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輯中心制與命題新聞的另一面

2011-01-31 02:14蔣連根
中國記者 2011年10期
關鍵詞:盱眙異化策劃

□ 蔣連根

編輯中心制與命題新聞的另一面

□ 蔣連根

在編輯中心制的采編運作方式下,編輯給記者“命題”自然成為一項重要的“策劃”,“命題新聞”也就應運而生。然而,但有些“命題新聞”不僅會限制記者的個性,封閉新聞主題,而且易導致一篇篇“異化新聞”誕生。

2011年2月10日,浙江某報幾乎用三個整版的篇幅,集中報道春節后上班第一天各地“新春播新綠”的熱烈氣氛與動人場景。然而,同日全國十多家報紙不約而同出現上班第一天“義務植樹”的報道,或文字,或圖片。某報通版的植樹照片,主圖的文字說明是某村老人們相約 “去棋盤山上植樹”,可畫面近處的兩人是在鋤草,遠處的兩人也不像是在植樹。

針對這一組同質的、異化的新聞,有人評說:“學生的高考中有命題作文,如今,新聞采寫似乎也有‘命題新聞’一說,即總編輯向部主任命題,部主任向編輯命題,編輯就給跑線記者命題?!澓笾矘洹苍S是一條‘命題新聞’吧,所以有那么多的報紙做了同一道作文題”。

確實,在目前做新聞講策劃的背景下,主流媒體和網絡輿論均滋生出許多命題新聞,并有泛濫之勢。媒體上的命題新聞,不僅僅限制記者的個性,封閉新聞的主題,而且容易導致一篇篇“異化新聞”被策劃誕生。

“被異化”的命題新聞

2011年5月初,南方某報派出記者赴洪澤湖畔的江蘇盱眙采訪。于是,當地遭遇60年一遇旱情的報道便圖文并茂地頻現報紙和網絡,如“明祖陵地宮露出水面”“盱眙3樓以上斷水”,等等。

隨后,《新民晚報》焦點新聞部記者姜燕也到盱眙縣采訪。不久,即見一條水量充足的大河,河面寬約30米,經過淮河大橋時,只見河面運輸船只你來我往,甚是繁忙。記者大為疑惑,之前報道中不是說淮河斷流、航運受阻嗎?在盱眙縣,姜燕沒有感受到一個“重災區”應有的愁苦之色。誠然,當地確實遭遇多年不遇的大旱,但絕對沒有前述媒體報道的那么厲害。

當帶著“命題”而來的姜燕發現客觀事實與預先的想象、策劃的預案不一致的時候,立刻向報社如實匯報,并提出盱眙“被重災區”的概念,然后放開手腳客觀報道,以“記者手記”的形式,反映“盱眙旱情被部分媒體‘放大’,淮河未斷流航運未受阻”的情況,發揮了以正視聽的作用①。

然而,有些記者拿到“命題”以后,帶著先入為主的觀念,來到采訪地雖發現實際情形并非如此,仍一門心思按照“預案”采寫報道,刻意尋找與主觀想象相符的新聞場景和人物,甚至“采訪不到絕不罷休”。這樣一來,為了“有個交待”硬著頭皮寫出來的新聞,其真實性自然難以保證?!氨恢貫膮^”的盱眙旱情報道,就是這樣“被策劃”出來的異化新聞。

“異化”新聞的幾種類型

所謂“命題新聞”,即是“編輯在家想點子,記者出門找例子”。此類新聞因為“被策劃”而難免“被異化”,近年在媒體中是相當普遍和常見的現象?!氨划惢钡拿}新聞跟虛假新聞不同,往往是在一些基本事實基礎上,加入一定主觀臆斷的成分,想當然地對現有事實加以延伸和擴展,或者過于武斷地“抓取一點推及其余”。

在編輯中心制運作下,編輯與記者的關系是垂直、互動的,兩者共處于一個系統,共同參與新聞策劃,擔負報道任務。然而,由于互動不當,“被策劃”的命題新聞容易“被異化”,大致可歸納為以下幾種情景:

一是追求時效型。為搶獨家新聞,編輯出題快,記者找例子也快?!氨划惢钡氖聦崍蟮啦⒎怯浾哂幸鉃橹?,而是追求時效把新聞內容的審核弱化,例如重慶某報的“中國作協作家團入住總統套房”。

二是移花接木型。編輯想出點子,記者移栽細節,使“善意的錯誤”頻頻發生。

例如2010年4月玉樹地震,某媒體的報道《一只救了32條人命的搜救犬犧牲了》,“20號下午,一只軍用的搜救犬在玉樹震墟當中發現了一位大爺,便立刻鉆了進去??墒?,沒想到廢墟坍塌了……當地的志愿者說,這只搜救犬幾天來搜救出了32名被壓的群眾?!苯浰拇趁襟w查證,雖確有其事,但搜救犬犧牲前的“動人事跡”,其實是發生在2008年汶川地震映秀災區的舊聞。

三是網上扒料型。編輯從網上找點子,記者從網上找例子。然而,編輯記者從網上扒來的線索,有時卻是假新聞的“胚子”。

如2010年6月初,北京至少6家報紙紛紛刊發相同的報道:炒蒜高手擲千萬買走百斤金條。新聞說,某“炒蒜人”之前炒過大豆、綠豆,近期炒蒜又小賺一筆,現在又轉而購金,當天刷卡1501萬購入56公斤金條??吹綀蟮篮?,北京市發改委調查核實,雖然各報記者署名各不相同,其實原作者只有一個——某黃金集團營銷有限公司某工作人員編撰了該報道的原稿,在網絡上發布并發送到一些記者的郵箱,而有關媒體憑此“網絡新聞”,讓記者以采訪的形式發布消息,見諸報端②。

此外還有“借題發揮型”“暗示誘導型”等。以上命題新聞有一個相同的運作模式:編輯點子在先,記者采訪在后。然而,事實是新聞的本源,是決定新聞存在的基礎。新聞采寫必須遵循題材在先、主題在后的順序,新聞策劃也不得違背這一原則,不應干擾新聞源。

命題新聞如何避免“被異化”

近年來,新聞界革故鼎新,新聞采編運作方式由記者中心制轉向國際上通用的編輯中心制。編輯不再“等米下鍋”,而是“找米下鍋”,可以直接分派記者采訪任務,組織記者實施各種報道計劃,如果稿件不能達到預期目標,還要組織記者進行補充采訪,直到稿件合乎要求。針對報紙版面和讀者口味,編輯和記者便共同進行“新聞策劃”,編輯給記者“命題”自然成為一項重要的“策劃”。那么,在新聞策劃中,又該如何避免命題新聞“被異化”呢?

首先,編輯中心制下的編輯應謹慎策劃,盡量少一點給題,多一點溝通。如果編輯手中沒有掌握很好的素材,就不要隨意給跑線記者拿題目,出點子。當記者在實地采訪中,遇到的情景或人物的表述與事先給定的“命題”有出入時,編輯應立即引起警覺,主動放棄先前的計劃;然后迅速與記者溝通,調整采訪思路,將“新聞真實”“客觀報道”作為采訪和判斷的準繩。

□ 2011年8月23日—9月1日,由內蒙古自治區人大環資委組織的2011年度內蒙古環保世紀行采訪團15名記者深入赤峰、通遼等地農村牧區一線就“保護環境、促進發展”主題展開采訪調研。(張領/攝 )

新聞有客觀存在的一面,同時有可預見性的一面,有效的新聞策劃不僅不會背離新聞事實的基本要求,相反是以新聞事實作為依據的。因而,讓客觀存在的事實與主觀愿望得到有機的結合,是編輯策劃報道的一大功力。第一,編輯應是“千里眼”和“順風耳”,掌握或知道到哪里迅速了解各種信息,需要多了解基層,多掌握報道線索,以加強與記者協調作戰的能力;第二,編輯應有較強的分析、判斷能力;第三,編輯必須吃透中央政策,掌握新聞業務知識、網絡知識及其他新興學科知識,以利于把方向出點子,使“命題”大致符合所預見的新聞事實。

其次,懷揣著許多“命題”的記者,應牢記“新聞的產地在現場”這句至理名言?,F今,新聞記者面臨著巨大的競爭壓力,往往被動地接受編輯的策劃,漸漸地習慣于寫“命題新聞”?!熬庉嬙趺匆?,我們怎么寫”沒錯,但成為一種思維定勢后,安全就會變成保守,久而久之也就消蝕掉主動創新的意識,不太會自己去“抓活魚”了。

記者的使命不是寫出覺得可能發生、希望發生或者別人筆下的故事,而是完完全全的真相。當記者拿著事先經過策劃的“命題”來到采訪地,一旦發現主觀想象與事實不符,往往會覺得出乎意料而“大失所望”。其實,好新聞恰恰藏匿在這個“出乎意料”之中。此時,如何從實際出發采寫新聞稿件,考驗著記者的新聞素養。

【注釋】

①姜燕:《江蘇盱眙旱情被部分媒體“放大”》,原載《新民晚報》,2011年5月27日

②新華社:《“炒蒜高手擲千萬買走百斤金條”發改委稱其為不實報道》,2010年6月11日

海寧日報社)

編 輯 梁益暢 46266875@qq.com

猜你喜歡
盱眙異化策劃
盱眙首支應急搶險救援隊伍亮相
本刊特別策劃
本刊特別策劃
本刊特別策劃
農村聘禮的異化與治理——基于微治理的視角
商品交換中的所有權正義及其異化
異化圖像的人文回歸
當前大眾文化審丑異化的批判性解讀
本期策劃
盱眙生態藕

中國記者2011年10期

中國記者的其它文章
封面鏈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