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子監的“復蘇槐”

2011-05-14 13:37
雜文選刊 2011年11期
關鍵詞:國子監宋真宗井岡山

游覽北京文廟即國子監,偶見“復蘇槐”及其文字說明,烙印于心,揮之不去。

那是一棵V字形的老樹,枝葉蒼翠,郁郁蔥蔥地富有生機,兩條朝天敞開的樹干卻甚是古樸,一看便知已經有些年頭。邊上那塊相當考究的牌子記載著“復蘇槐”的來歷:

復蘇槐,傳說為元代國子監祭酒(校長)許衡手植。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時逢乾隆母親六十壽誕,本已枯死的古槐突發新綠,乾隆題詩贊其瑞,后稱其為“復蘇槐”。

許衡世稱“魯齋先生”,曾和郭守敬一起修訂完成《授時歷》,是宋元之際著名的理學家、政治家和杰出的教育家。由他手植的“復蘇槐”,至今該有七八百年了,到乾隆時,大約也有五百年?!皬吞K槐”之為“復蘇槐”,其功德卻是乾隆母親的,與許衡無關。要不是那位皇太后的六十壽誕,哪來“復蘇槐”的“復蘇”?

當然,古槐是沒有知覺的,何況是“本已枯死的古槐”。就算“本已枯死的古槐”也有知覺,乾隆母親的“六十大壽”也與它毫不相干,它沒有理由要為這個老太太“突發新綠”。一個皇太后的六十壽誕,可有數年籌劃,完全可以移花接木,從別處搬來“本已枯死的古槐”之替代品,還能像劉謙玩魔術那樣,將一切都弄得天衣無縫。

使我感到疑惑的倒是“乾隆題詩贊其瑞”,這位“太平盛世”的天子是否真的相信這樣的神話?

乾隆可能相信,他被他身邊的人或想討好他的人騙了;乾隆可能不信,他一看便知其中有詐,這兩種“可能”都不能排除。但在此二者之中,我更傾向于后者:他身邊的人或想討好他的人估摸他的心思,認定他要喜慶、要吉祥、要氣派、要排場,于是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以投其所好。二十四歲就當上皇帝的他,確乎也想借著給孝圣皇太后祝壽,一展太平盛世之景象,明知其中有詐,卻又樂觀其詐,說不準還與那些人一起玉成其詐。這便不是他被別人騙了,而是他與別人一起騙了整個天下。

看到“復蘇槐”,我下意識地想到宋真宗的“天書”:宋真宗想改元、封禪、大赦,以示“太平盛世”之景象,卻苦于師出無門。此時就有佞臣王欽若以“河圖”、“洛書”的故事開啟他的心智,使他心領神會。不久之后,在當時京城(汴京)的承天門,出現了一幅二丈有余的黃帛,即所謂的“天書”,還由宋真宗在一拜再拜之后,親手搬到車輦之中,親自命人當眾啟封宣讀,弄得像真的一樣。這樣的事,出現在中國封建社會,倒也不足為奇。

看到“復蘇槐”,我不禁想到井岡山上那棵樹?!皬吞K槐”只“復蘇”了一次,井岡山上那棵樹,竟然“復蘇”了兩次。第一次在當年白匪軍占領井岡山后死去,一直到1949年全國解放,它才枯木逢春;第二次在1976年毛澤東逝世之時死去,“三中全會”之后它又重新茂盛起來。兩棵古樹,一個模式,使我時空錯位,思緒萬千,不知今夕是何年。

本已枯死的古樹也許會因偉人而“突發新綠”,那是人們對領袖的一種崇拜和美好心愿。而尚未絕跡的封建意識卻很容易死灰復燃,或者叫做“復蘇”也行。

活在“太平盛世”,更得提防這樣的“復蘇”。

【原載2011年9月29日《北京日報·文化周刊·雜文》】

猜你喜歡
國子監宋真宗井岡山
參觀國子監
走進革命圣地:井岡山
王旦的氣量
唐代國子監辦學盛況實錄
王冠 國子監里拍片
毛澤東首用“井岡山”之名
井岡山十里杜鵑
宋真宗為什么被皇后關禁閉
宋真宗遭遇“大忽悠”
宋真宗遭遇“大忽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