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要的,是你溫暖的擁抱

2011-07-22 05:49胡慎之曾路
母嬰世界 2011年7期
關鍵詞:豆子爸爸媽媽溫暖

胡慎之 曾路

豆子

媽媽叫我“小賴”,因為我最喜歡賴在她身上,最喜歡抱抱。

上個星期我生病了,感冒,腦袋暈乎乎的,渾身沒勁兒,坐哪兒都不舒服,媽媽要我自己呆在客廳地板上玩,我可不愿意。這個時候,我只想呆在媽媽的懷里,只要她一放下我就哭,這不能怪我,真的很難受啊。

其實不生病的時候我也喜歡抱抱,我喜歡爸爸抱,外公抱,他們的胳膊比媽媽粗,抱起來可舒服了,抱好長時間都不住下溜,不像媽媽,抱不動,一會兒就把我漏下去了,她還怪我太胖。

我也抱爸爸媽媽,抱抱他們,他們就很開心,我愛爸爸媽媽。

豆媽

我是一個拙于表達的人,雖然我在文字中經常耍嘴皮子,那是對于生活中嘴笨的補償。而我所說的表達,還不僅局限于語言。

在我所受的個人教育經歷中,沒有怎樣表達情感和意愿的學習項目。所以我至今為止不會說“要”,我總是羞于提出要的需求,內心里把“要”與貪婪、自私、不客氣掛鉤了。其實很多東西是理所應當提出要求的,可是要從口頭表達出來就會在心里經過重重阻礙,扭捏不安,一個正常的需求先被自己“非分”化了。

還不會說“不”,逢上別人提要求,我的腦子就趕不上嘴巴快,來不及想就已經答應了。事后左右為難,圓不了場子,有時候被老公訓斥“自己都站在爛泥坑里還想幫別人上岸,搞什么名堂!”我也很郁悶,為什么那個“不”字就那么難說出口。

我家先生還對我的另一項表達障礙頗有微詞——承認錯誤障礙癥,“我錯了,對不起”是斷斷講不出口的,歉意在心口難開,寧可把家里所有的家務包攬下來以行動示意,也不可能說那一句話。

這是我在表達方面的障礙所在,而豆爸也自有他的軟肋,他的毛病特色在于難以對他人噓寒問暖。譬如某次我意外摔傷膝蓋,鮮血淋漓之際,他居然首先很火,繼而無奈,終究沒有一句對我的安慰和一個關切的眼神,使我寒心不已,當即確定他其實不愛我。后來他追加了很多善后工作才擺平此事,解釋說他自己小時候摔得七葷八素時就是先被狠K一頓才帶去醫院。

這些毛病的形成都帶有強烈的時代特色,那時候的人普遍認為愛是無言的,是忠言逆耳和良藥苦口,更有上古的圣人孔子教諭國人“巧言令色,鮮以仁”,大家形成了一種堅硬的愛的價值觀。這種愛的教育使我們落下了表達上的毛病,給我們各自的生活帶來不少麻煩??梢?,學會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意愿是多么重要,如果我們能夠實誠地表達自己,對方就能夠清晰地了解你,溝通就會順暢很多。

我們都不希望這些障礙再阻擋孩子的成長,有了我們的前車之鑒,豆子應該得到改善的教養。作為他生命中最親近的人,媽媽和爸爸要讓他感受到溫暖地被愛,學會溫暖地去愛別人。愛,不是硬生生的,也不是深藏在心里的,是可以觸摸和被表達的。

可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有三十年病史的頑疾不是那么好改的。剛生豆子不久時,懷抱小寶寶,在他耳邊呢喃一句“媽媽愛你”竟然會使我臉紅,覺得有點肉麻。我很羨慕有的媽媽無所顧忌地與寶寶親昵,用嫩生嫩氣的娃娃音和寶寶交流。

好在豆子很寬厚,他不介意我的這種低能,而是耐心地等媽媽成長,真誠地跟媽媽互動。每當我突破心理障礙和他親昵時,他都會表現出很愉悅的樣子,以示對這種行為的鼓勵。豆子很享受媽媽和他唧唧歪歪地聊天,很享受和媽媽一起躺在地板上互相撓癢癢,最喜歡做出點小成績后(比如搭了一塊積木、自己喂了自己一勺飯)聽到媽媽夸張的驚喜和表揚。

一來二去,日積月累,媽媽已經有了長足的進步,再也不會羞紅著臉對豆子說“我愛你”了,也開始捏聲捏氣地學小螞蟻說話,裝大笨熊,還可以做出極度夸張的表情。媽媽越放得開,豆子越笑得瘋。

還不會說多少話的豆子有他獨特的表達方式——抱抱。這是一種最原始也最有力的表達,從寶寶出生開始,他就在媽媽的懷抱中成長,冷了餓了,想睡覺了,不舒服了,溫暖的懷抱都可以帶給他滿足。

6個多月的時候,有一段時間,豆子莫名其妙地哭,情緒很低落,又不會說話,我們把能猜到的需求都送到他跟前了也不滿意,還是皺著眉頭嚶嚶地哭。爸爸說,趕上豆子的低潮期了,我覺得有道理,女人每個月都固定來的,男人據說周期不一,有的每月一低,有的每季度低潮一下,我們家小屁孩可能也會有心情的潮汐。怎么辦呢?抱抱,不是有擁抱療法嗎,媽媽抱著小小的豆子,輕輕撫摸他的后背,這么靜靜地抱幾分鐘,豆子安靜下來,舒服了,臉上露出了安逸的表情。原來,寶寶要的,是一個溫暖的擁抱。

嘗到了甜頭的豆子,學會說的頭一批詞匯中就有“抱抱”,使用頻率很高:走路累了要抱抱,玩游戲膩味了要抱抱,睡覺之前要抱抱……這是他要的抱抱。小朋友也會主動使用抱抱。表達他對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愛,爸爸下班回來,豆子就會屁顛屁顛地跑過去,給爸爸一個抱抱,表達他對一天沒見著的爸爸很想念,樂得豆爸一張大臉笑開了花。

寶寶在向我們學習如何表達自己,我們也在向寶寶學習怎么樣單純地表達,直接地溝通,但愿,他的世界里沒有那么多曲折的表達,少一點虛偽和謊言。

豆爸有話說:

豆子需要擁抱,這是寶寶們需要的,其實也是每個人都需要的。抱,代表親近,表達愛和相互保護。當寶寶想擁抱你,說明他愛你,他也渴望被你愛。擁抱,本身就是愛的表達

很多人不敢擁抱?;蛘咝哂趽肀?,這也是為什么街頭會有“抱抱行動”的原因。在復雜的環境里,人和人之間表達情感太難了。這又是為什么呢?

很多人不會表達出自己的需要,是因為曾經在表達需要的過程中多次經受挫折。

片段一:年幼的你看到剛下班回家的媽媽就很開心,張開雙臂撲過去,媽媽抱了你,但是,忙碌了一天的媽媽實在太疲憊了,抱一下就把你放下了。很顯然,你是不愿意的,很無奈。你產生了懷疑,媽媽是不是不喜歡我。

片段二:你見到媽媽或者爸爸很開心,想去讓爸爸媽媽抱一下,但是爸爸媽媽直接拒絕,告訴你,自己玩去,因為他們很忙。你很難過,但只能接受,同時懷疑自己是不是壞孩子。

片段三:當你滿心歡喜地想要爸爸媽媽抱的時候,見爸爸或者媽媽手里抱著自己的弟弟或者妹妹,你很妒忌,但還要表現出很懂事的樣子。

片段四:在媽媽懷里很開心的時候,媽媽告訴你,老要抱的孩子不是乖孩子。你很害怕自己成為壞孩子,所以以后就很少要抱了,你開始壓抑自己的需要。其實是媽媽累了,不想抱自己。

這些片段中的經歷,往往成為我們羞于要擁抱,或者拒絕擁抱別人的原因。當然,還有可能是到了青春期,與異性父母擁抱會讓自己有性的沖突,所以拒絕。

現在的寶寶幾乎都是獨生子女。父母都愿意擁抱自己的寶寶。但怎樣拒絕擁抱,在什么情形下拒絕,這也是個問題。如果拒絕得讓寶寶感受到傷害,就會讓寶寶產生強烈的挫折感。

在寶寶半歲內?;旧鲜潜粍訐肀П容^多。過了半歲,寶寶開始主動需要擁抱了。

主動需要擁抱,就會有期待了。期待得不到滿足,就會產生挫折感,寶寶解決挫折的最簡單直接的方式就是悲傷,或者憤怒。很多寶寶到了8、9個月的時候,脾氣比較糟糕。會因為某些不被滿足而哭鬧不止,實質上這就是愛缺乏的寶寶。經常處在缺乏中的寶寶,攻擊性會比較強,這是他們在表達自己內心的缺失感,而攻擊的對象,是讓他們產生缺失感的“壞媽媽”。

英國兒童精神分析師克萊因對于2歲肉的兒童心理有非常深入的研究,在她觀察的嬰兒成長中。獲得更多照料的寶寶。她感覺很靈活,自信心非常高,性格上也很外向。主要是寶寶感覺自己被滿足后,他們也會認為自己滿足了照料他們的人,這是一個良好的互相給予的過程。寶寶這樣的“滿足媽媽幻想”,實際上是通過自己感受被接納的程度完成的。而擁抱是一個接納的方式。當這樣愛的傳遞互動過程是順利的,寶寶會更加的自信。自信的基礎不是自己獲得多少,而是給予多少。這有點類似于很多人樂衷做慈善,在給予的過程中完成自我實現的滿足感。

自信的寶寶能更好地發展他們自己,在人格上更獨立。人格獨立起來,就更能去體會自我價值。我沒有想去培養一個天才孩子,但我一直希望能培養一個心理健康,自我價值感高的孩子。

豆媽能夠意識到自己身上的局限,這對于豆子來說是幸運。有人說好媽媽是學習出來的。我想加一句,好媽媽是懂得自我覺察的。

猜你喜歡
豆子爸爸媽媽溫暖
溫暖冬夜
夾豆子
面對爸爸媽媽的期待
我想讓爸爸媽媽吵架
溫溫暖暖
愛·溫暖
我和爸爸媽媽比童年
我和小豆子
我的爸爸媽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