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崔金海辨證治療眉棱骨痛的經驗

2011-04-09 13:33梁海英
河北中醫 2011年6期
關鍵詞:竇炎羌活白芷

梁海英

(河北省唐山市豐潤區中醫院中醫眼科,河北 豐潤 064000)

崔金海系河北省唐山市豐潤區中醫院主任中醫師,全國第二、三批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河北省首屆名中醫。從事中醫臨床工作已近50年,經驗豐富,技術精湛,筆者有幸隨師學習,受益匪淺?,F將其辨證治療眉棱骨痛經驗介紹如下。

1 病因病機

眼眶上緣眉棱骨疼痛,稱為眉棱骨痛,又稱陽邪風證?!秾徱暚幒分^:“眉棱骨痛有二,有肝虛而痛,才見光明則眉骨痛甚……有眉骨痛目不能開,晝靜夜劇……”并指出“肝火上炎,怒氣甚者,多有此病”。主要表現眉棱骨部疼痛或伴有額痛,眉棱骨壓痛,怕光喜暗,常欲閉目。相當于西醫學的眶上神經痛、額竇炎、眉棱骨炎、屈光不正等。

崔老師認為眉棱骨痛病因病機多為風寒犯頭,阻遏清陽,氣滯血瘀,生濕蘊痰;或風毒入里,肝經郁熱,竅絡受阻;或腎陰虛損,肝血不足,目竅失養以致本病。臨床上多分為3型辨證施治。

2 辨證施治

2.1 風痰上擾型 證見眉棱骨疼痛伴前額痛,鼻流濁涕,羞明,晨起、中午疼痛漸劇,午后則減,脈浮或浮弦。治宜散風祛寒,化痰止痛。方用防風羌活湯加減。藥物組成:半夏、羌活、防風、僵蠶、白芷、天麻、細辛、川芎、白術、天南星、薄荷、甘草。加減:鼻塞重者加辛夷、石菖蒲及路路通;鼻塞流濁涕加蒼耳子、黃芩、龍膽草及皂角刺;痛甚加制川烏頭。

例1 譚某,女,38歲。2010-10-08就診。眉棱骨痛1周,痛有定時,始于早晨,中午尤甚,日落時減輕,晚上痛消,第2 d又重復出現,痛甚眼瞼水腫,流淚羞明,眩暈惡心,舌紅苔膩,脈浮弦。經X線檢查診斷為額竇炎。西醫診斷:額竇炎。中醫診斷:眉棱骨痛。證屬風痰閉竅,清道壅塞。治宜祛風,化痰,止痛。方用防風羌活湯加減。藥物組成:防風 10 g,羌活 10 g,白芷 20 g,半夏15 g,天麻 10 g,川芎 30 g,細辛 9 g,薄荷 9 g,制川烏頭6 g,黃芩15 g,甘草6 g。每日1劑,水煎取汁300 mL,分早晚2次服。10 d后復診,疼痛減輕。囑其繼服10劑,復診時疼痛消失,拍X線片竇腔清晰,停藥,隨訪6個月未復發。

按:額竇炎引起眉棱骨痛,疼痛特點為始于早晨,中午尤甚,日落時減輕,晚上痛消,重復出現,牽扯額部、鼻根部脹痛,伴鼻竅及眼部癥狀。中醫學認為是由于風痰閉竅,清道壅塞或久病入絡傷及骨髓所致。方中白芷、防風、羌活祛風散寒;天麻、半夏、南星化痰開竅;川芎、細辛、制川烏頭散風活血,祛寒止痛;黃芩、薄荷辛涼苦寒清頭明目,以制風藥之溫燥偏性。諸藥協調共奏散風化痰止痛之功效。

2.2 肝經郁熱型 證見眉棱骨刺痛,拒按,頭痛,心煩失眠,目不能開,脈弦數。治宜清肝解熱,散風通絡。方用柴胡復生湯加減。藥物組成:柴胡、黃芩、半夏、荊芥、防風、香附、夏枯草、薄荷、甘草。加減:胃呆納少加焦三仙、雞內金;便秘加大黃、芒硝;疼痛難忍加川芎、白芷、菊花。

例2 王某,男,26歲。2010-03-10初診。右側眉棱骨疼痛5 d,伴有頭暈,失眠,心煩,指按眶上神經孔處疼痛劇烈。舌質淡,苔白,脈弦數。經眼科檢查雙眼視力1.5,眼前節及眼底未見異常。西醫診斷:眶上神經痛。中醫診斷:眉棱骨痛。證屬肝經郁熱,經絡閉阻。治宜疏肝解熱,祛風通絡。方用柴胡復生湯加減。藥物組成:柴胡12 g,黃芩 15 g,半夏 15 g,荊芥 12 g,防風 12 g,香附15 g,夏枯草 20 g,川芎30 g,白芷 20 g,蔓荊子20 g,菊花20 g,甘草6 g。日1劑,水煎取汁300 mL,分早晚2次服。5 d后復診,眉棱骨疼痛減輕,失眠、心煩消失,繼服原方5劑疼痛消失,停藥。

按:本例眉棱骨疼痛,頭暈目眩,心煩失眠,脈弦數為肝經郁熱之象。以柴胡復生湯加減清肝解熱,取風類藥物之性散郁結,通絡導滯,祛風止痛。方中柴胡、黃芩、夏枯草、半夏及菊花清肝明目;荊芥、防風及白芷祛風散郁;佐以川芎、蔓荊子及香附活血止痛;甘草調和諸藥。本病雖不影響視力,但患者十分痛苦,有些患者多處求醫,久治無效,而采用清肝和解祛風止痛之法,每每取得較好療效。

2.3 肝腎不足型 證見眉棱骨綿綿作痛,眼珠痠痛,羞明緊澀,多有黏性分泌物,咽干口燥,久視疲勞,甚者視物不清,頭暈失眠,五心煩熱,腰膝痠軟,舌紅少津,脈數。治宜滋補肝腎。方用杞菊地黃丸加減。藥物組成:熟地黃、五味子、枸杞子、山藥、山茱萸、女貞子、車前子、澤瀉、牡丹皮。加減:若有心悸、失眠加酸棗仁、柏子仁、夜交藤、遠志;五心煩熱加知母、黃柏;血虛者加當歸、白芍藥、阿膠。

例3 張某,男,48歲。2010-09-20初診。眉棱骨痛,眼珠酸痛干澀1個月。伴有咽干口燥,久視疲勞,甚者視物不清,休息后減輕。舌紅少津,脈數。西醫診斷:眶上神經痛。中醫診斷:眉棱骨痛。證屬肝腎陰虛,目睛失養。治宜補益肝腎。方用杞菊地黃丸加減。藥物組成:熟地黃 15 g,當歸15 g,白芍20 g,枸杞子15 g,五味子9 g,菟絲子15 g,山茱萸15 g,女貞子12 g,制何首烏12 g,天門冬10 g,車前子10 g,澤瀉6 g,牡丹皮10 g。日1劑,水煎取汁300 mL,分早晚2次服。10 d后復診,諸癥減輕,服藥30劑,諸癥消除。又囑其服用六味地黃丸1個月鞏固療效。

按:此疼痛多為隱隱痠痛,視久痛劇,并伴有眼內干澀,視物昏花。此類型多為年老體弱或病后體虛,亦可因長期閱讀或近距離工作以致久視傷血,還可因經期產后陰血虧虛所致。腎精虧損,精不養髓,髓虛不能化生氣血;肝血虛,目眶失去濡養;故出現眉棱骨及眼珠酸痛,眼目干澀,久視疲勞,視物不清等虛損之癥。杞菊地黃丸化裁治愈本例藥癥相對,獲效必然。

3 體會

眉棱骨位處目眶之上緣,其上由三陽經循布,其內通于肺竅。肝開竅于目,腎精上注于目睛而能視。眉棱骨患病及其治療選方遣藥與上述諸經臟腑密切相關。眉棱骨痛屬于中醫學頭風、頭痛范疇,亦有人將其歸屬于眼耳鼻門,這與現代醫學的觀點相符。其病因病機有風痰、肝熱與肝腎陰虛等。綜觀其病因有內有外,其病機有虛有實,治法用藥應審因施治,辨證論治,因機制宜。作為頭痛中特殊的一類,歷代醫家都很重視,甚至獨立一門專論,如《丹溪心法》、《醫學入門》等。崔老師在治療眉棱骨疼痛的祛風藥中常用羌活、防風。羌活其性辛溫,發表力強,主散太陽經風邪及寒濕之邪,善治風寒濕邪襲表;防風辛溫發散,氣味俱升,以辛為用,功善療風。二藥相伍一是疏絡通陽,使伏邪外散;一是取氣味俱升可引藥達病所。即“高巔之上,唯風可到”,“凡頭痛皆以風藥治之者,總其大體而言之也”。清泄肝熱之邪常用柴胡、黃芩、龍膽草,使伏熱內消,疼痛可止。滋補陰血常用熟地黃、當歸、白芍藥、枸杞子之類,陰血充盛,眼眶清竅得養,疼痛得除。再因病制宜,加減變化,體用不失,每每使患者痛苦即失。

猜你喜歡
竇炎羌活白芷
上頜第一磨牙牛牙癥伴牙源性上頜竇炎一例
云南寬葉羌活揮發油成分的GC-MS分析及應用前景探討
不同等級白芷飲片HPLC指紋圖譜
羌活
缺血性腦卒中部位與慢性鼻竇炎的臨床研究
白芷美白活性部位初步研究
柱層析用硅膠對羌活中主要成分的影響
熏硫與未熏硫白芷抗炎鎮痛作用的對比研究
熏硫與未熏硫白芷的體內外HPLC圖譜對比分析
羌獨二活分治上下寒濕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