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合理開發 以供定需 節約優先以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支撐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清徐縣節水型社會建設八年實踐紀實

2011-07-25 13:46賈竑驥
山西水利 2011年8期
關鍵詞:清徐縣節水型用水量

賈竑驥

(山西省水利廳,山西 太原 030002)

實行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建設節水型社會,以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支撐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是新世紀水利工作面臨的一個重大課題。清徐縣八年節水型社會建設的實踐為我們提供了可供借鑒的經驗和做法。從2003年起,我們選定太原市清徐縣為全省縣域節水型社會建設試點,以區域水資源可持續利用支撐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為目標,按照“以供定需”的水資源管理思路和“保證生活用水、調控工業用水、穩定農業用水、維系生態用水”的水資源配置原則,以初始水權分配為核心的宏觀總量控制和微觀定額管理體系、用水計量控制監測體系和節水工程體系三大體系建設為重點,以信息管理系統、配套政策法規為保障,進行“縣域節水型社會建設實踐與關鍵技術研究”。該項目在2005年12月通過水利部和山西省科技廳組織的驗收和鑒定,專家一致認為:該研究成果具有較高的理論價值和先進的技術水平、適用性強,總體上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獲得2006年度山西省科學技術獎科技進步類二等獎。并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2010年全縣縣域經濟發展水平綜合評價排名全省第三位。

1 清徐縣節水型社會建設背景資料

1.1 社經情況

清徐縣是山西省水資源供需矛盾非常突出的縣之一。全縣總人口31萬人,總耕地面積2.911萬hm2(43.66萬畝),水澆地面積2.455萬hm2(36.83萬畝),其中,純井灌區0.65萬hm2(9.75萬畝)、井河雙灌0.485萬hm2(7.27萬畝)、純河灌1.287萬hm2(19.31萬畝)、小泉小水0.033萬hm2(0.5萬畝)。是太原市蔬菜、果品等農業產品的重要供應地。具有相當規模的工業及發展中的三產服務業。是山西省經濟十強縣之一。經濟的快速發展對水的需求日益增長,供需矛盾日益尖銳。

1.2 水資源概況

清徐縣的現狀可控水資源量:2003年,全縣多年平均可控水資源量為8 395萬m3,其中:地下水利用量4 414萬m3,地面水3 981萬m3(其中污水2 150萬m3),分別占到水資源利用總量的51.6%和48.4%。在現狀可控制的水資源總量中,過境水3 750萬m3,占到45%,當地水4 645萬m3,占到55%。其中:工業用水564萬m3,生活用水828萬m3,生態用水194萬m3,農業用水 6 809 萬 m3。

最大可控水資源量:根據清徐縣水利工程現狀、水資源分布和未來可能的開發利用情況分析,清徐縣未來最大可控水資源總量12 084.3萬m3,其中:地下水5 393.7萬m3,地面水6 690.6萬m3(其中污水2 373.6 萬 m3)。

1.3 社會經濟發展對水資源的需求

現狀用水需求:根據清徐縣工業、農業生產結構現狀,技術水平和節水工程建設情況分析,清徐縣現狀年對水資源的需求總量為12 931萬m3。其中:工業用水564萬m3,生活用水832萬m3,生態用水194萬m3,農業灌溉用水量11 341萬m3。

未來用水需求:為滿足社會、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的要求,全縣2010水資源需求總量為14122萬m3。其中:工業用水2 578萬m3,生活用水1 338萬m3,生態用水194萬m3,農業灌溉用水量10 012萬m3。

1.4 水資源開發利用所面臨的情勢和問題

一是水資源供需矛盾十分尖銳?,F狀用水的滿足程度為64.9%,年缺水量為4 536萬m3,2010年缺水量為5 727萬m3。二是天然降雨量呈減少態勢。三是外來客水供水量日趨減小。汾河一壩渠首至二壩渠首的年徑流量平均每年減小800萬m3。瀟河90年代的平均來水量僅是50年代的1/4。四是水環境日趨惡化。表現為泉水的斷流和地下水位普遍快速下降。流量為1.248 m3/s的平泉于2003年10月完全斷流。清徐縣邊山斷裂帶以下地區地下水位的年平均下降速度為1.65 m。全縣的地下水累積超采量為14 453萬m3,年平均超采量為1 807萬m3。汾河沿岸的地下水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2 清徐縣水資源可持續利用對策

在對清徐縣水資源和水環境承載力進行充分研究的基礎上,針對清徐縣水資源供需矛盾,提出以下清徐縣水資源可持續利用對策,一是開源,二是節水。

2.1 加大開源力度,打造多元化水資源供給體系

具體措施:一是在山丘區,大力發展集雨工程;在邊山區,利用山區雨洪進行灌溉。二是加大洪水資源的利用力度,主要通過引用汾河、瀟河洪水灌溉,補充區域地下水資源。三是加快城市污水處理廠的建設速度,充分利用處理后的當地城市污水進行灌溉。擬恢復、改造和興建的水資源利用骨干工程有:清泉東湖、清泉西湖引水工程、汾河二壩引洪灌溉工程、敦化大閘引洪灌溉工程、城市污水利用工程和巖溶水開發利用工程等。在完成上述各項水資源工程的前提下,其水資源的供給量可增加3 689萬m3,用水需求的滿足程度可達到85%。

幾年來,清徐縣在山區建設空心壩75座,加大山區地表徑流的攔截量,增加當地徑流對地下水的補給量,年增加水資源量8萬m3;在邊山河道內建設攔砂壩15座,滯留河道洪水,利用山區雨洪資源,補充地下水;興建清泉東湖和清泉西湖引水工程引進和攔蓄過境雨洪資源及中水、調蓄汾河庫水,年可調節供水4 000萬m3;新建2 000萬m3污水處理廠1座,充分利用當地污水進行灌溉;同時洗煤、焦化行業全部實行了水的循環利用,實現污水零排放。通過以上工程措施,到2010年全縣可控水資源量達到12 100多萬m3,基本實現了增加水資源供給量3 689萬m3的預定目標。

2.2 全面建設節水型社會

通過工程節水措施、農藝節水措施、管理節水措施和非充分灌溉措施,實現清徐縣農業用水總量的零增長或負增長;通過工業工藝節水、中水回用等措施減少工業凈耗水量。即通過全面建設節水型社會,減少用水需求2 000萬m3,基本實現清徐縣未來水資源的供需平衡。

3 開展縣域節水型社會建設的做法

3.1 以初始水權分配為核心的宏觀總量控制和定額管理體系建設

一是初始水權分配體系建設。在對全縣可控水資源的數量、類型和時空分布進行全面分析評價的基礎上,以可控資源量為基數進行水權的初始分配,對各用水戶實行用水總量控制。即采用四級分配辦法:一級分配:縣水行政主管部門對全縣的可控水資源在工業、農業、生活、生態四大用水部門之間進行分配;二級分配:縣水行政主管部門將一級分配的部門水量在所屬的9個鄉鎮和3個縣直屬供水戶間進行分配;三級分配:各鄉鎮將二級分配所分水量落實到所屬各個村委會。分配內容包括用水總量、各類水源的數量以及各種用途水的數量;四級分配:各個村委會將所分配到的水量分別落實到本村所屬的各單位取水工程和各用水戶。到2010年,對全縣350個用水企業核定了最大供水量,頒發了用水許可證;對全縣192個行政村核定了各類水源及各類供水工程的用水量,明確其初始水權;重點對全縣80個井灌區行政村1 442眼農用水井,逐井核定其每年允許開采量,按灌溉面積將水量分解到每個用水農戶,向用水戶頒發水權證共計54 000個。

二是用水定額管理指標體系建設。針對清徐縣主導產業構成、工程現狀、工藝和用水管理水平,提出了清徐縣各行業用水定額管理指標體系。包括工業用水定額管理遠近期指標;人畜用水定額指標;灌溉定額與灌水定額指標;輸配水水量損失指標;灌水水量損失技術指標;綜合評價技術指標;清徐縣地面灌溉優化灌溉技術參數。

3.2 用水計量控制監測體系建設

一是用水計量控制體系建設。要實現用水的“總量控制和定額管理”,必須對各取水單位工程和用水戶的取用水量進行計量和控制。全縣共研制安裝目前國內最先進的IC卡用水計量控制器1 822臺,其中工業用水井370臺,農業用水井1 422臺,農用抽水站30臺,實現了對全縣各種用水的全面計量和控制。2006年開始,我們又研發出用水計量控制第四代產品——用水計量自動監控系統,實現了對各取水點、各用水戶用水信息的自動獲取,可準確、及時掌握、監測用水戶的用水狀況。該技術產品被列入2008年第六屆國際水利先進技術(產品)推介會,向全國推廣。到2010年基本完成了對全縣用水計量控制系統全面升級改造。

二是地下水位自動檢測系統建設。全縣安裝地下水位自動監測裝置60套,可在60 min內完成對全縣地下水位的監測。其功能和目的:隨時掌握全縣地下水環境狀態,為區域水環境的保護提供技術依據;結合區域降雨、灌溉等資料分析全縣及各分區地下水的盈虧量;以監測到的年地下水盈虧量和預測的水文年制定下年度的地下水開采計劃;指導地面水的配置;保護水源地。

3.3 節水工程體系建設

一是農業節水工程建設。清徐縣農業灌溉用水占到總用水量的80%以上,是用水大戶,其節水灌溉工程體系建設尤為重要。根據清徐縣水資源分布、農業種植結構布局、土地條件、農民用水習慣等實際情況,采取工程措施、農藝措施和管理措施相結合的集成技術,制定了清徐縣分區農業高效用水模式。到2010年,全縣的節水灌溉面積達到1.6萬hm2(24萬畝),其中1.133萬hm2(17萬畝)井灌區和井渠結合灌溉區全面實現達標節水灌溉,包括低壓管道灌溉0.889萬hm2(13.34萬畝),噴灌0.087萬hm2(1.3萬畝),微噴0.108萬hm2(1.62萬畝),涌泉灌0.011萬hm2(0.17萬畝),滴灌0.038萬hm2(0.57萬畝)。先后建成了大運、東于、徐溝、西谷、大常等5個各具特色的高標準示范節水園區,面積0.15萬hm2(22 326畝)。完成河灌區渠道防滲面積0.47萬hm2(7萬畝)。

二是工業節水工程建設。清徐縣是山西省的經濟強縣,工業經濟發達,主要產業有焦化、鑄造、金屬鎂冶煉、食品加工等,全縣工業企業有350家,其中固定資產規模500萬元以上的企業64家,全縣工業總需水量達到2 578萬m3。這幾年在節水工程建設中,按照“以供定需”的原則控制工業用水規模、禁止高耗水企業的新建和擴建;加快淘汰高耗水、低效益的工藝、技術和設備,推進工藝流程節水;抓好傳統高耗水行業的技術改造;建設各企業的廢水回收、處理和中水利用系統,提高回用率,減少凈取水量;關停自備井,引用地面水,實行總量控制、集中供水、全面計量、超量加價,有效地促進了企業節水,基本實現了工業企業污水零排放。

三是城市與農村生活用水節水工程建設。主要措施有:改造年久失修的供水管網系統,減少輸配水過程中的水量損失;強制推廣節水型器具,減少用水過程中的水量浪費和損失;發展集中連片的農村集中供水工程,提高水資源的有效利用率,確保供水安全。

三大體系的作用與相互關系:初始水權分配體系是按“以供定需”的水資源管理思路進行水資源合理配置的具體體現,是節水型社會建設的核心。節水工程體系建設是水資源高效、持續利用,支撐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基礎。用水計量控制監測體系是落實“宏觀總量控制和微觀定額管理”,激發用水戶自覺節水、主動進行節水工程建設的控制手段,是實行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的保證措施。

3.4 數字化水利管理網絡系統建設

為滿足節水型社會建設對信息采集、儲存、分析、傳輸、處理的需求和適應水利信息化管理的形勢,建設了清徐縣數字化水利管理網絡系統。數字化水利管理網絡系統由1個總站(水務局)和11個子站(各鄉鎮、縣城、工業集中點)構成,并實現了地理信息系統在節水型社會建設管理中的應用。主要功能有:編制年度用水計劃;接受各鄉鎮用水單位的用水量信息;匯總全縣的旬、季、年用水量,并作為歷史數據進行永久性的保存;根據各鄉鎮用水戶的用水過程、水文年份、客水動態,調節和發布分配水量的變動信息;進行全縣地下水位動態監測與分析、地下水盈虧總量和地下水可開采量的動態分析;對全縣工業用井和農業灌溉機井的運行狀況進行動態監測。

3.5 節水型社會的管理法規建設

在節水型社會示范建設項目實施過程中,就節水型社會的相關配套政策法規建設做了大量工作,出臺了《清徐縣水資源初始配置方案》《清徐縣用水定額指標》《清徐縣水權交易市場建設與管理的指導意見》《清徐縣水價管理辦法》《清徐縣企業取用水管理實施辦法》和《清徐縣節約用水管理辦法》六部政策法規,并已行文執行。這些政策法規的出臺,為確保節水型社會的實施提供了有力保障。

4 節水型社會項目實施的效果

節水效果:清徐縣節水型社會建設各項措施從2004年逐步開始運行,效果十分明顯。據統計,清徐縣所有農灌機井在實行用水總量控制到井、水權到戶、使用IC卡計量控制系統后,2005年全縣農業灌溉地下水開采總量4 482萬m3、每公頃平均3 960 m3,(畝均264 m3),相應比2004年的5 942萬m3、每公頃5 250 m3(畝均350 m3)減少1 460萬m3、每公頃減少1 290 m3(畝均減少 86 m3);2006 年用水量 4 242 萬m3、每公頃3 750 m3(畝均250 m3),比2004年減少1 700萬m3,每公頃減少1 500 m3(畝均減少100 m3);2007年用水量3 692萬m3,每公頃3 255 m3(畝均217 m3),比2004年減少2 250萬m3,每公頃減少1 995 m3(畝均減少 133 m3);2008年用水量 3 598萬m3,每公頃3 165 m3(畝均211 m3),比2004年減少2 344萬m3,每公頃減少2 085 m3(畝均減少139 m3);2009年用水量3 549萬m3,每公頃3 120 m3(畝均208 m3),比2004年減少2 393萬m3,每公頃減少2 130 m3(畝均減少 142 m3);2010年用水量 3 610萬m3,每公頃3 180 m3(畝均212 m3),比2004年減少2 332萬m3,減少39%,每公頃減少2 070 m3(畝均減少138 m3)。從2008年起,清徐縣農田灌溉地下水用水量穩定在3 600萬m3左右,比2004年減少2 342萬m3,比清徐縣最高灌溉地下水用水年份2002年的6 800萬m3減少3 200萬m3。

全縣工業取水量:2005年1 988萬m3,2006年2 326.88 萬 m3,2007 年 2 415.3 萬 m3,2008 年 1 449 萬m3,2009 年 1 043.39 萬 m3,2010 年 1 140.57 萬 m3,比最高年2007年減少1 274.73萬m3,減少53%。

水環境保護效果:項目的實施,使清徐縣每年地下水開采減少2 342萬m3,與原來平均年超采1 807萬m3相比,多535萬m3。實現了全縣地下水位的止降返升,2010年與2004年相比,地下水水位上升了3~5m。

經濟效果:項目的實施,有力地支撐著清徐縣域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全縣GDP從2005年的57.78億元、到2007年的72.9億元、再到2010年的92.21億元,逐年增加;全縣農業總產值從2005年的14.16億元增加到2010年的21億元;全縣工業增加值從2005年的36.22億元、到2007年的49.08億元、再到2010年的55.27億元,快速發展。而萬元GDP耗水量,從 2005 年的 137.8 m3、到 2007 年的 109.7 m3、再降到2010年的65.03 m3;萬元工業增加值耗水量,從2005年的54.88 m3、到2007年的49.2 m3、再降到2010年的19.33 m3。兩項指標都達到國內節水領先水平。

社會效果:項目的實施,全面提高了水資源的利用效率,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日趨緊張的水、電資源供需矛盾;提高了各級領導和群眾的水資源短缺憂患意識,增強了用水戶節水的自覺性;解決了征收水費難的問題,實現了群眾明白用水,干部清白管理,減少了用水糾紛,改善了干群關系,促進了農村的和諧社會建設。

示范引導效果:清徐縣節水型社會建設的成功實踐,為我國北方缺水地域的廣大農業縣市實施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建設節水型工業和節水型農業,以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支撐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引起了國內外專家、水利部和省政府領導的關注。先后有40多批各地領導專家前往考察交流。國際糧農組織的水資源管理官員兩次前來考察。澳大利亞國家水資源管理中心官員和墨爾本大學的專家考察后,把清徐縣的做法作為了教學案例。南非駐華使館外交官和水資源管理官員考察后,給予了很高的評價。省政府連續三屆主要領導視察、調研并對推廣清徐縣的做法提出要求。2011年3月水利部在山西召開全國農村水利工作會議,部領導和各省市水利廳領導考察清徐縣后,對清徐的經驗給予了高度評價。正如2008年6月29日,全國人大常委、財經委員會副主任、水利部原部長汪恕誠在清徐考察時給予的評價:“清徐縣節水型社會建設已經是世界水平,這樣的管理系統在西方國家才能看到。在一個普通的農村里,能看到這么現代化的一套信息系統、一套管理理念,幾乎是不可能的。由此可見,中國的水資源管理大有希望?!?/p>

猜你喜歡
清徐縣節水型用水量
種植綠蘆筍,把好品種育苗關——訪山西農科110專家、太原市清徐縣蘆筍協會會長丁茂發
清徐縣成功創建2020年度全省“平安農機”示范縣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某師用水水平分析與評價
你的用水量是多少?
澳大利亞研發出新型農業傳感器可預測農作物用水量
節水型抽水馬桶
邢臺市生態環境用水量變化特征分析
太湖流域:統籌兼顧 多管齊下 積極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
節水型生態灌區建設與展望
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建設節水型社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