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原地區經濟林發展探析

2011-07-30 10:01孫孟軍劉安興張國江
浙江林業科技 2011年5期
關鍵詞:木本木本植物經濟林

孫孟軍,劉安興,徐 軍,杜 群,張國江

(浙江省森林資源監測中心,浙江 杭州 310020)

近年來,我國對林業建設高度重視,保護和發展森林資源已成為應對環境惡化、建設生態文明的重要內容。全國各地大力開展綠化造林,擴展森林資源,增強森林固碳,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在山地造林日趨成熟的同時,許多省份已將林業綠化工作的重點逐步從山區擴展至平原。就浙江省的情況來看,全省綠化覆蓋率較高,生態質量較好,但廣大農村特別是平原農村綠量不足,缺少森林。通過道路綠化、山體綠化、農田林網、城鎮村莊綠化等措施進行的平原綠化工作,產生了較好的生態與社會效益。但平原綠化的實施多為“點”、“線”結構上的增綠擴量,難以在“面”上對全省綠化面積有實質性的提升,對森林覆蓋率的貢獻十分有限。如何在平原地區尋求林業發展新的突破點,大力挖掘潛力,提高森林覆蓋率,增加森林碳匯,實現森林資源可持續發展,已成為現代林業建設面臨的新課題。為此,本文通過對浙江省農林業發展現狀的研究,著重對平原地區保護和發展經濟林進行了探討。

1 平原經濟林成為森林覆蓋率穩定及增長的關鍵因素

森林資源清查數據表明,經濟林的保護和發展已經成為浙江省森林資源穩定增長,生態效益不斷增強的關鍵。特別是平原地區經濟林的發展,已成為提高森林覆蓋率的重中之重。

1.1 森林面積難以擴張

當前,浙江經濟社會高速發展,對土地的需求日益“旺盛”。農地等非林地轉為林地的來源日趨減少,通過外延式擴張增加森林面積難度甚大,森林面積已經難以提高。據森林資源清查數據顯示,2009年經過林業用地內部盤整(灌木林地向有林地轉移)后,全省森林面積601.36萬hm2,森林覆蓋率59.07%。與2004年相比,森林面積增加了16.94萬hm2,森林覆蓋率增長率為1.66%。同時,森林資源年度監測(2004-2009年)數據顯示,這5年全省森林面積及森林覆蓋率一直處在高位徘徊狀態。然而,由于農村種植結構調整、基本建設征占用林地等因素的影響,全省林地面積5a減少了7.23萬hm2。有林地增長的空間日趨緊縮。

1.2 經濟林是森林資源增長的突破口

近幾年,浙江雖然營造林工作成效顯著,森林資源保持著面積、蓄積雙增長的良好態勢。但由于林地面積有限,森林面積中喬木林、竹林面積增長速度逐漸放緩,并已處近飽和狀態,而經濟林面積卻在逐年遞減。如表1所示,2009年全省喬木林面積為410.07萬hm2,比2004年增加了16.46萬hm2;2009年竹林面積為83.34萬hm2,比2004年增加了5.05萬hm2;2009年的經濟林面積為107.95萬hm2,比2004年凈減了4.57萬hm2。而1999年,全省經濟林面積為117.64萬hm2。也就是說,這5年經濟林總體面積以年均凈減0.97萬hm2,年均凈減率 0.82%的速度呈下降趨勢??梢灶A測,在今后的林業發展中,如不尋求新的突破口,大力加強經濟林的保護和發展,就很難繼續保持森林覆蓋率的穩步提升。

表1 浙江省2004-2009年林地主要地類(林種)面積變化Table 1 Change of forest types from 2004 to 2009 in Zhejiang

1.3 平原地區經濟林面積下降問題突顯

2004-2009年,浙江省新增經濟林面積15.31萬hm2,而經濟林轉為其它地類的面積為19.88萬hm2[1]。將2004與2009年的各類經濟林面積數據進行對比分析,可以看出,平原地區經濟林面積明顯減少,主要表現在:一是部分耕地上發展的經濟林(如蠶桑、柑桔等)受市場影響,經濟效益差,林農將其改種為農作物;二是部分經濟林由于基本建設征占用林地而轉為非林地。其中,因種植結構調整在耕地上由經濟林轉為草本農作物的面積達8.14萬hm2,占總轉化面積的40.95%。森林資源清查數據顯示,在浙江省的個別平原地區,5年來經濟林面積下降明顯。如有的平原地區蠶桑地的樣地數從2004年的24個降為2009年的18個,按一個樣地相當于0.24萬hm2的抽樣概率來測算,該地區少了1.44萬hm2的森林面積。按此推算,森林覆蓋率可能下降3個多百分點。因此,平原經濟林的不斷退化和減少已經成為影響平原地區林業發展,尤其是森林覆蓋率增長的關鍵性問題。

1.4 平原經濟林發展潛力巨大

在自然環境不斷惡化、物質資源逐漸枯竭、人類需求日益增長的今天,經濟林的發展不應再局限于傳統林業建設中的發展概念,更應注重的是在平原農業用地中利用已馴化了的木本植物替代草本植物,生產糧(淀粉)、油(含食用與工業用)、棉(纖維)、菜、果、飼、料與藥材,發展木本經濟林,也就是發展“木本農業”。這種發展模式潛力巨大,并能從根本上突破當前森林資源增長的“瓶頸”問題。綜合考慮我國農地受災、被污染情況嚴重、低產耕地比重較大等問題??梢詼y算,只需通過種植結構調整的方式,將全國耕地面積 12171.6萬hm2的五分之一[1],用木本經濟作物替代處于低產的草本經濟作物,就可使全國經濟林面積增長2434.3萬hm2,全國森林覆蓋率增長2.54%;如將浙江省耕地面積192.1萬hm2的五分之一[2],用木本經濟作物替代處于低產的草本經濟作物,就可使全省經濟林面積增長38.4萬hm2,全省森林覆蓋率增長3.77%。

2 平原經濟林具有強大的固碳功能

大力發展植物的固碳功能,將大氣中的氣態碳變成固態碳,是治理全球大氣生態環境惡化,從根本上緩解氣候變化的重要途徑之一。而在平原地區種植木本經濟作物所起到的固碳能力遠遠大于傳統農業的草本作物。

2.1 傳統農業的固碳作用存在隱患

雖然農業的草本作物具有固碳這一生態功能,比如草地與農田土壤有機碳庫在固碳方面的作用十分顯著,濕地也具有巨大的固碳功能。但傳統農業的生產主要是追求作物的高產、穩產、高效。隨著農業機械、化肥等長期的大量使用,農田土壤受到嚴重的面源污染,濕地遭到嚴重的破壞,農業固碳的生態功能不斷減弱,土壤、濕地中的碳逐漸氧化分解,農業由“碳匯”變成了“碳源”。此外,如果破壞和減少經濟林也會增加碳排放,實驗數據表明,林地轉化為農地10a后,土壤有機碳平均下降30.3%[3]。

2.2 木本植物的固碳能力遠大于草本植物

木本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將CO2以生物量的形式貯存在植物體內和土壤中的功能遠遠超過草本作物。研究表明,木本經濟植物的光能利用率是草本作物的3倍,木本植物在生長過程中形成的根、莖、葉、花、果等均是吸收二氧化碳的碳積累過程,樹木每生長1 m3蓄積,約需吸收1.83 t CO2當量[3]。據測算,每年1 hm2森林固定的凈碳量,熱帶林為4.5 ~ 16 t、溫帶林為2.70 ~ 11.25 t,而耕地為0.45 ~ 2.00 t、草原約為1.3 t[4]。

2.3 發展平原經濟林能從根本上解決大氣環境的惡化問題

大面積在平原發展木本經濟植物,能很好的起到凈化空氣,調節區域氣候,逆轉地球變暖等作用。據專家推測,如果將全世界1/4的耕地種上木本莊稼,大氣中富集的CO2就可以從根本上得到控制,科學家們爭論不休的溫室效應難題即可迎刃而解[5]。此外,木本植物還具有吸收有毒氣體,擋塵降塵、吸收噪聲、釋放殺菌物質等功能,是天然的空氣凈化器。

2.4 發展木本能源林能從能源角度實現低碳

隨著液體燃料的逐漸枯竭,以富含油脂或者含淀粉為主的生物質能作為唯一可轉化為液體燃料的可再生資源,正日益受到重視。在平原地區種植以木本植物為主的能源林和生物質液化燃料林則有利于減少碳排放。因為,使用生物質液化燃料排放的CO2量本身較少,而CO2通過光合作用,又能被能源作物所吸收,從而實現能源的可再生和CO2的封閉循環。目前,我國能夠規?;玫纳镔|燃料油木本植物雖然不多,但其中蘊藏著巨大的潛力,極有可能成為今后農林業產業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

3 平原經濟林能有效解決傳統農業的生態問題

經濟林作為木本植物,具有防止水土流失、土壤退化、水資源危機、面源污染,增強生物多樣性等多種功能,能有效的解決傳統農業耕作中存在的諸多生態問題。

3.1 解決水土流失問題

傳統農業生產方式中,土壤需年年翻耕多次,造成水土流失,甚至在作物成熟期、收獲期及土壤休閑期也會因農業機械的運用再次造成土壤流失。木本植物則不然,僅種植1次,生產中實行免耕或少耕,無論是在生長期或休眠期,都能起到覆蓋地面、避免水分損耗的作用。同時,根系的穿透作用和土壤動物的活動使土壤滲透性很大,可以減弱引起水土流失的外營力(風、水、重力和溫度變化等),增強土體抵抗力。

3.2 解決土壤退化問題

常見的土壤退化原因除水土流失導致的土地沙漠化外,還有土壤鹽漬化和沼澤化等。傳統農業不合理的集約經營從土壤中帶走了大量的養分,導致土壤衰退。而木本植物能有效的防止土壤的沙漠化、沼澤化及鹽漬化。一是木本植物樹冠的阻擋作用使土壤水分蒸發量減少,即使表層土壤含鹽量高也會因降水淋溶而進入地下水。二是木本植物的枯枝落葉腐爛后形成的腐殖質和有機質,可改善土壤團粒結構,增加土壤肥力。三是木本植物的根系分布很深,吸收深層地下水用于蒸騰,同時使得地表水向下移動。四是木本植物在生長過程需要大量的水分及鹽分,并具有強大的水土保持功能。

3.3 緩解水資源危機等生態難題

造成全球性水資源危機的根本原因主要表現在用水量巨增、水污染嚴重、浪費驚人三個方面。而森林就是一個天然的“綠色水庫”,大面積發展木本植物,可以增加有效水,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水資源危機。此外,木本植物因病蟲害少、適應性強,可減少農藥、殺蟲劑的使用量,減輕農業的面源污染。木本植物種植區域,可改善貧瘠、裸地的土壤狀況,增加野生動物生存空間和鳥類等動物的種類,增強生物多樣性。

4 平原經濟林是未來農林業可持續經營的新趨勢

傳統農業年年種植,土壤年年翻耕,需要投入大量勞力、化肥、農藥等,對生產用地及農產品都造成了污染,對人類健康構成了潛在威脅。而且,依靠少數幾種農作物的經營模式,常使人們面臨著因水、旱等自然災害和病蟲害的威脅而導致的減產減收。就浙江省而言,雖然農業生產中現代化技術含量高,集約化經營程度高,經營效益顯著,但農業耕地的地力狀況不容樂觀;雖然2009年全省農村居民人均收入已達到10007元,但人均收入中直接來自農業經營的收入只占 16%左右[6]。我們不得不承認,這種以高能耗、高投入為代價的經營模式,難以產生較好的經濟效益,必將導致生態環境的持續惡化、農業生產的逐步衰退。相比之下,木本經濟作物顯示了諸多優點。如木本植物可實行免耕,節約勞力與農用開支;木本植物根系分布較深,對自然干旱和短期水災不敏感,并不會出現嚴重減產或絕產的狀況;木本植物減少了農藥、殺蟲劑的使用量,生產的是“綠色食品”;多品種廣泛種植不同種類的木本植物,一次性種植后可獲得每年生產果實與輪伐期后生產木材的效益,能穩定地增加林農收入及多種經營方式的發展等。此外,木本經濟植物的結實率遠高于農作物,完全可以作為加快農業發展的有效途徑。如板栗、錐栗、柿、棗、銀杏等木本糧食(淀粉類),產量穩定,淀粉含量高,完全可以取代小麥和玉米;油茶、山核桃、香榧等樹種,產油量高,能很好的填補全國的食用油缺口[7]。我國多年的經濟林經營實踐證明,經濟樹種生產周期短,收效快,一旦成林年年有收,是林農脫貧致富的重要支柱產業。綜上所述,平原地區發展木本經濟植物是生態、經濟、社會統籌兼顧的最佳結合點,為將來農林產業的可持續經營提供了新的思路。

5 關于保護和發展平原經濟林的幾點建議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林產業發展迅速,效益顯著。經濟林生產中,各地區逐步走向特色化、區域化、規?;?、集約化、現代化的科學經營道路。平原地區經濟林的保護和發展應在總結各地經驗,分析現狀的基礎上,以充分發揮經濟林綜合效益為目標,以生態的可持續發展為根本,權衡利弊,有計劃、有步驟、有成效的逐步推進。在此,特提出如下發展建議。

5.1 加強研究,構建理論基礎

目前,平原地區木本經濟作物所占的比重很小,理論研究也很少,產業化方案還未形成,種質資源等待開發。所以,保護和發展平原經濟林首先要大力加強研究力度。一是要加強對平原經濟林綜合效益的研究,充分認識木本經濟作物三大效益統籌兼顧的特點,尋求長期效益的最大化。二是針對平原經濟林的發展現狀,開展相關調研活動。在實踐的基礎上,研究和制定相關政策,著力抑制經濟林減少的趨勢,促進平原經濟林的快速發展。三是進行耕地中大面積種植木本經濟林的理論研究,同時結合實踐經驗,努力設計出可行的產業方案及發展模式。四是在大自然基因庫中尋找更多的木本糧油和纖維植物,建立當家品種。同時開展基因工程研究,把草本糧油的優秀基因轉移到樹木中,創造出“木本稻”、木本油等物種。

5.2 精心謀劃,確立發展戰略

平原地區發展經濟林,并不是盲目、無序、無限量的發展,而是要在宏觀層面及市場需求的控制下,根據本地區條件,精心謀劃,確立科學的發展戰略,進行合理的規劃布局,逐步的推進。首先,應開展木本農業的相關實驗,積累可靠數據,建立試驗、示范林。其次,要著手開展木本農業的基地建設,如建立木本農業樹種選育中心基地、木本糧油商品生產基地等。在各方面技術相對成熟后,開展試點工作,探索區域性的發展戰略。前期各項準備工作完成后,總結相關經驗,充分考慮市場因素,努力形成產業化發展方案,以點帶面的方式逐步推廣。

5.3 加大投入,提高產業化水平

從平原經濟林的產業化發展來看,主要從四個方面加大對經濟林產業的投入。首先,是在宏觀層面加大對經濟林的科技投入,并著重從果樹林、木本糧食、食用油料林中選出一些有競爭力的優良高產品種,加以大規模的繁育和推廣。其次,是加大對經濟林產品采摘后的保鮮、貯藏,保證質量方面的研究,增強經濟林產品的競爭力。第三,是加大經濟林產品深加工方面的技術投入,加強對經濟林產品在醫學、保健、營養等方面的技術開發。第四,是加大對豐產栽培技術及病蟲害防治技術的研究投入,保證商品生產的數量和質量。

5.4 轉型升級,調整優化產業結構

在現有的區域布局基礎上,充分發揮各地的區域優勢,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大市場,著力轉型升級,調整和優化經濟林的產業結構。在產業結構的調整過程中,要特別注重不同木本植物的技術要求與栽培條件,深入分析不同地域立地條件下技術、物質、土地投入的合理組合與合理規模,努力發揮木本作物與草本作物的良性互補作用。

[1]國土資源部. 2008年國土資源公報[EB/OL]. http://www.mlr.gov.cn/zwgk/tjxx/200912/t20091215_699769.htm,2009-4-1.

[2]浙江省國土廳. 浙江省2008年度土地利用變化情況[EB/OL]. http://www.zjdlr.gov.cn/art/2009/8/25/art_78_11348.html,2009-8-25.

[3]賈治邦. 發展林業:應對氣候變化的戰略選擇[J]. 求是,2010(7):54-56.

[4]徐德成,逮登斌. 木本農業與地球環境[J]. 環境導報,1994(4):2-4.

[5]曹虎. 木本植物-回歸生物圈的革命[J]. 植物雜志,1997(1):2-3.

[6]邵峰. 農民人均收入超萬的解析與前瞻[N]. 浙江日報,2010-2-22(7版).

[7]瞿茂生. 發展木本農業的戰略探討[J]. 經濟林研究,1998,16(1):60-62.

猜你喜歡
木本木本植物經濟林
添加木本泥炭和膨潤土對侵蝕退化黑土理化性質的影響*
經濟林在生態環境建設中的應用與發展趨勢
河北環境工程學院校園木本植物多樣性調查
淺談生態環境建設中經濟林發展現狀和趨勢
木本曼陀羅的寫生方法
厚樸經濟林促發展
武夷學院校園人工木本植物現狀調查與分析
濱州市蒲園木本觀賞植物資源及配置分析
木本花卉花期調控技術
花序最大的木本植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