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寶寶為什么特別黏父母?

2011-07-22 05:49子非魚
母嬰世界 2011年7期
關鍵詞:淡漠晶晶氣質

子非魚

晶晶兩歲多了,被大人們戲稱為“媽媽的膏藥”。媽媽對此非常擔憂,她并不是厭煩孩子總是纏著自己,而是擔心將來孩子要上幼兒園了怎么辦,她能夠適應嗎?剛過去的那個星期六,媽媽帶晶晶去早教中心的兒童樂園玩,她們已經是第三次來這里了,晶晶也認識了這里的一個親子老師,還有一些小朋友,可是晶晶到了兒童樂園卻總是只和媽媽玩,別的小朋友要跟她玩,她總是怯怯地躲向媽媽,而且無論媽媽怎樣鼓勵,晶晶就是不愿意跟小朋友玩。那天她們去得比較早,兒童樂園里人并不多,玩著玩著,媽媽要上洗手間,讓晶晶自己玩一會兒。晶晶卻一把扔下手中的沙鏟,非要跟媽媽一起去。不管媽媽怎樣解釋,晶晶都堅持要跟媽媽在一起,看著孩子快要哭的樣子,媽媽只好把晶晶帶著去上洗手間。

你說,這孩子怎么了,怎么這么黏媽媽呢?

名詞解釋:什么是依戀

心理學研究發現,孩子和他人建立關系的能力與孩子的早期依戀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依戀,是指孩子和養育者(通常是媽媽)之間積極的、充滿熱情的相互關系。早期能夠和媽媽建立安全依戀關系的孩子,通常更活潑、積極,樂于與人交往,社交能力較強,在同齡人群體中易受歡迎。而未能和媽媽建立安全依戀的孩子,則往往表現出情緒不穩定、易發脾氣、社交能力弱、人際關系差等特征。

孩子出生的頭三年,是依戀關系建立的關鍵時期。

依戀類型

我國心理學家研究發現,在我國。孩子在0~3歲期間和媽媽之間形成的依戀關系有四種類型:安全依戀型、淡漠依戀型、纏人依戀型和混亂依戀型。

安全依戀型的孩子喜歡與媽媽接觸,但不需要緊隨媽媽身邊;他們喜歡活動,卻不,必要媽媽參與;他們在媽媽的鼓勵下能與陌生人交往。在陌生環境中,要與媽媽分離時會表現不安,有的會哭泣,但媽媽再次出現時則很快能夠擺脫不安,與媽媽快樂地游戲。

淡漠依戀型的孩子則很少關注媽媽,不主動和媽媽交往,他們喜歡自己自由活動,不害怕陌生人和陌生環境,膽子大。在陌生環境中,媽媽離開的時候,孩子常能依舊專注于活動。很少表現出不安或哭泣,媽媽再次出現時不關注,沒有明顯的開心表現。

纏人依戀型的孩子非常喜歡緊隨媽媽,極需要和媽媽的身體接觸,不太喜歡游戲。在陌生環境中,他們常常表現出退縮、拘謹。要與媽媽分離時,會竭力反抗,大聲哭泣,非常不安。到媽媽再次出現的時候,會急切地尋求媽媽的安慰,情緒難以平伏。很久才能安靜下來。

混亂依戀型的孩子常需要和媽媽有較多的接觸,對他人不友好。這一類型孩子的表現不盡相同。但都有表現混亂的特征。如有時不害怕媽媽離開,但有時又非??咕芘c媽媽分離;與媽媽重聚后既要和媽媽親近,而又反抗媽媽的親昵行為等。

后三種都同屬于非安全依戀類型,對于孩子的成長和發展有不利影響。多項研究顯示,在我國,孩子屬安全依戀的比例最高,約為60%-70%;淡漠依戀和纏人依戀比例均在10%左右;混亂依戀的比例最低,常為5%左右。由此可見,孩子的依戀問題。不容小視。

孩子為什么“不安全”

關注孩子的依戀問題,我們到底要關注些什么?孩子能否和媽媽建立安全的依戀關系,和什么東西有關呢?

影響孩子和媽媽依戀關系形成的因素主要有四個:

媽媽的撫養方式

在孩子嬰幼兒時期,對孩子的要求積極關注,常對孩子流露出積極愉快的情感。給孩子提供了安全、溫暖、合理照顧的媽媽,常能和孩子建立安全的依戀關系。而忽略孩子需求、照顧不足,和孩子缺乏接觸及常在孩子面前流露負面情緒的媽媽,多與孩子建立起淡漠型的依戀關系。相反,過度照顧、對孩子反應過于敏感和緊張,常過分參與孩子活動的媽媽,則多與孩子建立起纏人型的依戀關系。情緒化,對孩子的照顧不一致,時關注時忽略,喜怒無常,表現不穩定的媽媽,最容易和孩子建立起混亂依戀關系。

經常更換照顧的人也會影響媽媽和孩子依戀關系的形成。由于身邊的親密照顧者更換頻繁,會使孩子難以和特定的個體建立起穩固的關系,表現出淡漠依戀的特征;或者在對媽媽的缺乏和渴求之中,變得敏感,表現得非常纏人;更有可能由于照顧的混亂,使孩子無法形成一致的情感依戀,成為混亂依戀型寶寶。

家庭氛圍

頭三年,家庭是孩子主要的生活空間,家庭的氛圍對孩子的成長會帶來非常大的影響。諸如媽媽外出工作、工作壓力大、經濟緊張等,都會影響家庭氣氛,使孩子在較有壓力的環境里感覺到不安全,產生焦慮、恐懼等情緒。

孩子的氣質

人們常說,每個孩子出生的時候都是一張白紙,沒有什么兩樣。其實不然,孩子出生的時候,在氣質上是有著區別的。有些孩子是安靜型的,天生的好帶,他們吃喝拉撒睡都很規律,不亂發脾氣,非常的可愛;有些孩子表現得相對有些“遲鈍”,他們在父母當中相對安靜,比較少有活蹦亂跳的表現;有些孩子是天生的困難氣質,他們脾氣差,忍耐力差,動不動就發脾氣,而且哭泣的時候聲音洪亮,沒完沒了;還有些孩子表現是中規中矩,時而活潑,時而安靜,偶爾也會大發脾氣。

安靜、好帶的孩子,因為沒有給媽媽帶來多少困難,會更多地得到媽媽的喜愛,和更快樂的照顧。而有困難氣質的孩子,他們惱人的反應往往會影響媽媽的情緒,進而影響媽媽的養育行為。媽媽難以招架,對孩子的反應就會向“不安全”方向傾斜。

父母的安全類型

爸爸媽媽也是從孩子走過來的,自然也會形成與自己媽媽的依戀類型。媽媽的依戀類型常使媽媽在無意識中以特定的方式與孩子交流。安全依戀的媽媽常以愉快的方式與孩子交流;淡漠依戀的媽媽,對孩子也常會表現得更冷漠些;纏人依戀的媽媽更可能對孩子有許多的接觸要求,管頭管腳;混亂依戀的媽媽也最容易對孩子表現出喜怒無常。

把孩子送上安全島

從上面的介紹我們可以知道。影響孩子依戀形式的四個因素里面,只有一個是來自孩子的。這一方面警醒我們,我們對孩子的依戀建立有著很重的責任;另一方面也安慰我們,幫助孩子形成安全依戀,或改善孩子不安全的依戀方式,我們有非常大的機會。

我們可以從三個方面嘗試與努力:

提高養育質量

對孩子的要求積極關注,又恰到好處;常擁抱孩子,每天都留出一定的時間和孩子游戲,并盡可能多地和孩子交流,耐心、細致,保持愉悅,用愉快、喜悅等正面情緒來感染孩子;常鼓勵孩子和他人交往,在孩子做不到的時候,用理解的眼神安慰孩子,而不訓斥孩子。這些都有助于孩子感受媽媽的溫暖與安全。不過,這一切都要有一個前提,就是尊重孩子的天生氣質,對不同氣質的孩子,照顧的方式當然也就不一樣。像困難氣質的孩子,就需要更多的耐性,交流的時候更加的耐心。

改善家庭氛圍

我們說:不要在孩子面前吵架。遇上自己有情緒的時候。要在接觸孩子之前先處理好。同時,積極努力地改善家庭環境,諸如居住環境、經濟狀況等。如果實屬難以改善的,則要注意提高自己的忍耐程度,使自己更積極樂觀。媽媽的樂觀態度可以在環境不變的情況下,讓孩子感覺不出環境的過分惡劣,起到改變“感覺中的環境”的作用。簡言之,這個家庭氛圍包括物質和精神兩部分。兩方面的協調改善會更有效。

改善父母自己的依戀類型

這一點做起來比較困難。依戀類型有時就像性格一樣,根深蒂固,但如果媽媽能夠意識到自身的依戀類型及對孩子的影響,還是可以努力做到把影響降到最低的。

比如淡漠依戀的媽媽要提高自己的交往能力,規定自己每天要和孩子固定交流30分鐘,充分利用這30分鐘來與孩子心情歡樂;纏人依戀的媽媽,可以請家人幫忙列個清單,了解自己有什么事情是過分關注的,并從兩三個開始,要求自己不再關注,直到自己能從過分關注孩子中抽身而出;混亂依戀的媽媽則需要學習情緒管理,先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并給自己寫個反應要求,使自己對孩子的反應慢慢達到一致。

猜你喜歡
淡漠晶晶氣質
初診未治帕金森病淡漠及其相關因素研究☆
Digging for the past
AUDI Q7 無畏,是我一貫的氣質!
炎熱的夏天
腦小血管病患者淡漠綜合征的臨床評定
The Impact of Dignity on Design Behavior
受得起,也是一種氣質
銀億股份:于無聲處聽驚雷
WHAT’S INSIDE DOESN’T COUNT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