一種雋永的意味。尺幅之外的東西沒有。我不畫畫,搞不懂。最近,在東城邊一家飯店吃飯,對面墻上掛了兩幅山水,這一下我看清了,筆墨間俗氣撲面,不忍卒讀。我一邊吃飯一邊思忖,為何一樣的山一樣的水,放到紙上就會有如此不同的反差?

俗氣?

筆墨感覺在于意會,《芥子園畫傳》主張:寧有霸氣,勿有市氣,市則俗多。市民氣又是什么東西?

有位容不得畫中露俗的人講:“俗是從市氣、也即是從心里充滿利害算計的商人心里中產生的。一旦心里開始權衡世俗的利害得失,就不可能畫出氣韻生動的畫作?!?/p>

如何才能脫俗?嘯月賞花,心游塵寰之處。也許把自己的心態,調節到一種無羈無絆的自由狀態之中不失為一種辦法。

當然,這既是一種境界,就不是所有的人都能達到的。飄泊的詩意并不屬于眾人,也許,自己就是一個不能徹底脫離凡俗的人,閉居市井陋室,整日碌碌無為,這是無可逃脫的境遇。書中的蕪村認為:可以隱于市井,“處俗而能離俗,遠較漂泊于山水間更難”。

處于這種無奈之中,如何作畫?也有法子,《芥子園畫傳》講:“畫俗去俗,無他法,多讀書。書卷之氣上升,俗氣自降?!彼^超俗脫俗,不但與生活方式相關,而且與心理狀態也有聯系。將整個心靈凈化為澄明一空,才能孕育出離俗的千古吟唱。

人在市井,心游塵外。首先必須得心游塵外,否則,白給這種心境他也不會要,因為他的畫變錢容易,在市場好賣。而脫俗之后,沒有成大名之前,他的字也罷,畫也罷,是不入眾人眼的。

六 脫俗何謂

脫盡縱橫習氣,應當是對文人畫家極高的贊譽?!安还苣阕鳟嫷募妓囀呛蔚染?,只要在你的畫中流露出一星半點的塵俗惡氣,就得不到文人墨客如此的贊賞?!睆娜毡竟糯嫾页卮笱诺膫髀勚械莱隽耸裁词谴笱?,怎么才能大雅,確如其名。

池大雅雖然一生平靜安定卻是極有風采的人物。先說他買書不成便捐錢,書店有一部石刻十三經,很貴,索價一百貫,他回去攢了許久,錢夠了,拿到書店去買書,書已沒有了。于是他將錢分成十份,不具名捐送了神社。他認為錢既是準備了來買書的,書不在了,錢就沒用了。這里有幾個意思,一是大雅淡然視錢,隨手處置,因為他在家的時候,錢就是隨手扔在地上,有人來收糧款,他讓來人自己從包里拿,他不過手錢,說是清高,也許只是淡然。二是他??顚S?,不以為可挪作他用,這樣想,也許有點弱智,其實,藝術大家專心于某一藝術領域,對于常態常理經常不如常人明智這也是常事。不以為忤。也許正因為他對日常之事不分心,才能成大器,有所不為才能大有所為。三也就是他對瑣碎之事不上心,才能養成大氣,才能脫俗,寧靜大雅才使自己的畫品從氣韻格調上勝人。一個于錢財小事上斤斤計較的人畢竟無法豁達。據說有例外,也有大家認真錢財,但那大家的作品也許是在藝術上突現別的長處,未必是豁達。

大雅的屋子里紙天絹地,書籍廢紙鋪擺滿了空間,別人來了無法下腳。夫妻倆將零用錢捆在腰上,以便隨時能支付零用。一次,一位使者來送酬金,他給撥開一條道勉強通行,使者看看無處置放金袋,隨手給他放在地上,他也不多理睬。到夜里有盜者從墻上挖一個洞,將這筆金子全偷走了,妻子看到洞,猜到金子被盜,他若無其事。侍者說,墻上一個洞,很不雅觀,堵上吧。這位侍者也許深知他的性格,沒講防止類似事件的發生等防患于未然的話。但他竟說,沒什么,夏天通風,夜里解手還可以不出屋。這種生活方式也使許多人不接受,但他的豁達卻鮮明照人。他沒覺得丟了那多金子痛心疾首,甚至連亡羊補牢的心理都不產生。這個故事,讓人想起我國近代學者吳宓先生?;貞浰奈恼轮袑懙溃簠清蹈静簧评碡?,他的價值幾百元的手表輕易就被人拿僅值六元的小鬧鐘換去,他的工資發下來,經常被這個三十那個五十用去,“一次,一個張姓之人,謂吳一學生因病就醫,急需二百元住院費,吳湊足交付。不日,此張復來,稱學生需開刀,更需醫療費?!辈⒛贸鲆粡埣埬钅俏粚W生的求援信。其實,那是一片空白紙?!秾W衡派》領袖國學大師,如此受騙?但他從不以被騙耿耿于懷。還有一位朋友談起他在臺灣法學界泰斗張某,工資收入也是被司機報花賬巧奪豪取。也許到現在,這類人統統被視作怪物。其實當時也不入流。所以記述大雅的文章名為《近世畸人傳》。

也唯有這類人,不在瑣事上使心計,方能使作品不但“無一點俗惡之氣”,而且“颯颯然有出塵之思者”。

不過,就像這類人不入時入眼一樣,其作品也不被時人所重。

七 舍身旅途,委身自然

“讓心靈在原野中暴曬,讓自然的清風吹過我的身體?!蔽ㄓ袩釔塾涡?,漂泊的人方能說得出的。

這種游行是游歷與行旅,行旅是什么?那不是你去過什么地方,有的商人經商走過天南地北,唐代的絲綢之路,晉商的商路,都是遠涉萬水千山,但他們都不是這種意義上的旅人,你從他們遺留的只言片語也能看出他們的心境所在全然不同。這種被迫的旅行是苦焦的,艱難的。而我們心向往之的旅行叫做舍身旅途完成與自然的對話。所謂舍棄自身小我,委身于遍及自然的大宇宙之道。

當然,也就不同于所謂現代消費的那種“旅游”。那是以花錢與享受為目的的。

這種旅行更準確地說當稱為漂泊。不能做生意附帶,不能有人接待有人相陪,甚至不能坐飛機,不能坐豪華車,不隨旅游團,不能走旅游路線,甚至不能買門票,擁擠著去看什么景點。旅游是一種消費,那時候,你是揮霍者,消費者,恰恰不是旅行者,不是漂泊者。消費者容易做到,只要有可供消費的資金,別的不愁學到。而行者,漂泊者雖然可以不名一文,但卻極難做的,稱得上這種稱號的鳳毛麟角。徐霞客對真山大川的真知灼見出自對自然的瘋狂熱愛,李白用浪跡天涯寄托浪漫情懷,王維與自然化為一體,空明澄清,姚鼐冰雪天登泰山的執著,柳宗元永州八記中的那種專注無雜念?,F代還有洋溢著飄泊精神的艾蕪老,青春期的一次《南行記》至今意猶未盡,還有把青春與生命都投入大西北荒漠中的余純順。以及三上南極、五上北極、三次登上青藏高原的女子李樂詩,都是極好的詮釋。把對個體精神自由的追求外化到與自然的對話中。

這種旅行是實現一種旅人生涯,“趕路是我們的命運”(胡風語)哪怕只是一個階段,也是不能忽略生涯二字。拜倫將生存的感覺放在這兒,“生活的偉大目的就是感覺,感覺我們的生存,……正是這種不甘寂寞驅使我們……去旅行……去充分而敏銳地感覺各種各樣的追求”。它追求的不是旅游點的目的,而是整個過程,舍身旅途,途字不可少,省略了過程,那種旅游只是表面的,膚淺的,快餐式的,跟在尖聲尖氣的喇叭筒后傻跑的限時參觀,缺少與自然的交流,缺少一種心理醞釀,缺少自己感覺,缺少追求與思索,充其量只是別有一種風味的消費。在這種狀態下便寫點游記之類,也無非表明你去過何處,對別人而言只是多了一個人云亦云的聲音。所以,游記寫了千千萬,徐霞客的文字還是遮蓋不住?!赌闲杏洝饭獠室廊?。

當然,清貧不是貧窮,艱難也只是物質,旅人生涯并非苦行僧。為什么有些記載人生間一次艱難旅程的小書會充滿風雅情趣?比如,蘇東坡在被貶的道路上,留下的那些生花的妙筆,前后《赤壁賦》等,赤壁之路自然也變得富于韻致而有意味,這是一個富有魅力的人物的人格力量外化使然。

首先因為如此選擇本身就需要放棄塵俗生活,能做出這種抉擇的人一定是胸中真有風雅的大脫俗人,這樣的人不管旅行還是別的,一定有一種詩意的追求與感受。李樂詩稱之為“不斷地刺激生活,會使你的生命富有彈性”。這樣的旅人生涯便是寂寞也不是營祿之輩所想的寂寞。因此,那些《水經注》、《永州八記》、《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終南山》、《山居秋暝》、《登泰山記》、《南行記》才能讓多少代人傾倒,而且人們再走過這些地方或者類似風光,都會附上他們的情調與你做伴。情趣有大有小,這些是生命的大情趣,它更能持久。

湖山春曉圖 /(宋)陳清波

八 為自己的心騰出地方來

參加某一類婚禮,常遇到一種煩躁:無謂而漫長的等待,千篇一律的程序,無聊的客套,等等,明知道這頓飯吃得累極了,可是還不可不吃。這次煩了,下次還去,這類婚禮或者什么別的名堂的酒宴,不是感情上的需要,而是禮尚往來,但人們也并非因為感覺不好而杜絕這類活動。人生許多交往禮儀,不是發自內心的需要,而是一種社交活動,一種對社會集團認同的方式,一種塑造社會形象的舉止。

除了這明擺著看得見的,還有許多看不見的,人們一項一項地做迎合社會關系的行為,組成的總和很大,就像一張大網密密織來才能坐鎮一位大蜘蛛。

可是倘若不做蜘蛛呢,也就不需要這么大的網了。網多了功能多,卻也束縛自己。無論是日常生活、社會交際、服裝打扮、各方面都有無形的框框來約束。當然,沒有這方面的法律約定,也不在明確的制度規定之內,但這種社會的普遍心理約定,似乎誰不遵守,就會被拋出社交圈。最嚴重的就像“安娜·卡列尼娜”,不遵照游戲規則,竟出現那種不能承受的窒息,造成了生命的悲劇。

即使沒有安娜式的驚世駭俗的愛情,沒有轟轟烈烈的追求,想享有平常心境的自由,為這類小節瑣事所拘留,也難以實現。

這種生活,不僅對于市民階層如此,對于現代知識階層,比如最新出現的白領也未能免疫。有人這樣形容他們的生活,手里拿著同樣的信用卡,到同一類俱樂部,如“巴黎春天”,看同樣幾本雜志,《時尚》、《風采》,用同樣的風采,進行著同樣的時尚活動。他們把形式化的時尚當成了個性思維。這是一種嶄新的禮儀,他們彬彬有禮地遵循著。他們同樣心難閑,被人稱做:除了酣睡時之外沒有自由。

然而,他們卻似乎是社會的先鋒,前衛,他們的今天影響著大眾的明天。難道人們只能將世間禮儀變換花樣地進行,永遠為小節瑣事所拘?日暮途遠,永無出頭之日?

佛家說“放下諸緣”。也許就是不為評價活,不為輿論活,不為領導活,不為鄰居同事活,只聽從心靈召喚,當然要做到,毀之不以為苦;譽之亦不足為聞。這需要認真地進行自我精神塑造。

為自己活著,為自己靈魂的平安而活著。不理會俗世間的紛繁復雜而又永無止境地重復的規范和人情禮往,話雖好說,事卻極難做,或者被人說成瘋子,或者被人說成傻子,或者被人說成昏昧無情,那對于放不下諸緣的耳朵來說,都是難聽極了的。

有什么法子呢,承受不了的人,就得繼續承受繁文縟節的禮儀。

九 難道你真要尋找寂寞?

寫下這個題目顯然就不合時代潮流,據說現在已經到了地球村的時代,全體人類像生存住在一個村落中。然而,寂寞卻又是現代病,在這么大的一個村落中寂寞,茫茫人海中竟然有一種不能自拔的寂寞,于是流行歌手聲嘶力竭地吼“我的心寂寞無奈”時,似乎博得到許多人的同感。人們急切要擺脫寂寞??墒?,你透過舞臺上那做作的表情,會發現他一點不寂寞,其實,真正的寂寞是需要心境需要層次的。許多吼叫著寂寞的其實是無聊。不過,現代人怕寂寞,這倒是不爭的識見。

然而,確實曾有人尋找寂寞。而且是在那種似乎信息很不發達,非寂寞不可的古代。孤獨可以凈化人的心靈。有人很喜歡這種寂寞無一人的境界。他甚至認為:

若無寂寞的地方,豈堪居住?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的境地,才可以獨釣寒江雪。

真不得了,我讀到這一句時,忍不住擊掌叫絕,這樣的見地,可以下酒。當然,要論意境,也許黃庭堅的更美些:

春歸何處?寂寞無行路,若有人知春去處,喚取歸來同住。

連春天都寂寞得無路可走,可見人的狀態。這時候的寂寞,應是一種禪境,一種摒棄煩躁領略天地人真諦的境界,這時候的心跳不是那種血往頭上涌的心跳,而是與天地一脈相通的沒有雜音沒有異常的律動。沒有過這種獨行寂寞的人生如何理解得了清靜兩字。采菊東籬下,陶潛是從熱鬧的宦海中退避回鄉村后,悠然見南山的。四十歲后隱居藍田的王維,孓然一身,成為隱士與居士的雙重空寂。風流倜儻的李叔同削發為僧遁入空門,這才多了一個手持經卷遠離紅塵的弘一法師。寧靜以致遠,就連胸懷治國平天下壯志的林則徐都很欣賞這種境界。尤其是王維,他對寂寞的感受充滿了靈動:“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影入深林,復照青苔上?!比绱遂o穆曠達,沒有寂寞心態哪兒體察得到?論此,還是中國清流要更久更現幽深。

這種寂寞的境界是需要尋求的,這是深入人生后的心靈孤獨,是隨著覺醒之心來的。這可不是誰都可以輕而易舉悟出得到。前面所道及的幾位寂寞中人都是在修遠的漫漫之路上苦苦求索才有了自己新的境界的。

追尋這種寂寞需要堅強的精神支柱,豬八戒為什么在西行路上常常叫嚷著要回高老莊,他就是不能忍受寂寞,迷戀紅塵生活。人存了紅塵念頭,碌碌而忙,當然也就不寂寞了。也就不需要信念之類的東西了。

要獲得孤獨感必須與群體隔絕,然而群居又是人類遠古記憶中不可磨滅的印象之一。于是在寂寞中難免有一種熱切的盼望之心,亟盼有一個高山流水的知音同自己共同領受寂寞情趣。這種不可磨滅的印象有時便附在自然物中。如,獨坐敬亭山,相看兩不厭。與山的感情是真摯的。有的人甚至怕自己走后,松樹會孤獨。詩人體會得到這種情誼,我們的辛棄疾也曾問松我醉何如?而黃庭堅似乎更聲音大些,要把春天喚來與自己同住。寂寞中容易與自然相親相近相通氣。不管這種寂寞是有意尋找的還是被迫的,只要你有一顆詩人的心。

我所在的地區有一座綿山,曾有唐代一位高僧創建禪林。在被開發成旅游熱點前,山上破廟里有一個和尚每天用胳膊反復磕樹,從前,我以為這只是單純的練功,現在細想,綿山那些年難得有幾人去,這種與樹的碰撞難道不是一種交流方式?只是他采取了一種更加寂寞的硬語言。

責任編輯/魯順民

猜你喜歡
心靈生命
生命之樹
從地里冒出來的生命
心靈的感恩
心靈真正的荒涼來自太多的快感
擴充心靈的“兼容性”
喚醒心靈
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為心靈搭橋
在大地上尋找心靈的棲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