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寧德世界地質公園太姥山園區可持續發展初探

2011-04-19 12:37董婷婷張建平
地球學報 2011年2期
關鍵詞:太姥山福鼎市游客量

董婷婷, 張建平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地球科學與資源學院, 北京 100083

福建寧德世界地質公園太姥山園區可持續發展初探

董婷婷, 張建平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地球科學與資源學院, 北京 100083

地質公園的可持續發展和區域旅游的可持續發展之間相互影響, 相互促進。對于地方而言, 地質公園可持續發展應置于地區旅游可持續發展的宏觀規劃中, 從而可以發揮地質公園對區域旅游和其他相關行業的帶動作用; 同時區域旅游的發展也為地質公園建設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本文通過對寧德世界地質公園太姥山園區的旅游環境容量測算以及游客量預測的比較, 認為園區具有極為廣闊的旅游發展前景, 并從形成低碳旅游的理念、建立旅游產業體系、提高旅游業對社會發展的貢獻度三個方面對福鼎市實現寧德世界地質公園太姥山園區可持續發展提出建議。本文認為以太姥山地質公園的品牌作為游客吸引力, 充分發揮太姥山管理委員會的行政指導作用, 形成以寧德世界地質公園太姥山園區為主題、低碳旅游為理念的福鼎旅游產業體系, 是實現寧德世界地質公園太姥山園區可持續發展的可靠途徑。

世界地質公園; 可持續發展; 低碳旅游; 旅游產業體系; 太姥山園區; 寧德

1 研究背景

地質公園是以具有特殊科學意義、稀有性和美學觀賞價值的地質遺跡為主體, 并融合其他自然景觀、人文景觀組合而成的一個特殊地區; 是以保護地質遺跡、開展科學旅游、普及地球科學知識、促進地方經濟、文化和自然環境的可持續發展為宗旨而建立的一種自然公園(陳安澤, 2002)。1996年在第30屆國際地質大會設置的地質遺跡保護的分組討論會上, 法國的馬丁尼(Guy Martini)和希臘的佐羅斯(Nickolus Zoulos)提出“建立歐洲地質公園(Eurogeopark)”的倡議(趙汀等, 2002)。地質公園在世界發展的范圍逐漸擴大, 迄今為止, 我國有國家地質公園139處(含香港特別行政區1處)和國家地質公園資格44處, 其中包括世界地質公園22處, 我國地質公園的建設力度和水平處于世界領先水平(龔明權等, 2009; 方世明等, 2010)。在地質公園的發展建設中, 地質遺跡的保護、區域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等是地質公園重要的評估內容(趙遜等, 2009), 因此在地質公園建設、保護和發展的實踐過程中持續探索新的發展模式, 實現地質公園可持續發展及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尤顯重要。

陳文捷等(2010)提出旅游可持續發展的核心是建立在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生態效益平衡基礎之上, 既要使人們的旅游需求得到滿足, 個人得到充分發展, 又要對旅游資源和旅游環境進行保護,使后人具有同等的旅游發展機會和權力。結合地質公園建設特點, 我們認為地質公園的可持續發展是指在地質公園的建設中, 兼顧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 保護地質遺跡資源及其他生態和人文資源, 滿足當代旅游者和當地居民的需求, 同時保證后人享有同等旅游發展和需求的權利的一種發展模式。

目前, 我國地質公園的可持續發展的研究基本都針對地質公園現存問題, 大多從地方地質公園自身發展和地質公園體系總體發展角度提出對策。建立地質公園的宗旨之一是在保護地質遺跡和其它旅游資源的前提下, 運用普及科學知識的方式開展地學旅游, 從而促進地方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陳安澤, 2008)。王同文和田明中(2007)指出, 地質公園對其所在地區有著直接影響, 它可以改善當地人們的生活條件和農村環境, 加強當地居民對其居住區的認同感。在尊重環境的情況下, 地質公園可以刺激具有創新能力的地方企業、小型商業等發展, 提供新的就業機會, 為當地人們提供補充收入。文章提到地質公園的可持續發展為地方帶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但對二者之間的相互關系討論不夠。魏小安(2010)在博文中對福鼎市旅游業的發展進行了分析并提出建議, 認為發展旅游業強調景區模式已經過時, 應該建立旅游產業體系, 充分利用地區資源,全面發展地方旅游業。本文認為, 就地質公園而言,可持續發展的研究如果只局限于公園旅游產品的擴展、解說系統的完善、旅游者的地學素質教育等, 并不能充分發揮出地質公園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而應立足地質公園的可持續發展和區域旅游業可持續發展二者的聯系, 將地質公園發展置于地區旅游整體發展規劃之中, 通過地質公園的核心發展力來拉動地區旅游經濟的全面發展, 形成地質公園成熟的外圍旅游經濟環境, 反過來為地質公園的可持續發展打下良好基礎。

寧德世界地質公園于2010年10月加入世界地質公園網絡體系, 作為世界地質公園的新成員, 當地政府對作為寧德世界地質公園的重要組成部分――太姥山園區的建設非常重視, 在政策、經濟上給予極大支持, 園區發展前景十分看好。但是由于寧德地質公園剛剛起步, 面臨著如何把握機遇,如何發展的挑戰。同時, 關于地質公園建設、發展等方面的研究較少, 特別是缺乏地質公園可持續發展問題的專題研究, 本文以寧德世界地質公園太姥山園區為例, 以地質公園可持續發展為理念, 基于旅游環境容量科學測算和游客量預測的比較, 量化出太姥山園區旅游發展的空間, 平衡保護與發展、發展與就業的關系, 對福鼎市以寧德世界地質公園太姥山園區為核心的旅游資源可持續發展提供參考建議。

2 寧德世界地質公園太姥山園區的概況

寧德世界地質公園太姥山園區位于福建東北部的福鼎市, 地勢總體西北高, 東南低, 西北部為花崗巖與火山巖構成的低山、丘陵, 海拔高度一般在200~600 m, 東南部為港灣、海島。園區總面積210.9平方公里, 由太姥山、九鯉溪、崳山島、牛郎崗四個景區組成。是一處具有極高地學研究價值、美學欣賞價值及旅游價值的地質公園。公園內旅游資源豐富, 集地質遺跡、自然資源、人文景觀為一體, 有“海上仙都”之稱。

2.1 地質概況

太姥山園區位于華夏古陸次一級構造——浙閩沿?;鹕綌嘞輲? 與閩東南沿海斷隆帶的接觸部位。園區是燕山運動晚期(距今約一億年至七千萬年)由地下巖漿侵入, 冷凝而形成的。該巖體北自白象門港, 東達太姥洋, 西至白淋鎮、五峰橋, 南抵西頭山。巖體南寬北窄, 呈自西南—東北向的楔子狀插入白象門港。園區以火山巖地層為主, 太姥山景區內主要成景巖石為燕山晚期的晶洞鉀長花崗巖, 巖體見大量晶洞構造, 晶洞內生長或充填水晶、鉀長石、少量螢石, 部分巖體還可見白云母、石榴子石及稀有、稀上礦物晶體。

圖1 寧德世界地質公園太姥山園區研究區域的地理位置Fig.1 Location of t Mt.Taimushan Sub-park in the Ningde International Geopark

園區構造以斷裂構造為主, 主體為北北東向,其次有北東向、北西向、東西向、南北向斷裂發育。自第三紀以來, 園區地殼以上升為主, 受到北北東向斷裂構造線控制和間歇性抬升的影響, 山體斷塊發育, 其峰巒部分以抬升為主, 周圍受斷裂構造線的控制, 則相對下降, 形成九鯉溪谷和東部的海灣,構成山海川融為一體的自然勝景(姚頌恩, 1994)。

2.2 資源概況

太姥山景區是太姥山園區的主景區, 也是核心區, 景區內的花崗巖石蛋地貌是中國東南沿海丘陵地帶發育最為良好的花崗巖石蛋地貌, 是這一類型的典型代表。景區內主要的地質遺跡資源有花崗巖石蛋地貌景觀、花崗巖崩塌地貌景觀、流水作用形成的流水槽、面狀風化而成的“波浪石”、花崗巖體上發育的晶洞以及巖體上的節理。太姥山景區內不但有豐富的地質遺跡資源, 還有許多人文名勝古跡。據記載, 太姥山上下有寺廟道觀三十六座, 其中國興寺的遺址上尚存唐代大型石柱 360根。太姥山歷史悠久, 歷代文人名士留下墨寶, 有吟詠太姥山的大量詩篇, 遍布山中的摩崖石刻眾多。太姥山下有磻溪、硤門兩個畬族鄉, 雖已大部分漢化, 但仍保留有畬鄉民俗風情, 尤其是民族服飾、婚嫁習俗、山歌等。

九鯉溪景區位于太姥山景區西南側, 面積25平方公里, 由九鯉溪、溪口瀑布、龍亭瀑布組成。九鯉溪流長25.86 km, 匯集13條支流, 下游延伸至霞浦縣境內楊家溪, 注入東海。上游河床多急流跌水,下游河床比較和緩, 水流平穩, 水面寬達50~60 m。景區內邊灘以礫石為主, 約 150 m2, 磨圓性較好,粒度較大。景區內地質遺跡資源主要是心灘、邊灘以及河流階地等。

牛郎崗景區位于福鼎市秦嶼鎮東南方, 依山面海, 與崳山島隔海相望。景區內有大量海蝕地貌景觀, 主要地質遺跡資源有輝綠巖巖脈、捕虜體, 以及海灘、海蝕洞及其他海蝕地貌資源。

崳山島景區約25萬平方公里, 海水對海岸巖石長年累月不斷的侵蝕形成的海蝕陡崖、海灣、海蝕洞、海蝕凹地等海蝕景觀成為景區的主要地質景觀特色。此外, 景區內淡水資源充足, 在海拔400 m的島丘上, 有大小兩個天湖, 湖水終年不涸, 天湖四周的萬畝草場, 綠草如茵。

2.3 發展概況

寧德世界地質公園太姥山園區于 1988年被評為“國家風景名勝區”, 2004年被評為“國家地質公園”, 2008年成為“國家4A級景區”, 2010年10月“世界地質公園”又給太姥山園區增添新的名片。隨著太姥山知名度的不斷提高, 太姥山地質公園年游客量大幅增長、旅游收入不斷增加。據初步統計,在2004年到2009年6年時間里, 游客量增長了2.5倍(表1), 旅游收入增加了將近2.7倍(表2)。

表1 2004年至2009年太姥山園區游客量Table 1 The tourist number of Mt.Taimushan sub-park(2004—2009)

表2 2004年至2009年太姥山園區旅游收入Table 2 The tourism income of Mt.Taimushan sub-park(2004—2009)

游客量的增長和旅游收入的增加為太姥山園區的長遠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同時也為園區下一步發展帶來新的挑戰。福鼎市現在正積極投身到申請“國家5A級景區”的工作中, 隨著太姥山園區“身價”的不斷升高, 福鼎市面臨著如何正確處理日益增長的旅游者、當地居民的需求與旅游資源承載力的關系, 如何充分發揮太姥山園區的品牌效應, 真正實現太姥山園區乃至福鼎市旅游的可持續發展等問題。

3 旅游環境容量測算

旅游環境容量是評判地質公園承載力的基本參數, 是體現公園發展潛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的重要指標。通常是指在可接受的環境質量和游客體驗下降的情況下, 一個旅游地所能容納的最大的游客數(Mathieson et al., 1982)。它給地質公園提供一個合理利用資源的參考量, 便于規劃或管理時將游客量控制在參考量的范圍內, 避免出現旅游環境的超載,從而實現地質公園的可持續發展。旅游環境容量的測算通常有三種方法: 面積法、游線法和卡口法, 由于太姥山園區面積大、地勢起伏、景點分布不均, 本文采用游線法對太姥山園區的環境容量進行測算。

3.1 太姥山園區日旅游環境容量

游線法日容量計算公式: Ci=Mi/L·Pi

式中:

Ci—景區日容量(人); Mi—可游路線長度(km); Pi—日周轉次數;

L—人均指標, 即每位游客占合理旅游線路的長度(km/人)

根據游線法公式和太姥山園區各景區已有的數據, 得出表3:

3.2 太姥山園區年旅游環境容量

(1)年容量計算公式: C年=ΣCi·D

式中:

C年—年容量(人); D—可游覽的天數;

C1—太姥山景區日容量; C2—九鯉溪景區日容量;

C3—崳山島景區日容量; C4—牛郎崗景區日容量。

(2)據氣象資料統計, 全年雨日為 198天??紤]其中非全日雨和微雨等因素, 按 70%為適宜游覽天數, 則全年適宜(可游覽)天數為:

365天-198天×(100%-70%)=305.6天(取整數按300天計)

崳山島考慮臺風海潮的影響, 全年可游天數取250天??紤]潮水漲落、氣候、水溫變化等因素, 沙灘、游泳場全年可游天數按100天計。

即太姥山園區年旅游環境容量為 9755000人。為了保證太姥山園區的可持續發展, 在不考慮其他影響因素的情況下, 園區的年游客量都應低于 9755000人, 同時各景區的年游客量都應低于景區年旅游環境容量。

4 太姥山園區游客量預測分析

通過對研究區游客量的預測結果和旅游環境容量的測算結果進行比較, 可以反映地質公園發展的現狀和前景。由于旅游地游客量的預測容易受到各種不定因素(如: 經濟、氣候、交通等)的影響, 通常采用灰色系統理論建立模型進行預測(湯孟平等, 1997)。本文采用GM(1, 1)模型對太姥山園區未來5年的游客量進行預測。

4.1 福鼎市未來5年游客量預測

由表1可以看出, 2004年至2009年, 福鼎市的游客人數呈逐年增加的趨勢, 并且增長率也在不斷增加, 2008年由于經濟危機, 游客增長率有所降低,但2009年增長率又繼續上升。鑒于近年來旅客數量變化的特點, 取 2004年至 2009年旅客人數進行統計分析, 得到的預測模型為:

表3 太姥山園區日容量Table 3 Daily environmental accommodation capacity of Mt.Taimushan Sub-park

根據上述預測模型得到2010年至2014年的預測值(表4)。

根據表4及圖l、圖2可以看出, 預測值與真實值的相對誤差值非常小, 而且預測值和真實值都很接近, 由此可知, 根據灰色理論建立的 GM(1, 1)預測模型效果非常好。

4.2 旅游環境容量測算結果和游客量預測結果的分析

根據對太姥山園區旅游環境容量的測算和未來5年游客量的預測, 2010年預測游客量僅占旅游環境容量的20%左右, 2014年游客量將占旅游環境容量的 40%左右, 預示太姥山地質公園旅游具有極大的發展空間。近年來福鼎市提出“旅游興市”的戰略思想, 凸顯出旅游業在福鼎經濟的重要位置, 研究結果支持了政府的決策。但是, 如何科學地挖掘太姥山園區的資源潛力, 并真正轉化為拉動福鼎市旅游業的核心動力, 是實現福鼎市“旅游興市”戰略的關鍵。我們認為, 要實現這一目標, 完全取決于太姥山園區能否可持續發展。福鼎市必須把太姥山地質公園放在地區旅游發展的核心地位, 發揮地質公園發展的連動效應, 創造太姥山地質公園的品牌,形成以太姥山世界地質公園為主體、低碳旅游為理念的福鼎旅游產業體系, 實現太姥山地質公園可持續發展。

5 太姥山園區可持續發展的途徑

5.1 樹立低碳旅游新理念

5.1.1 低碳旅游

低碳旅游是低碳經濟在旅游業發展中的延伸理念, 是指在碳排放量最小的情況下, 實現旅游生產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具體而言是指在旅游生產過程中, 包括旅游基礎設施建設、旅游產品開發、旅游服務提供等以及在旅游消費過程中包括旅游者在目的地從事的食、住、行、游、購、娛的每一個環節都能夠降低碳排放量從而節約能源、降低污染(丁紅玲等, 2010)。旅游業雖然是碳消耗量較少的行業, 但根據 UNWTO(世界旅游組織)的報告, 在人類活動引起的氣候變化中, 全球旅游業的責任預計到2050年會達到7%, 其他旅游交通、住宿和相關活動造成的二氧化碳排放占總排放量的1%~3%(Echtner, 1999)。同時隨著旅游產業的形成,越來越多的行業, 如交通業、娛樂業、農業、輕工業、文物、通訊、零售業等融入到旅游業中, 但由于一些行業的粗放式生產經營, 能源消耗嚴重, 為旅游業帶來負面影響, 因此旅游業及旅游相關行業應將低碳旅游的理念滲透到生產和經營中。

表4 2004年至2014年福鼎市游客量實際值與灰色預測對比(萬人)Table 4 A comparison of actual value and gray prediction of Fuding tourist number

圖2 預測效果圖Fig.2 Predictive validity

5.1.2 低碳旅游在太姥山地質公園中的實施

我國一些發展成熟的世界地質公園已經認識到低碳旅游的重要性, 比如: 黃山世界地質公園積極創建和申報綠色飯店等級、保持和提升綠色飯店水平、狠抓 A級旅游景區景點環保(陶秋月等, 2010);云臺山世界地質公園購置150輛尾氣排放達到歐Ш標準的綠色觀光巴士, 減少巴士的碳排放量。福鼎市的旅游經濟現在處于上升期, 旅游產業處于初期建設狀態, 城市的環境、太姥山地質公園的生態建設都保護得很好, 此時將低碳旅游作為福鼎旅游發展的理念, 同時與地質公園建設相結合, 可以打造出具有特色地質遺跡保護和新型旅游方式融合的旅游品牌。

低碳旅游在太姥山地質公園的實現可從旅游生產、旅游消費、當地居民消費三個角度考慮。旅游生產方面, 鼓勵旅游業及其他旅游相關行業進行低碳生產和管理; 在地質公園的基礎設施建設、旅游產品開發中引進智能化技術, 提高運行效率, 使用節能減排技術, 購置環保材料, 降低能源消耗; 充分利用自然資源, 減少人工造景; 完善交通系統,在四個景區和市、縣之間有地質公園綠色巴士線路,減少私家車的碳排放量; 創建綠色酒店, 減少現有餐飲住宿業的能源浪費現象。在旅游消費方面, 應積極引導旅游者的低碳旅游意識, 在旅游集散地、酒店及其他公共場所設立有關節能環保提示和倡議,倡導綠色消費、適度消費理念。在當地居民消費方面, 可以通過政府低碳補償的方式, 將低碳技術應用于居民的日常生活; 重視城市、鄉鎮的環境建設,努力打造低碳城市環境。

目前低碳旅游理念在我國旅游地甚至地質公園的建設中還屬于摸索階段, 國內尚無典型的低碳旅游景區, 太姥山地質公園如在發展初期就能樹立起低碳理念, 并融入到低碳旅游的行業中, 積極探索,努力用這種新型時尚的旅游理念打造低碳地質公園,創造旅游品牌, 在發展概念、發展模式、發展方式和發展效益上為其他地質公園摸索出成功的經驗,成為引領我國低碳旅游走向的探路者。

5.2 建立以地質公園為主題的旅游產業體系

5.2.1 旅游產業體系

傳統的旅游業發展是重視景區景點資源開發建設, 建立旅游配套服務設施, 旅游業獨立于區域的其他行業生存發展。但隨著國民消費結構的調整、經濟結構的變化, 旅游業不但發展迅速, 并逐漸滲透到其他行業, 帶動相關行業的發展; 同時相關行業的發展也對旅游業帶來影響。因此福鼎太姥山地質公園的發展不能只局限于地質公園的建設, 應開拓思路, 將視野放在建立福鼎旅游產業體系的框架內, 為地質公園的可持續發展營造良好的外圍發展環境。旅游業涉及到吃、住、行、游、娛、購、學七個方面, 每個方面的擴展都會涉及到其他行業的內容。

根據董鎖成等(2009)對旅游體系結構的描述,本文按照福鼎市實際情況做出福鼎市旅游產業體系結構圖(如圖4)。

如圖 4所示, 在這個體系中, 通過以地質公園為主題的旅游主導產業、旅游核心產業、旅游輔助產業之間互相促進發展, 形成國民經濟增長、就業增加、城市化進程加快等效益鏈, 從而推動旅游產業體系的循環發展。

5.2.2 福鼎旅游產業體系的建立

突出政府管理的主導性, 發揮太姥山管理委員會和地質公園管理局的行政職能作用。在旅游產業體系的發展前期, 地質公園管理者應首先做好兩件事, 一是開展地質公園中地質遺跡和其他旅游資源的詳細調查, 摸清家底; 二是要做好地質公園規劃,謀劃好今后發展的目標和任務。之后, 管理者應發揮自身在資源、資金整合等方面的優勢, 提高地質公園旅游產品的質量和信譽、高效地開拓旅游市場、對旅游行業進行規劃和管理。充分協調旅游產業體系中各行業的關系, 企業、政府和當地居民的關系,同時對其他旅游參與行業的指導、監督和控制, 引導旅游產業向規范、科學的方向發展。旅游產業體系建設成熟時, 地質公園管理者應適當采取政企分開的制度, 鼓勵旅游企業自主管理。

重點建設旅游核心產業部分。將福鼎市所有旅游資源整合起來, 充分發揮資源優勢, 建立多元化投融資機制, 發動民間力量, 鼓勵私營企業和個體經營者積極參與旅游項目的開發建設, 建設品味高、質量好、效益高的高端項目。根據各旅游行業的發展情況, 建立行業體系鏈, 逐步形成旅游產業圈。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的作用, 通過行業協會之間的交流合作, 使“食、住、行、游、購、娛、學”各環節之間聯系更緊密而順暢, 通過行業內部的對話協商和監管協作, 整合優勢資源、共同開拓市場(周義龍, 2010)。

圖3 殘差、相對誤差圖Fig.3 Residual error and relative error

促進旅游輔助產業聯動效應。福鼎市旅游業對旅游相關行業產生影響在逐漸擴大, 通過加快旅游業的發展, 帶動金融、信息、商貿、房地產等旅游輔助行業的發展, 提高第三產業在經濟中的比重,促進旅游城鎮建設, 積極響應福鼎市的“工業立市,旅游興市、海洋強市”的戰略思想。

5.3 提高旅游業對社會發展的貢獻度

5.3.1 提高旅游業在GDP的比重

福鼎市 2004年到 2009年的旅游收入和全市GDP見圖5:

如圖 5所示: 福鼎市旅游業在 2004年到 2009年期間, 旅游收入占GDP的比重穩步增長; 旅游業對全市GDP增長的貢獻率, 總體增長。2005年福鼎市第二產業快速發展導致GDP總量增加, 旅游業的增長貢獻率相對較弱, 而2006年第一產業GDP下降, 導致總值降低, 旅游業對全市GDP增長的貢獻率相對較高; 旅游業拉動全市GDP增長率呈不斷上升狀態。

根據 2009年福鼎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中的數據, 福鼎市第一產業占 25.6%, 第二產業占41.9%, 第三產業占32.5%, 旅游收入占了GDP總量的 7.05%, 拉動經濟增長 1.541%, 反映福鼎市產業結構不合理, 第一產業比重偏大, 第三產業比重明顯偏小。目前福鼎市旅游業并不是福鼎市經濟增長主要動力, 旅游業產生的經濟效益還沒有完全體現, 這與“旅游興市”的目標還有很大距離, 主要原因是旅游品牌尚未形成、旅游產業體系并不完善,旅游業還沒有成為制造經濟增長點的綜合行業。因此福鼎市應抓住成功申報世界地質公園的機遇, 統籌利用自然旅游資源, 建立以地質公園為主題的旅游產業體系, 促進旅游業全面發展, 調整福鼎的產業結構, 快速提升第三產業比重, 使旅游業成為拉動全市GDP增長極。

圖4 福鼎市旅游產業體系結構圖Fig.4 Structure of the Fuding tourism industry system

圖5 福鼎市旅游業對全市GDP的影響Fig.5 Fuding tourism impact on Fuding's GDP

5.3.2 增加就業

旅游業是一個有綜合效益的產業, 它不僅帶來經濟效益, 同時能帶來大量就業機會, 極大地緩解就業壓力。有關研究表明, 旅游部門每增加 1個就業人員,社會就能增加5個就業機會(張圣玲, 2006)。按照旅游產業體系的構成, 旅游業的發展創造的就業崗位應分布在景區、賓館、旅行社、科研機構、餐飲業、娛樂業、交通業、商貿業等各個部門。就業崗位增長點一般考慮在勞動資源集中的行業, 比如餐飲業、住宿業、娛樂業, 同時素質較高的就業崗位一般較多分布在科研機構、商貿業、旅行社等。

福鼎市2009年旅行社、賓館、景區從業人員數為3000人, 而根據焦作修武縣的統計, 2006年云臺山世界地質公園旅游從業人員達到 25300人, 旅游業已經成為云臺山世界地公園乃至焦作市增加就業的重要渠道。兩個地質公園的發展在帶動就業程度上懸殊較大, 福鼎市旅游業應拓寬思路, 推動產業體系的形成, 增加就業崗位。目前福鼎市有20多家旅行社, 10家星級賓館, 其中五星級賓館1家、四星級賓館 1家。福鼎住宿業還沒有形成品牌體系, 數量少, 質量良莠不齊; 各個行業還處于“各自為政”的狀態, 旅游業對其他行業的滲透還不夠, 創造的就業崗位不多。按照預測客流量增長趨勢, 2015年游客達424萬人次, 相當于2009年的2.5倍, 最低增加 10000人就業機會。福鼎市若能像焦作市全面發展旅游業的話, 增加更多的就業機會完全可能。福鼎市在建立旅游產業體系的同時逐步建立就業體系, 完善就業結構, 創造就業機會, 緩解福鼎市就業壓力, 同時注重就業人員的素質培訓, 引導下崗人員、失業人員的再就業, 使旅游業成為增加就業的主渠道。

5.3.3 地質公園的可持續發展

建立以寧德世界地質公園太姥山園區為主題、低碳旅游為理念的福鼎旅游產業體系, 根本目的在于實現福鼎旅游業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平衡發展, 保障太姥山園區的可持續發展。低碳旅游是地質公園實現可持續發展的一種理念和方式,通過增強和規范地質公園管理者、規劃者、旅游者及當地居民的環保意識和旅游行為, 對地質公園內的地質遺跡資源及其他生態資源進行合理開發和科學保護。高效、科學、完善的旅游產業體系有利于太姥山地質公園外圍經濟、社會環境的形成, 增加旅游業在GDP總值的比重, 旅游收入的再分配利于政府及科研機構加強對地質遺跡保護、科普教育和研究。同時可以提高旅游者和當地居民的素質, 增加旅游者的科學文化知識, 自覺維護生態環境, 增強當地居民對地質公園的自豪感, 增加他們對地學知識普及和旅游民間咨詢的參與度, 形成良好的旅游文化氛圍, 實現地質公園可持續發展的良性循環。

6 結語

本文根據寧德世界地質公園太姥山園區現有的數據, 計算出旅游環境容量 9755000人, 并利用2004—2009年園區游客量的數據預測出未來5年的游客量, 得出預測的2010年游客量占旅游環境容量的 20%左右, 而按照這樣的趨勢, 2014年游客量將占旅游環境容量的 40%左右, 太姥山園區的發展前景非常廣闊。根據未來的發展前景, 本文提出將寧德世界地質公園太姥山園區的可持續發展推廣到地區旅游可持續發展中的建議, 并針對寧德世界地質公園太姥山園區和福鼎旅游發展現狀, 從以低碳旅游為理念、建立旅游產業體系、提高旅游對社會發展貢獻度三個層面提出建議, 為福鼎市實現寧德世界地質公園太姥山園區可持續發展提供新思路。

致謝: 本文部分數據由福鼎市太姥山管理委員會提供,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地球科學與資源學院的司仁義同學在數據處理上給予本文很大幫助, 席黨鵬博士對文章的內容和結構提供了寶貴意見。對他們對本文提供的幫助表示感謝。

陳安澤.2002.國家地質公園概論[C]//羅貞禮.飛天山丹霞地貌與生態旅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湖南地質: 15-26.

陳安澤.2008.中國地質公園發展現狀、問題與對策[R].北京:中國地質科學院.

陳文捷, 陽國亮, 凌連新.2010.區域旅游可持續發展的內涵與指標體系: 北部灣個案[J].重慶社會科學, (6): 30-34.

丁紅玲, 武媚.2010.基于低碳理念的桂林旅游發展初探[J].市場論壇, (9): 80-82.

董鎖成, 李斌, 金賢鋒.2009.大旅游戰略下川西民族地區生態旅游模式研究——以若爾蓋縣為例[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 19(5): 117-122.

方世明, 郭旭, 鄭斌, 閻世龍, 孫占亮.2010.山西寧武冰洞國家地質公園典型地質遺跡資源及科學意義[J].地球學報, 31(4): 605-610.

龔明權, 馬寅生, 田明中, 陳英玉.2009.黃河壺口瀑布國家地質公園旅游資源評價[J].地球學報, 30(3): 325-338.

湯孟平, 馮大千.1997.哈納斯自然保護區環境容量測算與游客量預測[J].遼寧林業科技, (4): 57-59.

陶秋月, 汪方俊.2010.黃山區倡導低碳旅游[N].黃山日報, 2010-08-17.

王同文, 田明中.2007.地質公園可持續發展模式創新研究[J].資源開發與市場, 23(1): 62-64.

魏 小 安 .2010.福 鼎 太 姥 山 [EB/OL].[2010-09-14].http://weixiaoan.blog.sohu.com/163002941.html.

姚頌恩.1994.太姥山風景名勝區旅游資源及其開發利用[J].福建地理, 9(2): 64-69.

張圣玲.2006.構筑旅游大產業促進區域經濟發展[J].理論學刊, (9): 49-50.

趙汀, 趙遜.2002.歐洲地質公園建設和意義[J].地球學報, 23(5): 463-470.

趙遜, 趙汀.2009.地質公園發展與管理[J].地球學報, 30(3): 301-308.

周義龍.2010.中國環北部灣地區旅游產業發展區域整合研究[J].國土與自然資源研究, (2): 71-72.

References:

CHEN An-ze.2002.Introduction to National Geopark[C]//ZHENG Zhen-li.Feitianshan Danxia Landform and Eco-tourism Conference Proceedings, Hunan Geology, 15-26(in Chinese).

CHEN An-ze.2008.Geopark of China Situation, Problems and Solutions[R].Beijing: Chinese Academy of Geological Sciences(in Chinese).

CHEN Wen-jie, YANG Guo-liang, LING Lian-xin.2010.The Connotation and Index System of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Travel: Example of Beibu Gulf[J].Chongqing Social Science, (6): 30-34(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DING Hong-ling, WU Mei.2010.Carbon-based Concept of Guilin Tourism[J].Market Forum, (9): 80-82(in Chinese).

DONG Suo-cheng, LI Bin, JIN Xian-feng.2009.Research on Eco-tourism Development Patterns in the Ethnic Regions of Western Sichuan Province under the Comprehensive Tourism Strategy[J].China Population Resource and Enviroment, 19(5): 117-122(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ECHTNER C M.1999.The semiotic paradigm: implications for tourism research[J].Tourism Management, 20(1): 47-57.

FANG Shi-ming, GUO Xu, ZHENG Bin, YAN Shi-long, SUN Zhan-liang.2010.The Typical Geological Heritage of the Ningwu Ice Cave National Geopark in Shanxi Province and Its Scientific Significance[J].Acta Geoscientica Sinica, 31(4): 605-610(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GONG Ming-quan, MA Yin-sheng, TIAN Ming-zhong, CHENG Ying-yu.2009.Tourism Resource Evaluation of the Hukou Waterfall National Geopark at the Yellow River[J].Acta Geoscientica Sinica, 30(3): 325-338(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Mathieson Alister, Geoffrey Wall.1982.Tourism: Economic, Physicaland social Impacts[M].London: Longman: 21-22.

TANG Meng-ping, FENG Da-qian.1997, The Tourism Environmental Carrying Capacity and the Prediction of Tourists in Kanas[J].Journal of Liaoning Forestry Science & Technology, (4): 57-59(in Chinese).

TAO Qiu-yue, WANG Fang-jun.2010.Promoting Low-carbon Tourism of Huangshan District[N].Huangshan Daily, 2010-08-17(in Chinese).

WANG Tong-wen, TIAN Ming-zhong.2007.Research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Mode Innovation of Geopark[J].Resource Development & Market, 23(1): 62-64(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WEI Xiao-an.2010.Mt.taimushan in Fuding[EB/OL].[2010-09-14].http://weixiaoan.blog.sohu.com/163002941.html(in chinese).

YAO Song-en, 1994.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Tourism Resources in Mt.taimushan Scenic Spot[J].Fujian Geography, 9(2): 64-69(in Chinese).

ZHANG Sheng-ling, 2006.Buliding the tourism industry, promoting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J].Theory Journal, (9): 49-50(in Chinese).

ZHAO Ting, ZHAO Xun.2002.The Construction and Significance of European Geoparks[J].Acta Geoscientica Sinica, 23(5): 463-470(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ZHAO Xun, ZHAO Ting.2009.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 of Geopark[J].Acta Geoscientica Sinica, 30(3): 301-308(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ZHOU Yi-long.2010.A study on regional cooperation tourism development in the Circulating Beibu Gulf of China[J].Territory & Natural Resources Study, (2): 71-72(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圖版說明

圖版 Plate Ⅰ

1.花崗巖象形地貌(夫妻峰); 2.花崗巖崩塌地貌(將軍洞); 3.海蝕洞; 4.捕虜體; 5.晶洞; 6.竹筏漂流; 7.小天湖

1.Granite Pictographic Stone (Couple-like Peak); 2.Granite Collapsed Landform (Jiangjun Cave); 3.Sea Cave; 4.Xenolith;

5.Miarolitic Cavity; 6.Drifting on the Jiulixi River; 7.Lake (Xiaotian Lak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Mt.Taimushan Sub-park in the Ningde Word Geopark of Fujian Province

DONG Ting-ting, ZHANG Jian-ping
School of Earth Sciences and Resources,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Beijing 100083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geopark and region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ffect and promote each other.Locally, the regional tourism macroscopic programming includ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lan of the geopark could stimulate the development of local tourism and relevant trades.The regional tourism, in turn, could establish the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for the geopark.Based on a comparison between the tourism environmental accommodation capacity and the prediction of tourists of Mt.Taimushan Sub-park in Ningde International Geopark, the authors hold that the development prospects of the sub-park tourism are extremely broad, and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Mt.Taimushan Sub-park is supposed to form the low-carbon tourism concept, build the structure of tourism industry system and focus on the tourism contribution to society.In conclusion, the building of the Fuding tourism industry system is a reliable pathway to fulfill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Mt.Taimushan Sub-park in Ningde International Geopark, and this system should include such aspects as taking the brand of the geopark as tourism attraction, bringing the management and supervision role of Mt.Taimushan Administrative Commission into full play, and forming the theme of Mt.Taimushan Sub-park in Ningde International Geopark and the concept of low-carbon tourism.

international geopark;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low-carbon tourism; tourism industry system;Mt.Taimushan sub-park; Ningde

圖版Ⅰ PlateⅠ

K878.3; X37

A

10.3975/cagsb.2011.02.14

本文由“福建太姥山國家地質公園規劃修編研究”項目資助。

2011-01-31; 改回日期: 2011-02-10。責任編輯: 閆立娟。

董婷婷, 女, 1985年生。碩士研究生。從事地質遺跡保護與景觀地質學研究。通訊地址: 100083, 北京市海淀區學院路29號。E-mail: tt_dong@yeah.net。

猜你喜歡
太姥山福鼎市游客量
白蝶
太姥山地質遺跡資源以及人文歷史
福鼎市社保中心開展“團結互助、共度佳節”中秋節慰問活動
太姥山之夫妻峰
福鼎市社保中心積極參加福鼎市“敬老月”萬人健步行活動
如何正確理解與認識風景名勝區規劃
凝策破困創新 聚略做大村財——福鼎市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效果之析
基于百度指數的旅游景區游客量預測研究
——對黃先開模型的改進
節事旅游活動對旅游目的地的影響
陳興華書法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