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援疆青年墾荒隊之歌

2011-06-25 00:51張紅彥
黨史博覽 2011年9期
關鍵詞:支邊軍墾青壯年

張紅彥

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軍墾博物館的展柜中,有一份河南省內鄉縣移民委員會發出的青壯年參加新疆軍墾通知書。另外,還有河南省平輿縣移民委員會發出的申請要求參加祖國邊疆建設通知書和河南省信陽專區、鞏縣(今鞏義市)青年志愿隊布牌及移民墾荒建設祖國紀念章等。豐富的展品再現了一段河南青壯年勞力積極響應祖國號召,告別家鄉父老,跨過萬水千山,來到偏遠的大西北,為剛起步的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發展建設貢獻青春的歷史。

這場自1955年興起的青年墾荒運動,是由青年團中央發起的。整個模式包括組織形式、過程和宣傳口號等,受到了蘇聯青年墾荒運動的影響。

1955年4月,青年團中央組織中國青年代表團赴蘇聯學習共青團的工作經驗時,詳細了解了蘇聯當時正在進行的開墾荒地的工作情況?;貒?,他們向中共中央遞交了《關于蘇聯開墾荒地的一些情況的報告》。中央認為這個報告很有價值,于6月27日轉發,表示了對這一行動的認可。這成為中國青年開展大規模墾荒運動的前奏。

中國的青年墾荒運動,就這樣由青年團中央發起了。團中央認為,效法蘇聯組織青年進行墾荒,在我國也是可行的。我們的國家不但有大片荒地在邊疆地區等待去開墾,就是在人口稠密的內地也有不少荒地。對邊疆地區,用開荒隊的形式去開荒,既可以比成家地移民大大節省國家投資,又可以一下子就組成堅強的高級形式的農業生產合作社。

《中國青年報》在1956年1月24日的頭版以《青年們,開墾荒地去,在那里成家立業吧!》為通欄標題,整版報道了各地青年墾荒隊的活動。胡耀邦號召青年墾荒的講話被譜成《青年們,向荒地進軍》的歌曲,到處傳唱。據有關部門統計,共有21萬人參加了這場全國性的墾荒運動。

20世紀50年代初,針對農業發展嚴重滯后、糧食短缺已牽掣到經濟發展全局的情況,國家就曾把有計劃地墾荒、擴大耕地面積作為實現農業生產計劃的一項重要措施,規定五年之內要擴大耕地面積3800余萬畝。同時,把墾荒作為一項長遠規劃進行部署,要求在第一個五年計劃內積極進行荒地的調查和勘察,為第二個五年計劃進行大規模的墾荒做準備。

資料顯示,從1950年到1955年,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耕地面積擴大了562萬畝。但地多人少,勞動力短缺成了制約兵團發展的瓶頸。河南、山東等省份地少人多的矛盾,在歷史上一直十分突出。為保證兵團擴大生產建設,經過農墾部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研究,決定在全國幾個主要人口大省——河南、四川、江蘇、山東調集青壯年勞動力來支援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建設。在內務部《關于鞏固1956年移民工作的指示》中可以看到,從1955年下半年開始,為了支援新成立的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解決兵團農場規模擴大后農田缺人耕種的狀況,經內務部批準,河南省政府成立了移民委員會,從全省各地抽調了大量青壯年勞動力,充實到兵團在南北疆的農場。

1956年5月2日至7日,河南省召開第二次移民工作會議,決定在夏季從信陽、許昌、開封、南陽、商丘5個專區28個縣組織青壯年參加墾荒隊,參加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國營軍墾農場的生產。消息傳出,各地報名踴躍。在鞏縣,各村各隊男女青年社員到處議論、報名,90%的青年提出了申請,表示了決心;在密縣(今新密市),有53戶農民為自己的兒女報名,要求批準孩子去開發邊疆。這支隊伍的主體是青年農民,也有不少復員軍人和離校不久的學生,黨團員占總人數的32%。

張長治,退休前曾擔任石河子市交通局黨委書記。50多年前,19歲的他是鞏縣縣委組織部的一名干事。他和時任回郭鎮團委書記的崔廣文是鞏縣973名進疆支邊青年的領隊。他保存了一份1956年的文件,內容是時任青年團河南省委青農部部長的睢仁壽在5月4日召開的組織青年墾荒隊進疆參加軍墾建設動員會上的講話:“我省農村已實現了初級形式的農業合作化,并正向高級形式的農業合作化迅速發展。隨著生產關系的改變,廣大群眾的生產積極性和建設祖國的熱情空前高漲,我省人多地少,勞動力剩余。新疆兵團農場卻缺少勞動力量……”

1956年,鄭州火車站共發出46列輸送支援邊疆建設者的專列。他們從6月到9月陸續到達新疆,有的分配到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各墾區的農場,有的分配到水利建設工地。

據1956年9月11日的《新疆日報》報道,當時有5.5萬名河南支邊青壯年來到新疆。這批河南支邊青壯年占當年全國援疆支邊青壯年總數的1/4以上。

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一師史志中記錄著1956年7月5日至8月初,河南南陽地區七個縣的支邊青壯年4950名(其中女性1004名)分批到達農一師,其中283名分配到農一師在喀什地區的前進農場。

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二師史志中記錄著1956年7月15日,河南支邊農民9400名到達農二師。師相繼籌建博古西湖農場、國營尉犁第一農場、烏什塔拉農場予以安置。

博古西湖農場,在庫爾勒市以西14公里,是農二師二十八團的前身。1956年5月開始籌建。在河南支邊墾荒隊員到達的第二天,蘇聯土地規劃專家馬斯洛夫、水利專家日列佐夫與中國技術專家80余人到達,規劃設計博古西湖農場,計劃把該場建成供給庫爾勒的蔬菜、瓜果、牛奶基地。河南的2573名青年墾荒隊員,在博古西湖荒原興建起第一園藝蔬菜農場。如今,庫爾勒墾區是水稻、長絨棉的主要產區,庫爾勒香梨、西紅柿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是享譽中外的特產。

蘇興灘,位于天山和阿爾泰山之間、古爾班通古特大沙漠邊緣,現在是農七師一二三團所在地。在農七師史志中記錄著:1956年,為擴大墾區生產建立新農場,以二十團農場設在蘇興灘的三個生產隊為基礎,從二十團抽調干部和生產物資,從二十團和工程二大隊調來1365名勞改人員及3015名河南支邊青壯年為拓荒主力,著手建設新農場,開始大規模地開荒造田,興修水利。

按照規劃,這個農場的12萬畝耕地將全部用機器耕種。青年們一到,就有67個人被選派到拖拉機訓練班學習。很多人說,在學校讀書時就想學開拖拉機,能夠如愿以償,自然高興。問到他們未來的理想是什么,幾乎所有人都回答:“建設好國營農場,將來把俺爹娘接來,在這里永遠住下去?!?/p>

四個月后,時任河南省副省長的賈心齋率領河南省政府慰問團專程來到新疆慰問這些支邊青壯年,并向他們頒發了紀念章。為了讓這些支邊青壯年長期在邊疆安家生產,1958年7月29日,河南省民政廳向信陽、許昌、開封、南陽和商丘五個專區下發通知:“經過與兵團協商,中央批準,根據新疆兵團現有的物資準備條件和農工本人當前經濟生活情況,確定于1958年遷移家屬15000人,其余部分待兵團和農工本人條件具備后相繼進疆?!?/p>

河南省自1956年青年墾荒運動的高潮時期組織第一批青年墾荒隊至1958年,兩年間,以青年志愿墾荒隊的名義,組織了近10萬人進行跨省的遠距離墾荒。河南青年墾荒隊的去向,主要有青海、甘肅、新疆和黑龍江等處。

近60年過去了,荒漠變成了綠洲,戈壁變成了城鎮,青絲變成了白發。如今,在烏魯木齊向西150公里,越過橫臥于天山北坡和古爾班通古特大沙漠間的瑪納斯河,共和國軍墾第一城——石河子展現在人們眼前,簇擁著它的是萬頃良田、千頃林帶、座座水庫和條條灌渠,這是國內典型的移民城之一。

河南話是當地通用話,街頭、廣場、飯店、農場,到處都可以聽到純正的河南話。許多土生土長的當地人,也說河南話。河南人占石河子市目前總人口的1/3,大部分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河南支邊青壯年的第二代與第三代。

燦爛的中原文化已經被鐫刻在新疆這片神奇的土地上。他們在新疆、河南之間傳遞著骨肉深情,他們譜寫了一部屯墾戍邊的偉大史詩。如今,滿頭華發的河南墾荒隊員依然會唱 《河南青年墾荒隊之歌》:“我們是志愿的墾荒隊員,我們是毛澤東時代的青年;要用我們自己的雙手,來把荒野變成良田。寬廣的大地,向我們呼喚,用我們熱情的勞動,創造社會主義的明天……”

猜你喜歡
支邊軍墾青壯年
The Interaction of Everyday Discourse and Professional Discourse—A Study of Generalized Argumentation in the Medicalization of Sleep*
兵團記憶
臨江仙·獻給上海十萬支邊青年
青壯年患者肱骨近端嚴重骨折脫位的內固定治療
20世紀五六十年代江蘇支邊青壯年在疆生活實態考論
北大荒的脊梁——《老軍墾》獲獎感言
援疆青年往事
太空探索(2016年3期)2016-07-12
青壯年腦卒中的危險因素及干預
呂永海:用執著傳承兵團精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