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史·禮志》職官考誤

2011-03-18 05:54王志躍
圖書館理論與實踐 2011年6期
關鍵詞:長編司空宋史

中華書局點校本《宋史·禮志》(以下簡稱《志》)是現存古籍中記載宋代禮制最為系統、最有權威的專篇,凡二十八卷,為正史《禮志》之最。它為人們研究宋代禮制提供了極為豐富的原始資料,也為學者們所重視并大量引用。然《宋史》倉促成篇,其中難免會存在這樣那樣的錯失?,F就其《禮志》部分職官訛誤辨析數例,以就教學界前輩同仁。為了節省篇幅,僅標出所考史實所在卷數。

1 卷100:乾道五年,太常少卿林栗乞四祭并即圜壇,禮部侍郎鄭聞謂:“明堂當從屋祭,不當在壇。有司攝事,當于望祭殿行禮?!睆闹?。

按:“禮部侍郎”前有脫文。據《宋會要輯稿》(以下簡稱《輯稿》)載,鄭聞于“乾道五年八月”始任“權禮部侍郎”,[1]職官六2527而同年九月二十七日奏請《志》 文所述之事時仍官“權禮部侍郎”。[1]禮二423且 《文忠集》也載鄭聞“辭免新除禮部侍郎”[2]卷一〇六137是在乾道六年十月。故知“禮部侍郎”當為“權禮部侍郎”之誤。

2 卷103:景祐二年,學士章得象等定司天監生于淵、役人單訓所請祀九宮太一依逐年飛移位次之法:“案郄良遇《九宮法》,有《飛棋立成圖》,每歲一移,推九州所主災福事……仍自天圣己巳入歷,太一在一宮,歲進一位,飛棋巡行,周而復始?!?/p>

按:“學士”當為“學士承旨”。據《輯稿》,[1]禮十九754,755《志》文為景祐二年(1035年)四月七日事。據《續資治通鑒長編》(下簡稱《長編》),景祐二年四月己未(六日),章得象已為“學士承旨(翰林學士承旨簡稱)”。[3]卷一一六2726又,《輯稿》《長編》《文獻通考》均載其時章得象為“學士承旨”,[4]卷八〇731故 《宋志》 誤。

3 卷104:明年(雍熙元年),宰臣宋琪率文武官、僧道、耆壽三上表以請,乃詔以十一月二十一日有事于泰山,命翰林學士扈蒙等詳定儀注。

按:“翰林學士”當為“翰林學士承旨”?!遁嫺濉份d 《志》 文,扈蒙為“翰林學士承旨”。[1]禮二二883《東都事略》[5]卷三〇500《宋史》 本傳[6]卷二六九9240均載扈蒙太平興國四年(979年) 已升為“(翰林學士) 承旨”。又,《長編》[3]卷二五576《續資治通鑒長編紀事本末》(以下簡稱《長編紀事本末》)[7]卷十七413亦載雍熙元年扈蒙為“翰林學士承旨”,故《宋志》誤。

4 卷104:真宗大中祥符元年……三司使丁謂計度糧草,引進使曹利用、宣政使李神福修行宮道路,皇城使劉承珪等計度發運。

按:“三司使”當為“權三司使”?!遁嫺濉份d《志》文,丁謂為“權三司使”。[1]禮二二883又,《長編》[3]卷六八1531《麟臺故事》[8]卷二63《太平治跡統類》[9]卷四111《宋史》 本傳[6]卷二八三9567《宋人年譜叢刊》[10]466等均載大中祥符元年丁謂為“權三司使”,故《宋志》誤。

5 卷104:已而,南又請,河南尹寧王元偓亦表請,文武百僚詣東上閤門三表以請。

按:“河南尹”當為“河中尹”?!遁嫺濉份d《志》文,元偓為“河中尹”。[1]禮二八1039又,《輯稿》 載:“(元偓)大中祥符二年正月,改護國、鎮國軍節度使、檢校太尉兼侍中?!盵1]帝系一30可知,元偓在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正月已任護國軍節度使。據《職官分紀》,[11]卷三九709護國軍節度使兼河中尹乃咸平二年(999年)十月定制,而元偓任護國軍節度使在咸平二年十月后,故元偓宜為“河中尹”。此外,《長編》亦載元偓為“河中尹”。[3]1713綜上,知《宋志》誤。

6 卷107:(嘉祐四年十月)學士孫抃等議:“《春秋傳》曰:‘大祫者何,合祭也。未毀廟之主皆升合食于太祖……宗廟之禮,至尊至重,茍未能盡祖宗之意,則莫若守舊禮。臣等愚以謂如故便?!?/p>

按:“學士”當為“學士承旨”?!段墨I通考》載《志》文,孫抃為“學士承旨”。[4]卷一〇二927據《翰苑群書》[12]卷十398《長編》,[12]卷一八〇4365至和二年 (1055年)孫抃已為“學士承旨”。又,《群書考索》[13]后集卷十七236《玉?!穂14]卷一一八2182《長編》[3]卷一九〇4587《宋會要輯稿補編》[15]860,861分載孫抃“嘉祐元年”“嘉祐二年”“嘉祐四年”為“學士承旨”,而《長編》[3]卷一九一4621《宋宰輔編年錄》[16]卷五332又載孫抃嘉祐五年(1060年)“自翰林學士承旨”等職除“樞密副使”,故可斷孫抃自至和二年至嘉祐五年任“樞副”間一直是“翰林學士承旨”,故《宋志》誤。

7 卷111:至道元年八月壬辰,詔立皇太子,命有司草具冊禮,以翰林學士宋白為冊皇太子禮儀使。

按:“翰林學士”當為“翰林學士承旨”?!段墨I通考》載《志》文,宋白為“翰林學士承旨”。[4]卷二五七2038又,《長編》[3]卷三八819《長編紀事本末》[7]卷九162《玉?!穂14]卷七二1351亦載其時宋白為“翰林學士承旨”,故《宋志》誤。

8 卷119:嘉祐四年,著作郎何鬲言:“昔舜受堯、禹受舜之天下,而封丹朱、商均以為國賓……臣愿考求唐、周之裔,以備二王之后,授以爵命,封縣立廟,世世承襲,永為國賓?!?/p>

按:“著作郎”當為“著作佐郎”?!遁嫺濉份d《志》文,何鬲為“著作佐郎”。[1]崇儒七2324又,《長編》[3]卷一八九4560《玉?!穂14]卷一三四2490《宋史全文》[17]卷九486《宋史》[6]卷一八四4495等亦載其時何鬲為“著作佐郎”,故《宋志》誤。

9 卷120:(乾德二年) 翰林學士陶谷等曰:“按唐制上臺、東宮并是廷臣,當時左右仆射、侍中、中書令為正宰相。貞觀末,帶同中書門下三品者方為宰相。今仆射既非宰相,合在太子三師之下,理固不疑。若以宮僚非廷臣,即宰相豈當兼領?今若先二品而后一品,升后列而退前班,紊其等威,事恐非順。請以太子三師為表首?!?/p>

按:“翰林學士”當為“翰林學士承旨”?!遁嫺濉份d《志》文,陶谷為“翰林學士承旨”。[1]儀制七1956-1957據《長編》,陶谷乾徳二年(964年)二月至七月為“翰林學士承旨”。[3]卷五123,129復據《輯稿》,知《志》文為“乾德二年六月二十日”事,故陶谷當為“翰林學士承旨”。

10 卷124:太平興國六年,守司空兼門下侍郎平章事薛居正薨。

按:“守司空”當為“司空”?!堕L編》載太平興國六年薛居正卒時為“司空”。[3]卷二二492《隆平集》[18]卷四173《名臣碑傳琬琰之集》[19]卷三683載薛居正太平興國初“進位司空”。而 《東都事略》[5]卷三一504《宋史》[6]卷二六四9110

明載太平興國四年(979年) 征太原還薛居正升為“司空”。此外,《輯稿》[1]禮四一1398《宋大詔令集》[20]卷一四二515《宋宰輔編年錄》[16]卷二28《玉?!穂14]卷五七1087《文獻通考》[4]卷一〇三937《宋史》[6]卷六109等均載薛居正為“司空”,故《宋志》誤。

11 卷125:太平興國七年正月,命翰林學士李昉等重定士庶喪葬制度。

按:“翰林學士”當為“翰林學士承旨”?!堕L編》載《志》文,李昉為“翰林學士承旨”。[3]卷二三512據《東都事略》[5]卷三二518《宋史》 本傳,[6]卷二六五9136李昉太

平興國四年(979年) 征太原還已為“翰林學士承旨”。又,《輯稿》[1]輿服四1807《愧郯錄》[21]卷一二4《玉?!穂14]卷七八1433《文獻通考》[4]卷一一三1020《宋史》[6]卷一五三3565等均載太平興國七年(982年)正月李昉為“翰林學士承旨”,故《宋志》誤。

[1]徐松.宋會要輯稿[M].北京:中華書局,1957.

[2]周必大.文忠集[M].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3]李燾.續資治通鑒長編[Z].北京:中華書局,1992.

[4]馬端臨.文獻通考[M].北京:中華書局,1986.

[5]王稱.東都事略[M].臺北:文海出版社,1979.

[6](元)脫脫.宋史[M].北京:中華書局,1977.

[7]楊仲良.續資治通鑒長編紀事本末[Z].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3.

[8]程俱.麟臺故事[M].北京:中華書局,2000.

[9]彭百川.太平治跡統類[M].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0]吳洪澤,尹波.宋人年譜叢刊[Z].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03.

[11]孫逢吉.職官分紀[M].北京:中華書局,1988.

[12]洪遵.翰苑群書[M].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3]章如愚.群書考索[M].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4]王應麟.玉海[M].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上海:上海書店,1987.

[15]徐松輯,陳智超整理.宋會要輯稿補編[M].北京: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復制中心,1988.

[16]徐自明.宋宰輔編年錄[M].北京:中華書局,1986.

[17]佚名.宋史全文[M].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4.

[18]曾鞏.隆平集[M].臺北:文海出版社,1980.

[19]杜大珪.名臣碑傳琬琰之集[C].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20]佚名.宋大詔令集[M].北京:中華書局,1962.

[21]岳珂.愧郯錄[M].四部叢刊本.

猜你喜歡
長編司空宋史
趙振鐸先生學術年表長編
司空圖《二十四詩品》之沖淡
讀《郭沫若年譜長編》的幾點思考
略談《郭沫若年譜長編》的價值及有待完善的地方
“情—理—情”模式與《宋史·蘇軾傳》文本的形成
司空見“慣”
Contents and Abstracts
《宋史》中的宋代宗族義莊考
里耶簡“司空厭弗令田當坐”文書研究
地方軍事資料長編如何向軍事志稿轉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